浅议陶冶性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22 01:58窦玉霞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方法

【摘 要】陶冶性教学早在春秋时期便体现于孔子的教育思想之中。这一教学思想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对语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本文从于诵读中感受文化魅力、于情境中调动阅读情感、于文本中寻求思维提升、于生活中获得人生感悟、于活动中提升文化品位这五个方面,对中职语文陶冶性教学进行深入探究,希望能促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方法;陶冶性教学;文学熏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015-02

自古以来,我国便有“陶冶”一词,其包含修养品格、造就人才的含义。老子、颜之推、王安石等人则从教育的角度提出了对“陶冶性教学”的相关理论,“阴阳陶冶万物”“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与之处,以熏陶成性”等便代表了古人对陶冶性教学的关注和重视。此外,国外卢梭、康德、叔本华等学者也推崇陶冶性教学对人的心灵和审美的塑造功能,肯定了陶冶性教学的重要价值。然而,传统的教学理念则忽视了陶冶性教学的重要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陶冶性教学符合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语文的陶冶性教学也由此发展起來,陶冶性教学实践也推广开来。笔者根据自身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思考,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

一、于诵读中感受文化魅力

《礼记·文王世子》中曾经提到“春诵夏弦,大师诏之”,可见,诵读自古以来就被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而受到重视。与此同时,诵读是一门艺术,它能够通过语言来展现文本中蕴含的真情实感和思想意蕴,让听者沉浸其中,获得心灵的陶冶和享受。所以,诵读是陶冶性教学的重要途径。中职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诵读的重要价值,并将其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文学经典,品悟文字,感悟人生[1]。

如在《再别康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简要理解徐志摩、闻一多等新月派诗人的“三美”理

论,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会诗中浓郁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审美趣味。整首诗四行为一节,每句有六七个字,于变化中独具韵味和美感。在文本初步感知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名家朗诵《再别康桥》的视频,让学生倾听诗歌轻盈的节奏和旋律,感受音节的跳动,体味文字间笼罩的朦胧的梦幻之美。在品味名家朗读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自主诵读,体会诗人对康桥的依恋和不舍,感受康桥下所沉淀的诗人的梦,将康桥的一景一物都融化于内心,体会惜别之情。

二、于情境中调动阅读情感

情境是作者创作背景与经历的集中展示。由于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学生往往难以摆脱自身生活和思想的束缚去触摸那段历史和作者的经历。情境则能够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能够带领学生融入作者的生活,去品味别样的人生滋味,于笑与泪、爱与恨中,透过文字感悟作者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中职语文教师应将情境教学法融入陶冶性教学的课堂导入阶段,引导学生真正深入文本,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感悟[2]。

如在《静女》一课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于美好的向往中陶冶高尚的情操。这首诗体现了古代女子的美好形象,体现了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由于学生的生活与诗中所描写的生活背景有一定差异,他们难以想象其中所展现的女子之美。所以,教师可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古代女子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古代女子独特的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你认为画中的女子美在哪里呢?”从而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阅读,获得美的享受。

三、于文本中实现思维提升

文本是文学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尊重教材文本并且合理运用教材文本,才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而中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国内外经典的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能够使学生有所感悟。所以,教师的讲解不能仅停留在文本内容和文学常识上而忽略文字本身的思想内涵,要引导学生针对文本不断思索和探究,于“思”中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品质,促进陶冶性教学的有效发展[3]。

如在《劝学》一课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荀子关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该持有的态度的观点,掌握本文涉及的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在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一些学生往往很努力,但是学习效果不好、课堂上听懂了知识但是不会做题。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学习,从古人的学习思想中获得更多感悟,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设置问题让各小组合作思考探究,从而让学生获得提升。如教师可设计“文章第三段中第一句话的前半部分讲到了思和学,强调的是什么?”“学习能够改变、提升自己,能够弥补自身的不足,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呢?”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文学素养。

四、于生活中获得人生感悟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一切都来源于生活,都是生活的映射。学生只有深入生活,深入体会和感受文本,才能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和理解,获得启迪,学会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理解生活、享受生活。所以,语文教师要将生活融入文本理解和解读之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讨论和思考文本主旨思想和内涵,进而思考自我、社会、自然等的联系,获得人生感悟。

如《我的母亲》中便真实且生动地刻画了母亲这一形象,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以及子女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美之情。文章内容是老舍对母亲真实的生活记忆,字字句句都透露着浓得化不开的深情,感人至深。学生在阅读和赏析文中母亲叫我起床、受两位嫂子的气等情节时,能从中感受到母亲的无奈、隐忍和心酸。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请联想自己的母亲,感受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这一问题,使学生深入生活体会母亲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真实而深刻地感知母亲形象。

五、于活动中提升文化品位

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将学生局限于固化的教材文本之中,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也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多样的教学活动逐渐被应用于课堂教学,展现了不同的生命色彩,使课内、课外等文化资源融入教学活动,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4]。

如“演讲大会”“中国古典文化寻访”“中国成语故事”“辩论与口才”“书法比赛”等活动都能让语文课堂脱离原本的沉闷和枯燥,展现新的活力。中职语文教师应努力尝试开展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在多样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文学的别样魅力,获得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升华。

如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版块中《诗经》的文学常识时,教师便可以举办“《诗经》知识问答大赛”活动,让学生在课下了解和学习《诗经》相关知识,扩充知识储备。随后,在活动中,学生则要进行知识抢答,答对一道题记一分,最后得分最高的人获胜。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之中,了解我国优秀经典文学作品,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自身文化品味和文化修养,陶冶情操。

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提出和贯彻落实,中等职业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中等职业教育研究,致力于提升中职教学质量。然而,当前我国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着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學习习惯较差,教师教学形式单一、教学理念固化等问题。种种问题使一些学生从心底建立起一座与文学隔离的高墙,难以跨越。陶冶性教学能越过高墙,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让文学的芬芳浸润学生心田,于潜移默化中,于静默之中,让高墙消失,将文学注入学生心中。

【参考文献】

[1]贺变丽.润物细无声——浅议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信息教研周刊,2012(11).

[2]戴乃恩,姜勇,戴双翔.论注重“陶冶”的教师——基于文化教育学派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6(15).

[3]赵建业.语文陶冶性教学在高职学生生命意识教育中的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2015(23).

[4]王琳.对中职语文课陶冶性教学的探索[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2014(5).

【作者简介】

窦玉霞(1967~),女,汉族,甘肃天水人,本科,中级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