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2021-09-22 10:34饶明奇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0期
关键词:融入思政课

饶明奇

摘要:黄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黄河文化的有关内容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增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人生观、价值观、法治思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等方面的教育效果。实践效果已被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教改实践证明。

关键词:黄河文化;融入;思政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古往今来,围绕黄河的治理、开发,形成了非常丰厚的黄河文化资源,并深深地融入到中华儿女的思想理论、道德感情、制度法规、风俗习惯等之中,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是相融相通的,融入黄河文化资源,拓展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很有必要,也是可行的。

一、黄河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内涵很丰富,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文化仅指精神形态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至少包括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制度形态、行为形态等多层面。黄河文化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黄河文化,仅指与黄河有关的精神形态的文化;广义的黄河文化,包括古往今来人们在与黄河打交道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至少包括黄河科技、黄河政治、黄河历史、黄河管理、黄河法律、黄河经济、黄河生态、黄河文学艺术、黄河风俗礼仪、治黄人物、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与世界等领域。目前学术界所指的文化、黄河文化,多数是指广义的文化。本文也基于广义文化和黄文化的概念展开分析。黄河文化的本质是人与黄河的关系。从广义的文化概念来看,在学科定位上,黄河文化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历史学、文化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水利工程、水资源管理、文学艺术等学科有机交叉、互相支撑的交叉学科群。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等学科支撑黄河与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考古学、文学等学科支撑黄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管理学、法学、哲学等学科支撑黄河资源管理,水利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等学科支撑黄河科技,水文与水资源管理、农业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程、水土保持等学科支撑黄河水生态保护等等。反过来,黄河文化又对以上学科提供哲学思维、历史营养、文化视角、人文关怀等,拓展以上学科的内涵和视野,增强以上各学科的整体性、联系性、动态性、综合性。总之,黄河文化是一个文史哲理工管法艺等多学科有机交叉相互支撑的学科群。

二、黄河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黄河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黄河与中华文明起源的相关素材,可以加强中华民族形成发展悠久历史的教育。黄河的特殊水情形成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古代农业的基础,最早发展起来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治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治理黄河是历代政权的重要任务,黄河治理的好坏成为历代政权兴衰的原因和标志。一部中国史,实际上也可看作是中华民族与黄河之间关系的历史。

(二)运用治理黄河的物质文明成果,可以增强科技史、科技创新精神教育。古往今来,围绕黄河治理,中华民族创造了世界领先的治黄劳动工具、现代水利科技发明、现代水利施工机械、星罗棋布的黄河水利工程、钟灵毓秀的水利风景区等,这些物质形态上的黄河文化,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中国科技的国际地位,增强科技创新精神、民族自豪感等方面的教育效果。

(三)运用黄河精神形态的文化成果,可以增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中国智慧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增强文化自信。黄河流域从先秦诸子百家到近现代各学科思想家们的思想观点让人感叹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宝库之博大精深、中国智慧之高深莫测;诗词歌赋、经史子集、绘画音乐等文化成就让中华儿女无比自豪、令世人叹为观止;近代以来黄河儿女不屈不挠、反对抵抗外来侵略的伟大斗争精神、民族团结精神,使得黄河文化几乎成了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的代名词……等等。这些精神,不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吗?弘扬黄河文化不就是高校思政课孜孜以求的应有之义吗?

(四)运用行为形态的黄河文化,可以增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道德情感相关教育的效果。古往今来,围绕黄河治理和开发,涌现出了大禹、贾让、潘季驯、黎世序、李仪祉等许许多多知名和不知名的先进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是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黄河流域许许多多风俗民情、传说故事等行为形态的文化,反映了黄河儿女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感情,都是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好素材。

(五)运用制度形态的黄河文化,可以增强大学生行为规范、法治思维相关教育的效果。古往今来,围绕黄河治理,不同时代都先后制定了内容丰富的黄河堤防修筑维护、农田灌溉等法律法规,还有大量地方性水利管理惯例、村规民约等。近现代以来,黄河水利法制日益健全,现有《水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四部与黄河有关的法律以及几百部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制度。这些法律法规、制度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文化。运用好这些素材,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敬畏母亲河的意识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六)运用近现代黄河水利史有关内容,可以增强中国近现代史、革命史教育的效果。①运用中国近现代以来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旱涝灾害频发、人民流离失所的水利史资料,增加大学生对旧中国灾难深重、阶级矛盾尖锐的认识;②运用国民党蒋介石花园口掘堤事件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以及抗战胜利后围绕黄河回归故道国共两党的尖锐斗争等史料,增强大学生对国民党反动阶级本质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③融入新中国成立以后水利建设成就,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教育的效果。

(七)运用当代黄河治理有关内容,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形势与任务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治理开发进入了新阶段。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传承弘扬等五项重大任务。2020年,国家和沿黄各省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及相关措施相继出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為国家战略,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已经奏响。这些大战略、新进展、新措施有必要让每个大学生知道。

(八)运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有关内容,可以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的效果。古往今来黄河治理开发的种种偏差和问题,最根本的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说到底是思维方式问题,其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运用好这些案例素材,可以大大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说服力。

三、黄河文化融入思政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政课建设与改革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广大高校思政课教师围绕“六要”、“八统一”的要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正在持续增强。但是思政课承担的历史使命特别重大,任务特别艰巨,改革和建设永远在路上。尤其是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挖掘,需要下大力气。不管教学手段、方法如何创新,内容总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的拓展自然是多方面的,思政课教师必须按照“视野要广”的要求,力争做到文理兼通、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在纵横对比中讲出令人信服的道理。其中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黄河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个方向的结合,无论是相关研究,还是教学实践都是不够的。

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生产之基、生活之纲、生态之要,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链的基础和核心元素。进入21世纪,水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水利已经日益超越行业,成为社会性、公共性问题。对全民开展水文化教育,对各专业的大学生普及水文化教育,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一条文化河、中华民族的情感血脉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文化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四个自信”最根本的还是文化自信。黄河文化保护传承认弘扬和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内容。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大战略任务,传播黄河文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黄河文化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与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高要求相比,与黄河文化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乃至人类优秀文化大厦中的地位很不相称。对如何发挥好黄河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水文化素养教育中的作用等方面,研究得还较为薄弱,资政育人的功能还未充分发挥出来,需要大力加强。

四、实践及效果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是一所以水利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近年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将黄河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

(一)主要做法是:

1.将黄河文化的有关内容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中。按照上述内容相关性的分析,动员教师挖掘相关内容,编写教学案例,对案例进行分门别类对应相关课程和内容,并进行教学情境设计、有关内容分析。

2.开设系列配套选修课程。为了加强黄河文化教育,与思政课形成合力,我们组织思政课教师和相关教师,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每学期都开设《水利水电概论》必修课,开设《中华水文化》、《黄河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国水利史》等全校公共选修课程、专业限选课或专业任选课。

3.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校内外与黄河文化有关的实践活动和技能大赛。开展黄河水情水势主题教育活动、黄河文化知识竞赛、摄影大赛、水情调研实践活动、黄河水情系列志愿活动、水文化类挑战杯竞赛活动、水利科技创新大赛、节水文化节等系列活动。

4.加强黄河文化有关平台资源建设。一是充分发挥设在该校的国家水情教育基地作用,建设好水文化陈列馆,经常性接待校内外水文化参观活动。二是與35家单位签订了水情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丰富了水情教育资源。三是建设水情教育专题书库和水文化专题数据库。四是发挥好水利部水务培训中心、河南河长学院等培训平台建设,将黄河文化列为培训内容,组织思政课教师参与授课,培养师资,服务社会。

5.坚持有机融入、各有侧重等基本原则。在思政课教学中,坚持以讲好各门思政课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为主,以渗透黄河文化有关内容为辅的原则,不能“种了黄河文化的地、荒了思政课的田”。在黄河文化相关选修课程中,坚持以讲透讲足黄河文化的基本内容为主,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为辅的原则,尽可能拓宽视野。在各类黄河文化实践活动中,坚持以参与性、自主性、体验性为主,以理论教育为辅的原则。在各类平台资源建设中,坚持让更多师生参与,以师生受教育为主要目的。

(二)实际效果

近年来,我们将黄河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且极具特色,教学效果不断增强,师生也取得了一系列荣誉或成果。2018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评为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获评优秀。2018年,《中华水文化》(课程思政示范课)获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教师队伍迅速成长,10余位教师在全国、全省教学技能大赛中或一等奖。

我校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省级以上水文化类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在2019年3月第二届水美河南演讲大赛中,获特等奖2项,我校获优秀组织单位;在2019年6月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大学生节水文创大赛中,我校学生3件作品获一等奖;我校学生绝大多数都参与了挑战杯大赛的层层选拔,水文化类项目多有获奖。

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相互促进。近年来,我院教师承担了2项水文化领域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此外还有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了黄河文化研究丛书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批水文化研究中心、黄河流域生态文明研究中心、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重要社科研究基地,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效益正在持续深化。

该文是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优秀水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案例研究与实践”(教高[2020]27号文)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融入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