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林长制改革进入新阶段

2021-09-23 05:07绿文
国土绿化 2021年8期
关键词:林长林长制林权

◎ 绿文

林长制是一项探索创新,更是一项改革行动。安徽省作为林长制的发源地,4年多来一直积极探索、不断深化和高位推进。2017年,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林长制。2019年4月,国家林草局同意支持安徽省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2021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国家林草局印发了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好这两个文件精神,安徽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由安徽省林业局着手起草全省的《实施意见》和《安徽省林长制条例》。7月1日,全国首部省级林长制法规——《安徽省林长制条例》正式施行。7月21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下面简称“实施意见”)。这些标志着安徽省林长制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实施意见》分总体要求、压紧压实林长职责、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4个部分,共26条,旨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的要求,聚焦深化改革亟待解决的政策环境、要素保障、工作机制等方面问题,提出实施平安森林、健康森林、碳汇森林、金银森林、活力森林“五大森林行动”,着重从完善“五绿”协同推进机制、创新生态监管、创新绿色金融、发展碳汇林业、推进科技创新等5个方面求创新、求突破。

《实施意见》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观点。

一是着力解决林长履职“最后一公里”问题。强化各级林长责任,坚持党委领导,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党政领导干部林业保护发展目标责任,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各级林长履职能力,实行林长巡林制度,建立总林长指令发布制度,完善各级林长责任区制度,运用好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明确要求县、乡两级林长每年向上一级林长报告履职情况,并接受评议,村级林长每年在本行政村范围内公布履责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林长制的实施促使了山水林田的和谐共生—安徽省旌德县祥云村

二是着力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健全国土绿化动员机制,创新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全面实施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形成区域联动、城乡融合、部门协同的生态建设体系。深入开展“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推进“村村栽万树、林果进庭院”绿色家园建设。建立森林(园林)城市、城镇和森林村庄创建正向激励、动态评价制度。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完善林网布局和农田防护林体系。大力实施公益林保育、用材林培育、经济林增效、退化林修复、国家储备林建设、退耕还林成果巩固提升等工程,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质量监测和健康评价。

三是着力解决松材线虫病疫情点多面广形势严峻问题。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健全监测预警、应急响应、疫情监管、联防联控、灾害除治、绿色防治机制,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严密防御外来生物入侵。建立“天空地”一体、点线面结合的森林疫情监测网络,实施松材线虫病五年攻坚、黄山松靶向防控、美国白蛾围歼清剿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治理工程。

四是着力解决林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完善承包林地“三权分置”和林地经营权证制度,完善县级林权管理服务体系。发展绿色金融,搭建林业投融资平台,创新“政银担企”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益林贷”“油茶贷”“毛竹贷”等林业金融产品,探索开展林地预期收益质押贷款,推进林权收储担保和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持续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和“五绿兴林·劝耕贷”“皖林邮贷通”。

五是着力解决林业基础服务滞后问题。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稳定充实基层林业队伍。完善国有林场专用道路建设规划和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科研科普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和种质资源库建设,提升林木良种繁育水平。常态化精准开展林业“四送一服”,鼓励林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推进林业科技线上服务和线下指导。完成覆盖全省的林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今后,安徽省将总结推行林长制改革成果,充分借鉴各地林业改革发展成功经验,努力在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中率先上台阶、见实效,切实把林长制改革打造成安徽的改革名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品牌。

猜你喜欢
林长林长制林权
山西省印发《山西省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和五项配套制度
岚县创新林长制工作机制
达川区
甘肃省举行全面推行林长制情况新闻发布会
我省举办林长制改革专题培训班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长汀推行三级“林长制”
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在安徽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