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择期PCI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

2021-09-23 08:06王海珍朱小宇严卫国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18期
关键词:高血脂心肌细胞血浆

王海珍 朱小宇 严卫国

(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安庆 246000)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若未得到及时治疗,随着病情发展,严重时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虽可疏通闭塞血管改善心肌缺血,但仍可能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2〕。心力衰竭是PCI术后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有研究显示,心力衰竭患者在3~6个月内反复住院率达27%~50%,且1年内因心力衰竭死亡率高达30%〔3〕。因此,积极预防PCI术后心力衰竭发生尤为重要。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且临床对于择期PCI术后心力衰竭的发生时间及发生率难以预测,导致患者病情突发时预后不佳。本研究拟分析老年UAP患者择期PCI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08例行择期PCI的老年UAP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体格检查、心肌酶检测、连续心电监护检查确诊为UAP;首次接受PCI治疗,且术中置入支架≥1支;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合并夹层主动脉瘤;合并心脏瓣膜病;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既往有胸外科手术史。

1.2分组方法 根据心力衰竭诊断标准〔4〕: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B型钠尿肽水平≥400 ng/L。将发生心力衰竭患者纳入发生组22例,未发生心力衰竭患者纳入未发生组86例。

1.3资料收集 统计两组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男、女)、冠心病病程、病变支数(单支、双支、多支)、住院次数(≥3次、<3次);(2)合并高血脂(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家族遗传史(有、无);(3)实验室指标:术后采集两组外周血4 ml,以3 000 r/min速度分离血清和血浆,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广州埃克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EH830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脑钠肽(BNP)、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8、尿酸(UA)表达量,试剂盒购自厦门市波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操作于无菌环境下进行,检测期间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Shapiro-Wilk正态分布检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冠心病病程、血浆D-D、血清CRP、UA表达、性别、住院次数、病变支数、家族遗传史、合并糖尿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BNP、血清Hcy、TNF-α、IL-18表达、合并高血脂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老年UAP患者择期PCI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 将一般资料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作为自变量,合并高血脂赋值情况:1=是,0=否,将老年UAP患者择期PCI术后心力衰竭发生作为因变量(1=发生,0=未发生),经二元回归分析后,将表1中比较结果P放宽至<0.2,将符合条件的变量纳入(冠心病病程、D-D),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BNP、血清Hcy、TNF-α、IL-18高表达、合并高血脂是老年UAP患者择期PCI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P<0.001)。见表3。

表2 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PCI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可快速开通闭塞血管,恢复心肌供血,改善心肌血液灌注〔5〕。但不同年龄段患者对PCI承受能力不同,因老年患者生理功能处衰退阶段,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PCI术后心功能恢复较慢,仍可能出现血管再闭塞,增加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6〕。因此,积极找出老年UAP患者择期PCI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浆BNP、血清Hcy、TNF-α、IL-18高表达及合并高脂血症是老年UAP患者择期PCI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逐个分析其中因素:(1)BNP高表达:BNP属于心脏利钠肽,主要由心室细胞合成,可发挥利尿、利钠、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分泌等多种作用〔7〕。当发生心室负荷加重或心肌损伤时,全身激素会参与血管、心肌及肾脏的适应性变化,进而激活利钠肽系统,促进BNP大量合成,血液中BNP含量随之升高〔8,9〕。因此,BNP高表达表明患者出现心肌损伤,可能会发生心力衰竭。对此建议,PCI术后应加强患者心脏康复训练,以减轻心脏负荷量,改善心功能,以期降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2)Hcy高表达:Hcy属于含硫氨基酸,体内无法合成,仅可通过蛋氨酸分解,目前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0〕。Hcy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心力衰竭发生,主要包括:加重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反应并使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使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进而影响心血管舒缩功能,增加心力衰竭发生风险〔11〕。还可提高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促进心肌纤维化,导致心肌重构;损伤冠状动脉内膜,促进血小板聚集并形成血栓,加重心肌缺血程度,最终增加心力衰竭发生风险〔12〕。因此,临床应在PCI术后积极改善Hcy代谢,或加强抗氧化治疗,以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3)TNF-α高表达:炎症因子可激活机体免疫炎症状态,炎症状态不仅可影响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细胞结构,还可促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13〕。研究指出,TNF-α是最早被证实与心力衰竭有关的炎症因子,是影响冠心病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之一〔14〕。TNF-α对心脏有负性肌力作用,可刺激心肌细胞肥大、促使心肌细胞凋亡、坏死,最终加重心功能损伤程度,增加心力衰竭发生风险。此外,TNF-α还可介导炎症细胞增生、聚集,加重炎症反应,进而损伤心肌细胞,影响心肌细胞结构,增加心力衰竭发生风险。对此建议,PCI术后加强抗炎治疗,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有助于减轻心肌细胞损伤,降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4)IL-18高表达:IL-18是一种促炎因子,可增加细胞毒性,诱导TNF-α及多种趋化因子表达,进而加重炎症反应,加重心肌损伤程度〔15〕。IL-18还可促进T淋巴细胞相应的活性成分分泌,进而加强相应的细胞毒性,致使心肌细胞损伤,损害心功能,最终导致心力衰竭〔16,17〕。因此,PCI术后加强抗炎治疗对预防心肌损伤有重要作用。(5)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含量异常升高,在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的同时,可诱导大量炎症因子释放,使血管功能紊乱,形成新的血管内膜,促进斑块形成,加重心血管损伤程度。有研究显示,年龄越大,动脉壁硬化程度越严重,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越高〔18〕。因此,围术期积极改善血脂水平有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动脉硬化程度,降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

综上,血浆BNP、血清Hcy、TNF-α、IL-18高表达及合并高血脂是老年UAP患者择期PCI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

猜你喜欢
高血脂心肌细胞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高血脂,不都是吃出来的
体检者脂肪肝与高血脂及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高血脂的人到底该咋吃?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