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理念结合社会支持干预对老年肝胆疾病治疗后活动性疼痛的影响

2021-09-23 08:06周建平奎琼魏秀英赵慧众杨婧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18期
关键词:活动性肝胆维度

周建平 奎琼 魏秀英 赵慧众 杨婧

(青海省人民医院 1肝胆外科,青海 西宁 810000;2胆胰脾外科;3肝包虫病区)

肝胆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主要包括肝囊肿、肝包虫、胆囊炎、胆石症等〔1,2〕。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肝胆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尤其是在老年群体,身体功能都出现衰退,免疫力和抵抗力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手术治疗和恢复效果相对比较差,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3〕。近年在临床治疗此类肝胆疾病的主要方式是手术治疗〔2,4〕,虽然具有比较好的疗效,但由于手术属于损伤性治疗方法且恢复期较长,且老年人对手术的心理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差,在手术治疗后也会对患者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如患者会在手术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活动性疼痛〔5,6〕。术后活动性疼痛是由于活动或其他刺激引起的疼痛,和无其他外在刺激时的自发性疼痛相对比,这两种疼痛无论是在疼痛强度还是产生原因均存在明显差异〔7〕。据报道,活动性疼痛是术后常见的疼痛类型,约有半数以上者在经历手术治疗后出现中到重度不等的疼痛,且在这些患者中80%左右反映手术治疗后有镇痛不足的现象〔8,9〕。美国急性疼痛协会推荐将活动性疼痛的治疗有效性作为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要衡量指标〔10,11〕。治疗后如果可以有效控制活动性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日下床活动,可减少患者长期卧床而导致的肺炎等并发症,对患者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12〕。有研究报道,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快速有效恢复必须要通过减轻运动时造成的疼痛〔13〕,且还有报道称基于活动性疼痛评估施行疼痛护理可更有效缓解患者疼痛〔14〕。

快速康复理念干预服务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康复干预理念,这种干预方式将看护实施和循证医学结合,旨在减少患者创伤应激反应和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期缩短〔15〕。本研究旨在探讨快速康复理念结合社会支持干预对老年肝胆疾病治疗后活动性疼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肝胆疾病患者200例,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对照组实施快速康复理念结合社会支持干预。入选标准:(1)年龄≥65岁;(2)符合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3)手术治疗后可以进行深呼吸、缓和下床活动、咳嗽等一般活动;(4)无其他重大疾病史。观察组男62例,女38例,年龄67~74岁,平均(72.45 ± 1.81)岁。对照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66~75岁,平均(73.04±1.96)岁。观察组胆囊疾病45例,胆管疾病35例,肝脏疾病20例;对照组胆囊疾病44例,胆管疾病37例,肝脏疾病19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常规干预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手术治疗前后向家属和患者讲解手术注意事项,叮嘱饮食和作息要求;术后评估患者活动性疼痛,并采取适当的镇痛措施,并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

1.3快速康复理念结合社会支持干预 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理念结合社会支持干预,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后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手术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及快速康复理念结合社会支持干预的主要目标,实施手术前1天低脂饮食,在手术前2 h饮食口服清饮料(含糖的饮料);手术过程中为患者做好保温措施,将治疗室的温度调到适宜的温度,手术治疗后对患者是否出现活动性疼痛及疼痛等级进行评估,鼓励患者多下床进行活动,对于出现严重疼痛的患者给予镇痛剂,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和宽慰,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心情。对患者家属进行培训,使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疾病及患者在疾病中面临的疼痛和紧张焦虑的心情产生一定了解,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到患者的康复中,给予患者积极的社会支持干预,保持患者心情愉悦,以达到缓解患者疼痛的效果。

1.4评价指标 对患者干预后疼痛控制效果应用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HPOI)评估患者疼痛控制效果〔16〕,对患者疼痛经历、情绪影响、身体或日常生活影响、疼痛控制效果、教育满意度5 个维度进行评分,其中疼痛经历、情绪影响、身体或日常生活影响3 个维度评分越低,疼痛控制效果越满意;疼痛控制效果、教育满意度2 个维度评分越高,疼痛控制效果越满意。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SCL-总共包含90项目,包括感觉维度、情感维度、思维维度、意识维度、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人际关系、饮食睡眠方面,同时采用10个因子来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用于全面评估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进行比较,各项得分越低患者的心理状况越好,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越少,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对于干预的满意度。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6.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干预后两组HPOI得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疼痛控制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疼痛经历、情绪影响、身体或日常生活影响、教育满意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见表1。

表1 干预后两组HPOI得分比较(分,

2.2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SCL-90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CL-90各项评分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P<0.001),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CL-90各项评分比较分,n=100)

2.3两组满意度调查比较 观察组满意高达98%,其中十分满意80例,满意18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满意度仅73%,其中十分满意54例,满意19例,不满意23例,非常不满意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

3 讨 论

近年来肝胆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老年群体,由于其免疫系统的下降,一旦疾病确诊,病情的严重程度相较于年轻人也更重〔17〕。且老年患者的心理承担能力不足,尤其是面临重大疾病时,身体病痛和心理压力都会对患者的治疗及治疗后的恢复产生负面影响。目前严重的肝胆疾病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且治疗后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术后活动性疼痛,术后活动性疼痛是术后影响患者恢复的重要原因,这种疼痛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一般活动性疼痛在术后患者最开始活动时强度最大,随着病情的恢复疼痛强度逐渐减低〔18,19〕。据报道目前活动性疼痛的发生率在半数以上,且至今患者的术后仍存在严重镇痛不足的现象,这不仅是因为医护人员对于镇痛的疏忽,还有部分原因是患者和家属医学知识缺乏,患者自行忍痛,而家属对患者的疼痛没有给予重视,这对患者的恢复极为不利,因而对患者治疗后采取一定的干预变得极为迫切。

本研究提示实施快速康复理念结合社会支持干预对肝胆疾病患者治疗后活动性疼痛的改善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且对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另外,对患者治疗满意度有提高作用。

综上,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结合社会支持干预对老年肝胆疾病治疗后活动性疼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一定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活动性肝胆维度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血小板参数、D-D检测的临床意义
光的维度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