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发生再出血影响因素

2021-09-23 08:06甘敏张明静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18期
关键词:消化性休克胃镜

甘敏 张明静

(安顺市人民医院,贵州 安顺 561000)

消化性溃疡出血(PUB)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50%,且在老年人群中较为高发〔1〕。目前,临床根据PUB患者病情可实施质子泵抑制剂(PPI)及止血药物静滴、胃镜下注射药物止血及钛夹止血,均有一定止血效果〔2〕。但相关研究指出,多数患者经内科积极治疗后出血可停止,但在30 d内再出血的发生率仍较高,在一定程度增加急诊手术及病死的风险〔3〕。目前,已被证实的影响老年PUB患者再出血的因素复杂多样,如年龄、既往病史等,当众多因素掺杂在一起时,会导致临床医师难以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进而影响治疗效果〔4〕。加之各研究所得结论尚不统一,故继续对老年PUB患者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仍较关键。本研究重点分析老年PUB患者再出血发生状况及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旨在指导未来老年PUB患者早期合理再出血预防,以减少再出血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完成治疗与随访的162例老年PUB患者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2013年,深圳)》中相关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5〕,并经胃镜检查确认有出血灶;②有呕血或黑便等表现;③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近期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及糖皮质激素;②恶性溃疡;③合并免疫功能障碍;④肝肾功能异常。其中男88例,女74例;年龄62~82岁,平均(73.21±3.45)岁;Forrest分级〔6〕:Ⅰa级19例,Ⅰb级27例,Ⅱa级44例,Ⅱb级32例,Ⅱc级21例,Ⅲ级19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实施。

1.2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Forrest分级采用相应的治疗方式,对于Ⅰa、Ⅰb、Ⅱa级患者采用胃镜下注射药物止血或钛夹止血(局麻下,插入胃镜,充分冲洗,寻找病灶,观察溃疡大小及出血点。于出血点分3~5点注射1∶100 000生理盐水稀释的肾上腺素,直至出血停止;或采用钛夹对准出血灶进行夹闭,钛夹数量根据病灶大小决定),并静滴PPI及止血药物;Ⅱb级患者根据医师决策治疗,包括胃镜下止血或静滴药物治疗;Ⅱc级与Ⅲ级静脉滴注PPI(静脉滴注泮托拉唑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次/d)。

1.3再出血状况 统计于出血停止〔7〕(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临床症状好转,无再次呕血及黑便次数增多,无血红蛋白下降表现)1个月内出现以下情况考虑再出血〔8〕:①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伴有肠鸣音亢进;②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充分补液、输血而未见明显改善,或虽暂时好转而又恶化;③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④补液及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BUN)出现或再次增高;⑤胃管抽出较多新鲜血液;⑥胃镜检查发现溃疡基底有活动性出血。再出血率=再出血例数/总例数×100%。

1.4基线资料统计 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男、女)、年龄、休克(是、否,失血性休克)、既往PUB史(有、无)、溃疡最大径(≥2 cm、<2 cm)、Forrest分级〔Ⅰa级(喷射状动脉出血)、Ⅰb级(渗血)、Ⅱa级(无血管裸露血管)、Ⅱb级(附着血凝块)、Ⅱc级(胃溃疡基底部黑斑)、Ⅲ级(清洁的溃疡基底部)〕。

1.5血清指标检测 于再出血前,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3 200 r/min离心10 min后,采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XE1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计数(WBC);采用雷度米特医疗设备(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AQT90免疫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水平;采用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肌酐(Scr)、BUN水平。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发生与未发生再出血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治疗后停止出血的1个月内,162例患者中发生再出血31例(19.14%)。发生与未发生再出血患者性别、年龄、既往PUB史、WBC、Scr、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溃疡最大径、Forrest分级及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发生与未发生再出血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单因素分析 以老年PUB患者再出血发生为因变量,发生赋值为“1”,未发生赋值为“0”,以患者休克、溃疡最大径、Forrest分级及血红蛋白水平为自变量并进行变量说明,其中休克:是=1,否=0;溃疡最大径:≥2.0 m=1,<2 cm=0;Forrest分级:Ⅰa~Ⅱb级=1,Ⅱc~Ⅲ级=0。经单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伴休克、较大溃疡、低Forrest分级及血红蛋白低表达均是老年PUB患者止血治疗后再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老年PUB患者再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2.3多因素分析 将老年消化道患者再出血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发生赋值为“1”,未发生赋值为“0”,将患者全部一般资料作为协变量,建立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各项因素对再出血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休克、较大溃疡、低Forrest分级、血红蛋白低表达均是老年PUB患者再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3。

表3 老年PUB患者再出血发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续表3 老年PUB患者再出血发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 论

PUB是消化性溃疡常见并发症,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及PPI的临床应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PUB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比例及病死率,但再出血的发生仍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难题。相关研究指出,老年PUB患者因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多合并全身器官疾病,再出血发生风险仍居高不下〔9〕。故寻找再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制定干预方案,对减少老年PUB再出血发生及病死发生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PUB患者止血治疗后再出血率较高,也提示了尽快找出影响再出血发生风险因素的紧迫性。进一步做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发现,休克、较大溃疡、低Forrest分级及血红蛋白低表达均是老年PUB患者再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逐个分析其原因,较大溃疡:溃疡最大径较大,易侵犯血管,当出血点在溃疡底部动脉时不容易止血,且出血停止后易出现血栓脱落,导致再出血的发生;同时,因溃疡的最大径较大,会影响溃疡的愈合速度,虽然出血情况暂时缓解,但溃疡愈合时间的延长也会增加再出血发生风险〔10,11〕。因此,建议在对直径较大的PUB患者实施治疗时,不仅需进行积极止血治疗,还应密切观察患者溃疡愈合情况,针对愈合缓慢的患者,需进一步给予其他干预,并警惕再出血的发生。低Forrest分级:Forrest分级在Ⅰa~Ⅱb级老年PUB患者的消化性溃疡有活动性出血或血凝块,提示之前或正在发生大量出血,一般多因溃疡底部或边缘累及动脉引起,止血难度高;同时,因Forrest分级在Ⅰa~Ⅱb级的老年PUB患者出血量较大,对胃镜的视野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再出血风险增加〔12,13〕。故建议对Forrest分级在Ⅰa~Ⅱb级的患者在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前提下,尽早实施胃镜干预治疗,同时对于活动性出血患者可合理给予1∶10 000肾上腺素盐水冲洗,较大血痂覆盖患者可经活检钳道用清水对准血痂用力喷射,以清楚显示病变,确保钛夹位置准确〔14,15〕。其次,对于部分特殊位置或视野切线位的出血病灶处应尽量调整钛夹角度,并可在病变远端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以抬起病变黏膜远端,改变止血夹角度,继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再出血的发生〔16〕。血红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偏低提示出血量大,间接提示溃疡受累的血管直径大,此时止血难度大,故更容易导致再出血发生〔17〕。因此在对血红蛋白水平较低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需在早期做好输血治疗的准备,必要时及时为患者输血,避免延误病情。休克:PUB患者出现休克可能是溃疡累及较粗血管,导致出血量较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这类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止血困难,在一定程度增加再出血风险〔18〕。因此对于入院时伴有休克的PUB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加强监护,并对其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注意预防再出血的发生。

综上,老年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若入院时经评估存在休克、较大溃疡、低Forrest分级及血红蛋白低表达等情况,可能提示治疗后再出血风险,应针对风险因素为患者实施合理干预,以减少再出血发生。

猜你喜欢
消化性休克胃镜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
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
请您收藏
——过敏性休克和肺水肿的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