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

2021-09-23 08:06钱志芬王静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18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家属

钱志芬 王静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病中心,江苏 常州 213000)

溃疡性结肠炎是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老年是其第二位高发年龄段,具有病程长、病症重、易复发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状态与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是患者了解相关知识与行为支持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可促进患者采取健康行为,加强疾病控制。理性行为理论(TRA)认为人在做出行为之前,会对自身及外界的多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理性思考之后再做出决定〔1〕。该理论模型包含了态度、主观规范、意向、行动4个环节,目前已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取得较大发展〔2〕,但在健康教育领域的研究较少。家属同步健康教育是指将患者及其家属作为对象,同步实施具有计划性、目的性的健康教育干预〔3〕,可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充分发挥家庭支持系统的积极作用〔4〕。本文拟分析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病中心住院的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纳入标准:包括年龄60岁及以上、首次发病且处于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具有一定认知与沟通理解能力、患者及家属知情且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包括合并严重的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严重的感染或消化道并发症、精神疾病、恶性肿瘤、酒精及药物滥用史。入选84例患者按照入院日期排序,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单号的42例进入研究组,男17例,女25例;年龄60~78岁,平均(72.15±4.29)岁;小学14例,初中17例,高中及以上11例;病程1~4年,平均(2.63±0.55)年;改良梅奥(Mayo)评分3~10分,平均(8.27±1.52)分。双号的42例进入对照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60~75岁,平均(71.38±4.65)岁;小学10例,初中20例,高中12例;病程1~4年,平均(2.81±0.42)年;Mayo评分3~10分,平均(8.05±1.37)分;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通过随机口头宣教与发放宣教手册的方式,向患者讲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相关知识,包括心理指导、用药指导、活动指导及出院指导等。此外,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及时解答与相应处理。研究组应用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根据理性行为理论模型的4个环节,同时对患者及固定1名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干预。(1)态度环节的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干预:通过问卷调查法,评估患者对自我管理的态度。问卷使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的自我管理认知分量表,内容包括健康信念(9道题目)和自我效能(5道题目),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对自我管理的态度越好。根据患者的测评结果,针对评分1分(没有信心/不同意)、2分(不太有信心/不太同意)、3分(不确定)的题目进行强化宣教,针对4分(较有信心/比较同意)、5分(有信心/同意)的题目进行常规宣教。常规宣教主要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床旁口头宣教,发放宣教手册并逐项讲解。强化宣教主要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重点知识的重复讲解,并通过观看视频、分享他人经验、护士示范、板报等方式进行宣教。(2)主观规范环节的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干预:通过问卷调查法,评估患者所处环境带来的外界影响。问卷使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的自我管理环境分量表,内容包括资源利用(5道题目)、环境自我管理(5道题目),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对拥有资源条件的利用情况与环境的自我管理情况越好。根据患者的测评结果,针对评分1分(从不)、2分(偶尔)、3分(有时)的题目进行强化宣教,针对评分4分(经常)、5分(总是)的题目进行常规宣教,宣教方式与上一环节相同。(3)意向环节的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干预:通过问卷调查法,评估患者做出自我管理的可能性。问卷使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的自我管理行为分量表,内容包括饮食自我管理(5道题目)、运动自我管理(5道题目)、疾病预防与应对(4道题目),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对自我管理所采取行为的可能性越强。根据患者的测评结果,针对评分1分(从不)、2分(偶尔)、3分(有时)的题目进行强化宣教,针对评分4分(经常)、5分(总是)的题目进行常规宣教,宣教方式与上一环节相同。(4)行动环节的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干预:通过现场询问患者及家属,评价患者健康行为的完成率。健康行为包括心理健康、按时吃药、合理膳食、定期复查、规律作息5个项目,各项分为是和否。针对回答否(不符合健康行为)的条目进行强化宣教,针对回答是(符合健康行为)的条目进行常规宣教,宣教方式与上一环节相同。

1.3评价指标 (1)自我管理能力:患者出院时使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5〕进行评价,量表Cronbach α为0.933,内容分为自我管理认知(14道题目)、自我管理行为(14道题目)、自我管理环境(10道题目)3个维度,各题目1~5分,总分38~190分,分值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越高。(2)健康行为:患者出院时通过现场询问的方式,调查患者健康行为的完成率,包括心理健康、按时吃药、合理膳食、定期复查、规律作息5个项目,回答“是”为完成健康行为,统计各项健康行为的完成率。(3)疾病不确定感:患者出院时使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6〕进行评价,量表Cronbach α为0.900,内容分为不明确性(13道题目)、复杂性(8道题目)、与疾病相关信息不一致(7道题目)、疾病预后的不可预测性(5道题目)4个维度,各题目1~5分,总分33~16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越高。(4)生活质量:患者出院时使用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7〕进行评价,量表Cronbach α为0.949,内容分为肠道症状(10道题目)、全身症状(5道题目)、情感能力(12道题目)、社会能力(5道题目)4个维度,各题目1~7分,总分32~224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4.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价结果 研究组自我管理认知、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环境3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分)

2.2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健康行为评价结果 研究组心理健康、按时吃药、合理膳食、定期复查、规律作息5个项目的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健康行为完成率比较〔n(%),n=42〕

2.3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价结果 研究组不明确性、复杂性、与疾病相关信息不一致、疾病预后的不可预测性4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疾病不确定感比较分)

2.4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研究组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社会能力4个维度的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这与相关报道〔8〕一致。自我管理是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仅需要对疾病知识进行讲授,而且需要培养患者对自我关注的意识及对问题的解决能力〔9〕。常规健康教育以单纯说教为主,忽视了患者能力与意识的培养,因此效果有限。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家属同步健康教育,是根据理性行为理论模型的4个环节,制定并实施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步骤,可使患者了解自我管理的有益之处,并通过主观规范转变患者的态度,在主动态度的情况下造成患者意向高,进而影响患者自我管理的可能性就越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也随之增强。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各项健康行为的完成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这与相关报道〔10〕一致。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易存在缺乏监督、难以坚持等问题〔11〕,进而影响患者对各项健康行为的完成率。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家属同步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将患者作为干预对象,对其进行单一形式的提醒,而是将家属也纳入干预对象中,通过同步实施健康教育,促使监督形式多样化。这就有助于患者在长期自我管理中,获得来自家属的监督与支持,及时纠正不健康行为,促使各类病症解除,坚持完成有益于健康的各项行为,进而显著提高健康行为完成率。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这与有关报道〔12〕一致。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如缺乏自我管理相关知识,无法正视自身疾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加重疾病不确定感并影响预后〔13〕。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家属同步健康教育,通过评估患者态度,可了解其对自我管理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通过评估患者主观规范环节,可了解执行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通过评估患者意向,可了解执行自我管理的可能性或能力;通过评估患者行动,可了解执行自我管理的现状;针对评估结果实施相应的宣教,同时要求家属同步参与,可有效解决患者心理、知识水平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对患者主观健康认知产生正面影响,显著减轻疾病不确定感。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这与相关报道〔14〕一致。生活质量与其疾病不确定感,具有密切相关性〔15〕。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增强患者行为转变的内在动力,其均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此外,家庭功能支持系统在患者行为改变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如患者长期处于消极的信念状态,可能导致家人、朋友、社会对患者的支持减少。通过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可使家属更加理解与关心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及病耻感状况,从而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鉴于本研究未追踪患者出院后的情况,在验证出院后干预效果方面存在一定局限,今后会拓展研究范围,以进一步评价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家属同步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