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物-社会-心理角度评价专案干预模式在老年结肠息肉患者的应用价值

2021-09-23 08:06杨晴夏燕琴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专案息肉结肠

杨晴 夏燕琴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总院消化内科,江苏 苏州 215000;2十梓街院区消化内科)

结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是指源于结肠黏膜隆起的病变,通常发生于上皮细胞的过度生长,从黏膜表面向肠腔扩展〔1,2〕。结肠息肉的自然病程通常比较长,无典型的临床症状,结肠息肉的检查项目多数是用结肠镜检查和(或)基于粪便的检查,但只有结肠镜检查可以发现切除前驱的病变。结肠镜检查也可以在切除息肉病理检查的基础上识别出发生异时病变的高风险患者〔3〕。在结肠息肉的不同病理类型中,以腺瘤最为常见,腺瘤之前被广泛认为是结肠癌的起因,但现有报道表明至少有20%的结直肠癌不是由传统的腺瘤引起,而是由锯齿状息肉引起〔4〕。虽然大多数息肉都可以通过内镜切除,但仍然有10%~15%的息肉由于结肠的大小、结构和位置等因素影响可能难以去除,即使使用最先进的内镜设备有经验丰富的内镜医生操作,也是一个挑战〔5〕。对于大多数患有难治性息肉患者,即使息肉看起来完全是良性的,也会接受结肠节段切除术〔6〕。由于手术治疗对身体有一定损伤,患者损伤需要一个术后的康复阶段,这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且住院期间及出院后患者会面临看护问题,由于大多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与术后康复注意事项等缺乏认知,有可能导致患者没有得到正确的看护而使患者恢复缓慢或出现各种并发症,且还有可能出现对医嘱的依从性变差,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十分不利。因此,对患者实施专案干预模式,依据患者个人及家庭情况进行专案分析,给予患者和家属正确的指导和教育,为其提供专业康复指导,提高自护能力,对患者出院后恢复也有帮助,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及预后改善。

目前医疗健康服务正逐渐从生物医学转向更多的关于病人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概念〔7〕。生物-心理-社会模型最初被定义为医疗康复人员在推测患者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模型〔8〕,该模型关注于患者的社会参与和日常活动表现及心理健康发展,虽然有疾病,但患者作为一个人的整体并不会改变〔9〕。本研究拟从生物-社会-心理模型的角度去评价专案干预模式在老年结肠息肉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院就诊并实施结直肠息肉镜下切除术的患者80例,按照入院时间登记入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纳入标准:肠镜检查确诊结肠息肉,无手术禁忌证;术后意识清晰,具备理解能力;无认知障碍,沟通能力正常;有家属陪同,且家属沟通能力正常。剔除标准:检查结果具有结直肠恶性病变;合并其他重大基础疾病或精神系统病变。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包含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其中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60~73岁,平均(62.56±5.69)岁;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4例,高中及专科16例,小学及初中18例,文盲2例。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61~75岁,平均(63.36±5.39)岁;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5例,高中及专科15例,小学及初中17例,文盲3例。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础干预模式,依照院内病情和术后干预原则规范治疗检测体征、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康复护理等。观察组采用专案干预模式,建立专案干预模式小组,成员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构成,根据患者个人的心理状况、家庭情况制定个性化术前、术中、术后干预方案,在术前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辅导以缓解患者术前的焦虑情绪,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营养指导并对家属进行患者出院后的营养指导;护理人员在术中实时监测患者体征情况,积极配合主治医生;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情况,重点观察患者康复状态,确保患者无异常状况,患者身体恢复到一定程度,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个人基础进行简单运动指导,患者出院后叮嘱患者定期复查。

1.3观察指标 设计自评量表来评估专业人员的生物-心理-社会实践水平,问卷由5个分量表和评估专业人员的生物-心理-社会实践水平评估:(1)是否是跨学科工作;(2)专业知识;(3)评估患者状况能力;(4)指导和交流技巧;(5)环境认知。每个方面包含4个条目,满分100分,评估人员得分越高,代表水平越高。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价两组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来评估患者恢复情况,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包括躯体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生命力、社交功能)。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秩和检验。

2 结 果

2.1专业人员的生物-心理-社会实践水平评估 是否跨学科:是4例(28.57%),否10例(71.43)%;专业知识:70~79分2例(14.29%),80~89分8例(57.14%),90分及以上4例(28.57%);交流技巧70~79分1例(7.14%),80~89分6例(42.86%),90分及以上7例(50.00%);环境认知70~79分0例(0.00%),80~89分6例(42.86%),90分及以上8例(57.14%)。团队人员均达到标准。

2.2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DS评分和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均明显下降(P<0.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比较(n=40,分,

2.3两组术后康复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例(5.00%),其中感染1例、疼痛1例〕低于对照组〔5例(12.50%),其中感染2例、疼痛2例、胀气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0,P<0.001)。

2.4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躯体功能和生命力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情感角色、心理健康和社交功能比对照组的状况更好(P<0.05),观察组总体健康状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n=40)

3 讨 论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一种适用于胃肠病变整体切除的介入性手术〔10,11〕,整体切除有两个主要优势:允许更准确的组织学评估,因为可以识别切除边缘,代表了对浅表浸润性肿瘤病变手术的另一种选择〔12〕。与内镜黏膜切除术等标准的手术相比,整块切除也降低了术后复发风险,特别是对于大于20 mm的病变〔13〕。此外,结合临床情况发现,在患者术后恢复期如果增加干预,可以降低患者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促进术后早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医学的目标不只是保存生命与改善器官功能,在原来解决躯体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更加重视患者心理和社会健康的关注〔14〕。为了改进传统的医学模式;生活质量的评价在临床心理干预等措施中被推广应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评判患者接受医疗保健服务有效性的另一个公认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15〕。

本研究结果首先发现,团队人员均达到标准,调查专业满意度较高,另外专案干预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有改善作用,且专案干预效果更加理想;本研究结果提示,专案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还说明专案干预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虽然并没有很大改善,但患者的心理层面和社会情感得到了很好改善,且总体生活质量也有所改善。

综上,专案干预所针对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行为指导与药物治疗的生物,使得其在病情控制、心理状况、焦虑和抑制、生活质量等总分的各个方面的得分明显提高,表明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角度,专案干预模式在结肠息肉患者的预后干预过程有应用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专案息肉结肠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白兆芝治疗胃息肉经验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继续强化DTS Play-Fi功能,给予客户更好的听觉体验 专访XPERL专案经理罗建豪先生
台军13项“自研武器”预算遭冻结
某市某工业园多家企业违法信访举报案专案稽查
某市某企业信访案件专案稽查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