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胃肠道受累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价值

2021-09-24 01:07李志勇
实用临床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肠壁紫癜消化道

李志勇,李 星,何 真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江西 景德镇 333000)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可累及皮肤、胃肠道、关节以及肾脏等。临床上对于病变是否累及胃肠道主要依靠主诉、影像学检查、大便常规。然而,多数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其主诉的可靠性低,甚至无法表达。至于大便常规则无法做到随时检查,严重影响着临床判断病情。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适合临床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判断患儿胃肠道受累情况。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胃肠道受累情况及其超声表现,旨在总结经验,并探讨超声对其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3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诊断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中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排除曾患有慢性胃肠疾病者。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2~17岁,平均(7.71±3.34)岁。根据大便潜血试验阳性与否,有无呕血、鲜红血便、柏油样便分为合并消化道出血组和无合并消化道出血组,其中合并消化道出血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3~16岁,平均(7.57±3.89)岁;无合并消化道出血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2~17岁,平均(7.79±3.06)岁。2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仪器及检查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使用Siemens ACUSON S1000(Siemens Medical Solutions USA,lnc)。腹部检查常规要求患儿空腹4~6 h,如遇急诊则无需胃肠道准备。检查时患儿取仰卧位、侧卧位,凸阵、线阵探头联合应用,对全腹进行顺序、全面观察,发现病变后注意其位置、形态、范围、厚度、血流信号等情况。以单侧肠壁厚度>3 mm,且在长轴、短轴切面均能显示诊断为肠壁增厚[2]。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过敏性紫癜患儿胃肠道受累的超声表现

本组病例共有25例患儿出现胃肠道管壁增厚,厚度为4~11 mm,超声表现为管壁弥漫性增厚,在长轴切面上可见黏膜层呈“波浪样”,而在短轴切面呈“面包圈征”,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内血流信号丰富(封四图1)。

2.2 2组患儿胃肠道管壁增厚情况对比

合并消化道出血患儿管壁增厚的比例为92.8%,明显高于无合并消化道出血患儿的50.0%,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胃肠道管壁增厚情况对比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或关节痛、腹痛、胃肠道出血以及肾炎为主要症状[3]。有研究[4-5]表明,大约有80%过敏性紫癜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病变,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甚至肠缺血坏死、肠套叠、肠梗阻、肠穿孔、消化道大出血等。临床上,对于患儿是否存在胃肠道病变通常选择胃肠镜、CT等检查手段加以明确,然而这两者都存在许多缺点,如价格昂贵、有创、辐射、患儿依从性差等。同时,在众多基层医院以及妇幼专科医院,往往缺乏这两项检查设备以及专业医技人员,无法广泛开展,导致临床只能根据症状判断是否存在胃肠道病变,而且无法与其他急腹症相鉴别。超声具有经济实惠、方便快捷、安全无辐射等优点,已作为一项常规检查,广泛用于各级医院。因此,分析总结过敏性紫癜患儿胃肠道受累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主要累及细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血管炎,可侵犯皮肤和其他内脏器官。胃肠道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尤其是小肠,所以过敏性紫癜可出现胃肠道黏膜出血、水肿,且病变部位多位于小肠。近年来的研究[6]亦表明,过敏性紫癜存在肠道充血、水肿、糜烂以及溃疡出血等形态学改变。本组病例显示,过敏性紫癜患儿胃肠道受累超声表现为管壁弥漫性增厚,长轴切面显示肠管黏膜层呈“波浪样”向管腔内凸起,短轴切面呈“面包圈征”,肠壁可见丰富血流信号。李超等[7]回顾性分析76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超声表现,结果显示64例患儿出血肠壁增厚,与本组病例结果一致。

本组病例显示,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儿管壁增厚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消化道出血的患儿,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胃肠道管壁增厚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一个重要先兆,与蒙海娜[8]的研究一致。

虽然多数过敏性紫癜患儿存在胃肠道管壁增厚,但是管壁增厚缺乏特异性,可见许多疾病,尤其是当患儿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时,更要注意鉴别。在日常工作中,诊断需要综合分析,强调全面的腹部扫查,同时要注意与以下几种常见疾病进行鉴别。1)急性阑尾炎:患儿多伴有发热,常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超声可显示肿大的阑尾;2)肠套叠:多数患儿可在右上腹季肋下触及肿块,超声可显示典型的“同心圆征”以及“套筒征”;3)细菌性肠炎:在患儿未出现典型皮疹前,两者鉴别较为困难,有学者[9]研究后认为,超声可从受累肠段、肠壁厚度、肠壁增厚的清晰度、水肿增厚的程度部位进行鉴别,如患儿受累肠管主要为小肠、肠壁厚度>9 mm、肠壁各层次比较清晰、水肿增厚主要位于黏膜下层,可提示为过敏性紫癜。

综上所述,超声具有经济实惠、方便快捷、安全无辐射、开展广泛,易被患儿及其家属接受,能够显示过敏性紫癜胃肠道受累情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肠壁紫癜消化道
CT小肠造影在鉴别克罗恩病活动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肠系膜血管梗死中多排CT征象与肠梗死病变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决策的意义探讨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消化道出血有哪些表现?若有这4个,是时候注意了,如何护理
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方法有哪些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嘴和消化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