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2021-09-24 01:07王丽萍
实用临床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满意率腹腔镜康复

王丽萍,郑 红,张 嫣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南昌 330006)

医疗技术日趋微创精准化,腹腔镜手术作为微创手术的代表,相较于传统手术,创口小,卧床时间短,患者恢复快[1],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无论手术大小,患者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从而产生不适感。有研究[2]发现,约47.7%的患者手术前会发生中重度的焦虑。不好的情绪会影响患者身心适应能力,在围手术期,抵抗力下降,不仅增加了手术的风险,还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影响手术的效果及早期康复。因此,重视腹腔镜手术的护理管理不仅是腹腔镜手术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患者尽快康复的保障。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3]以降低患者的身心创伤和应激反应为目的,通过多学科合作方式,对围手术期过程的管理予以完善和优化,尽量避免患者的恐惧和不安,积极配合手术,从而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本研究在欧美2015版加速康复护理指南[4]及国内《加速康复妇科围手术期护理中国专家共识》[5]的指导下,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施行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护理管理,探究加速康复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2020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6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加速康复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每组80例。2组患者术前均行超声、CT或MRI等检查,均为同一组医生手术和治疗,手术过程均顺利,麻醉清醒后返回病房,机体恢复符合出院标准时出院,无死亡及失访病例。加速康复护理组年龄19~76岁,平均(45.0±8.3岁);体重指数(BMI)(24.1±4.6)kg·m-2;疾病的分类有异位妊娠8例,附件囊肿27例,畸胎瘤12例,子宫肌瘤2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盆腔脓肿5例。普通护理组年龄21~67岁,平均(43.6±8.9)岁;BMI(23.6±5.3)kg·m-2;疾病的分类有异位妊娠6例,附件囊肿26例,畸胎瘤9例,子宫肌瘤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盆腔脓肿2例。2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和疾病分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妇科腹腔镜手术指征明确;2)思维正常,语言逻辑无问题;3)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血管、肝、肾及免疫系统疾病。

1.2 护理方法

1.2.1 普通护理

普通护理组采用普通护理。术前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常规进行术前健康宣教,并解释相关禁忌和配合事项;术中引导患者摆好体位,指导患者配合完成手术;术后监测患者的生命指征和恢复情况,督促患者饮食,指导术后康复训练。

1.2.2 加速康复护理

加速康复护理组采用加速康复护理。

1)术前:①术前优化措施。从患者就诊开始进行全面的个体化术前健康教育,内容丰富,途径多样,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积极纠正贫血,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加强血糖监控和血管管理。②术前沐浴清洁,剪短毛发,术中使用氯已定进行皮肤消毒;遵医嘱予以短程肠道准备,预防性口服抗菌药[6];术前6 h禁食,术前2~3 h饮用12.5%碳水化合物饮品总量≤400 mL。③联合使用物理和药物预防静脉血栓,对患者进行疼痛宣教,遵医嘱给予镇静和阵痛药。

2)术中:①术中体温管理。术中持续监测体温,确保核心体温>36.0 ℃,采用暖风机和保温毯予以主动保暖。②术中液体管理。遵医嘱进行液体治疗,选择平衡盐溶液,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动态输注速度和补液量,一般不超过1.2 mL·kg-1·h-1。

3)术后:①疼痛管理。运用“面部表情评分法”对术后患者进行持续性疼痛评估,采取多种模式联合镇痛。密切观察腹部切口的情况;鼓励患者早期适当活动。②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利用术后恶心呕吐(PONV)风险评估量表预估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风险,并联合使用止吐剂缓解患者痛苦。③导管护理及饮食管理。妥善固定各种引流导管,协助医生尽早拔出导管;动员患者早期下地活动,避免卧床过久,并协助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活动计划;苏醒后嚼口香糖,鼓励早期进食。④出院后随诊。举办出院宣教获得,出院后24~48 h进行电话随访,嘱术后7~10 d至门诊回访。另外告知患者若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就医复查,不得耽搁。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明显疼痛、出血、恶心呕吐和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率。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3类,结果以问卷调查或电话随访得出,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基本情况

加速康复护理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普通护理组(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比较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加速康复护理组术后明显疼痛、出血、恶心呕吐和感染的发生率均少于普通护理组(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护理满意率

加速康复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普通护理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例

3 讨论

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是手术顺利进行以及术后迅速康复的关键步骤,不容忽视和遗漏。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护理以更为客观地方式实施护理管理,确保护理措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到以患者为重心,加速康复为目的,纳入患者的身心及社会和精神等多方面的需求,为患者提供最全面、适宜的护理。

本研究加速康复护理组在术前、术中还是术后均给予患者舒适且全面的护理管理,在整个围手术期给予精准而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结果显示,加速康复护理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较普通护理组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普通护理组低,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较普通护理组高(均P<0.05)。术前充分准备关系到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对于即将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大多会有精神紧张、心跳加快、胸闷不适、血压不稳定等非特异性反应,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苦恼,而且还会给手术和麻醉带来相应的风险,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加速康复护理组护理人员用专业的护理知识给予患者全面的关注,生理和心理同时兼顾,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绪,并进行术前健康宣讲,开导患者,重拾患者对手术的信心,使其以最合适的状态过渡围手术期[7]。术前纠正贫血、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和血糖监测及血压管理在整个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为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提供了保障;皮肤清洁护理对于任何手术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先用肥皂水初次清洗,然后用温水彻底冲洗,再用5%聚维碘酮液消毒,脐孔深部污垢才能够测底清除,从而保障术区无菌,对切口感染发挥了一定程度的预防作用,虽然2组患者在术后均有术后感染病例的出现,但加速康复护理组的术后感染情况明显较普通护理组好,表明术后感染发生率的有效减低得益于术前的优化护理管理。腹腔镜操作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体温,主动保暖,避免着凉;根据患者生命体征,适时补充平衡盐溶液,实行严格的体液管理是手术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术后通过健康宣教、多模式的疼痛管理、进行患者术后恶心呕吐风险评估、合理的饮食与康复运动指导,增加了患者术后应对各种不适的信心,有效的减轻的患者紧张焦虑感,并且还获得了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分析患者对护理不满意的原因,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护理模式,才能使患者受益。在本研究中,加速康复护理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切实有效的护理管理,护患信托关系得以良好的建立,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切实为患者解决问题,不仅让患者感获得了温暖,更促进了医患关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护理能够确保妇科腹腔镜手术顺利进行,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满意率腹腔镜康复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