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鄂西南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再发展的思考与创新

2021-09-24 00:43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土家族体育项目民族

赵 鹏

(湖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是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分支,也是各族人民长期劳作积累下来的历史瑰宝,更是凝聚了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它不仅能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弘扬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还有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等作用,因此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和政府坚持举办各类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大力支持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及乡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变革,各个民族璀璨的文化相互交融,偏远地区及乡村地区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内部的传承,正在接受新时代文化的巨大冲击,很多传统的体育项目到年轻一代已鲜有人知。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对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类,进行整合与分析,为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创新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一、土家族简介

土家族人古称“毕兹卡”(bifzivkar),意为“本地人”,定居于鄂西南地区的巴人在宋代就已经有了“土民”或“二丁”较为一致的称谓,直到1957年才以“土家族”作为正式族称,并正式确定为单一的民族。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2010),全国的土家族约有835万人,人口数量在全国少数民族中排在第七位。因土家族只有本族语言但无本族文字,长期居住在鄂西南地区的土家族人大部分已和汉族文化交融,当今已基本无人能使用土家语言。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传统体育门类与民族体育的关联

(王晓虎;2019)在《哈尼族传统体育再分类》一文中提到:就目前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国内专家较为认可且具有权威性有两种分类方法,一个是以逻辑学和项群理论为基础和主要支撑,且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为辅助所进行的分类。第二个则是在项群理论指导下,遵循体育原理并结合了教育学、社会学以及学校体育学等理论知识进行的分类。近几年民族学专家对于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分类文献研究较多,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梳理,发现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统一的分类方法,归纳整理主要有二十一种(详见表1)。尽管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具体划分和探讨的方向呈现多元化状态,但总体扎根于体育运动与民族文化和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得民族体育但具体分类冗杂且易相互关联。(涂绍生,向鸣坤,2000)在《土家族民间体育》中指出,民间体育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劳动具有紧密联系。民族体育运动所涉及的项目往往具有极强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设计,就地取材,多种多样的特色,虽不具有传统体育项目所要求的科学性得锻炼及培养,但民族体育由于契合少数民族但日常强健体魄要求和生活娱乐需求,具有极强的普适性。但该研究集中于民族体育的介绍与探讨,缺乏与传统体育的联系。(陈红新,刘小平,2008)指出传统体育与民族体育之间的关系不仅涉及体育学科,更涉及民俗学与民族学。民族体育中的一些项目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因而深受民间欢迎而得到进一步推广或形式丰富,但并非所有民间体育活动都能上升到民族体育的层面。

综合而言,在辨析传统体育与民族体育的关联问题上,学者们的研究面临着缺乏跨学科的综合分析,或集中于以传统体育分类为理论根据而嵌套民族体育相对对应的内容,或侧重于民族学与民俗学侧重分析民族体育的特性而缺乏与传统体育的互动。本研究认为民族体育与传统体育在发展过程中都注重娱乐性与竞技性的结合,但民族体育中有不同与传统体育的部分,如民俗体育表演。

表1 2000年-2018年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分类成果简表

(二)土家族体育项目的发展及其民俗体育的表现

(刘文,2018)在《土家族传统体育概论》一文中提到:土家族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多达一百多项,主要分为四大类:竞技类、表演健身类、游艺类以及武术气功类(如表2[项目不全]),大部分的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都具有使用器械简单、取材容易寻找、动作简单等特点,例如摆手舞、腹下卧叉等仅需人体的各别部位运动即可完成;类似飞石子、丢手帕这类项目的器材也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石子和手帕,并且很多器材都有可替代性,部分体育项目对参与的人数也没什么限制,比如如摔抱腰只需2人即可进行。在土家族传统举行的体育项目中,有一些项目并非土家族专有,如赛龙舟、飞石子、铁头功等。这些项目甚至已经发展为民间体育活动或者民间体育表演,如赛龙舟,可见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民间体育活动和传统体育活动有所联系。进入新世纪,赛龙舟已经不仅仅定义为土家族传统体育,而更多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风俗活动的意味,这也表明土家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中华民族体育项目的一部分。(陈红新,刘小平,2008)指出民间体育是相对于官方而言的在民众中间流传及发展的体育形式,保留并凸显了生活百态下民众活泼好动的一面,民间体育是非常广泛的范畴,包括民族体育,后者具有传统和非传统两种特性,进一步而言其中具备民俗风格的是民族体育的分支。在土家族所保留和盛行的体育项目中,多数项目与土家族自古以来生存的自然环境、生活氛围和民风民俗具有很强的关联,如抢山头、筛落花生等。

表2 部分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

(李金荣,2014)在《鄂西南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涵与现代价值探析》一文中,对鄂西南土家族传统体育进行分类大致为:兼具综合特色的、具有表演艺术内涵、武术与棋类三个类型,这三类体育活动各具功能。具体而言,兼具综合特色的项目如打陀螺,题毽球,打秋千等,这些体育项目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普适性,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要求相对竞技性类项目低,同时没有学习与掌握的技术门槛,参与这类项目能够起到调剂生活,锻炼身体的作用。就具有表演艺术内涵的项目而言,如摆手舞、跳马舞、八宝铜铃舞等,具有鲜明独特的土家族民族文化和风俗特性。例如,土家族的摆手舞是指祭祀后,在善舞者的领舞下,其他族人跟随敲锣打鼓的声音而模仿动物的身形摆动,展现传统土家族人在农耕、狩猎和正常起居中所接触的自然与生灵之美。这一项目虽然具有舞蹈表演的实质,但是更具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特性,其舞蹈形式和动作并不拘泥于固定安排,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及精神的共鸣。至于武术与棋类,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或思辨能力的要求,其项目的创立和流传不仅仅局限于土家族,诸如铁头功等的项目在多地均有涌现。尽管原始项目源头和传播途径也不可考,但体育项目的共通能够证明我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但历史进程中有对其进行交流。共同的体育项目在民间进行流传和推广能够弥合民族间的差异性,增强民族间的认同感。

(三)研究思路

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历史中随着各朝各代的更迭,使得尚存且仍流行的很多土家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与文献可考的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所差别,进入近代中国,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很多土家族原住区域也有所改变,土家族族人也多有在城市生活与工作,很多传统久远的民风民俗及体育项目存在断代或变化。

因此,本文前期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先从文献和相关书籍着手,对土家族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与其体育活动之间的关联进行了解和梳理,以学术界与民族体育和民间体育相关的前人理论作为依据,对土家族传统体育活动以举例的方式进行形式、分类及内容的分析,旨对传播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促进与弘扬。

本文后期通过实地调研,对土家族民族生活习惯、地区文化传承、大中小学体育教育、社区或乡村文体部体育活动开展、县市间文体交流五个方面着手,对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具体分类、表现形式、内容发展和与其他民族间的体育精神及活动的交流和融合进行再研究,从实际出发对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与变化进行了解,验证理论研究中所提出的土家族传统体育具有文化交融性、民间娱乐性、民族文化宣传性的特征,以期为土家族的民族体育文化传承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鄂西南

鄂西南地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记载,在民国17年,划分出恩施、利川、宣恩、鹤峰、咸丰、来凤、建始7个县统称为鄂西行政区。在民国 21年巴东县也划入其中。直到1983年,经批准称为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 年确定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之所以称为鄂西南地区,因此地地处湖北省的西南部和历史渊源的缘故。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于1997年将体育学一级学科又下设为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及民族传统体育学共4个二级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学”就此诞生。国内有部分学者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定义为除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刁振东,2009)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泛指某个民族世代相传并延续至今;(王晓虎,2019)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少数民族世代相传并流传于各少数民族中,且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以强身健体、娱乐身心为主的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综上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就是:除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在生产生活中逐渐产生的、在一定的区域内一定的群体中传承的、具有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等功能的具有明显民族特征和强烈民族性质的体育活动的统称。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起源

(吴湘军,白晋湘;2008)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源流探究》一文中,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主要分为劳动起源说、娱乐起源说、部落战争起源说及原始宗教起源说四种或者说这四个阶段。

从远古时代起,人类的生存就离不开生产劳动,由本能劳动发展到生产工具的产生,这些因为生产生活日渐的发展的技能,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活动,也是不同体育文化产生的重要原因。人是高级的动物,有了基本劳动使得体育文化开始萌芽,再加上身体的本能规律支配,逐渐会用身体进行一些情绪的表达,对动物的动作进行简单的模仿,当这些身体活动的意义被人们所认识, 就会很自然地同开始的本能活动区分开来, 而形成原始的体育形态。到父系氏族时有了部落以后,部落之间为了争夺食物及财产等,经常发动战争,为了赢得胜利就逐渐演变出了一些训练的方式方法,并且逐渐学会使用一些武器,这些对后来的传统体育文化的产生有着直接的联系。因为一直以来依赖大自然生存,原始人类对于很多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以及灾害等,都用神灵等迷信的方式来理解,并且在心中将神灵等“人性化”,因此逐渐出现了祭祀等祭拜活动,直到现在很多民族的一些传统体育项目中,还有由祭祀演变而来的文化,比如土家族的撒尔嗬。

四、鄂西南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

鄂西南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从日常劳作中创作,蕴含着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根据土家族人民善于载歌载舞的特点、有鲜明的地域性、娱乐性、民族性。很多传统体育项目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体育项目又有强身健体、悠闲娱乐的重要作用,从而被传承又不断创新。

(一)群体性

因为鄂西南特有的地质结构,多为山陵河溪为主。以较为分散的村寨长期居住,生态条件艰苦,每逢佳节或哭婚嫁娶时,居民才会集中,通过传统体育项目为纽带,开展格式各样的项目达到活动的目的。山陵常有野兽毒蛇出没,养成了当地居民善于利用集体的力量对抗外敌。从而把集体意识观念也渗透进传统体育项目当中,以表演健身类摆手舞为典型,参与人数多,表演性强,动作整齐划一,穿着特有的名族服饰,既美观又能达到活动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民族性

土家族能歌善舞,少数民族特性也在传统体育项目中凸显,并作为民族特有项目流传下来。人民热爱音乐、舞蹈的生活方式造就了鄂西南传统体育项目中以舞蹈居多,例如:跳丧舞、跳马舞、跳花灯、跳红灯等丰富多彩的舞蹈与体育结合。都围绕着音乐伴随着舞蹈开展活动。

(三)娱乐性

鄂西南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多以娱乐性为主,人们利用生产劳作空闲时间,满足基本物质需要的同时也要调节身体活动和精神满足。开展传统体育项目方式多种多样,不拘泥于特定的场地要求,一块平地或一池水塘都可以作为比赛场地进行竞技。不严格要求运动器材的统一性,运动器械制作也简单且原材料丰富。多为树枝、石头、瓷器、农作物等都可以当作比赛器械。传统体育项目的规则也简单便于理解,所以参与人数多,老少皆宜,短时间内便可加入竞技,更方便了人们的感情融通和趣味性的增强。例如:水上漂、射箭、刷石碗等。

五、基于再分类原则对鄂西南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前景的探讨

体育项目的创新虽具有大胆设想性,但内容仍需要忠实于体育项目的本质,在举办形式、具体规则、项目内容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鉴于体育项目具有类别性,相同类别的体育项目虽具体细则不同,但均具有规范化的框架和衡量标准,因此尽管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民族民俗特色,但仍可整合类别,进而进行创新。

在借鉴学者对其他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结合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一些特点,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应遵守科学性、实用性、发展与创新性3个基本原则。相同原则下所划分的具体项目可在创新方式或方向上保持相似性,但与不同原则下的具体项目的具体创新进行差异化。

(一)科学性原则

既然要进行分类,那首先就要应该要确保分类的合理性,这就要求要充分理解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基本内涵和内在特征。鄂西南地区的土家族是典型的山地民族,其聚居区隶属山区,自先民起至今千百年来,始终在多山地的环境中农耕劳作、繁衍生息,并且鄂西南地区除了汉族和土家族以外还有苗族、藏族、畲族等其他少数民族的民众在这里生活,因此属于一个“大杂居”的环境,在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的时候也有可能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分类时科学性要放在首位。

其次,分类也要符合逻辑学的思维,在在划分之前制定科学的分类方法,划分时应该遵守“每次划分只能参照一个标准”的要求,在划分后也应该符合“划分后的各个子项之间互相排斥”的标准。若能做到在划分前、中、后严格划分按照逻辑学思维,那么这个分类也基本能做到类目之间不混淆、项目之间基本无交叉且具有一定科学性。

科学性所对应的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因尽可能剔除了主观能动性,因此更接近传统体育的形式和规则,可引入规范化的体育活动流程设计及规则制定。

(二)实用性原则

在土家族传统体育分类中也应要多关注其传统体育发展的历史规律,强调分类的实用价值,符合实践需求。除此以外还要考虑到分类以后的实践运用,土家族传统体育做为基数较大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应在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调适,以适应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需求,紧跟当下时代发展的要求,建立符合其发展规律的传承保护与交流传播机制。

实用性所对应的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因注重生活实践中的适用性和实践性,较大程度地保留了民间大众的需求与喜好,适用于逐渐发展为更具民间体育特色的活动,能够扩大受众并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三)发展与创新性原则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永恒不变的,历史留下来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渐演变成符合当下人民最需要的文化形态。因此在看待传统体育文化的时候,也不能忽略社会的变迁,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样才能跟上时代潮流,打造现代体育与民族特色兼具的传统体育文化,实现可持续的创新发展,不被时代所淘汰。

土家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保留有很多具有鲜明农耕时代特色和传统民俗风情的体育项目,随着城乡现代化的推进和大众受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必然会淘汰一部分不适用于当代社会的传统体育项目,但这些项目仍可转型为民族或民间体育表演,发挥文化宣传和传承的功能。

六、鄂西南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再发展的创新

(一)信息数字化记载

当今社会已全面进入网络化时代,传统体育项目也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模式,建立传统体育项目信息库,遵守3个基本原则进行再次分类。既能完善保存每一项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字、图片、影视资料。为鄂西南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提供强大的信息化管理资料。又能为鄂西南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与弘扬,建立有逻辑思维的存储数据。民族传统体育的规则、比赛经验更多是以纸质或口口相传为传播媒介,缺乏管理、容易流失、易有误差,不易对其进行保护,利用网络化数据,以方便快捷的了解项目背景、基本原理、竞赛规则、训练方式等有效信息。因此鄂西南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信息数字化建设尤为重要。

将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信息化需要系统性地梳理和录入。具体而言,应依据科学性原则将当前仍存在的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据其项目内容、项目规则、项目运用等特征进行科学性大类划分;进而根据实用性原则将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注重生活实践和注重文娱互动的项目进行区分;进而基于发展与创新性原则,对于各项目进行历史追溯,发展现状和未来变化趋势的讨论。

这一信息数字化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将土家族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传播延续从耳濡目染、口口相传、地域性影响发展为系统性记载、科学性归纳及跨区域传播。在信息数字化的过程中,除文字记载外,仍需要结合实地考察,进行图像、音像、影像的收集。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结合的教学

现阶段了解或参与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情况不容乐观,年轻一代对传统体育项目不够了解且兴趣不高,更缺乏对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与学习,传统体育项目的落寞对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会受到致命冲击。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衰落与民族文化影响力减少和体育教育与学习未得到足够重视有关。具体而言,城乡快速发展导致固有的、村落式的土家族聚集民族生活习惯和方式被改变,大量年轻人选择融入现代化而非延续传统民族文化,使得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和发展出现断层,进而影响到民族文化中所包含的体育项目的传承。其次,为无差异或者尽可能少差异衔接不同地区的教学升学,体育项目的研究学习中更多集中于现代体育项目,极具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容易因为考核与教学的难度而被弱化。对此二点问题,发展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即需要保护、弘扬、学习土家族传统文化,使得新生代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进而将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宣传介绍,通过影音、图文的形式吸引学生。在具体教学和体育运动中,如踢键子等锻炼与趣味性结合的项目通过运动会、班会等形式进行推广,而跳马舞等体育表演形式的项目可以通过文体汇演形式进行推广。

项目本身如被简化甚至消失,缺乏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对项目的分类研究会难上加难。传统体育项目应当在学校中发扬,学校是知识文化学习的重要场所,调动青少年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少年开设本区域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校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来增强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播,学校多元化的特色办学,培养传统体育项目师资力量,不仅可以有效的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更有效的合理的引导参与体育锻炼。从而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丰富课程开设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全方位发展,又能为传统体育项目积累后续人才,为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持续发展提供人员保障。另外,除学校进行系统性的教学和活动举办外,家庭及社区仍可以鼓励家庭成员及居民关注土家族传统文体宣传和相关活动,真正做到多方宣传,共同推进的效果。

(三)旅游与体育相结合

尽管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在现代体育教学和规则的完善下有所发展,但是民族文化特性会对项目普适性有所影响,难以做到跨省市的深入发展。多数传统体育项目也不具备足够的竞技特性和结合时代特性和民众需求的科学合理锻炼设置,不如扎根当地,拓宽发展传播平台进行产业结合式的文体宣传。

随着鄂西南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已成为城市的支柱型产业。利用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与民族风情,结合鄂西南地区独有的地质风貌,发挥传统体育项目的资源优势,有机的将旅游与体育相融合。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效益。所整理且数字化的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关的资料可以直接以文体为特色用于旅游宣传,形成文化教育与旅游经济相结合共投入的双赢局面。

将难以长期、系统性教学的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步转移到旅游运动和体育表演项目中。在前期土家族传统文化与体育结合的宣传下,游客会提升对土家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实践兴趣,由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活动,既可以让游客快速了解鄂西南地区文化传统,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播与传承,又可以满足旅游行业的需要,在实践中已经逐渐被忘却或陌生的传统体育项目也能激发活力,并存在改善机制、增设内容的可能性,从而实现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新时代再发展,也能够创立特色的少数民族旅游项目。

当土家族传统体育能够成为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要素时,使得传统体育项目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弘扬地方文化特色,这对于当地居民、各单位部门、社区等进行土家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组织和宣传也有带动和促进作用,由此更容易开展跨地区的相关活动。可举办鄂西南地区民族体育旅游节、也可在景区中增设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活动站,为游客提供基础设施或者运动器材,以便游客进行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也可举办文旅体育一体化的传统体育项目邀请赛,发展乡村体育旅游,充分展示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独有的魅力,对鄂西南旅游进行促进作用。因鄂西南山地居多,以农耕和训养家禽为食物来源,可开展鄂西南地区农民运动会,保障人们身体锻炼的同时对体育竞技的需要,提供劳动人民施展传统体育项目的舞台。

七、结论

现代体育文化的强烈冲击、部分传统体育传承人的断层、年轻一代传承人的流失以及老一代传承人的逝去,导致鄂西南地区土家族传统体育面临着传承人断层、文化流失等危机,加上民族杂居以及大国情下“少数民族”被汉化的情况,很多传统的体育项目在年轻一代中甚至连名称都没有听过,因此加强土家族传统体育的相关研究,推动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交流与传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也要依据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找到适合适应自己民族及社会环境的民族体育文化传承方式,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及实用原则,发挥土家族的民族体育特色和鄂西南的地区优势,促进地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以及世界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不仅要突出鄂西南土家族民族特色,也要使传统民族项目能够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为全民健身事业增添强有力的支持。

猜你喜欢
土家族体育项目民族
Dancing for theDead
土家族情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MINORITY REPORT
成语魔方
土家风情惹人醉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