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个别化”尝试

2021-09-24 01:08刘张利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8期
关键词:画圆教材小学生

刘张利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活动。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如何把创新教育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大胆探索,进行了“个别化”尝试。

一、对教材内容进行“艺术化”处理

数学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而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致使他们在理解、想象、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把创新教育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对教材进行了“艺术化”处理。

(一)调整顺序

教学顺序一般在教材中做了安排,但教材中设计的顺序是基本的,不可能适应所有的学生。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教学顺序进行必要调整。如在讲“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教材编排顺序是先通过折叠、测量、比较等方法认识圆各个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最后教学用圆规画圆。在上这一课时,我们将画圆这一内容提前。先准备一根橡皮筋,将其一端固定在黑板上,拉着另一端点绕固定端点旋转,因橡皮筋时长时短,所以没有画出圆形,让学生感到画圆时要固定一个长度;再用一根细绳拉着一端在黑板上转动,画出又一个不规则图形,让学生明白仅绳长固定不行,还要固定一个端点才能画圆;然后教师用细绳在定长、定点的基础上旋转一周画出一个圆形。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充分感知到圆形的各部分及其特征,使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概念教学得以顺利进行,而且用圆规画圆的三个步骤也渗透在刚才的过程中,后面学习画圆也就很容易了。这样处理教材,似乎是舍本逐末,其实正好相反,体现了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实践。当然,这样处理,不仅在于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用橡皮筋、细绳试着画圆到画成圆这一探索创造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显而易见的作用。

(二)更新内容

小学生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有待提升,而数学本身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不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处理,小学生对其很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中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进行删减,并补充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学生喜闻乐见的资料,有意识地把现实问题数学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例如,“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材中安排了这样一道例题:“食堂原来有50袋粮食,吃了4天,每天吃8袋,还剩多少袋?”例题中的材料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学习起来感到乏味、无趣,所以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了。因此,在教学中对此教学内容进行了“艺术化”更新。

课前布置:同学们去超市购物,用20元钱去买1件或几件价格是整元的相同物品。

汇报交流:你买了什么物品?单价是多少元?付了多少元?找回多少元?如:

生1:我买了1瓶矿泉水,每瓶2元,付了20元,找回18元。

生2:我買了1本笔记本,每本4元;1支钢笔,每支10元,付了20元,找回6元。

生3:我买了3支荧光笔,每支2元,付了20元,找回14元。

……

改编生成:请同学们根据其他学生的汇报,提出问题,生成例题。

师生解析:师生就学生生成的例题分小组展开分析和讨论,并解答。

最后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河南思念食品有限公司准备将96箱汤圆运去武汉销售,已经运了8车,平均每车装9箱,还剩多少箱?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助公司解决这一问题。

不论是应用题还是其他例题,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如果题材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都可以对它进行更新,让题材更契合学生的现实生活,真正实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也彰显了“生活处处皆数学”的理念。相信这样处理,定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定得以提高。

(三)重新组合

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都是教材编写委员会按一定顺序编排好的,这里的顺序是基于教材内容的难度、知识训练的梯度和密度的螺旋上升。通过学习,学生固然可以掌握所学知识,但学生的学习技能没有得到根本性提升,更谈不上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了。作为教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对学习内容进行调整,重新组合教材内容,既要突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突出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更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其适合当下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教材中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采取的编排顺序是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编排细微,螺旋上升,反复训练。学生按照这样的编排顺序学习,也能熟练掌握各个算式的计算结果,但学生学习的效率不高,也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对这一内容进行个性化的重新组合,突出“大单元整合化”思想,把“20以内进位加法”看作一个单元整体,抓住单元本质“凑十法”进行教学。先教学“9加几”,使学生通过学习“9+2”“9+3”“9+4”“9+5”“9+6”“9+7”“9+8”“9+9”,掌握“凑十”的基本原理;再让学生通过9加几的计算方法,“创造”出“8加几”的计算方法;最后,利用知识的迁移得出“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

对于教学内容的重组,需要关注学生的现有基础和学习能力,不能绝对化。处理教材能力不强的新教师,应该在认真学习课标、深入钻研教材的前提下,努力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教学目标,按教材思路组织教学,对教学材料可做一些简单的调整、充实,用好教材。教材处理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则应对教材的不足进行大胆调整、补充,使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学习的需要,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更注重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初步培养。

二、对教学形式进行“学生化”处理

教学形式“学生化”是指教师摒弃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中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在教学中对教学形式进行“学生化”处理,具体形式如下:

(一)师生互动式

师生互动式就是由以前教师单纯的说教转化为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我时时注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观,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敢于向教师提问题,形成师生互动式的课堂氛围,从而引发他们积极进取和自由探索的创新心理需求。

(二)合作交流式

师生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虽说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但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参与度上并不均衡,要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努力优化学生的主体活动。在创新教学实践中,可以打破原来的“座位式”教学,组织“合作交流式”的教学活动,以小组为学习群体,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帮、互学、互教活动。这种形式体现了小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合作研讨、共同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了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弥补了过去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交往的不足,同时,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跃起来。

(三)自学探索式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生是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已不能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日新月异的新知识要靠学生自己去努力、去拼搏、去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给予学生适合的学习内容,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改变学生以往枯燥、单一的被动学习形式,从教师教教材转化为“学生学、教师引”的互动方式,从而更能体现出教学形式的“学生化”。

三、对教学方法进行“多样化”处理

学生学习数学时极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达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可以尝试着采用“多样化”教学,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以游戲教学符合小学生好玩的特点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符合孩子好玩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引入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探索知识、应用知识。在有关“数的计算”教学中,我采用“算术棋、数学扑克、打靶、数学接力赛、开火车”等游戏形式。这些游戏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二)以设疑质问符合小学生好奇的特征

好奇是每个儿童特有的心理特征。可以利用小学生这一特点,把学生引向知识和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以疑激思、以疑激趣。同时,努力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给每个学生自己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的权利,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质疑,善于进行思维发散,从而点燃其思维火花,激发其探索的欲望。

(三)以操作训练满足小学生好动的需要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常常发现,小学生在看到新奇的东西时,不仅仅满足于只看到它的外表,更希望能动手摸一摸,拆开看一看,亲手做一做,以探究它们内在的奥秘。根据小学生好动这一特点,我积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操作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操作欲望,促使学生调动多种感管参与学习,这是认知的基础。如教学“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为让学生深入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可以放手让学生动手进行割补,让学生想方设法进行转化。这一过程中,学生饶有兴趣地数、割、补、拼、算,动手又动脑,亲身感受了探求知识的愉悦。这样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的操作活动,学生会情绪高涨,学得非常投入。

(四)以成功体验满足小学生好胜的需求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是每个人根深蒂固的需求,特别是小学生,更具有好胜好强的个性特点。教学中,开展各类竞赛,改善教学环境,让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在竞争中获取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兴趣及主动探索创新的精神。同样,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捕捉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促其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1年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课题“小学生个别化教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2021-ZJKYB-X16-04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画圆教材小学生
教材精读
带露的风轻轻跟着我
画圆的月亮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在借鉴中寻找另一种可能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