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课《欢乐颂》案例的思考与评析要点构架

2021-09-24 13:14楼晨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8期
关键词:欢乐颂课件音乐

楼晨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落地,高中音乐教学迎来了新的变革。对于高中音乐来说,音乐鉴赏课始终是目前最具普适性的教学。本文聚焦传统音乐鉴赏课,对现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并通过对《欢乐颂》教学案例的思考与评析,提出音乐鉴赏课所需要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音乐鉴赏是一个活动,即鉴赏者通过对音乐的欣赏,从中可以享受音乐的美,获得精神上的愉悦的一种活动。音乐鉴赏是一个人发现新世界的钥匙,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欣赏者可以丰富自己的内心,陶冶情操;可以了解到很多东西,如作曲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对世界的感悟、对生活的体会等,所以音乐鉴赏走进课堂对高中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一、音乐鉴赏课的意义

(一)能够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压力

对于很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焦虑和压力,如高中的生活节奏快,作息时间紧,每天在与时间赛跑,学习的内容比较晦涩难懂。有部分同学因为承受不住压力,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自信,甚至有的人还因此萌生了辍学的想法。在高压力状态下,不仅是学生,成人也会承受不住,此时选择一些旋律优美的音乐,可以放松身心,调节情绪,缓解精神上的压力,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

(二)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课余生活

现在的音乐多种多样,比如古典乐、流行乐等,每一种音乐都蕴含着一种文化。音乐鉴赏课上,学生可以了解到音乐的作者、创作背景、风格以及其文化内涵,从而拓宽知识面。音乐鉴赏课外延伸的音乐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其文化学习增添一些乐趣。

(三)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音乐鉴赏是通过听觉上的刺激来进行的,在音乐鉴赏课上,学生通过听觉在脑海中想象,加深对音乐的感知,与音乐建立深层次的联系,从而产生共鸣。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极大的锻炼,在思考问题上会变得更为活跃,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有长足的进步。

二、高中音乐鉴赏课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音乐鉴赏课不够重视

音乐作为非高考科目一直以来不受重视,甚至很多时候会用“小学科”“副科”来称呼,从名称中就充斥着对高中音乐教学的排挤。对于中国的大多数高中学校来说,着眼于高考分数,唯升学率论,而忽视了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的重要性。学生们每天都在高压的学习生活中,没有时间学习音乐,音乐教育事业受到限制,音乐的发展更加无从谈起。音乐艺术属于艺术的一种,音乐艺术能够给予学生心灵触动。学生可以从鉴赏音乐出发,感受到真、善、美。比如通过音乐,学生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能够跟着音乐,发现自己的情绪变化,从而尝试调节自己的情绪……有一些热爱音乐的学生,在遇到学习挫折时,就是通过鉴赏音乐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的。学会鉴赏音乐,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利于学生持续成长。

(二)传统教学存在弊端

音乐鉴赏中最重要的就是聆听,通过不断聆听、欣赏,学生对音乐有不同的感知,在课堂上就可以将自己对音乐的鉴赏表达出来,主动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然而在如今大部分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应付的多,只是对着课本简单为学生讲解一些鉴赏音乐的方法,缺少或弱化了音乐感知、体验、理解、表达等环节,使整堂课枯燥无味,失去了音乐鉴赏课的魅力。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为学生播放音乐,然后向学生讲述与音乐有关的文化背景等。或者有些教师会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观看与音乐文化背景有关的课件。这样的教学方法,一是没有激发学生参与到探索中,学生失去了学习主体性;二是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理论,而无法结合自己的需求了解音乐文化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能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去感受音乐艺术之美,不能结合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音乐文化知识。

(三)不能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如今时代不断进步,许多教师也跟随潮流,上课时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但是很大一部分教师就只是将自己提前做好的课件放出来,然后对着课件宣读。虽然这样相比于读课本,内容丰富了不少,但实质上也属于照本宣科,没有实质上的改进。还有部分教师制作的课件过于花哨,实质内容不多,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欢乐颂》案例的思考与评析

曾在我校任教的音乐教师朱海其在《欢乐颂》这一音乐鉴赏课上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广泛称赞,他所运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出其不意,效果甚好,值得教师学习。其教学过程突出了以下三点。

(一)围绕音乐主题,把握作品风格

鉴赏一首乐曲要对乐曲的音乐要素、演奏方式方法、风格特征等有一个透彻深入的研究,找出它的重点,掌握它的风格。《欢乐颂》这首作品是古典乐的代表作,是贝多芬在失明的时候写下的作品,很明确地表达了对和平的热爱,对自由、平等、友爱的称颂。在引导学生鉴赏这个作品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抓住它的风格,以及它演奏过程中的重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评析整个作品。朱老师抓住这首乐曲的重点是“欢乐”,以“欢乐”作为主题,把作品分解成四个部分来鉴赏。首先让学生感受音乐,通过前三个乐章的对比赏析,寻找“欢乐”的线索。然后抓住一闪而逝的“欢乐”旋律。接着通过器乐轮奏、变奏和独唱、重唱、合唱三种演唱方式轮换展示。最后用圣咏将“欢乐”升华,将贝多芬心中的情感完全爆发出来,表达了强烈的追求自由、平等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古典乐的典型风格。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材中有各种各样的作品,每首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特点,我们要用好音乐要素这个武器,进行全面解析。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不仅仅是要让学生简单地了解、聆听作品,更多的是通过对音乐主题的研究、解析、强化,让学生感知、体验,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把握整首作品的风格,这样才能达到音乐鉴赏的效果。

(二)突出听觉审美,抓住情感体验

音乐鉴赏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就是要以听为主,用音乐中的情感来感化学生。在此课上,朱老师花了将近30分钟的时间来让学生聆听音乐,在一遍又一遍地聆听之后,让学生自己感受、体验音乐表达的情感,将其中的重点突出,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所以聆听才是音乐鉴赏的精髓。音乐《夜曲》是一首略带忧郁气质的钢琴曲。学生初听时只会觉得熟悉,再听时配以教师的演奏和视频范奏,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乐曲的情感风格,再继续让学生聆听,配上不同背景如下雨、森林等,学生已经感同身受,沉浸其中。古时孔子学琴于师襄子,练习《文王操》,从弹会到懂得乐曲情感意蕴,再到体会周文王的形象,一步步地深入也正是情感体验的最佳阐释。所以高中音乐鉴赏课就是要通过多方式、多维度、多情境的听、赏,辅以适当的音乐体验,让学生在音乐中寻找情感共鸣,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融合信息技术,紧跟时代潮流

朱老师的《欢乐颂》鉴赏课除了以上两个特点,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大量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朱老师有丰富的信息技术辅助课堂的经验。这节课中大量利用配字幕视频的方式,将所有想说的话全都展现在多媒体的课件里,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跟随视频的文字解读音乐。这样既能节约时间,又能保证学生聆听过程是带着思考的,效果很好。此外,朱老师还录制、裁剪、编辑音乐片段,这样听起来不会突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会音乐。还有一些图片和可返回式幻灯片的处理,让课件真正做到了辅助课堂、服务教学。

在信息化时代,教育更应该跟随潮流,接受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鉴赏课中,我们不妨学习朱老师,善用音频、视频处理手段,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學习兴趣,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教师也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音乐鉴赏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正确的教育方法也是值得探究的。本文阐述的《欢乐颂》案例中朱老师教学中所用的有效方法,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音乐鉴赏课中所存在的问题,突破了传统的教学课堂,以聆听为主,融合使用了音乐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学生真正投入到鉴赏的音乐中去,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相信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能够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学习中,更好地提高音乐鉴赏力、理解力和创造力,更多更全面地提升音乐审美素养。

猜你喜欢
欢乐颂课件音乐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欢乐颂》将拍综艺版打造中国首档“星素合住”真人秀
音乐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音乐
秋夜的音乐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