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比较思维,提升初中数学中考复习效果

2021-09-24 13:29刘雄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8期
关键词:知识点优化教学模式

刘雄

善于运用思维模式分析问题是提高自身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径。而在教学领域中,合理地运用思维模式的功能特点,不仅能够优化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更能够进一步改善教学的功能效果。作为一种适用于教学的逻辑思维模式,比较思维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能力的薄弱之处,并且以更全面的角度看待学习过程。在此思维模式的引导下,学生的复习效果能得到有效的优化。

一、比较思维对优化中考复习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创新学生的思维角度

现阶段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以学生方面作为起点来优化复习教学效果的途径在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促进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发挥的能力。而比较思维的运用适用于复习阶段学生的课堂学习。初三学生个体的自我知识储备已经较为丰富,为了达到有效的复习效果,其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运用能力。对此,比较思维的培养与运用能够引导学生在复习阶段合理地整合自身的知识、能力。以“反比例函数”的复习教学为例,在“函数的解析式”这一知识点的解析思维上,不同的学生个体往往会以不同的思维角度分析问题,进而使得学生之间的思维产生对比差异。在此过程中,学生会较为向往更具效果的思维解析方式,并纠正自我思维存在的缺陷,因此,比较思维的应用优势在于引导学生创新自身的思维角度,这也是优化初中数学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有利于优化复习教学的整体模式

保障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性在于不同教学模式的对比,这就要求教师以比较思维的模式应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此过程中,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比较不同复习模式的利弊,以此来优化最终复习教学的实际效果。从初中数学教师的角度出发,复习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常规的教学模式有所差异,为突破中考难关,将复习教学的核心定位为“引导学生提升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是优化最终复习效果的有效途径。而运用比较思维,教师需要对复习教学工作进行分析,并结合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形成虚拟的教学模型。例如,对对比教学模式的侧重性、教学目标规划的合理程度等进行分析,使本班的中考复习教学模式得到了合理的规划,使得教学的适用能力有所加强。

二、比较思维在复习教学中的运用表现

(一)针对知识点解析的对比教学

模拟试题的解析是中考数学复习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结合比较思维的特性,分析相关数学知识点的解析思路,帮助学生个体转换知识学习的思维路径,突出复习过程的灵活性。例如,在“解直角三角形”的复习中,以“三角函数”作为教学核心,并结合比较思维对例题的解读进行分析,学生在此过程中,会对“sin、cos及tan”的解析运用进行比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对有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加强其对知识点的记忆,还能够有效地比较出不同解析方式的解题特点。在比较思维的影响下,学生针对某一知识点的思维研究创新了高度,使得复习教学的效果得到了突出。

(二)比较思维对学生知识点补充的运用表现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阶段以温习知识点为主,以独立的复习教学引导学生重新掌握遗忘的知识点,并运用到解题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旧知识的全面掌握,教师结合比较思维的特点,对旧知识点进行查漏补充,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对学生而言,其脑海中仍然存在旧知识点的知识概念,但整体的知识架构缺乏完整性,以至于无法完整地运用已遗忘的知识点。比较思维要求在思考的过程中将两种事物进行联系与比较,最终深化对该事物的自我理解。同样的,在数学复习教学中,教师利用比较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对所遗忘的知识点进行联想,并从相关知识点的比较中加深对两者的概念记忆,以此来填补该知识点的记忆架构。

(三)比较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运用

继学生掌握比较思维的运用之后,其复习过程中的学习障碍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该现象表现在思维导图的运用中。首先,比较思维导图将某一数学知识点作为核心,并且和导图的分支一起来联系有关的知识点,从而加强学生对整体知识内容的记忆,以此来优化整体复习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生复习过程中,首先对知识点的归类进行比较,从而将所需复习的知识点模块分类为多个部分,随之进行归纳性复习。以“三角形”为导图核心,与之比较的知识点分类有:全等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结合比较思维的运用,学生能够对同一类别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此来突出复习工作的全面性,最终优化复习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分析比较思维运用特点的实际案例

在某中学的数学中考复习预备计划中,教师将比较思维作为基础,设计有关优化复习教学效果的教学途径,思维比较在整体教学架构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对比关系。例如,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过去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对比,从比较关系中了解自身数学复习的效果。其次,比较复习过程中无关因素对复习效果产生的影响。该工作从教学模式及复习环境出发,实施对教师与学生的双向调查,分析复习过程中影响学生吸收知识的主要因素,进而实施比较及评价环节,帮助学生排除影响复习活动的无关因素。除此之外,教师以小组的形式辅助复习教学的优化,在此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的比较思维平衡小组内成员学习的思维角度,促进基础薄弱的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某一章节的复习中,学生通过对比小组成员的学习模式,探究自己学习模式存在的缺陷,并与师生进行探讨研究,优化复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

四、创新比较思维在复习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创新学生练习中比较思维的应用

初中数学复习过程中,实践练习所占的比例较大。为了突出实践练习的复习效果,教师需要将比较思维的运用融入复习练习中。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将学生的实践练习计划予以改良。例如,对于总体复习内容,按其重点和难点的规划排列,在整理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知识点之前,运用比较思维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并提前规划有关一次函数的复习练习。在比较思维的影响下,复习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运用比较思维完善有关数学练习的发散思维。例如,针对同一道应用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补充条件,得出多种解析方式,即利用同题多解培养学生复习过程中的思維灵敏度,促进整体复习教学的实际效率。

(二)以比较思维为核心建设相关评价体系

在初中数学复习过程中,利用比较思维引导学生对某一主题进行思考,学生能够从中分析出对知识掌握的弱势所在,从而配合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能够更直观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在复习过程中,运用比较思维,并且配合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复习状态予以分析。首先,学习能力的比较与衡量。针对学生的复习状态进行比较和思考,并予以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复习过程中自身的状态变化,如对某个知识点的复习掌握情况。其次,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帮助学生分析自身个性对学习能力产生的影响,并在评价环节引导学生以有效的学习方式融入到复习学习中。

(三)结合复习教学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比较思维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自我比较思维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并在数学复习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效果。首先,开拓学生对比较思维这一模式的理解,在数学科目的复习中,比较思维主要运用于认识与评价知识点中包含的逻辑结构,如数学公式的运转及联系。此外,尽管学生的个体特征存在差异,但毫无疑问的是,每个学生个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对某个环节中的知识点进行比较探究,并引导其对同一问题的分析形成多种比较视角,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全面提高,继而在复习过程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中考数学复习过程中,比较思维的运用能够大幅度地优化教学状态,比较思维模式的价值使其值得被推广与运用。教师不仅要合理地培养并运用自身的比较思维能力,优化教学的环境,更需要引导学生进入一种自我比较的思维状态,以此来解决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学习障碍。因此,教师应当深入对比较思维应用与优化的研究,通过实践提高其在中考数学复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知识点优化教学模式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