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写作评论的形式促进阅读

2021-09-24 17:19刘世祖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8期
关键词:写作阅读

刘世祖

摘 要 阅读教学的根本问题是理念问题。教师必须是阅读方法的指导者和阅读习惯的培养者。阅读有三种境界,最低级的是教师讲、学生听,其次是教师主导下的对话式教学,而最高级的是在核心任务的驱动下用笔阅读,即写作阅读评论。本文对以写作评论的方式促进阅读的理念及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写作;阅读;评论

阅读教学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不仅关乎教学方法,更关乎教学理念。阅读价值观的问题不解决,方法问题也不能得到根本解决。以生命影响的视角审视,阅读有三种境界,最低级的是教师讲、学生听,即教师把文本解读成教条,从思想内容到表现技巧,一款款传授给学生;其次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阅读,即所谓启发式,或称对话式教学;最高级的是教师成为方法的指导者和习惯的培养者,学生在自主研讨中执行核心任务,写作阅读评论,即以写作的成果检验阅读的效果。

从对读者思维和情感的影响深度广度解剖三种阅读,我们就能明白这三种境界中孰高孰低。教师将文本解读给学生听,学生是听不出阅读素养和能力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缺乏实效,而且还从某种意义上剥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如果教师范读文本,学生还可能听出点情绪,有点肤浅的思维,然后将相关的知识点分解了传授给学生,学生可能也能听懂文本,但学生却无从知道这些结论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阅读能力怎么积淀。如果从生命建构的角度考察,学生听没听懂文本,并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解读得很深刻,可是学生收效甚微。因此,要想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得到训练,情感得到发展,读者的相关经验要被唤醒,除了独立安静地研读文本,没有别的路可行。

当然,也许有人会反驳,称教师的课堂语言有时比文本还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殊不知,那只是一种感官刺激,跟影视剧的效果类似;而深刻的感染和深远的想象只有在安静独立的阅读中才能发生。更有力的反驳是,学生读不懂,教师不讲怎么行?要是学生读得懂,就不需要读了,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阅读能力;正是读不懂,才需要好好研读,从而获得能力和素养,甚至重构生命。正是因为读不懂,才需要教师将阅读方法授予学生,指导和督促学生读懂。或许还有人会说,如果学生最终还是读不懂,怎么办?只要学生认真地探究过文本,就没有绝对的不懂,只是可能懂得不深不透,这也没有关系。教师可以精要地将结论告诉学生,也可以留下空白,因为达成能力在于过程,而不在于读懂的目的。诚然,阅读中遇到的元知识还是有必要讲授的。比如,文言中的实词、虚词、特殊用法等,因为这是阅读的基础或工具。因此,弄清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教师才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避免在玩弄方法中迷失方向。

第二种境界看似有一定的道理,这种情况在年轻教师的课堂上比较常见。从一些公开课(师生都在表演)来看,课堂热烈,师生互动频繁,教师追问急迫,学生回答流畅,甚至偶尔闪烁智慧的光芒。大家都认为这是比较成功的课型。其实,我们在考察学生的课堂收获时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深度有限,对文本的情感体验肤浅,问题虽多却没有质量,对文本深厚的内涵基本没有触及,常常是课上完了,学生对文本还相当隔膜。对话式课堂的根本问题就在于“热闹”,表面活跃、内里枯索。对文本产生感悟是独立研读的成果,课堂必须有完整的寂静时

空,忌讳频繁地打断学生的独立阅读。如果是真问题、真任务,就必须有相对完整的空间让学生阅读思索,而且要让学生动笔回答,才能说得清、讲得透,也才能有高质量的思维和深刻的感受。一般来讲,一堂课超过五个问题,问题的价值就十分值得怀疑了。中学阅读课跟小学有很大差异,热热闹闹,点到为止,低效乃至无效,仍是阅读课的常态问题。

第三种境界是用笔阅读,读与思融为一体,研读与表达有机结合。听讲自然比阅读轻松,可只有阅读才能积淀情感和思维素养;阅读自然比写作轻松,可只有写作才能深刻高效地阅读,将读文本与读自我有机统一,既积淀阅读素养,又积淀写作素养。是坚守真理,以阅读培养爱和思想的核心素养,重塑生命;还是纵容懒惰,坚守谬误,使生命在无聊的听讲中荒芜?如果阅读是以接受信息为主,以创造新经验为辅;那么写作就是以创造新经验为主,以接受信息为辅。

阅读——思索——表达,是层层深入的体验和思维过程。写作看似把阅读吸纳的信息转述出来,其实这其中悄然渗透着自我经验,是作者经验与自我经验的融合,并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写作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决非只是自我经验的复活,而是在作者的影响下,对自我经验的更新;它决非作者经验的复制,而是在自我经验的影响下,对作者经验的更新。这是一种最富有创新力的语文实践。从情感体验审视,写作是对阅读体验的深化和清晰化,唯有将阅读体验内化为自我情感,方能发之于外。如果阅读体验只是模糊的印象,写作就必须将其沉淀为清晰的情感,方能诉诸文字。从思想发现审视,阅读体验往往停留于情绪感染层面,极难沉淀为明确的观念;唯有写作能将情感升华为理性认识,凝聚为阅读评论。如果阅读真有培养思想的功效,写作就是思想积淀的捷径。如果思想是创新精神和创新力的标志,也是未来发展潜能的标志,那么写作阅读评论就理应成为创新教育的主阵地。

用笔阅读彻底改变了教师的角色,那么,怎么阅读、怎么写作就成为教师方法指导的中心任务。无论是讲授法还是对话法,学生对如何阅读都很茫然,只要离了教师就不知道该怎样阅读。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将正确的读法授予学生,并督促学生按正确的读法阅读,坚持下去养成习惯,就不再需要教师讲解,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能自然得到积淀。用笔阅读并非寫读后感之类的文章,而是写阅读评论。阅读评论既不能像读后感那样游离于文本,又较文学评论平易,它是就文本的某一点切入,作深入的解剖。

阅读评论的雏形是批注,批注是观点式的表达,是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点评。边读边思,边思边评,是用笔阅读的早期训练。短评是对批注的发展,是就文本某一段落或片断的评价和欣赏,是阅读评论的袖珍版。短评虽短,评论要素具全,即要有观点,又要有论据。阅读评论是较完整的评论,它是就文本的某一特点作较深入的分析鉴赏,忌讳面面俱到,追求打一口深井,引出汩汩清泉,拒绝挖一口浅塘,难以重构自我经验。阅读评论大致可分为欣赏性评论和评价性评论,前者着重解剖文本的审美价值,重情感培养;后者着重解剖文本的思想价值,重思想发展。不过,二者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学生在尝试写作的过程中因人而异,自由选择。

[作者通联:贵州江口中学]

教师等教学主体应精准把握政策导向,将“交织型智能”作为指导,改变教授内容,避免被智能自动化系统所取代,提升智能化教学相关的“基础素养”“能力素质”及“性格特征”。重庆市江北区鲤鱼池小学秉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理念,通过系统培训、自我发展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以“帮助学生应对复杂的挑战,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及熟练运用必备核心技能”为目标,坚持“知识与技能不可分割”的原则,引导教师向增强适应信息化教学能力实现专业发展。校本教研中注重教学、课前备课、课中、课后及评价环节对信息技术和深度学习的贯穿应用,保障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化,支撑教师高效安排课程和授课时间,运用智能化系统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实现自主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学习。

(梁正雄,《中国教育报》2021年08月10日04版)

猜你喜欢
写作阅读
试论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