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学生线上学习的影响因素与指导策略

2021-09-26 07:50四川省成都市蒙彼利埃小学雷怡琳唐治国
青年心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微课家长教师

四川省成都市蒙彼利埃小学 雷怡琳 唐治国

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要求下,线上教学成为中小学的主要教育方式。但在各种各样的“停课不停学”的学习模式中,有大量问题出现,如直播教学状况百出、效率低下,微信群发作业却没有师生互动,缺乏课堂真实感,学生自觉性不强、对知识的理解不足,因此引发了各界对“停课不停学”学习模式的质疑和抱怨。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中小学教师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指导,从哪些方面做出改变,从而提高在线教学的质量,才能让学生的在线学习更高效,让“停课不停学”更加落到实处,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差异

在线教学一般指的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或网络、媒体,教师进行在线授课,同时学生在线听课并完成学习活动,或看录播视频、网络教学视频进行学习。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课程资源的选择与使用有差异

在传统线下课堂教学中,所有教师都使用统编教材,课程资源一致,上课形式一致,但在线上教学中,由于上课模式转变,师生可以使用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所以如何选择网络课程资源,如何对现有的教材资源进行合理补充并使用,是教师线上教学时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二)教学模式有差异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一般会经历情境问题的提出、探索新知、讲解分析、巩固练习四个环节,而在线上教学中,多数教师会在授课前布置预习(自学)任务,并给予预习(自学)方法的指导,由学生先行自学,教师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作业等)后,再在线上解决共同出现的学习问题,包括重点、难点的突破。这也凸显了教学模式改变后,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教师的“教”为主向着学生的“学”为主发展。

(三)教师的学生观有差异

教师在线上教学中,逐渐转变了学生观,即如何看待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如何在疫情背景之下关爱学生。教师在线上教学中的学生观与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观有所不同。第一,线上教学中教师更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线上教学由于无论是通过微课或直播进行,都需要每日利用手机或电脑等通信设备,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做好知识的教授,争取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要把握好“加”与“减”的平衡,适当让学生去休息、活动身体,看看远方和绿色植物,保护视力。第二,线上教学中教师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基于学生的差异性,采用不完全一致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因人而教,原因在于学生处于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性格与习惯。所以,学生线上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存在感就显得尤为重要,线上教学中教师要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度,使其更好地融入课堂。

二、影响低段小学生线上学习质量的因素

要探讨中小学教师应如何进行线上教学,从哪些方面做出改变提高线上教学的质量,让学生的居家学习更高效,需先明确影响学生线上学习质量的因素,再从教师层面进行指导策略的优化。影响学生线上学习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一)学生方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疫情期间,在校学习转变为居家学习,由于脱离了教师面对面的监督,需要自主性学习,但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习惯、个性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自主学习的效果也会存在很大差距。再加上线上学习对手机、平板、电脑等通信设备的使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无疑又是对学生的一大考验,所以,学生自身是否能保持学习的自觉性和专注性,是线上教学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教师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与组织者,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指路灯,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线上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目标都来源于教师的指引。教师对学生的线上学习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在疫情背景下,教师自身也对线上教学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例如,如何针对线上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处理信息技术问题,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在线学习中,如何与家长密切联系,如何促进家校共育等,所以,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教育素养也影响教学的成效。

(三)家长

家长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与陪伴者,疫情期间,师生均不在校,空间的远离使得教师与学生出现互动的不足,这时家长的支持就显得十分关键。大部分中小学生对于线上学习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没有老师面对面的管理,同时面对网络的其他诱惑,学生在线上学习时容易分心,学习后可能也会偷懒,不主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所以,在家学习时期,家长成为监督学生线上学习的重要力量。如果家长放任学生不管,或没有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不积极配合教学工作,不监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那么线上学习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三、小学低段教师在线教学指导策略

在抗击疫情阶段,学生学习的方式、场所、时间和陪伴者都发生了变化,当学生在这个时段预习或者自主学习而使用微课、录课进行学习时,教师如何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如何让线上学习不流于形式,在家也能学有所得?什么样的内容更适合放在家里预习?怎样让家长了解预习内容,明确预习目标?如何进行预习后的反馈?……以上问题都需要进行思考。

(一)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

皮亚杰曾指出:“个体能够进行知识同化的重要条件是内在结构能够理解外在的信息。”换言之,学生对难度超出自身知识结构同化范围的学习内容是很难进行新知识同化的,需要教师因材施教,灵活调整学习的顺序。结合现阶段学生学习的特殊性,以成都蒙彼利埃小学为例,我校筛选了众多的网络资源,最后选择了北师大3.0 版本的微课及教学者自己录制的微课。一方面,北师大3.0 版本微课贴近学生生活,有很多更适合在家中操作实践的教学内容。同时对应了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更易于学生进行理解掌握。另一方面,教学者自己录制微课也更加契合学生实际,学生感受上更加亲切。

(二)建构有效的学习方式:自制微课+导学单

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蒙彼利埃小学采用的是“自制微课+导学单”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具体操作如下。

1.自制微课

常规教学中老师的层层引导、师生的互动、及时反馈等在微课中都无法实现。因此,微课的设计必须转换思路。首先,采用北师大版微课的方式,将学习目标前置,让学生和家长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其次,结合低段一至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能力基础,教学内容上紧扣重点、更加精准。延续北师大版教材“情境+问题串”的特点,教学者自制微课的设计要注意目标前置、紧扣重点、缩短时长等特点。学生在微课过程中可随时暂停思考、灵活控制。因此自制微课时长都控制在5 分钟左右。

2.导学单

为巩固学习的成效,避免学生看过就忘,让学习过程更加完整,可以结合每一节微课,制作相应的导学单。导学单上有明确的预习目标,以及与相关课时内容重难点对应的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如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的教学中,在第二课时就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课时导学单。

(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线上学习为分散化的自主学习环境,小学生自控力不强,因此组织重于上课,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十分关键。教学者需要把更多的精力从研究如何上好课转移到研究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上来。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设计线上提问,培养学生提问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提问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提问力不仅是儿童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还包括儿童提问的内在动力和保持提问意识的能力。而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在解决外部问题的认知过程之上运行的用以解决自身内部认知问题的认知过程,即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结合北师大3.0 版微课,从不同的元认知训练角度做提问设计,建构提问动力体系,形成提问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提问力,学生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首先,将目标前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要知道什么?”“上课前我要做好哪些准备?”其次,在学生观看视频过程中提问并和学生互动:“我能提出问题吗?能自己解决吗?”“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些方法哪些是我已经想到的,哪些是新学的?”“不同的方法有相同的地方吗?”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参与、尝试探索,培养求异创新的元认知能力。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提问,让学生的提问更有价值,减少无效提问,当学生习惯于自我思考与分析,学习积极性调动后,线上学习的成效也会事半功倍。

2.从实际生活入手,将数学知识融入实践活动

利用在家学习的优势,设计结合教学内容的实践活动。比如,一年级实践活动“数数生活中的‘100’”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数,从喜欢的东西入手,学生有数食物的,有数麻将的,有数钱的……数得不亦乐乎,家长也反馈说这节课学生对数数的方法印象深刻,喜欢这样的上课形式。具体活动设计如表一所示,形成的相关成果如图1 所示。

图1

表一 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践活动设计安排表

3.进行阶段性总结,适时激励

教师按时按阶段地对学习进行评价,通过组织线上计算大赛,对学生进行评估和总结;或采用线上颁奖的形式,通过颁发线上电子奖状,对各方面表现突出、在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上有显著进步的学生及时进行激励。

4.线上家访,建立线上学习的家校共同体

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家访,和家长线上交流,了解学生居家学习情况,关爱学生的情况。偶尔采用直播上课、语音视频互动的形式,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拉近师生距离,让线上学习更有温度。

(四)落实学习反馈

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订正与反馈时,应注意“交流重于作业”,即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布置,按照学习进度,基于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同时也要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评价,多问几个为什么;另一方面,重质不重量,通过教学视频、学习交流分享活动等方式,巩固学习成果,学习他人的学习经验以及自我表达沟通的习惯。学习后的巩固练习,可以采用“集体讲解+互动点评+一对一反馈”的方式,以此节约时间,提高效能。还可以通过矫正性反馈教学,提高学生在家学习的效率,巩固学习成果。教师选择自己认为简便高效的反馈方式,比如截屏或录屏,每节课后,会有相应的作业讲解图片或小视频,对学生进行集体指导。利用班级群,与学生、家长互动点评,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对于学生的个体,有一对一的针对性反馈,及时发现问题、纠错讲解。也可选择不同的网络平台进行直播,比如,ZOOM、腾讯会议、钉钉等。

综上所述,疫情期间的学生学习,教师的面对面管控大大减少了,也没有了在校学习时那种比学赶帮超的校园学习氛围,那么,适当调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才是教师面对疫情应该去思考和实践的。

猜你喜欢
微课家长教师
最美教师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