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教具大智慧,自制教具助力物理教学

2021-09-26 07:50北京四中房山分校周继东
青年心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白炽灯变阻器导电

北京四中房山分校 周继东

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曾说:“实验的教育价值往往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用自制的仪器,虽然经常出毛病,但它比仔细调好的仪器能使人学到更多的东西。”对此,本文探索了如何利用自制教具进行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一、巧用自制教具,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亚里士多德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学生在探索自然万物的过程中,若看到一个很奇异的物理现象时,就能瞬时激发内在学习动机,点燃深度学习的热情。

例:静电菊花

材 料: 塑 料 带(L=350mm),PVC 管(φ=100mm 、L=800mm),毛皮。

制作:剪下一段塑料带,末端打结,再把塑料带撕开,做成菊花的造型。

用法:第一,将“菊花”平放在桌子上,用毛皮朝一个方向摩擦“菊花”。然后用毛皮来回摩擦PVC 管,听到有噼里啪啦的声音后,停止摩擦。将“菊花”往上抛,再将PVC 管放在“菊花”下方,“菊花”便会在空中自由绽放了(图1)。

图1

第二,利用“菊花”还可以模拟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实验。(图2)

图2

简单的小教具演示神奇的物理现象,点燃了学生学习电学的热情。

二、巧用自制教具,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自制教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教学难点等的优势是教师通过语言讲解所无法比拟的。教师通过教具演示可节约讲课时间,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发光的滑动变阻器

九年级物理“变阻器”一节中,有两个难点,一是滑动变阻器的接法(一上一下),判断滑动变阻器哪部分电阻丝被接入电路中了(下柱当家)。关键是弄清电流经过变阻器的哪一段线圈;二是判断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变化,引起的接入电阻变化情况(近小远大)。

材料:亚克力板、3.8V 的小灯泡(10 个)、漆包线(φ=0.6mm)、小灯座、滑片、金属杆、18650 电池(两节)。

制作:将10 个3.8V 的小灯泡用铜导线串联起来,代替原来的电阻线圈,绕在亚克力板上,安上横梁和滑片。

用法:把此变阻器接入电路中,有电流经过部分,小灯泡就会发光。(图3)上接线柱接法保持不变,改接不同的下接线柱,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也随之改变,很好地演绎了“下柱当家”的原则。随着滑片位置的变化,接入电阻随之也发生变化(近小远大),若灯泡亮度变暗,表示电流减小(图4),这样就非常容易判断电阻的变化和电流的变化。

图3

图4

在这之前,有些学生误认为电流会经过变阻器滑片右边的一段,由于学生刚学习电学知识,教师对于这一问题不容易讲清楚。如果用“发光变阻器”在课堂上演示就能化繁为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运用自制教具不仅可以弥补教学仪器的不足,还可以获得直观的效果,优化课堂教学

自制教具可实现变“废”为“宝”。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如小铁丝、废铁片、废灯泡、木材下脚料等,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教具,即就地取材、修旧利废、因陋就简,创造条件进行实验教学。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这就是说,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大力倡导自制教具。

例如,讲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玻璃在常温下不导电,在高温下却变成了导体,没有现成的教学仪器。可利用一盏钨丝断了的废旧白炽灯泡和一盏白炽灯组成串联电路,用酒精灯给除去玻璃灯罩和钨丝的废旧白炽灯的玻璃芯柱加热。在玻璃芯柱温度不断升高而发红的过程中,观察电路中另一盏白炽灯发光情况的变化。

未加热前,接通电源,由于废旧白炽灯灯丝断了,造成电路断路,所以与之串联的另一盏白炽灯是不发光的。(图5)用酒精灯给废旧白炽灯的玻璃芯柱加热,在玻璃芯柱温度不断升高而发红的过程中,发现与之串联的白炽灯慢慢发光了,而且越来越亮。(图6)白炽灯发光情况的变化,说明了电路由断路变成了通路,原本常温下不导电的玻璃,在高温下却变成了导体。

图5

图6

实验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这一关系,此教具既解决了实验器材不足问题,又获得了直观的效果,最终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就这个实验有人提出问题:第一火焰可以导电,怎么证明是玻璃芯柱导电,而不是火焰在导电?第二,酒精在燃烧时,会在玻璃芯柱表面产生积碳,碳也可以导电。怎么证明是玻璃芯柱在导电,而不是积碳在导电?

就以上两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移走酒精灯,灯泡照样发光,说明不是火焰在导电,是玻璃芯柱在导电。过一段时间,玻璃芯柱的温度降低,灯泡的亮度减小,这就证明不是积碳在导电,而是受热的玻璃芯柱在导电。

四、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自制教具助力物理教学

随着中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中高考要求物理教学改革要不断深入,教材内容不断更新,课程设计更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课程思想落实更加深入,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对实验器材要求也要更加日常化、更加接地气。

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模拟汽车油量表的教具,源于生活中的一道物理题。自制教具模拟实物,创设情景,助力课堂教学。复杂问题简单化、复杂情景可视化,物理知识活学活用。

材 料: 亚 克 力 板、 电 阻 丝(10Ω)、 滑 动 变 阻 器(50Ω)、 透明盛液桶(4000ml)、海洋球、水龙头、漆包线(φ=0.6mm)、PVC管(φ=20mm、L=500mm)、 木条(20mm×20mm×300mm)、木板(200mm×100mm×20mm)、长木板(800mm×200mm×10mm)、硬铜丝(φ=3mm、L=100mm)、硬塑料管(φ=5mm、L=300mm)、18650 电池(2 节)。

制作:将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组成的串联电路固定在亚克力板上,组成油量表的基本电路部分。用木条、木板组合成T 形支架,将PVC 管固定在支架上,做成一个简易杠杆。杠杆一端接上一个用硬铜丝做成的滑片与滑动变阻器(已除去原有滑片)相连;杠杆另一端接上一个用硬塑料管和海洋球组成的浮漂。透明盛液桶距底部5cm 处打孔,安上水龙头做成油箱。最后,将T 形支架和油量表的基本电路部分固定在长木板上。

用法:如图7 所示,可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充当油量表的表盘,按图组装电路,进行实验。

图7

五、做教具、开发实验的过程,是教师学习的过程、专业成长的过程

中国科技馆的“探索与发现”A厅中有一个电磁感应摆,甲、乙两线圈分别被悬挂在两个蹄形磁体的磁场中,两线圈通过导线连接在一起并构成一个闭合的回路,用手使甲线圈在磁场中摆动时,乙线圈也会随之摆动起来。科技馆的展品看上去很神秘,其实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来复制,解开展品中的奥秘。

材料:长木条(20mm×20mm×300mm)、短 木 条(20mm×20mm×200mm)、长木板、方向线框(3D打印)、漆包线。

实验1:两个相同的磁铁,相同的线圈,线圈两端开路。把两个线圈用导线连接起来(内接内、外接外),拉起第一个线圈,释放,第二个线圈也跟着摆动。发电机(第一个线圈)和电动机(第二个线圈)。拉起第二个线圈,释放,第一个线圈也跟着摆动。发电机(第二个线圈)和电动机(第一个线圈)。

图8

实验2:两个相同的磁铁,相同的线圈,线圈两端开路。将线圈拉开相同的角度,由静止释放,线圈要摆动一段时间才能停止。将其中一个线圈用导线短路。拉开相同的角度,由静止释放,被短路的线圈很快停了下来。理由: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磁场对感应电流有力的作用,这个力阻碍了线圈的运动。

图9

实验3:两个相同的磁铁,相同的线圈,线圈两端开路。把两个线圈用导线连接起来(内接内、外接外),拉起第一个线圈,释放,第二个线圈也跟着摆动。理由:第一个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电流通过导线送到第二个线圈。磁场对第二个线圈中的电流有力的作用,驱动第二个线圈摆动。

注意观察这两个线圈是异步的,怎么变成同步呢?把第二个线圈的两个接线柱调换一下(内接外、外接内)。拉开第一个线圈,释放,两个线圈同步。可以说明,所受磁场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实验4:两个相同的磁铁,相同的线圈,线圈两端开路。把两个线圈用导线连接起来(内接内、外接外),拉起第一个线圈,释放,第二个线圈也跟着摆动。发现:两个线圈的步调相反,怎样让步调相同呢?我们把第二个磁铁的磁极方向改变。拉起第一个线圈,释放,两个线圈同步摆动。说明,所受磁场力的方向与与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实验5:两个相同的磁铁,相同的线圈,线圈两端开路。把两个线圈用导线连接起来(内接内、外接外),拉起第一个线圈,释放,第二个线圈也跟着摆动。如果,我们不动第一个线圈,拉动磁铁,会看到第二个线圈也会跟着动起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线圈跟磁铁之间有相对运动,线圈就会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

实验6:两个相同的磁铁,相同的线圈,线圈两端开路。把两个线圈用导线连接起来(内接内、外接外),拉起第一个线圈,释放,第二个线圈也跟着摆动。怎么让第二个线圈摆动幅度更大呢?有人说,让第一个线圈振动更快,第二个线圈振动幅度就可以增加。我们不妨一试,第一个线圈摆动频率很高,第二个线圈的摆幅并不大;当第一个线圈摆动频率低一点,第二个线圈的摆幅也不大。怎么办呢?让第一个线圈的摆动频率和第二个线圈的固有频率相等,就可以了。这就是机械共振。

实验7:两个相同的磁铁,相同的线圈,线圈两端开路,两个线圈用导线连接起来(内接内、外接外)。如果将两个线圈同时拉起又同时释放,结果会怎样?我们看现象。我们看到两个线圈同步摆动,而且很快停了下来。原因是我们假设第一个线圈此时电流方向向右,同样第二个线圈的电流方向也向右。两个电流在这个回路当中方向相同,两个线圈都受到磁体的阻尼作用,所以很快就停下来。如果将两个线圈一个向里一个向外同时拉起,同时释放,情况又会怎样呢?我们看现象。我们看到两个线圈异步摆动,而且摆动时间比较长,什么原因呢?

我们假设第一个线圈某刻电流方向向右,同样第二个线圈的电流方向必定向左,两个电流在这个回路当中方向相反。实际上,两个线圈中根本没有电流,就如同两个电池正极对正极这样连接一样,不可能有电流,所以两个线圈都不受阻尼作用,摆动的时间比较长。简单的一个教具,可以做如此多的实验,真的叫人沉醉于其中。做教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提高效率,而且重要的一点是,做教具、开发实验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的过程、专业成长的过程。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教育要“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需要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教师只要针对学生实际,慧眼巧手,敢于创新制作使用教具,或对已有教具进行改进、完善,就一定能化腐朽为神奇,让普通的教具达到惊艳的效果。

猜你喜欢
白炽灯变阻器导电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导电的风筝
俄罗斯:拟禁用50瓦以上白炽灯
为节能,俄拟禁用50瓦以上白炽灯
玩转滑动变阻器
带螺旋形芯的高效加热线
关于滑动变阻器的规格问题
逐步淘汰“白炽灯”
例析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