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渗透

2021-09-26 01:29王静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王静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校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塑造健康心理的关键阶段。广大中小学校管理者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管理工作结合起来,要与家校合作结合起来,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活动及管理活动,进行有效渗透,来维护中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中小学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工作

在传统教育中,学校和教师管理学生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但随着党和国家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越发重视,中小学校纷纷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过这项工作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学校管理层很少参与,同时管理层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也不会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其中,导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量薄弱、缺少宽度与厚度,使得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难以深入推进。因此,学校管理层要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一、在教师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是管理教师,要不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教书育人的一部分,尤其是班主任。所以,中小学校在教师管理工作中,要将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作为管理项目之一。在日常的培训、考核、继续教育等管理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帮助教师积极主动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从而在日常工作中能将自己掌握的技能有效地运用在学生身上,不断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

例如,有的学校每学年都会制订教师教学技能提高计划,以开展专题培训为主,在年初的计划制订阶段,学校的管理层会深入调研,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最终形成本校的教师培训方案,在方案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学校为了促进教师学以致用,每一次培训活动结束之后就会举行一次说课比赛,以此来检验培训成效。同时,正是通过对教师的培养,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素养,为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做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重要条件。学校要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接受心理健康知识的过程。

二、在学校管理机制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正如前文所述,管理教师是学校管理层日常工作的核心之一,同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是学校管理层日常工作的核心之一。学校为了维持教学秩序和活动秩序,会建立健全有效的学生管理机制。学校需要注意的是,管理机制虽然以管理学生为主,但是也要兼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融合,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制度来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学校在制定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时候,要深入学生,听取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咨询专家学者,确保学生能得到最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得到最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

例如,有的学校开展了“定期学生心理咨询”活动,主要内容就是引导学生将郁闷、失落等情绪向心理健康教师倾诉,然后由心理健康教师来为学生排忧解难。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制度要求心理咨询室必须是封闭的,心理健康教师必须要保守秘密,在学生不愿意告知姓名、班级的前提下不允许询问,一方面可帮助学生放下戒备心,更容易畅所欲言;另一方面可保护学生的隐私,以免学生受到二次伤害。

学校管理层可以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基础上,对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进行改善,努力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环境,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三、在学校环境打造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校的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巨大的影响。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校园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对良好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反,如果学校的环境比较压抑,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是不利的。这就给学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在打造舒适环境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宣传标语,要多宣传一些正能量的、轻松的事物,让学生能从教室里紧张的学习氛围中解脱出来,享受宽松的校园环境。其次,学校管理层还可以在植被、教学楼外部颜色等区域下功夫,让学生放松心情、快乐学习。最后,要多布置一些运动设施,让学生尽情地运动,从而端正积极的心态。学校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来打造环境:一是时空环境;二是对教室的温度、亮度、湿度进行控制;三是建筑设施环境,对校舍的安排等进行合理规划,以此让学生像置身于花园中,达到怡情养性的效果。

例如,有的学校会经常更换校园内的宣传标语,标语的内容大多与学习、梦想等人生大道理无关,更多的是有关保护绿水青山、画一些学生喜爱的小动物等,从而将整个校园打造成欢乐的海洋,学生在下课之后也乐于停留在宣传栏前,开心地讨论、交流。

四、在家校合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学校越来越需要家长参与对孩子的教育中,这就是家校合作。由于家长教育水平及教育理念的限制,需要学校为家长定期开展教育讲座,其中就包括讲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学生与父母的接触时间比较长,很多在学校里体现不出的心理问题在生活中容易展示出来,这就需要家长能及时地引导,而心理健康知识非常专业,因此学校要采取有效途径来提升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例如,有的學校申请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中会设置不同的模块,学校在日常管理中会引导家长积极关注公众号,实现家校之间的有效互动。在公众号中有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主要就是将一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上传到公众号并引导家长学习。为了提高这一模式的效果,学校专门安排一名心理咨询教师在线解答家长疑问,和家长沟通如何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心理。经过一段时间后,笔者发现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在生活中也能积极利用所学习的知识来帮助学生塑造一个健康的心理。

家校合作不是口号,需要学校积极行动起来,不断提升家长教育素养,其中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从而通过家校的共同努力,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力提升,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贡献家庭力量。

综上所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更需要学校、家长的共同参与,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对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实现对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周红,杨丽君,韦国娟.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8(18):109-111.

[2]王纬虹,杨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教育对策——基于重庆市4~9年级学生的调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2(9):77-81.

[3]何元庆,王永辉,郝代伟,等.芜湖市中小学校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11):872-874.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探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