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地图教学方法研究初探

2021-09-26 03:00徐彩花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1年16期
关键词:长征历史教学

徐彩花

【内容摘要】历史地图教学是历史学科的一种直观教学方法,可使教材内容具体化,进一步加强学生理解并识记历史知识,最终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历史地图教学方法

时间、空间是历史的两个基本要素,要学好历史,就要懂得空间,即地理环境。历史老师要多结合历史地图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历史地图教学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利用原图教学法

教学原图的运用技能如何,直接关系到历史教学技能。如:2018年印刷的部编版八上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文,讲到红军长征的路线,笔者就结合书本第82页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让学生根据图例,说出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经过):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后,先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再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最后会师陕甘(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

引导学生从图看出,红军长征经过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十一个省,越过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等地,行程二万五千里。再结合书中第83页图片与材料,还有毛泽东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让学生认识到“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精神。最后链接中考,提出2020年福建中考的本考点要求:了解红军长征的史实,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引导学生分析、掌握并背诵:

(1)遵义会议的意义;(2)长征胜利的意义。

八上期末复习时,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本掌握得比较熟练,可中考前没再反复记忆,掌握不牢固,以至于多数同学在中考第34题丢分了!

二、时空结合

教师要教会学生时空结合的方法,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从而更深层次地对历史事件有个客观理性的认识。如:在八上学习列强的侵略史时,可引导学生对比书中的几个示意图:2018年印刷的部编版第五页《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第九页《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第二十五页《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让学生观察侵略者的入侵路线与交战地点,对比战败后所签订屈辱条约中所涉及的内容的不同,并能识图,进而总结归纳。如:

(一)鸦片战争战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包括:

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2.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

1.1850年清政府和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2.1960年签订《北京条约》,增开商埠(天津),割地给英国

(三)甲午中战争战败:

1.割地给日本。

2.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3.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通过引导识图与归纳思考,让学生明白: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扩大与继续,因为:

1.都想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为他们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战争都是非正义的,都是侵略性的战争。

3.侵略国家增多。鸦片战争侵略我国只有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侵略,美俄趁火打劫。

4.侵略时间更长,第一次两年多,第二次则达四年之久。

5.侵略的区域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主要在东南沿海,第二次入侵到清政府的都城。

6.从战争的影响看,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表现在:

(1)增开通商口岸,第一次只开5处,第二次则增开11处,列强的侵略势力也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一带。

(2)割地更多,由割香港岛到增割九龙司,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也被沙俄割占了。

(二)《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对中国危害最严重,让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表现在:

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既让中国的国防削弱了,也为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提供便利。

2.增开四个通商口岸,等于把中国最富的地区开放了,这就便于帝国主义国家向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

3.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既满足了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的需要,也让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阻碍。资本输出引发列强在中国开始划分“势力范围”与强租“租借地”。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中国战败皆因清政府腐败无能

最后,链接中考,提出与本部分相关的考点要求(2020年福建中考)。

三、绘制简略图

这是一种既简便而又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方法。如,在教授部编版七下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时,笔者结合书本第3页《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回答笔者所提出的问题,并在黑板上及时勾勒出大运河的几个相关的知识点。

(一)中心:洛阳。

(二)南北起止点:余杭,涿郡。

(三)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由北至南)

(四)联通五江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在绘制简略图时,笔者特意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重要的点和线,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并及时掌握。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交流。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地图与课文中较为抽象的内容与手动绘制的地图相结合,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兴趣,增强动手绘图欲望,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这部分考点,2020年福建中考以第6题这种方式呈现,并稍有变型与综合,如下图1:

四、动态地图授课

这种教学方法要借助多媒体以及相关软件将地图制成动态的,在观看过程中,可直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动态地图授课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打破学生常规思维,能将抽象的历史内容具体化,特别适用于战争或者交流路线之类的教学。如:辽沈战役动态形势图呈现给学生,学生就能意识到首先发起“锦州之战”,可以切断华北与东北敌军的联系,断绝东北敌人的后路,从而理解了其战术为:“关门打狗”。

五、运用地图巩固重点,化解难点

有效利用历史地图,可化繁为简,既能巩固重点,也能化解难点。如可出示:2009年印刷的华师大版第103页的《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中原形势图》。

让学生在图上分别找出解放区与国统区,再根据示意图,找出刘邓大军的进攻方向,说明这是解放军主动地向国统区发动了进攻,迫使国民党不得不撤兵保卫这一地区,进而说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六、古今对照

地图册提供了地名的古今对照,如:找出今天南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名称:

建业→建邺→建康→江宁→南京(今)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可通过历史地图教学,“以图学史”,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时空观念

即用时空定位基本史实(时间、地点),我们可以以历史地图的形式考察历史事件的空间位置。既可依据历史地名在地图中找位置,也可观察地理位置来确定地名。(如上面所举:《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的确定;南京地名的演变)。

2.史料实证

历史教学要有史料实证意识,要能从史料中寻找历史的证据,形成自己的结论或观点。史料的选择要具真实性、多样性、互证性。

我们可以通过地图教学,透过“历史地图”的时空信息,结合课本所学知识,来探究历史事件。如:2020年漳州市九年级历史市质检第27题材料一图7《宋代制瓷业的发展》就是通过呈现各瓷窑的分布图来互证七下第43页第一段的文字描述,从而感受宋代中国制瓷业的辉煌,进而对考点(瓷都—景德镇)进行变型测试:根据材料一,寫出后来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的城镇名称?——景德镇。

3.历史解释

通过对地图的分析、比较、综合,学生能对历史事件做出合理的论述与解释,如通过观察地图的一些信息: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略路线与通商口岸分布位置的变化,就能做出这样的论述与解释:列强的侵略势力已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此外,我们也可从地图中观察秦汉、隋唐、元时期的疆域图的变化,知道: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新疆、西藏、台湾等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而树立家国情怀意识:要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民族凝聚力,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地图教学可用的地图类型很多:有路线图、疆域图、战役图、分布图等,教师可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历史地图,设计合理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有效地引导对历史地图中的隐藏信息进行挖掘,用唯物史观指导学习与探究历史,树立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及家国情怀意识,培养历史解释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陆水滔.发挥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0(29):153-154.

[2]孙国林.毛泽东《七律·长征》轶事[J].湘潮,2011(9):4-8.

[3]王丽锦.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J].中学历史教学,2005(1):84-85.

【本文系龙海市教育科研课题《历史地名与历史地图的教学方法研究》的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高新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长征历史教学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历史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