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色达:20件公益诉讼案诉前建议件件得整改

2021-09-28 05:09刘孝建林祺钦刘德华
民主与法制 2021年26期
关键词:检察院办法公益

刘孝建 林祺钦 刘德华

当下,在我国多个水域发现原产于美国南部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中的太阳鱼。对其来源是否有危害等问题,业内外人士说法不一,难免有些紧张……

规范放生刻不容缓!

此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随意放生情况时有发生,不仅危害生态环境,还会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立足于公益诉讼职能,在当地县人大、政协及人民群众支持配合下,色达县检察院通过办案与调研,形成《色达县规范放生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两省三州三县公益诉讼机制”。该《办法》和机制有效破解了地处雪域高原长江中上游生态环境治理的难题,20件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件得到回复与整改,受到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肯定。

人大支持:规范放生管理办法出炉

2017年9月,色达县检察院干警在到市场采购食品时,发现菜市场居然没有鱼卖。干警好生奇怪,就向附近商家打听消息。这个时候,一个卖菜的老妪回答道:“小伙子,最近都没有鱼卖,卖鱼的生意好,只要有鱼拉到这个市场,马上会被放生的人买走。如果真的想吃鱼呀,到那个放生河边去捞,或许还能捞到几条。”虽然感觉是被调侃了,但是干警听了这番话,不由心生疑问:这鱼是外地拉进来的,外地的鱼在高原能存活吗?敏锐性极高的干警马上提出要到放生地去看个究竟。

经过多方打听,才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放生地在被当地群众叫做“放生池”的地方。经过多方问询和查找,终于让检察干警找到了这个地方。一个池塘四面围墙,鱼塘与河相连,相连处有一闸门,闸门处不断有鱼缓慢游出。

顺着河边往下看,随处可见死鱼,散发着难闻的腐臭味。这样的放生,其内情是什么?但无论如何,显而易见的是,这样的放生,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污染。

2018年1月,色达县检察院干警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配合下,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色达区乡,冒着严寒恶劣的高原环境,对放生乱象情况开展了调研。

2018年9月25日,经过实地调研,色达县检察院向色达县委、人大提交了题为《色达县人民检察院关于规范色达境内放生工作的专题报告》。报告全面分析了“放生乱象”的危害性:破坏草原环境,加速草原退化;造成本地物种变异,濒临灭绝;污染自然环境,带来疫病隐患;有的甚至借放生之名,行牟利之实;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影响正常生产生活。其后,该院党组先后召开了有代表委员参加的6次党组扩大会议,讨论、研究规范放生管理办法。

2019年5月,由色达县检察院牵头,县统战宗教部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县公安局等部门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共同研讨《办法》的起草工作。会后,该院在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群众反馈的意见建议基础上,经过前后4次修改与完善,形成了《色达县规范放生暂行管理办法(送审稿)》。该《办法》于2019年7月19日经县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并实施。

“公益诉讼存在取证难、达到立案标准更难的情况。而且,依法治理这一乱象在我县也是第一次,我们感到从来没有过的压力。”2019年10月7日,在办理一件非法放生造成环境污染案件时,因放生地不固定、放生活动隐蔽,导致非法放生案调取证据困难。同时,缺乏非法放生规范管理的相关法律依据支撑,无法确定相关行政单位的具体职能职责也是客观存在的原因之一。

案件承办人、县人大代表、检察长林阳介绍,色达地广人稀,经济相对落后,当地农、牧民法律意识淡薄。在办理案件时,除了对其进行普法宣传外,还要进行大量以案释法,才能达到宣传的效果。色达县处于四川西北部边陲,是典型的藏族聚居地,与外界交流甚少,通用语言就是藏语。开展工作时,除了要掌握当地的民族语言,还要掌握当地的风俗习惯。交流关键问题时,往往还要依靠翻译,才能和当地的居民进行良好沟通。办案的干警在办理案件时,要深挖案件争议焦点,同时要召开案件研判会,真正让每名违法人员得到公正处理。在办理违规放生案件期间,各种信访举报不断,办案人员除了要审查案件,对信访内容逐一核实并给予答复外,还要对放生团队进行科学讲解。

《办法》自2019年7月22日实施以来,在广大群众热情参与下,色达县检察院依法依规督促行政机关开展规范放生宣传3次,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规范市场经营活动6次,约谈售卖外来生物用于放生的商家3次,督促办理行政处罚类案件2件。依法治理、依法放生、依法办案成效明显。

保护生态:扎实开展公益诉讼工作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好口碑!”这是色达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团队的一个缩影。一名牧民动情地说:“以前我在河边放牛的时候经常看见大量死亡的鱼堆积在河边。这种胡乱放生的行为,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但《办法》实施以来,就没出现过这种情况了,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2020年5月23日,被告人格周在色达县翁达镇老则山隧道口旁国有林场盗伐云杉树。案发后,格周闻风逃跑。在《办法》和多起案例的教育下,2020年5月28日,格周主动投案,如实供述了罪行。经鉴定,其盗伐的3棵云杉树绿化面积共计12.742平方米。

2020年9月2日,色达县人民法院对格周以盗伐林木罪作出判决。判决被告人在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赔偿因盗伐林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9000元,补种树木15株,并承担造林管护责任。

色达系藏区旅游胜地之一,每年来旅游的人数达几十万人次,给色达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垃圾管理问题。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色达县检察院立足公益职能,积极发挥检察作用。公益诉讼干警时常下到实地查看、调查走访。经过长时间调查研究,发生脏乱差主要集中在国道548线。

>>林阳检察长(右一)向县人大常委会汇报放生专项工作

为了更好治理这一乱象,找准发生的原因后,干警就蹲点查看。检察官一蹲就是一天,靠吃点干粮喝点矿泉水充饥。夏天是旅游高峰期,同时也是观察最好时机。色达海拔较高,天气变幻莫测,一会儿下雨一会儿下冰雹,一会儿出大太阳。他们就是这样风里来雨里去。经过数月的观察,终于找到了脏乱差原因。一是由于沿途设置的垃圾箱较少,提示标语较少,路人找不到垃圾箱时就可能随意丢弃,造成遍地是垃圾;二是垃圾坑设计不合理,未考虑设在停车区和服务区;三是缺乏相应的垃圾管理员,如果丢入垃圾坑的垃圾未及时清理,风大就会吹得满天飞舞,无法有效管理和使用。

敢于监督:推动“两省三州三县”联动公益机制

为了规范垃圾管理改变现状,色达县检察院牵头联系相关部门多次召开会议督促整改。

2021年6月,色达县检察院组织多次回头看行动,发现以前几个脏乱差的地方已经明显得到改善,公路两旁再也没有随处可见的垃圾了。

乱采砂曾一度造成植被破坏。色达县当前正处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建设需要大量砂石。为此,县相关部门也指定了几个临时采砂场。但施工方为了节约成本,私自扩充采砂范围,导致大量的植被遭到破坏。海拔在4000米左右的高原植被,自身修复能力很差,如果不进行人工干预的话,被破坏的植被很难自行恢复。为了更好掌握精准的数据,检察干警花了大量时间,进行实地丈量和拍照。他们联系相关管理部门,要求对被破坏的植被进行人工回填修复。

经过多次会议,对未完成的修复地方,色达县检察院向相关部门发出多份检察建议,要求相关部门进行督导,并要求施工方及时对破坏的植被进行人工修复。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以前采砂荒滩现在已经变绿了。看着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检察干警和当地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办案与公益诉讼的同时,色达县检察院在不断探索完善《办法》的基础上,于2020年6月17日牵头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两地检察院签订《两省三州三县杜柯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跨区域协作机制》。

联动机制强化了杜柯河流域生态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形成了三地“护河”网络。该机制的实施,有效破除了长江中上游生态和放生工作的难题。

近年来,色达县检察院凭着“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积极主动服务全县工作大局,得到了人民群众和上级的认可。色达县检察院被评为2019年全州检察机关先进集体、色达县全县依法治理先进集体。

猜你喜欢
检察院办法公益
扶贫队“砸锅”——记山西省检察院扶贫队员武海龙
公益
公益
公益
最好的办法
公益
西安市检察院依法对白雪山案提起公诉
基层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之完善
未检工作与检察院组织法修改
我们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