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联合抗血小板疗法治疗心肌梗死伴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的效果研究

2021-09-28 02:18王艳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8期
关键词:胺碘酮左心室血小板

王艳玲

(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湖北 襄阳 441100)

心肌梗死伴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是指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的形态和功能等发生改变,进而引起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该病患者通常不会出现胸闷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1]。心肌梗死伴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是心力衰竭的早期表现。对该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延缓其心力衰竭的进展,改善其预后[2]。目前,临床上主要为心肌梗死伴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患者进行抗血小板及溶栓治疗。胺碘酮是一种α受体阻滞剂,可通过拮抗α受体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并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的情况[3]。本文主要是探讨使用胺碘酮联合抗血小板疗法治疗心肌梗死伴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对患者心功能及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心肌梗死伴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患者。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病情符合《201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4],其进行心电图检查及超声检查等检查的结果证实其患有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2)未发生心力衰竭。3)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为:1)患有重度精神障碍。2)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3)患有恶性肿瘤。4)对治疗的依从性差,难以配合完成研究。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8例,女18例;其年龄为48~75岁,平均年龄为(58.64±7.58)岁。观察组患者中有男27例,女19例;其年龄为49~76岁,平均年龄为(58.73±7.6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方法是:让患者每天口服1次阿司匹林肠溶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71021,生产厂家: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每次服100 mg。让患者每天口服2次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40965,生产厂家:Actavis Ltd.),每次服75 mg。为患者皮下注射1次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190,生产厂家: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注射剂量为5000 U,仅注射1次。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50~100 mg的利多卡因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2313,生产厂家: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若30 min后未获得良好的疗效,为患者追加使用利多卡因注射液。追加给药的方法为静脉注射,注射的速度为1~4 mg/min,保持患者每小时的用药量≤300mg,每24 h的用药量≤1200 mg。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胺碘酮注射液实施治疗。胺碘酮注射液的使用方法是:将150 mg的此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0141,生产厂家: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与2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混合,为患者静脉注射。若用药30 min后未获得良好的疗效,为患者追加使用胺碘酮注射液。追加给药的方法为静脉注射,注射的速度为0.5~1.5 mg/min。若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则改为让其口服胺碘酮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254,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每次服200 mg,每天服3次,餐后服用。之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减少用药的频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分别使用欧姆龙电子血压计检测两组患者的心率(heart rate,HR)、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及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2)治疗前后分别使用北京福田牌心电图机检测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的比值(E/A)。治疗前后分别使用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的水平。3)治疗前后分别使用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及IGF-1的水平。4)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胃肠不适及头晕等不良反应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HR、DBP及SBP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R、DBP及SBP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BP及SBP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R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HR、DBP及SBP(± 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HR、DBP及SBP(± s)

组别 HR(次/min) DBP(mmHg) SBP(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6) 86.34±14.65 83.31±13.16 73.24±12.86 72.94±10.98 119.03±18.34 117.39±17.87观察组(n=46) 86.72±14.83 72.48±10.96a 73.17±12.83 70.58±10.64 119.15±18.27 114.35±16.94 t值 0.124 4.289 0.026 1.047 0.031 0.837 P值 0.902 0.000 0.979 0.298 0.975 0.40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LVEF、E/A及cTnⅠ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E/A及cTnⅠ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高于对照组患者,其E/A快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清cTnⅠ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LVEF、E/A及血清cTnⅠ的水平(±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LVEF、E/A及血清cTnⅠ的水平(± s)

组别 LVEF(%) E/A 血清cTnⅠ(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6) 44.53±3.67 48.86±4.03 0.71±0.11 0.84±0.07 0.64±0.13 0.49±0.12观察组(n=46) 45.02±3.82 53.27±4.09 0.73±0.12 0.93±0.05 0.65±0.14 0.40±0.09 t值 0.627 5.209 0.833 7.096 0.355 4.069 P值 0.532 0.000 0.407 0.000 0.723 0.000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及IGF-1的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及IGF-1的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T-proBNP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清IGF-1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及IGF-1的水平(± 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及IGF-1的水平(± s)

组别 血清NT-proBNP(pg/mL) 血清IGF-1(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6) 769.25±163.72 526.32±114.36 112.68±26.78 126.32±30.25观察组(n=46) 754.28±158.67 412.51±106.34 111.45±26.47 140.45±32.28 t值 0.445 4.943 0.222 2.166 P值 0.657 0.000 0.825 0.033

2.4 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3 讨论

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异常是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早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标识。心肌梗死伴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异常患者的左心室扩大、肥厚,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但无胸闷及心肌缺血等症状[5]。该病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病情会进展为心力衰竭,其生命安全将受到严重的威胁。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心力衰竭患者发病后2年的死亡率超30%[6]。对心肌梗死伴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异常患者及时进行治疗有助于保持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改善其左心室收缩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延缓其心力衰竭的进展。

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均为临床上治疗心肌梗死伴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异常的常用药物。使用利多卡因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可大幅度地减少其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次数。但利多卡因药效持续的时间较短,而且无法有效地防治心力衰竭[7]。胺碘酮是一种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年来,该药在防治心脏骤停及心动过速等疾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8]。本次研究中,我们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R低于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P<0.05;两组患者的DBP及SBP相比,P>0.05。这说明,使用胺碘酮联合抗血小板疗法治疗心肌梗死伴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异常可保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LVEF、E/A及cTnⅠ作为观察指标,以便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其中LVEF及E/A是临床上常用的心功能指标。cTnⅠ是一种心肌损伤标志物。患者血清cTnⅠ的水平越高,表示其心功能越差。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高于对照组患者,其E/A快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清cTnⅠ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说明,使用胺碘酮联合抗血小板疗法治疗心肌梗死伴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异常可增强患者的心功能。这与孙蓉[9]研究的结果相一致。为了进一步评估心肌梗死伴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异常患者治疗后心力衰竭的程度,本次研究中选取NT-proBNP及IGF-1作为观察指标。NT-proBNP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的半衰期较长,是心力衰竭的特异性标志物。IGF-1是一种单链多肽类生长因子,具有增强心脏收缩力,提高心脏射血功能的作用。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T-proBNP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清IGF-1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说明,使用胺碘酮联合抗血小板疗法治疗心肌梗死伴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异常可减轻患者心力衰竭的程度。

胺碘酮的半衰期长,可作用于心肌动脉的平滑肌,增加冠状动脉的输出量,从而恢复心肌的收缩功能。胺碘酮还能阻断细胞的钙离子及钠离子通道,减慢细胞内外钙、钠等离子的传导速度,调节窦房结的自律性[10-11]。相关的研究的结果证实,使用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的初始剂量应为600~1200 mg/d,维持剂量应低于400 mg/d,并应根据患者病情改善的情况及时调整给药的方式[12]。本次研究中我们先为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在其病情得到控制后改为让其口服胺碘酮。本次研究中胺碘酮的用药剂量及方式科学合理。

综上所述,使用胺碘酮联合抗血小板疗法治疗心肌梗死伴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可调节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水平,改善其心功能,减轻其心力衰竭的程度,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胺碘酮左心室血小板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是心脏病吗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吉西他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