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出真情“辩”出精彩
——2021年南京市中考作文解析指导与满分作文

2021-09-29 06:12吴应海江苏
课外语文 2021年26期
关键词:邓稼先郎平观点

⊙吴应海(江苏)

【中考真题】

根据要求写作文。(50分)

题A:毕业前夕,班委会决定去牵手共建班级——某小学三年级2班开展联谊活动。你的任务是从邓稼先、袁隆平、钟南山、郎平四位英雄中选一位,把他(她)的故事讲给小学生们听。为了讲好故事,你写了一篇讲稿。

题B:商量给三年级2班的小学生们送什么礼物时,同学之间发生了分歧:有些同学认为要送自己喜欢的东西(正方),还有同学认为要送小学生们喜欢的东西(反方),双方各执己见。班长说,我们来个小辩论吧。你作为其中一方的一辩,撰写了辩词。

要求:①从上述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选题A的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题号A涂黑,题目处填写“(所选人物)故事讲稿”;选题B的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题号B涂黑,题目处填写“(‘正’或‘反’)方一辩辩词”。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解析与指导】

南京市2021年的中考作文,仍然延续了2020年“二选一”模式,但也有变化,去年是一道全命题作文、一道情境作文,2021年改成了两道任务型作文。这类作文,先创设情境,然后给出具体的写作任务,要求考生完成写作,由于指向性很强,能有效防范套作、仿作。

2021年的两道作文题,第一题给出的情境是“和共建班级开展联谊活动”,任务是从四位英雄中选择一位,写一篇故事讲稿。说白了,这篇作文其实就是写一个人物故事。

第二题给出的情境是,同学们为送什么礼物给三年级2班的小学生们而产生分歧,有人认为送自己喜欢的,有人认为送小学生们喜欢的,要求考生选择其中一方,撰写辩词。这实际上就是写一篇辩论稿。

这两道作文题,与语文课本的关联性非常大。现行部编本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的作文训练就是“学写故事”;九下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就是“辩论”。显而易见,加强平时的写作训练和口语训练,非常有必要。

那怎样来写这两道作文题目呢?

一、“讲”出真情

先看第一道作文题。讲人物故事,关键是要把人物讲活,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给听众留下难以忘记的印象。而要做到这一点,考生在写故事底稿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精选对象,避免素材撞车。在备选的四个人物当中,邓稼先是“两弹元勋”,著名的核物理学家;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成功地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钟南山是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为抗击“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立下了汗马功劳;郎平是曾经的女排队员,今天的女排教练,无论是当队员,还是做教练,都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应该说,这四个人物,个个家喻户晓,无论是谁,浑身都是故事。问题是,既然大家都对这四个人非常熟悉,那么在写故事时,如果不加选择,素材撞车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因此,动笔之前,大家一定要精选对象。怎么选呢?可将这四个人物放在一起比一比,看看在自己所掌握的素材中,谁的故事最不为人所知,并且能反映人物品性,打动听众的心,那就选谁作为编写故事的对象。这样就可避免素材的雷同。比如同样是郎平,大多数人的素材都讲她的成功,你手上的素材是介绍她如何面对失败的,那你就应该写郎平,这样你写出的故事,就会与众不同。事实上,即使故事整体内容相同,若能在某个细节上有独特的东西,同样可以胜人一筹。

2.巧设波澜,避免平铺直叙。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故事同样如此,如果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就无法引起读者的兴趣。只有情节曲折,才能吊起读者的胃口。如何让笔下的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呢?方法是不断地呈现矛盾冲突,制造波澜,形成“包袱”,让读者欲罢不能,只能一口气把故事读完。

比如写袁隆平的故事,他在研制杂交水稻的过程,面临一个又一个问题,闯过一道又一道难关,我们就可在这些“问题”和“难关”上做文章,巧设悬念,来吸引读者。再如写郎平,面对一次又一次残酷的比赛,她都能熬到最后,化险为夷,取得最终的胜利。那么她制胜的法宝是什么呢?直到最后才把答案抖出来,读者的心就这样被紧紧拴住了。

3.注重细节,避免形象不活。这篇作文,无论写谁,都是讲人物故事。人物活则故事活,因此,考生在写这篇讲稿时,一方面要记叙好典型事例;另一方面,要在叙述的过程中,适时对故事中的主人公展开描写。既可正面写他的外貌、神态、动作、心理;也可借助他人的言行等进行侧面烘托。同时,更要注重细节,力求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描写时,语言要鲜活生动,可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人物血肉丰满,跃然纸上。

比如写郎平,就可抓住她在球场上拼杀的瞬间动作,或者她在场外指挥时脸上的表情变化,进行描摹,突出她坚毅果断、永不言败的性格特征。

4、注入真情,避免索然无味。本次作文备选四个人物,浑身散发着正能量,个个都是大家学习的楷模。因此,在写这篇故事时,一定要带着敬佩之情来写,力求能够用你的激情点燃小学生们的心,让他们从故事主人公身上获得激励和启示。切忌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字里行间毫无情感,那样的话,学生就会不爱听,阅读老师更会觉得索然无味。一篇没有温度的作文,怎么可能获得高分?

最后,需要提醒考生的是,这篇讲故事的作文,除了要符合故事的要求外,还要顾及故事的听众——三年级2班的小学生,既要让这群小学生听得懂,更要让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中间不妨设计一两个互动的环节。除此之外,还要有招呼语和结束语。招呼语用来打招呼,表明目的;结束语可概括故事的主旨,发出倡议。比如开头可说:“三年2班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喜欢。”结尾则可以这样写:“相信同学们听了袁爷爷的故事,一定会收获多多。让我们一起以袁爷爷为榜样,从小学好本领,长大报效祖国。谢谢大家!”

还有,就是别忘了给自己的故事取一个能吸引人的题目。

二、“辩”出精彩

再看第二道作文题。辩论一般分为立论、攻辩、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几个环节。在每个环节,正方和反方轮流发言,所用时间大致相当。在辩论过程中,一辩的主要任务是立论,从正面论述己方观点。因此,一辩辩词的写作,重点是表明己方观点,亮出辩论主线,进行初步论证。写作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步:选择辩题,亮明观点。本次辩论的话题,是如何给三年级2班的小学生送礼物。正方观点是送自己喜欢的东西,反方观点是送小学生们喜欢的东西。这两个观点各有道理。由于现在是自由选择,当然选自己觉得最有道理,并且能辩出精彩的观点。选好正方或反方后,可对辩题适当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鲜明地亮出己方观点。

第二步:设计思路,有序论述。一辩辩词的写作,给出观点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紧扣自己的观点,以严密的论述,来论证己方观点,让评委或听众支持自己的看法。

要想论述严密,那就不能打无准备之仗,一定要预先设计好论证思路,有序论述,有理有据,让人口服心服。

比如选择正方,即“要送就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可设计这样的思路:“给别人送什么礼品,决定权在自己手中”→“送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一件礼物,如果自己不喜欢,又怎能指望别人喜欢” →“当然,最好是让自己的‘喜欢’与对方的‘喜欢’达到统一”。有了明确的思路,就能从容表达,环环相扣,不至于让对方捕捉到明显的漏洞进行攻击。

第三步:运用技巧,辩出精彩。一辩虽然仅仅是论述己方观点,无须质疑或攻击对方,缺少二辩、三辩时那种剑拔弩张的氛围。但如果能灵活运用相关技巧,同样能让自己的辩词精彩纷呈,令人赞叹。一是可适当引用名人名言和经典事例,来增强说服力;二是可运用比喻、比拟、对比等方法,让自己的说理更加形象、有力;三是多用排比句,以形成强大的声势;四是可适当运用反语,在嘲讽对方观点的同时,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第四步:重申观点,简要作结。一辩辩词的写作,最后可以“综上所述,我方的观点很明确,那就是……”简要作结。当然,最后也可加上“真理越辩越明,相信在座的各位,最后一定会支持我们”这样的句子。

同样,既然是撰写辩词,开头的称呼语、结束时的致谢词不能少。另外,同样要拟一个新颖的标题。

邓稼先—人间“蒸发”13年

⊙ 南京一考生

三年2班的同学们:

你们好!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大名鼎鼎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他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为建设新中国效力,在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话说1953年,邓稼先和他的妻子许鹿希结婚。此后5年,他们相亲相爱,过着无比快乐的生活。然后1958年8月的一天,这种生活突然画上了句号。原来,邓稼先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由于这项工作属于绝密,按规定不能告诉任何人,就连自己最亲的人也不行。回到家后,邓稼先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妻子许鹿希问他怎么啦。邓稼先坐了起来,握住妻子的手说:“我要调动工作了。”可当妻子追问他调到什么地方、干什么工作时,邓稼先只能摇头:“这不能说。”而当妻子伤心地提出,让邓稼先提供一个信箱号码,用来通信时,邓稼先更是坚定地说:“不行!”了解丈夫秉性的许鹿希紧咬嘴唇说:“我支持你!”看着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的妻子,邓稼先的内心极不平静,他多想满足妻子的要求,他多想和妻子长相厮守,可是,为了祖国的需要,他只能一言不发,舍小家为大家。

从此,邓稼先便从人间“蒸发”了,再也没有他的任何消息。这一消失就是13年。同学们,你们知道邓稼先干什么去了吗?对了,他和许多科技工作者一起,去研制原子弹去了。

日历翻到了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天地轰鸣声中,一朵巨大的蘑菇云翻滚而起,直上蓝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这一声巨响,震惊了全世界。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又在罗布泊成功爆炸。此时,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许鹿希隐隐约约感到自己的丈夫在做什么了,她觉得自己的牺牲太值了。

13年后,也就是1971年,邓稼先穿着一身旧制服,风尘仆仆地回来了。这个当年英俊的汉子,如今头发都白了。很快,邓稼先又回到了工作岗位。1985年,邓稼先被确诊为癌症晚期,1986年7月29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永远离开了我们。

同学们,听完邓稼先隐姓埋名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他伟大的爱国品质和牺牲精神,永远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现在,让我们一起对邓稼先说:“邓爷爷,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你是我们永远的榜样!”

谢谢大家!

【满分理由】

一、选材独特。在众多考场作文中,写邓稼先的不少,但绝大多数是讲邓稼先如何克服困难,努力拼搏,去研制原子弹的。而本文却选取了邓稼先告别妻子,隐姓埋名13年这一素材,独特的视角,令人倍感新鲜。特别是文章题目,让人一看就有了强烈的阅读兴趣。

二、细节感人。在讲述邓稼先的故事时,作者把重点放在了两人离别前的对话上。言为心声,通过这一细节的描写,我们不仅感到了邓稼先和妻子离别时的那种难舍难分,更感受到了他们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自我幸福的伟大人格,特别感动人心。

三、立意深刻。故事写到最后,作者先反问学生: “你有什么感想呢?”然后讲出自己的感受,点明故事主旨,表达敬佩、怀念之情,号召大家向邓稼先学习,立意深刻,引人共鸣。

“铁榔头”的故事

⊙ 南京一考生

同学们:

你们好!我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题目就叫“‘铁榔头’的故事”。

“铁榔头”是谁呢?看过《夺冠》这部影片的同学就知道,她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最近这几年,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奋力拼搏,在国际赛场上夺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最难忘的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几乎走到了悬崖边上——小组赛仅取得2胜3负的战绩,排名小组第四。然而剧情发生神奇逆转,在随后的比赛中,中国女排连克巴西、荷兰杀进决赛,并在金牌战中3:1击败曾在小组赛完胜自己的塞尔维亚队,时隔十二年重返奥运之巅。现在,2021年奥运会就要开幕了,相信郎平和她的队员,一定会再次给我们带来惊喜。

郎平为什么叫“铁榔头”呢?原来,20世纪80年代时,作为女排队员的郎平,在比赛中异常勇猛,总是高高跃起,奋力扣杀,打出的球像重炮一样疾速,一锤定音。解说员宋世雄根据她的姓,一下地就想到了“铁榔头”这个称呼。从此,“铁榔头”就成了郎平的代名词。

郎平用自己的努力,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同时也铸就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

然而你可知道,在这些成功的背后,是郎平的多少付出呀!当年,郎平从业余体校被选进北京青年队时,身材瘦长,各项素质较差;身高已达1.83米,可摸高还碰不到3.05米的拦网,30公斤负重深蹲只能勉强做两三下。但生性要强的郎平不甘落后,严格按照教练为她制订的训练计划来弥补这些不足。排球网前,她不停地起跳挥臂,不连续扣出一百个好球不歇脚;田径场上,她沿着四百米跑道一圈又一圈地跑着,不达到预定圈数决不止步;器械训练房中,她负重深蹲,一次训练总重量不达2万公斤不停手……超乎寻常的极限训练,终于让她脱胎换骨,一展雄风。

长期的训练、比赛,让郎平的身体受到了损伤,这些年来,郎平先后12次接受手术,其中超过一半与膝盖有关。其实早在郎平25岁的时候,她的膝盖就已和70岁老人一样出现严重磨损、软骨肿胀、脱落等问题。但她忍受伤痛的折磨,为了祖国的荣誉,一次又一次英勇出征。

郎平,一个时代的传奇,我们每个人心目中的真正英雄。让我们以她为榜样,无惧困难,勇往直前,去实现人生的梦想,去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神圣使命吧!

谢谢大家!

【满分理由】

一、开篇别具一格。这篇故事先由“‘铁榔头’是谁”切入,自问自答,引出故事主人公及其简介,然后再回答前面的提问,独特的开头,一下就吸引住了读者的兴趣。

二、选材与众不同。随着中国女排的再度辉煌,郎平现在的知名度非常高,因此,可写的故事非常多。本文作者却能避开常见选材,不写郎平在球场上的拼搏,写她最初的训练;不写郎平成功后的喜悦,而写她的12次手术,满身的伤痛……独特的故事,让读者了解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郎平。

三、语言生动有味。比如在写“铁榔头”这一名字的来历时,“跃”“扣”等描写,既简练又传神。再如写郎平早年的训练时,从排球网前,到田径场上,再到器械训练房中,一组排比句,郎平的形象跃然纸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南京一考生

各位同学好:

今天我们要辩论的话题是:给三年2班的小朋友送礼物,是送我们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是送小学生们喜欢的东西。我方的观点很明确,要送就送我们自己最喜欢的礼物。

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东西,就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给别人送礼物同样如此,一件礼物,如果连你自己都不喜欢,都认为它不够好,不值得送给别人,那么,你怎么拿得出手呢?把这样的礼物送给朋友,你的良心过得去吗?

把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这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什么才算得上是最好的东西?答案可能各不相同,但站在赠送人的角度看,所谓最好的东西,当然是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了。只有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送给别人,那才能代表我们是真心诚意。如果送出去的东西连自己都不喜欢,别人就会觉得你没有诚意。这样的礼物,别人就会从心里拒绝它。

其实,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送给别人,还是对别人一种最起码的尊重。什么是礼物?礼物是在社会交往中,为了向对方表示友好、表达祝福、传递情感的一种物品。不难看出,礼物只是我们表情达意的一种载体。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表达我们最大的善意和敬意?当然是挑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作为礼物了。也许我们最喜欢的,别人并不一定最喜欢,但至少表达了我们最真诚的心意,当对方明白了这一点后,我们赠送礼物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赠送礼物不是扶贫济困,礼物只是一种美好心意的表达,不要过多地去考虑对方喜欢不喜欢,需要不需要,只要捧出我们的真心即可。

当然,在确保自己喜欢的前提下,再去适当考虑一下受礼者的感受,力求达到两者的完美统一,也未尝不可。但绝对不能只考虑对方的喜欢,就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送出去。因为对方可能看重的并非礼物本身,而是礼物所代表的一种心意。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给三年2班的小朋友送礼物,首要标准是我们自己喜欢。

谢谢大家!

【满分理由】

一、标题新颖,观点鲜明。这篇辩论词,引用孔子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标题,巧妙表明态度,让读者觉得眼前一亮。在此基础上,文章开篇,作者又旗帜鲜明地亮出己方立场,结尾重申主张,使得全文观点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二、逐层深入,令人信服。亮明观点后,作者先引用孔子的话,呼应文题,并进行比拟,指出送礼必须送自己喜欢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强调把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是一种传统美德;随后更进一层,指出这是对别人的一种最起码的尊重;接着,回撤一步,认为在确保自己喜欢的前提下,也可适当考虑受礼者的感受;最后进行小结,结束全文。整个辩论过程层次清晰,论说严密而有力。

三、语言犀利,风趣有味。像“把这样的礼物送给朋友,你的良心过得去吗”“赠送礼物不是扶贫济困……不要过多地去考虑对方喜欢不喜欢”等句子,令人读后难忘。

礼物应当『送其所好』

⊙南京一考生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的辩题是,给三年2班的小学生们送礼物,是送他们喜欢的,还是送我们自己喜欢的。我方的观点是,礼物应当“送其所好”,三年2班的小学生们喜欢什么,我们就送什么。

在人际交往中,为什么要彼此互赠礼物?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取悦对方,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增进彼此间的友谊。我们给三年2班的小学生们送礼物,目的同样如此。试想,如果我们只根据自己的喜好,把自己喜欢的礼物送给他们,而不顾及他们的感受;那么,当这些小学生拿到这些自己根本不喜欢的礼物后,他们还有快乐可言吗?他们还会对我们心存感激吗?我们还能达到预定的目的吗?

也许有人会说,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大致也会喜欢,选自己喜欢的礼物送给别人,基本没错。事实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是九年级学生,即将升入高中,我们现在喜欢的可能是一本介绍编程知识的书籍,可是三年级的小学生可能更喜欢一件漂亮的文具。如果我们硬把这本介绍编程知识的书送给小学生,他们会喜欢吗?很显然,由于年龄、阅历、兴趣等因素的不同,人们判别礼物好坏的标准往往大相径庭,千万不能认为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别人同样会喜欢。

也许有人还会说,给别人送礼物,我们怎么知道别人喜欢什么?解决这个问题很难吗?一点都不难,悄悄向别人打听一下就行,有时候,甚至还可以巧妙地直接问一问。譬如我们这次给三年2班的同学们送礼物,就可先搞一次小调查,了解同学们的心声,然后再准备礼物。

即使我们真的一时无法知道别人喜欢什么样的礼物,那也应该努力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他会喜欢什么礼物,然后再去准备。

可能有人还会为一种情况感到难以接受。那就是别人喜欢的礼物自己却一点不喜欢,怎么送得出手?其实完全没必要纠结,不是有首歌这样唱吗:“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痛着你的痛;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接受礼物的人都高兴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满意?

所以,还是送三年2班同学他们自己喜欢的礼物吧!

【满分理由】

一、巧拟标题,表明观点。作者根据反方观点,巧妙化用“投其所好”这一成语,把辩论词的标题拟为“礼物应当‘送其所好’”,别具一格。

二、论证灵活,有理有据。在论述过程中,作者先解释礼物的功能,然后一锤定音,指出送礼必须送对方喜欢的;在此基础上,反向假设,强调不这样做的后果,以此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随后,又列举事例,得出“我们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就喜欢”;在此基础上,给出如何去知道别人喜欢什么礼物的途径和方法;最后引用歌词,呼吁送礼人应“快乐着对方的快乐”,在轻松愉快中结束全文。整个论述过程层层紧扣,让人信服。

三、语言严谨,简洁有力。全文800多字,开篇、论述、作结,一气呵成。无论是论述,还是举例,语言都非常简练、严谨,表意清楚,折射出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

猜你喜欢
邓稼先郎平观点
邓稼先 献身国防 铸就辉煌
邓稼先 此身许国 再难许卿
郎平 希望中国体育注入更多科技动力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观点
请别叫郎平“女神”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
郎平,永远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