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趣点”,增加课堂“磁性”

2021-09-30 15:30王文平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磁性笔者情境

王文平

物理学上的磁性是原磁体在磁场作用下,因受磁力吸引而向磁场聚拢的现象。运用这种物理现象建构的课堂,就是磁性课堂。磁性课堂上,一名名学生是一个个原磁体,课堂是磁场,所授知识即为磁力。简言之,磁性课堂是一种引力课堂,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学形式。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谈谈磁性课堂的实践。

一、制造导课“趣点”,增加课堂磁性

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也是决定学生对这节课是否感兴趣的关键,所以,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要精心备课,多维思考,找到最接近学生实际且能吸引学生学习的“趣点”,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中。这样的“趣点”就是课堂的磁性。

北宋柳永所作的《望海潮》在文学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这首词前,笔者精心备课,结合文本实际,设计了七个导课内容:作者柳永的人生经历、慢词的发展、古人谒见的礼仪、婉约词的风格流派、词牌与词题的关系、杭州古今地名的演变、作者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七个导课内容都有其优势,也有不足,如柳永的人生经历虽然能够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但柳永一生行走于烟花巷陌,过着眠花宿柳的生活,其文学成就与其“秦楼楚馆”的生活紧密相连。用这个内容导入新课,固然可以激发学生的“趣点”,让课堂充满磁性,但不利于中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其他六个导课内容要么无法吸引学生,要么显得牵强。经过查找相关资料,笔者最后选用了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中的记载:“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这个内容既侧面描写了杭州城的繁华富庶与西湖醉人的风光,又表现了金人垂涎中原的丑态,更重要的是,这个内容很新颖,很能吸引中学生。于是,笔者这样导入:“《望海潮》描写了杭州城的繁华富庶和西湖的旖旎风光,可以说,凡有井水处,就有《望海潮》,而且也传到了北方的金国,金国的完颜亮听到这首词,对杭州垂涎三尺,便动了侵占中原、夺取江南的野心,不久便发生了‘靖康之变,北宋从此走向衰亡。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也从侧面说明了这首词的影响之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穿越到北宋,去欣赏那座足以引发两国交兵以致北宋王朝衰亡的杭州城吧。”

导入新课既要自然而然,不露痕迹,又要有针对性,能够借助导课内容吸引学生,让导课内容成为教学磁力。因此,教师在设计导课内容时,一定要紧扣学生认知实际,细心揣摩学生兴趣,从众多的选项中选择最佳“趣点”,如此,我们的课堂才更有磁性。

二、远譬近喻,旁征博引,增加课堂磁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聚焦,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制造“趣点”,用“趣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磁性,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远譬近喻、旁征博引”的方法,针对文本内容,远取社会现象,近取学生生活,引导学生类比联想,化难为易,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形象的事物,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在引导学生分析《再别康桥》中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时,学生都能看出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作者对康桥的喜爱。因为分析这样的句子过于简单,学生会不太感兴趣。为了吸引学生,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笔者远譬近喻:“作者为什么把金柳比做新娘?比作少女不更显得清纯美丽吗?比做妈妈不更显得温柔可亲吗?比作奶奶不更显得温和慈爱吗?”听到这个“趣点”,学生探究的兴趣顿时高涨起来,开始对比几者的异同。经过反复对比,学生终于明确:“新娘是正在结婚或刚结婚的女子,做新娘的这段时间是女子一生中打扮得最美最艳的时候,也是女子最为幸福的时候。用新娘比喻金柳,可见康桥的金柳是多么的美艳,又是多么的幸福,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康桥的热切爱恋。而少女、妈妈、奶奶等喻体不能把美艳和幸福结合起来,只能表现作者的喜欢、尊敬或爱戴,无法表现热切的爱恋。”

在教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学生把“有热心肠”理解为“热情对待别人、乐于助人、心肠好”等意。其实,文章中的“有热心肠”有其特殊的含义,结合文本理解,这里的“有热心肠”指的是梁启超随着文学作品的情感变化而变化,他本人已经完全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融为一体。但是这样的讲解没有吸引力,学生并不甚感兴趣。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这个词语在文本中的含义,笔者这样制造“趣点”:“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在观看《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时,观众有哪些表现?”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有的学生回答:“有人边看边擦眼泪。”有的学生回答:“有些观众边看边说‘别当真,这是电影。”笔者引导:“对呀,为什么有人会随着电影人物伤感、哭泣?有人对电影人物却无动于衷呢?”学生立即领悟到笔者的用意:与文学作品中的情感相融的人就是“有热心肠”的人。

要制造教学“趣点”,增加课堂磁性,教师不但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更要博览群书,积累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象和生活现象,以备不时之需。

三、创设体验情境,增加课堂磁性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学内容,既直观形象,又能让学生感同身受,是制造教学“趣点”的有效方式,也是增加课堂磁性的重要手段。

笔者在教学“社会环境描写的辨识及其作用”时, 通过与自然环境描写的对比和举例说明,学生基本掌握了辨识社会环境的方法,也基本明确了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个知识点比较枯燥,学生兴趣不浓,互动并不积极。为了制造教学“趣点”,增加课堂磁性,笔者为学生创设了三个情境。1.一间教室里坐着十几名学童,一名身着长袍的教师端坐在一张书桌前,教师背后的墙上悬挂着一幅“孔子行学图”,书桌上摆放着毛笔、墨水、宣纸和一把戒尺,教师正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诵读《岳阳楼记》。2.一间教室里,坐着三四十名学生,一名身着绿色军装、头戴绿色军帽的教师站在讲台前,一只手捏着一支粉笔,一只手拿着书本,正范读《岳阳楼记》,学生的手臂上都戴着红袖章,上面写有“红卫兵”字样,教师身后的黑板上写着范仲淹、岳阳楼等字。3.一间教室里,坐着五六十名学生,一名身着西装的教师站在学生中间,手拿一只激光笔对着教室前面的白板,边讲边按着激光笔,白板上不停地出现范仲淹的简介以及岳阳楼、洞庭湖的特写,学生大多戴着眼镜,不停地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

笔者把这三个场景展示出來后,提出问题:“三幅画面都表现了课堂教学,但风格大异,请大家想一想,它们都代表了什么时代的教学?”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很容易看出第三幅画面是新时代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而对前两个情境则不甚明了。于是,笔者结合“社会环境描写的辨识及其作用”解读两个情境:第一个情境是封建社会的私塾教育,第二个情境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现代教育。最后,学生明确:社会环境的描写离不开时代特征,都必然会留下时代的印迹,因此,社会环境描写反映了时代特征,交代了人物关系,反映了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

要让课堂有吸引力,富有磁性,教师要精心备课,博览群书,创设情境,如此才能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赤壁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吴锋

猜你喜欢
磁性笔者情境
老师,别走……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自制磁性螺丝刀
护患情境会话
磁性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及其对Cr3+的吸附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一种新型磁性指纹刷的构思
磁性纳米Fe3O4促进的固相合成2,2’-二羟基-1,1’-联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