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积极品格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1-09-30 00:58祃茁祺李雅楠梁思烨李妍锦魏昕妍阿依妮尕尔阿力木杨春
下一代 2021年5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小学数学

祃茁祺 李雅楠 梁思烨 李妍锦 魏昕妍 阿依妮尕尔?阿力木 杨春

摘  要:品格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新要求,而目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部分积极品格的培养。我们重点研究意志、律己、超越三个积极品格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形式,并将这三种积极品格与课程设计相结合,使用课堂教学与专业心理学量表测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实验数据并分析学生的某种积极品格能否得到提升,从而验证现有品格教育理論是否有效,为品格教育研究方向提供教育案例。

关键词:小学数学;积极品格;实践研究

我国品格教育的实践起步相对较晚,现有文章对我国品格教育的论述居多,具体教育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单一零星。绝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都会重视认知品质的渗透,但是除了认知品质外的其他品质的重视程度欠缺,对于积极品格中“意志、律己、超越”三种积极品格的渗透意识弱。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现状

在小学数学有关教学目标设计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现状中,有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维度。在这四个维度中,前三个维度重视认知品质的培养,而情感态度维度涉及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并不强,大部分教师注重认知品质的培养,其次是情感品质和利群品质,其他的品质重视程度不高,对积极心理品质的渗透较少。由于现行理论研究中积极心理品质的结构是立体的,由认知、情感、意志、利群、律己与超越组成。这六个维度是一个整体,应协调发展。

基于此背景我们进行了在正常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分别渗透意志、律己和超越三个积极品格的研究。

二、实施策略

(一)教学方法

1.(1)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科教学课可以在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能够对学生进行积极品格形成的助力。我们应该学习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不仅是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考虑这种教学方法背后的意义,从其他角度来说,对于情感与意志的培养也是需要教师引导的。如若全由学生自主提高积极品格,是非常不切实际的;若全交由心理健康课程来进行培养,就违背了个体的心理发展规律。心理健康课程起到了非常好的心理教育作用,但是在其他课程中也应起到小学生心理品质培养的作用。可利用情境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辩论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

(2)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小学生心理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内容。9-10岁儿童注意保持的时间约为二十分钟,游戏、故事、表演是学生喜欢的方式。对于不同的实验组,我们也会在教学环节中进行细化,比如在情景导入或是故事渗透的教学过程中,选择符合其研究方向的数学家的故事。

(3)为“意志、律己、超越”设置不同的着重点。

意志:意志维度代表着恒心与毅力。小学生本就是处于爱玩的年龄段,维持听课不易,教师不应进行严厉地批评。教师应通过自己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注性,教学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具有引导性,让学生自主提高意志力。要让学生勇敢地正视自己的不足,不要逃避。面对不会或是羞于回答的学生,教师一定要重点关注。在练习时,有些学生偷懒、遇到困难会退缩,教师要缓解这种情绪。教学应由易到难,循循善诱,让学生体会到坚持的魅力。并且在课堂最后“意志”组题目的设置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锻炼环境。

律己:当代小学课堂普遍存在着强调纪律的现象。学生活泼好动,如若不强调严谨纪律的学风,教学环境会非常的差,这会成为教学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不过这是“他律”的体现,但“他律”是发展成为“自律”的前提,没有人会不经过教导而直接“自律”。具体做法为:(1)约法三章,在课前约定好本节课要守的规矩。(2)设置监督小组,通过小组监督,约法三章中的内容被学生所接受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念并能够影响学生自身的行为。(3)夸奖与赞美小组成员。在教学活动中对于帮助自己或取得成绩的同学表达自己的鼓励,这对于养成学生谦虚的品质有很大的帮助。(4)重视小组合作。在律己维度中,小心、审慎与考虑周到是在讨论中学生不断比对团队而得到提升的品质。

超越:这个维度不仅承载着个体,更是上升到了全人类。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怀有一种信念感,学习不只为了拥有好成绩、得到奖励与赞赏,更是提升自己的内在动力与品质,为了社会和全人类的进步献出自己力量。教师要兼顾所有的学生,学生“考得好”的设置的标准和梯度应是与学生自身进行对比,而不是在整体的角度下进行评判。教学要达到:(1)教师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的美丽。(2)学生感激能够学习数学的环境。(3)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对未来充满希望与乐观,并拥有足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4)学生有自己的信念与信仰。(5)班主任要幽默风趣,使得课堂氛围民主轻松,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二)教学内容:为了避免与学校对于课标内小学数学内容教学的重合与冲突,我们选取了课外数学内容,并对初步筛选的目标加以选择、加工、组织,编排了适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理解、探讨并学习的内容。这为我们实践奠定基础。我们选取了中国数学史、幻方、格子乘法、数独、算筹、数学大发现的内容作为教学的内容,并添加总结课。比如在中国数学史中,我们着重放在几个数学成就比较高的朝代进行讲解,强调了中国数学的开端。在题目编排中,我们根据不同的实验组方向的设置课堂作业题目。例如在格子乘法一课中,意志的题目以题数较多为特征,律己组以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为特征,超越组以完成挑战难度较高却在最近发展区内的题目为特征。

(三)心理学手段:

1.设置对照组:(1)不在教学设计中特别体现“意志、律己、超越”三种积极品格后学生是否会自发形成相应的积极品格。(2)在教学设计中特别体现“意志”的积极品格,在实验结束后进行检验是否使学生形成明显的“意志”品格。(3)在教学设计中特别体现“律己”的积极品格,在实验结束后进行检验是否使学生形成明显的“律己”品格。(4)在教学设计中特别体现“超越”的积极品格,在实验结束后进行检验是否使学生形成明显的“超越”品格。对同一小学四年级的四个班分别同时进行以上四种教学设计的课堂实施。

2.前后测:第一周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品格(意志、律己、超越)水平进行测量,最后一周再次进行测量,进行数据分析。手段是设计问卷,问卷由填写说明与量表组成。纸质印刷后由实践老师在班级中进行指导各班学生填写。

3.量表的设计:是依据不同维度特点,从孟万金、张冲所做的《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中选择内容进行编制的,问卷是具有科学考究的问题设置,同时是適用于中国中小学生的测试手段。首先依据积极心理品格六个维度的具体划分对所有问题进行重排,再进行重新选择对应,仔细排版后进行印刷设计。

三、结果分析

意志组、律己组、超越组前后测增幅1.51,0.05,0.469。意志组、律己组、超越组与对比组前测差分别为2.798,1.564,2.304。意志组律己组超越组与对比组后测差分别为-0.221,-0.028,-1.894。

律己:律己组后测总水平虽然比前测总水平高0.05,但前测与后测差别小,增长幅度细微。分析:(1)本校校风校纪倡导影响学生,班级中班规的内容重视纪律与老师的多次强调纪律重要性的气氛中,学生有一定律己的品格的培养,已经有了外在行为的表现,比如学生的意识已经被渗透律己的部分行为观念。上课开小差、说话、不写作业的学生行为不太会在此学校的班级中出现。(2)学生的第一位老师是家长,学校重视家校合作,对于学生的律己品格的形成也是有一定帮助的。(3)经过七次课的课堂实践,我们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律己品格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4)律己品质本就已经形成且处于近饱和状态,后期强调上课穿插所起效率效用不高。(5)外在规定和学风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内在律己品质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培养。

1. 意志:是增幅最大的实验组。(1)题量较少。(2)学生相对更能理解意志方向的题。(3)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有一定的弹性。埃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中四年级学生存在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其中勤奋表现为一种意志力与自信所催生的行为,热情、坚持与真诚是一种意志的内在动力。

2. 超越:后测与前测对比有了0.469的增幅,说明学生的超越品质有了一定的提升。但结果却没有对比组的增幅大,原因分析:首先缺失的被试存在一定的影响。其次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所选择的内容组织形式对于学生的超越品质产生了积极影响。比如在最后一节课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中,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其实是一种对学生超越维度中希望与灵性的培养,它并不是让学生完全的通过逻辑推理或通过具体运算去解决一个问题,而是让学生贴近数学的本质,探索有关数学的特征,对于数学的奥秘所表现出来的魅力能够使学生的心灵感受到触动。

总的来说,无论是对比组还是实验组,各个维度的学生后测水平都比前测水平高,说明学生的相应的积极品格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提升,说明实践是有效的。

四、问题与建议

(一)1.问卷题量:由于对照班级的问卷题目数量是“意志、律己、超越”三组调差问卷题目数量之和。学生在填写过程中会出现倦怠或是不认真的心理现象,有可能导致后半部分的问卷结果失真。

2.对问卷的填写规则没有理解与掌握,虽然教师会在填写问卷前进行指示,但是没有对学生进行阅读水平的测试,没有了解全部学生是否都拥有较好的阅读理解的水平,也有可能导致问卷填写过程中出些结果失真。

3.四年级学生处于九至十岁的年龄段,对自身的认知状况水平参差不齐,并且从问卷总体呈现状况来看,学生填两个极端值的情况有很多,选择大量“1”或是“5”的问卷非常多,即使我们的层级只分成[1,5]的区间,许多学生内心也只将问题理解为“是、否、不清楚”。

4.空白或废弃试卷的形成:有些学生的态度不好,直接全部选项都不选或是潦草的选择一两个问题进行填写。并且这是被试流失的现象的原因之一。

5.课时原因:每周只有一节课与课间的时间可以供被试填写问卷,对照组负担三个对照组的任务。

(二)被试流失:存在学校活动、作业批改、比赛、请假等使被试流失的原因。

(三)其他外部因素:1.班级数量的局限。本应设置三个对照组班级,学校四年级班级数限制,进行实践研究的学校的四年级只有四个班,对照组的班级学生要承担原来应设置的三个对照组班级的任务。

2.疫情影响。聚集性、整体性教学活动无法实施。

五、结语

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得到“意志、律己、超越”三种积极品格的培养是我们的实践目的,小学数学课程是需要与其他科目交融合作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如何真正使学生提起对数学的兴趣是可以与提升学生的积极品格结合起来进行实践的。

学校与教师的目的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才是重中之重。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应与课程设置紧密结合。而现在学校面临着课时紧和升学率要求高的问题,这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实施来说是一种新而难的挑战。

积极心理品格培育的重要性大于这种问题消除的阻力。当前社会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固然重要,但一个人没有优秀的积极心理品质,那么他在其他方面不能完全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如何使学生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更富竞争力或在道路选择上拥有更出色的表现,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结构健全是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的因素。我国现在对于积极品格在小学中的理论研究已有很多,现行文献中对于中国教师教学中“意志、律己、超越”三个维度的缺少进行了总结,我组对本问题进行了实践研究,发现了许多问题,也收获了很多经验,希望能够对后来进行课题研究的人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孟万金,张冲,Richard Wagner.中国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测评量表研发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14(10):62-66.

[2]郑艳.积极心理学对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的作用分析[J].教育界,2020(37):76-77.

[3]陈红.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7.

[4]詹银玲.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20(11):17-18.

[5]于安士.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6):160.

本文指导老师:杨春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小学数学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