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21-09-30 00:58王颖
下一代 2021年5期
关键词:微信平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  要: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之中,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这样的形势下,教育传播方式以及教育教学环境的变化日新月异,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育至关重要的部分,它是否有效决定着初中语文教学是否成功。本文主要探讨微信平台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找寻基于微信平台加强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信平台;阅读教学

人们近年来对改变工作、学习、生活的巨大需求催生了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新媒体得以快速发展,如何利用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平台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日益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微信公众平台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个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很多时候我们会通过各种订阅号看到很多优美的文字,自觉地进行美文的传播。现阶段微信平台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基于微信平台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意义重大。

一、基于微信平台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

微信是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通讯软件,主要在智能设备的支撑下运行,支持跨平台、跨运营商,能够通过网络免费发送文本、图片、语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也可以通过音频和视频的方式实时聊天。鉴于此,微信平台就是以微信软件为依托,通过公众号和公众平台的运营支持发送文本、图片、语音、视频等消息的平台,具有强大的交流功能和信息传播功能,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微信平台已经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

首先,可以将微信平台视作知识生态系统,包含知识信息的生产者与消费者,而且系统的容量庞大,可以容纳足够多我们所需的初中语文阅读知识。加上微信平台是非常快捷的交流与沟通平台,在青壮年人群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初中生的接受度和使用度都很高。其次,微信平台具备多样性特点,可以让学生在搜索小程序并关注之后找到海量语文阅读资源,平台里的大多数资源都可以免费浏览。作为教师也可注册微信小程序,整合并发布经过筛选的阅读学习资料,通过小程序推送方便学生搜索、浏览、学习。再次,微信平台的便捷性优势突出,不仅能够实现一对一聊天,还能建立群聊,无需任何权限就可以打破时空对初中阅读教学的束缚,教师随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阅读问题,学生可以随时向同伴或老师请教疑问。

二、基于微信平台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基于微信平台激发阅读兴趣

对于初中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激发,微信平台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微信公众号作为微信平台的分支也受到师生的留意、关注。微信公众号上的阅读学习内容可谓图文与声像并茂,和传统的课堂阅读教学相比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体验,学生阅读时所接收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程度等也有更大的优势[1]。如果我们科学运用微信平台实施阅读教学,就可以把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阅读学习内容上传到微信公众号,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语文阅读体验,逐渐提高阅读能力。例如针对散文《春》,我在整合课文的重难点以后将其上传到微信公众号,由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预习、巩固,提升阅读兴趣。我们还可以专门设定阅读课程公众号,对课文重难点知识加深理解和认识,同时运用其他和描写春天有关的优质微信公众号为学生们推送更丰富的内容,引导学生和课文中朱自清先生的写作手法进行对比,掌握阅读技巧。

与此同时,微信公众号对于激发初中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等都有积极作用,有助于阅读内容的迁移,让学生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例如针对文言文《爱莲说》,我在微信公众号中为学生们直观呈现在小学阶段学过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所作诗歌)和在高中即将学习的《荷塘月色》(朱自清所作散文)的片段,引导学生们对比阅读这些描写荷花的文学作品,深刻体会周敦颐描写的品质高洁的荷,婉转批判趋炎附势、淡泊名利的污浊之风,表达洁身自好、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通过对比阅读,还能让学生发现这三篇文章不同的写作手法,深刻领悟周敦颐通过赞颂莲表达对君子的向往。

(二)基于微信平台构建阅读环境

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的进一步发展中,云技术可以让学生获得超越时空的信息传输渠道,从而借助云端技术,基于微信平台随时随地阅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也可以上传个人阅读笔记、读后感等。在虚拟的微信阅读与交往平台,学生们进入自由的阅读环境,随心所欲地阅读,提高阅读学习效率[2]。例如针对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作品,就可以利用维信平台帮助学生理解,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書屋》中体会童趣,在小说《社戏》中感受夜游鲁镇的新奇,在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中感悟鲁迅先生和长妈妈的温暖情感,在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读出鲁迅先生对尚有自信力的中国人的鼓舞,在小说《孔乙己》和《故乡》中了解悲情封建社会里的孔乙己、闰土等等。尽管和鲁迅先生的所有著作相比,初中生从教材中阅读的作品只是冰山一角,但学生们通过微信平台便捷阅读课文,可以和鲁迅先生一起感受时代脉搏,承受锋利语言带来的心灵震撼。

当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纸质书籍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和情怀,但是今天的网络信息技术十分发达,基于微信平台实施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视频进入优良的阅读环境,成功激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让他们通过想象领悟文本意境。例如针对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阅读,我提前制作了微课视频传送到微信平台,引导学生结合诗人杜甫的时代背景,也就是安史之乱时期,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体会杜甫对此情此景的感慨,利用配音朗读或者角色扮演把艰涩难懂的文本转化成情景表演台词,领悟文字背后隐藏的更多思想内涵与杜甫的情感。精彩生动的视频和便捷高效的微信平台都是构建阅读环境的有利元素,两者的融合更能缩短初中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促使语文阅读课堂和微信平台充分连接,最终带领学生进入新型阅读环境,加深课文理解。

(三)基于微信平台强化阅读实践

在基于微信平台激发兴趣、构建环境之后,吸引学生参加阅读实践活动显得尤为关键。微信平台的便捷性可以帮助我们节省时间,即学生利用优质微信公众号实行有效的课外阅读,获取新颖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3]。例如小说课文《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我把《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制作成音频课件上传微信平台,让学生们听一听标准的读音,感知那个战争和硝烟弥漫、人们充满斗志的时代,慨叹历史人物的一生,进而通过微信让学生们进入开放式的阅读实践交流平台,鼓励他们读一读《杨修之死》以及《三国演义》中其他相关的内容,从中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和启示。根据“我手写我心”的基本原则,学生们立足于真实的生活,遵从个人最真实的体验与情感,调动精神储备,根据阅读实践写出充满个性的评论文章。即便学生所写评论文章稍显稚嫩,不够精彩,但一定弥足珍贵。

基于微信平台实施阅读实践教学还需要做好筛选工作,推送与语文教学任务相符的内容让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师生一起进步。例如目前有很多教师都对课文重难点进行整理和编辑,及时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并转发到班级微信群聊,方便学生在课外自主预习,或者在课后进行巩固复习、拓展延伸。如上所述,学生们带着问题参加课堂阅读活动,精神更加集中,阅读教学事半功倍。

(四)基于微信平台增强个阅读素养

微信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绝佳的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实践舞台,让学生自己常识选择阅读主题,确定材料内容进行推送,实现了其语言的运用与建构,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同时他们的审美和创造也得到了提升,在选取阅读材料的时候,他们的不同选择,不同编排,彰显了个性阅读,拓宽了阅读的经纬度,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也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能够全方位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除此以外,互联网越来越普及使得初中生在网络世界花费的时间不断延长,和传统面对面的教学模式相比,互联网线上学习缺少面对面的直接交了,情感关怀缺位。利用微信平台的群聊功能则能较好地规避这些缺陷,拓展及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阅读交流和情感互动。加上传统阅读课堂里师生之间的了解往往局限在短短几十分钟时间里,微信群聊就成了我们了解学生阅读状态、学生反馈阅读情况的拓展渠道,增加沟通机会,增进彼此的了解、默契,方便我们对学生实施差异化阅读教学,从而让学生们进行个性化阅读,有效解决自身遇到的阅读问题,提升阅读水平。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持续深化,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阅读教学有较好的融合,基于微信平台实施阅读教学成为初中语文教学良好的辅助,既能用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又能借助微信平台的多样性和便捷性优势为学生打造优良阅读环境,帮助学生不断强化阅读实践,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语文素養,保证不断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志操.语文教学与微信平台应用[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30):19-20.

[2]苟军萍.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25):29-30.

[3]杨娟.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中),2019(01):112-113.

作者简介:王颖(1984—),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广西博白,单位: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学历:研究生,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微学习”下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15B005课题研究

猜你喜欢
微信平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新媒体时代微信舆情的监控策略研究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