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涉税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2021-09-30 00:59张龙天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8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然而目前高校的涉税类课程大多仅对专业知識进行教学。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为指导,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法、师资等方面对涉税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并以个人所得税为例,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构建“线上+线下”的全过程智慧课堂,对涉税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进行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进课程当中,把好思想关、知识关和能力关,从多个维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涉税类人才。

[关键词] 涉税类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19年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思政进课堂的‘税收理论与实务课程设计”

[作者简介] 张龙天(1988—),女,河南驻马店人,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讲师,主要从事投融资、税收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8-0005-04   [收稿日期] 2021-01-04

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出明确指示。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2]。

高校涉税类课程作为财会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培养涉税类人才的重要途径。税收从本质上讲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在社会分配和满足公共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习涉税类课程的学生在未来不仅是作为纳税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而且有可能成为税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税收制度的制定者。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转型期,面临着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和纷繁复杂的国内现状。信息大爆炸的情况下,社会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很多人在得失、荣辱、是非等方面容易产生困惑,社会上出现不少税收舞弊、偷税漏税的问题。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不仅是顺应国家教育政策的需要,更是提升学生纳税意识、促进社会公平、满足公众需求的需要。然而,当前高校的涉税课程还多局限在对税制的介绍以及各个税种的计算、核算和征收等专业层面,少有人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与涉税课程结合起来,因此有必要对这类课程进行思政教学改革,将思政教育渗透进课程当中,把好思想关、知识关和能力关,从多个维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涉税类人才。

一、高校涉税类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孤立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财会专业开设了涉税类课程,如税法、税收理论与实务、税收会计等课程,但这些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通常是割裂的。涉税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税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税收法律制度和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但教学中多局限于对各个税种税制要素的介绍、计算和征收等专业知识,基本不会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思政内容,这就导致学生在完成涉税类课程的学习后,完全不了解税制背后所体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的思想。学生在未来走上相关工作岗位后,很可能只能算税、缴税,却没有很强的税收使命感和职业责任感,无法将个人的事业发展与国家建设融合在一起。

(二)教学方法单一

涉税类课程正在面临税制大改革的挑战,课程涉及的税种较多,且变化速度快,但大多数高校的涉税类课程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下单一的教学方法,课上以税收要素、纳税额计算和征收管理为主线对单个税种照本宣科进行讲解,学生单向接受。这种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迅速了解某个税种的计算,但课堂气氛较为枯燥,导致“到课率”“抬头率”均不理想,特别是导致学生对税制改革等政策变动的反感,降低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涉税类课程通常会学习不同的税种,内容略显琐碎,这种缺乏充分实践操作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混淆相关涉税知识,导致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

二、高校涉税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一)人才培养目标改革

“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只有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才能以此为导向对高校涉税类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把思政教育引入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理解国家税制的制定和改革有何意义,对社会分配、公共需求的影响有哪些等。此外,思政教育还能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将实现个人价值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大大提高涉税人员专业水平和对税收这项社会管理工作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改革

思政教育进课堂之后,应当从顶层设计出发,在教学内容设计中体现税制确立和改革背后的社会意义,特别是要与时俱进,时刻了解税制的变动,与学生一起探讨地税合一、营改增、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等改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和自我学习能力。此外,要将思政教育贯穿涉税类课程的整个教学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开展树立爱岗敬业、艰苦奋斗、诚信公正、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教育,并且在传统的税种计算中增加思政教育的内容,体现出税种设置和改革在社会公平、满足公共需要等方面是如何体现的。这样能帮助学生在未来从事涉税业务时从更高层次理解税收理论,不会出现思想上的差池,避免在工作中走弯路。

(三)教学方法改革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