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下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构建

2021-09-30 02:09王凯张文英杨静李鹏阳袁启龙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6期
关键词:定制信息平台线上线下

王凯 张文英 杨静 李鹏阳 袁启龙

[摘 要]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和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以西安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班的实习教学环节为研究内容,依托科研合作企业平台,校、企共建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基地;融合管理与激励机制,组建校企指导实践教学教师团队;共同定制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了以“定制化”“拟实化”“实景化”“互动化”为特色的线上实习教学新模式,为后疫情时代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实践教学新模式,提供了新途径。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班实习;信息平台;定制;线上线下

[基金项目] 2019年度西安理工大学资助教学改革项目“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班认知实习的持续改进研究”(XJY1918)

[作者简介] 王 凯(1969—),男,陕西西安人,工学博士,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机电系统的测试与控制研究;张文英(1966—),女,湖南宁乡人,工学学士,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研究;杨 静(1971—),女,四川宜宾人,工学博士,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机电设备检测与控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6-0025-04    [收稿日期] 2021-04-19

教育部2009年提出并于2010年正式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至今已有11年。西安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首批入选该计划的专业,经过11年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特别在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企合作,多措并举,勇于创新,应对疫情,构建实习线上教学新模式,推进实践教学,取得新成效。

一、依托学校科研合作企业平台建立培养基地

根据西安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周期为一年,包括第六学期,到企业进行认知实习、生产实习以及部分课程设计;第八学期,在企业进行以工程开发和综合应用为主的毕业设计及数控加工实践教学活动[1]。为加强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内涵建设、提高专业办学软实力,以本校现有科研合作企业平台为依托,依据企业资源特点,筛选出符合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培养计划的企业,建设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实践教学基地。稳定的科研合作企业平台和运行良好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所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高效地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提供了稳固的基础和质量保障。

本校经过多年的发展,设有37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为科學研究、学科建设与专业改革等提供了基础平台。以上述的科研合作平台为依托,融合学校和企业资源,学院先后与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青海量具刃具有限责任公司、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书,指派专人和部分领导专程赴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宁夏吴忠仪表集团、陕汽集团等企业,就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的认知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执行进行了专门沟通。签订了卓越工程师班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基地相关协议,搭建了相应的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了联合培养制度,增强了企业协同育人、共同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环节落到了实处,同时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服务。

二、创新管理机制组建团队

(一)优化师资结构

近5年学校加大了引进人才力度,学院引进了70余名青年教师,大部分青年教师较缺乏实践教学经验,不能很好地胜任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工作。为了圆满完成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班的实践教学任务,学院成立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领导小组,制定了专业教师培训计划,完善了配套的师资政策,包括聘用政策、晋升政策、考核政策和其他激励政策[2]。聘请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实践教学,定期派遣青年教师进实验室及赴合作企业参加三个月至半年的企业实践培养。经过参与研发企业项目、轮岗和定岗实践锻炼,增强了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派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学习、交流,拓宽视野,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理念,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通过认真实施上述师资培训计划,师资结构得到了优化,形成了优秀的指导实践教学教师团队。

(二)科学选聘校外企业导师

为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强化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育特色,带动本科教学整体实力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企业兼职导师选聘办法、职责、义务和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政策。以陕西省现代装备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为纽带,与“陕西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实践教学合作。根据实践环节教学要求,严格选聘企业中相应数量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企业导师,并颁发聘书。企业导师直接参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认知实习等实践教学及管理。根据教师的教学及研究特长,形成若干集设计、工艺、测控、开发为一体的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参加的指导实践教学教师团队,其中包含校内导师12人,企业导师16人,负责认知实习等实践环节教学的落实和执行。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校内指导教师主要从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的综合训练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促进学生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习中发现的相关技术问题。企业导师则从产品设计、制造、装配、检测等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增强实习过程的针对性及实战性。学生在校企导师的联合指导下,加强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互补,实现了协同育人,提高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3,4]。

三、定制实践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新模式

(一)依据培养方案定制教学内容

猜你喜欢
定制信息平台线上线下
基于AHP方法对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网络平台效应对传统大型零售企业线上商业模式选择的作用机理探讨
汽车“定制”卷土重来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分析
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对我国零售行业O2O模式的分析研究
试论快递行业自律评价信息平台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