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茫茫

2021-10-02 02:26余秋雨
知识窗 2021年4期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书海误会

余秋雨

一些真正把书读通了的人总是反对“开卷有益”的说法,主张由学者们给社会列出一些大大小小的书目,以防在阅读领域里价值系统的迷乱。我赞成这种做法,但这种做法带有常规启蒙性质,主要适合正在求学的年轻人。对于中年人来说,生命已经自立,阅读也就成了自身与阅读对象的一种“能量变换”,选择的重任主要是靠自己来完成的。因此,自设禁区,其实是成熟的表现。

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这是我的基本原则。感觉极好,为什么要少读呢?因为感觉极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一旦找到,就要细细体会,反复咀嚼,不容自我干扰。这就像我看电影,突然遇上一部好片,看完后绝对不会紧接着看另外一部,而是一个人走在江边,走在小路,沉湎很久。

我即便知道其他几部片子并不比这一部差,却也舍不得将它们一块儿奢侈地吞噬。交朋友也是这样,天下值得交往的人多得很,岂能都成为往来熟络的密友?推心置腹的有几个,也就够了。到处拍肩膀搂脖子,累死累活,结果一个也没有深交,一个也对不起。阅读和交友差不多,贪心不得。

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我所说的“感觉不对”,主要是指一些让我们感到某种不舒服的文章,或者做作,或者伪装,或者炫耀,或者老滑,或者跋扈,或者酸涩,或者嫉妒,那就更要避开。

如果我们误会它们了,我们也没有时间和兴趣去解除误会。避开了,误会也就不成为误会。也许我们会出于某种传统的责任感对这种文章予以批评,但这种责任感往往是以否定多元合理为前提的。

人有很多种活法,活着的文明等级也不相同。有极少数文章讓我们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邪恶和阴毒,才读几句就像吃了一只苍蝇,最好的办法也是赶快推开。

总而言之,书海茫茫,字潮滚滚,纸页喧嚣,墨色迷蒙,这是市场化、多元化的现代文化景观,是我们企盼了多年的,不要企盼来了却手足无措,抱怨不迭。解除过度的防范敏感,降低高昂的争辩意识,减少无谓的笔墨官司,让眼睛习惯杂色,让耳朵习惯异音,不太看习惯就少看不听,即便习惯了,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也可以少看少听。

一切自己做主,看一点悦目的,吸几口新鲜的,尝几味可口的,稍感不适就轻步离去。我没有义务必须接收我不想接收的一切,哪怕有人直呼姓名在门口喊阵,我也可以关窗拉帘,闭目养神,顺手打开柴可夫斯基或瞎子阿炳。

人们都说身处现代社会必须学得敏锐和迅捷,我却主张加一份木讷和迟钝。人生几何?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比较正经的年代,赶快省下精神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哪里还有时间陪着陌生人胡乱折腾?

门外的风,天边的云,一阵去了一阵来,当不得认真,哪怕这些风、这些云是白纸黑字组成的,也是一样。

猜你喜欢
柴可夫斯基书海误会
书海畅游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误会
柴可夫斯基的难言之隐
寻找失踪的少女
Taboos and English Learning
《你误会了》等
我们是书海新一代
美丽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