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路径

2021-10-02 15:44卓中
高考·中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生学习路径分析道德与法治

卓中

摘 要: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主动参与度直接关系着课程教学效率与质量,影响着学生道德素养与法治理念的积极发展。文章由该背景出发,先围绕“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出现学习主动性较低问题”的成因展开了分析,紧接着结合部编版教材对“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性”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趣味导入新课以激趣、尊重主体地位、合作学习促进积极参与、多元设计活动等,以供同仁参考之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路径分析

引言:一直以来,道德与法治课程都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并参与实践活动也是中学该学科教师的共同教学目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受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出现了“不愿主动参与学习与实践”的表现,这不仅会阻碍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的落实和推进,而且还会限制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发展。因此,对学生出现主动性不足所表现出来的原因展开探究,同时在明确问题成因的基础上寻找优化培养方法是迫在眉睫的。

一、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重要价值

简单来说,中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价值,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与法治意识,使其在社会生活中能够遵守道德底线要求和法制规范约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1]。而越是主动对相关知识展开学习,学生记忆就会越深刻,理解也会越透彻,该积极价值的发挥就会越持久。

二、中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主动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所学内容单一,局限于教材

造成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出现学习主动性不足表现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教学内容的过于单一。大多数教师受应试理念影响,都会将目光局限在教材内容上,只重视对教材中考试相关内容的讲解,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内,严重阻碍了他们的主动参与[2]。

(二)教学方法刻板,重理论轻实践

其次,就是教学方法的过于刻板。纵观当前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理论内容的受关注度远远高于实践课程,学生对知识的学生是刻板的,缺乏与实际应用的亲密接触,自然无法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现实价值,学习主动性由此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主动性的路径探索

(一)重视新课导入,趣味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只要发自内心地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学生就必然会主动对相关内容展开探究。因此,培养中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先从“趣味导入新知”入手,激发学生对新知探索的兴趣,使其主动对所学的內容展开有效学习。

以部编版《网上交友新时空》为例,教师就可以在新课导入阶段,通过多媒体播放与“网上交友”有关系的趣味内容,如“两名同学在网络游戏合作中成了游戏朋友,后因游戏合作不愉快发生了争吵,导致友情破裂”“两名同学因喜欢同一名作家通过互联网联系起来,并通过不断分享读书经验和感受深化友谊,最终在现实生活中也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等视频动画,先借助动态视频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观看兴趣,再借助其内容增强学生探索“网上交友正确方法”的学习主动性。尤其是“游戏好友”对于当代初中生来说是并不陌生的词汇,通过联想自身交游戏好友的经验,学生可以更为踊跃地对“网络交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尊重主体地位,构建自主学习课堂

新课标越来越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将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真正提升其学习主动性。因此,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以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为目标,还要尝试给予学生更多尊重和信任,引导它们独立探索知识内涵[3]。这样一来,对于通过自主探究得到的知识,学生必然会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明确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积极意义。而越是明确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积极意义,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就会越来越强。

以部编版《情绪的管理》为例,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再引导他们围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管理情绪的”踊跃发言,具体如下:

师:“阅读教材,说一说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使自己出现巨大情绪波动的事情,以及你是怎样调整情绪的。”

生1:“我经历过和教材故事中小平一样的事情,那时我的情绪十分愤怒,后来我又将这件事情和其他朋友说了说,之后就没有那么愤怒了。”

生2:“我曾经答应帮别人保守秘密但是没有做到,那时我心情很是愧疚,后来我主动向那个人道歉,也取得了他的原谅,心情是前所未有的轻松。”

通过学生自我阐述,分享经历,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其实,这样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过程。课堂是畅所欲言的,氛围是轻松活泼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会有所提升。

(三)转换问答互动方式,促进主动思考

传统教学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学生始终跟随教师思维思考,自主思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自然会降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对此,教师可以考虑转变课堂互动的形式,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围绕“不理解”“感兴趣”的内容提问[4]。在这种“学生提问”的模式下,学生不再感觉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必然会更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更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能主动学习自己所面对的新的知识。

(四)采取合作教学方法,鼓励小组讨论

当然,构建合作学习小组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如同前文所提及的,在传统刻板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学生通常也会产生“教师是高高在上的”之感,进而出现“害怕教师”的情绪,这难免会影响他们对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而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可以更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始终面对的都是同龄人,更容易敞开心扉,也更容易理解对方阐述问题的语言,双方沟通更加顺利,互助学习效果必然会更好、友谊也会更坚定。如此就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学习氛围,他们必然会更喜欢在“小组合作”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主动性的意识也会随之增强。

以部编版《维护秩序》为例,教师就可以列举“过马路时无论是车辆还是行人都需要遵守红绿灯交通规则”的实例,让学生在小组中围绕“为什么要这样做”展开讨论。如此,学生就可以在小组讨论中围绕“为什么要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必害怕因“说错话”受到教师的批评。这种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积极发言的过程,正是他们学习主动性在逐步提升的过程。

(五)适当融入生活元素,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生活元素融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借助生活化的一些事例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学习有所选择,并结合生活经验或阅历理解新的知识,学习难度在生活元素的支持下得以降低,其学习主动性也会随之提高。

以部编版《依法行使权利》为例,教师就可以先寻找与“在生活中行使基本权利”有关的实际案例来充实课堂,如“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后发现产品实物与宣传不符,拨打消费者投诉电话进行检举”“山区学生因家庭贫困无法继续上学,政府向其提供帮助保障了他们的受教育权”等。如此,在生活中行使权利的现实活动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作为“生活的主人”,学生自然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学习主动性,甚至一些善于表达的学生还会将自身行使权利的经验说出来,这也是学习主动性提高的一种表现。

(六)构建活泼动态课堂,合理设计活动

课堂活动是否丰富多彩,也直接关系着学生在整个参与过程中的态度表现。这也就意味着,以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主动性为目标,教师除做好上述工作之外,还应尽可能多地设计更加丰富、活泼的课堂活动,构建更加生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以生动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5]。

以部编版《延续文化血脉》为例,教师就可以设计“我是文化小导游”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书法、戏曲、太极拳、陶瓷、旗袍等民族文化元素,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化元素并以“导游”身份向其他同学介绍该文化,具体如下:

师:“观察多媒体中的文化元素,选择你了解或喜欢的内容向他人介绍。”

生1:“我选择戏曲。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生2:“我选择陶瓷。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举世公认的,因此陶瓷的英语与中国的英语表达形式一般无二,是小写的china……”

学生不仅是学习者,还是知识的传播者。他们能够在“介绍”的过程中加深对“文化价值”“文化传承”的理解,进而有种继续探究新知的欲望,其学习主动性必然会更强。

(七)结合社会实际生活,组织课外实践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也是提高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6]。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保障学生课外实践安全为前提,教师可以将他们带出校园、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学生真实感受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存在和现实价值。这样,学生学习不再被课堂和教材束缚,他们与道德与法治知识之间的距离被无限拉近,可以在更主动的“做”中更加透彻地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也就必然能够进一步提升学习主动性。

以部编版《多彩的职业》为例,教师就可以带领即将毕业的学生到社会中感受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一方面,通过感受不同职业工作者的辛苦,学生可以学会以更“尊重”的态度对待各行各业,另一方面,在亲身体验工作的辛苦后,其学习意志也能更加坚定,学习态度也会更加主动。

結束语

综上所述,德行修养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对于人才质量、素质的评价标准,也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想要让当代中学生成为素质更高的人才、为其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必须讲好道德与法治知识并促进其主动实践。教师应对此形成正确认识,站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立场上,积极组织更多生动且有趣的学习活动,在根本上提高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对于中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其主动学习积极性,以便实现更高质量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惠如.以核心素养为视角,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74-275.

[2]孔琛.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58.

[3]章玉菱.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分析[J].华夏教师,2019(33):61.

[4]刘年勇.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09):10.

[5]李长春.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法制博览,2019(08):279-280.

[6]熊书玲.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分析[J].农家参谋,2018(24):184.

猜你喜欢
学生学习路径分析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鱼水情深,相得益彰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选择
谈微课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供给侧改革概述及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