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途中要学会自控:虚荣心

2021-10-04 23:50白羽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小团体小圈子满足感

白羽

在学校里,总不乏这样一种学生,无论是吃食,还是服饰、文具用品等等,事事都要与其他同学比一比,仿佛赢得了攀比就获得了莫大的荣耀。甚至有个别学生走入了极端,采取违法犯罪的手段来维持自身的虚荣。然而,这种虚荣心到底从何而来呢?又该如何远离它呢?

虚荣心起有原因

虚荣心是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无论古今中外,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者皆有自尊心,但过度的自尊心,即为虚荣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虚荣心是这样解释的:追求表面上光彩的心理。虚荣心有很多表现,比如,有的人喜欢追赶流行,炫耀自己,希望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焦点;有的人好为人师、炫耀自己比别人懂得多等,无论哪一种表现,都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厌恶。

渴望获得关注。青少年因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时期,常乐于在群体或异性面前,采用各种各样的行为来博取眼球,俗称“出风头”。这往往是在青春期荷尔蒙的支配下产生的冲动,是十分正常的行为。正确利用这种“冲动”,如用在学习、活动上,能够十分有效地激励青少年茁壮成长。可一旦用在了错误的地方,如物质生活、不良行为……便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使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意图融入小圈子、小团体。在学校中,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相似成长环境的学生往往更容易“玩到一块去”。当这个小圈子外面的人想要加入进来的时候,便需要获得“圈内人”的认可。因这样的原因,部分青少年便会想方设法,跨过入圈的“门槛”,融入小团体中。然而,当这些行为同自身条件不相匹配,甚至不利于自身时,虚荣心便开始蠢蠢欲动,进而产生种种虚荣行为。

内心自卑或心虚。虚荣心强的人有相当一部分内心是自卑的,其所表现出来的爱慕虚荣往往只是其自尊心受损的一种补偿方式,利用某些方面攀比所取得的满足感来填补自身内心的不足。情况严重者甚至可能是病理性的,需要心理治疗的及时介入。

受到不良风气影响。当前,信息化时代,青少年能够十分轻易地接触到网络、社会上诸如攀比、炫富等不良信息,这对于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有着十分强烈的诱惑力。加上部分家庭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度不足,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传达了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致使孩子没有在内心形成正确的行为认知,导致在日常生活中时有攀比、炫耀之事发生。

那么,青少年究竟如何远离虚荣心呢?

如何远离虚荣心

客观认识自己。青少年应当认识到,虚荣的根本还是在于自身。因此,客观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是远离虚荣心的关键。要清楚,每个人总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的,过分地关注自身优点或缺点都是不正确的行为。只有不过分地高估自身,也不无视自身的短板时,青少年才能够明晰自身的发展方向,心理才能够获得平衡,进而远离虚荣。

客观看待他人的评价。青少年往往会过度关注他人眼中的自己,这很容易造成自身的心理失衡。这是因为,虚荣与自尊息息相关,自尊又往往同他人的评价密不可分。所以,优秀的青少年不应因他人的评价而影响自身的进步,要树立起自信心,摆脱虚荣心,用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好。

学会适当比拼。不提倡攀比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比拼,而是希望青少年能够将这种“争强好胜”的心理运用到正确的地方。例如:在学习上,比拼谁能够突破自我,获得更大的进步;在班级活动中,比拼谁能够为班级做出更大的贡献;等等。当然,在比拼过程中,也应注意不要走捷径、走歪路,避免陷入“内卷”。

树立正确的“三观”。“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实现远大的理想抱负。要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中,根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只有思想观念正确、根基稳固,才能够不陷入虚假的满足感中。

维护良好风气。除青少年的自身努力外,家庭、学校、社会也应当共同尽到自身责任、义务,从家庭教育、学校德育、社会宣传及网络信息净化等多方面着手,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让不攀比、不炫富等行为,促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进而引导青少年树立自信,远离虚荣。

虚荣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只有青少年提高自身自控能力,与家长 、学校、社会等多方一道努力,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让自尊、自信成为青少年内心的基石。

(编辑 汪愉翔)

猜你喜欢
小团体小圈子满足感
美国“小圈子”破坏供应链公共属性
教师,独特的满足感
新中国同龄人
党员干部要自觉远离“小圈子”
班级小团体的形成与引导
圈子
推迟的满足感
要不要走进班级中的“小团体”
浅谈对班内特殊小团体的认识和管理
以小见大 以点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