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1-10-04 14:36沈艳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15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沈艳平

摘要:初中教学过程中,历史课程并不是考试的重点,学生对本门课程并不重视,加之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对此课程并不感兴趣。而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能够有效改善初中阶段历史课程教学受阻的局面,应当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以终身学习为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来取代以往的课程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5-0022

按照《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历史教学必须在课程目标上由原来的三维目标发展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得近几年“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最热的话题。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使得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的具体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重视时空观念的培养

帮助学生培养时空观念,让学生在积累掌握历史知识的时候更加容易一些,难度系数降低一些。时空观念并不是说让学生体会时空,而是让学生对事物与特定时间、空间的互动联系进行观察与分析,让学生的脑海中构成完整清晰的时间轴。因为初中学生接触的东西有限,一开始很难自己构成时间轴,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针对某一历史事件,然后画出特定的框架,利用时间轴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比如,在《动荡的春秋时期》的教学中,若是教师采取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肯定不能快速直观地了解知识。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时间轴,将春秋的具体时间段全部标出来,然后将课本中提到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全部整理一遍标在时间轴上。有了这个过程,学生就能建立起关于历史时空的观念,对历史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分析得也更加明白。

二、历史教学中唯物史观的落实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我们认识历史,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要教会学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运用辩证思维看待历史事物,并能认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等。比如,在讲述苏联模式的利弊时,教师设置一个问题探究题:“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不如苏联模式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大,你同意他的结论吗?请说明理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后,一方面认识到苏联模式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新经济政策的发展速度的确比不上苏联模式,另一方面又看到苏联模式的体制弊端,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从长远上看,新经济政策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通过这样的一种辩论,学生学会了用唯物史观看待历史事件。

三、以史料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

历史就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掌握辨别历史的能力。教师要知道学生通过研究史料来分析历史事件和发生规律,从而通过史料的内容来辨别历史事件的价值,分析史料作者的主观和客观意识,通过收集、整理和分辨历史资料,去掉一些杜撰、不可信的内容,将客观、真实、准确的内容保留下来,最终确定相对准确的观点,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观念,还原历史真相来达到历史学科学习的最终目的。

四、创设具体情境,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材涵盖了大量历史人物的爱国精神,而初中学生的社会经历较少,他们在自主阅读、分析这些历史史实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完全对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准确的把握。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在分析每个学生理解能力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史实,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相关的历史情境再现出来。然后再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加真实地感受相关历史时代中的发展特征,感受相关历史人物的情感,促使学生形成当前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最后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感受当时运动的激烈性,感受当时各阶层人物不畏牺牲的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怀,以此来培养学生内心的家国情怀。

五、通过辩论培养学生的理解解释能力

历史的核心素养有很多,其中就包括历史理解和解释能力。历史理解的意思是让学生将看到的历史资料转化为对历史的理解,历史解释则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批判。例如,在《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抛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理解能力。课本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就是袁世凯的复辟帝制为什么会失败。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从理性和感性的方面进行思考。从感性方面来看,袁世凯出卖国家和民族的行径激起了众怒,导致了众叛亲离;从理性方面来看,袁世凯提出的行径不适合当时的发展,而且当时全民都在支持护国行动。在思考辩证的过程中,学生既理解了史料知识,对历史的分析和批判更进一步,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六、结束语

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使历史课堂实现效益最大化与最优化,教师不可强行灌输,而要运用有效的方法,结合学生的思维惯性与实际教学情况,利用情境教学打造丰富、有趣的历史课堂,在授课中利用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晶.如何提高初中历史学生的核心素养[J].现代经济信息,2019(23):406.

[2]丁召环.基于初中历史教学需求下的核心素养培养分析[J].华夏教师,2019(22):11-12.

[3]王佩芳.培育初中歷史与社会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文学教育(下),2018(6):156-157.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如东实验学校223600)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