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院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的路径研究

2021-10-05 08:01陶战波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院校

陶战波

(浙江警察学院 警察体育部,浙江 杭州 310053)

一、前言

“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公安院校教学的重大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在警察院校人才培养中不可忽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准确把握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规律特点的基础上,从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深刻揭示了公安机关的基本属性和公安队伍的职业特点,科学指明了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建警治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方向。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等有关思想和论述的精神内涵,抓住课程思政的核心环节,着力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学校教育体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是实现新时代警察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警察院校体育育人功能发挥欠充分。因此,围绕警察院校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体育应有的育人功能,抓好新时代警察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新时代警察院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的价值

(一)体育德育愿景与警察院校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一致性

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既体现了公安机关的政治属性,也对警察职业提出了总的要求,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警察院校是培养公安人才的摇篮,是公安机关人才补给的重要渠道,培养合格的人民警察是检验警察院校办学是否成功的第一标准。体育教学不仅是增强体质、传习技能的过程,也是对道德和智力的培养过程。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课程目标包括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其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等方面是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教育目标要求,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品质、社会意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目标要求,其与警察院校思政课程中提倡的培养学生“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二)体育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六字总要求在育人本质上有着内在同一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是在公安实践工作中形成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人民警察精神之魂。体育精神是人们在体育运动中所体现的宝贵品质,且被社会观念接受的积极意识。如,爱国情怀、集体主义精神、职业忠诚、公平竞争、勇敢顽强、乐于奉献、锲而不舍和协作精神等,强调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体育精神中蕴含的“爱国情怀、集体主义精神、职业忠诚”等元素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六字总要求在育人本质上有着内在的同一性。警察职业精神中的依法办事、执法公正、匡扶正义、勤奋敬业、团结互助、文明有礼等思想行为,可以通过体育教育和竞赛等活动获得,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如体育运动赛事中的规则是限制和规范学生的行为,能帮助学生树立民主法制意识,激发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在警察职业中养成“依法办事、执法公正”等执法行为。

(三)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育人功能不可或缺性

体育是最好的教育,其重点不在体,在于育。法国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卢梭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学生看不到教育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体育以亲身体验的方式,通过模仿、实践、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教育学生用身体实践了解自身、激发潜能、认知世界。这种教学实践活动不是空泛的说教,而是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了集体主义、遵守纪律、公平公正以及勇于拼搏和吃苦耐劳等精神,将正确、积极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传递给学生。警察院校体育主要设置了体能、障碍、攀登、擒拿格斗、射击等教学内容。这些项目教学过程以及测试等手段的运用都要求学生必须付出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能量,需要接受艰苦、疲劳、伤痛、激烈、紧张、竞争、挫折、失败、意志力等种种考验。学生向难题、强者挑战,必须倍受肉体之苦、心智磨炼。体育的精髓就在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因此,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锲而不舍之精神,在“苦心志,劳筋骨”后享受“苦尽甘来”之成功,这些是其他学科在人才培养中无法比拟的。

三、警察院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中的薄弱环节归因分析

(一)对体育教学课程思政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一些警察院校对体育的认识停留在体育课是培养学生强健体魄、掌握运动技能上,对其育人功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育教学只满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忽视了思想品质方面教育。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体育教学课程思政的实质内涵理解不深,对“大思政”的工作格局理解不透彻,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融入到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不能发挥应有的协同效应。

(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手段较难满足课程思政要求

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警察院校体育课堂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体育“育人”功能发挥不充分等种种弊端,较难满足课程思政育人要求。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一是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二是教学方法仍采用传统的示范讲解方式,缺乏针对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易产生抵触情绪;三是教学内容缺乏竞技性和挑战度,在学生道德教育、人格培养、意志锤炼、挫折教育等多元育人功能方面挖掘不够充分;四是体育课堂上缺乏师生、生生交流,影响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交技巧的培育。

(三)警察院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不足

警察院校体育教师存在着重视专业技能、忽视育人的认知偏差,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孤立化,导致体育课程教学育人意识薄弱,重教学、轻育人现象较普遍。同时,警察院校也存在着一些体育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因循守旧、照本宣科,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不够等情况。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四)学生对体育课认识偏差

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中学阶段学生学业过重、升学压力过大,大学阶段体育课以拿学分为主,导致在各级教育体制中体育教学不受重视。现阶段,一些警察院校仅在体育培养目标中提出“学生必须按要求修满体育课程且完成规定学分”规定,并没有上升到体育“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高度,体育教学仍是公安教育事业中相对薄弱的环节。

(五)体育课堂教学和思想教育结合欠紧密

由于警察院校思政课仍存在着积极引领不够,教育内容、手段、载体创新性不足,方式方法相对单一等问题,一些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热情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效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降低了思政课的感染力、吸引力。虽然体育教学蕴含着多元的育人元素,但当前有些警察院校仍没有真正树立“大思政”意识,未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不够紧密。

四、新时代警察院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路径及其实现策略

(一)构建“忠诚铸魂、铁纪铸魂”的四年一贯制思政工作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培育造就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法队伍,确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因此,警察院校务必利用学生在校四年,一以贯之地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构建“忠诚铸魂、铁纪铸魂”的思政工作体系,坚持以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为根本任务,努力造就具有忠诚信念、法治信仰、奉献精神、顽强意志、斗争血性、英雄气概的公安专门人才。警察院校应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将“铸魂育警”育人体系融入到素质教育全过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落实思政工作责任,完善“忠诚为魂、四年一贯”思政工作长效机制,一体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高标准、严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科学优化警察院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整体教学设计

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需要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警察院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教师、教材、学生”三个层面构建了警察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运行的模型,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如图1 所示。在教师层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师“心”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水平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效果。在教材层面,明确思政教学目标,将思政内容贯穿于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授课计划、培育方案、教案设计等各方面。它是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抓手。在学生层面,一方面通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明确体育课程思政的内容和要求,合理嵌入育人要素,潜移默化地将正确价值观传导给学生,推动思政教育入学生“脑”;另一方面通过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将“勇敢顽强、乐于奉献、锲而不舍和协作精神、顽强拼搏、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等思政元素,纳入课程考核评价,促使思政元素内化于学生的“心”,推动思政教育入学生“行”。

图1 警察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整体教学设计运行机理

(三)创新警察院校体育课堂教学

警察院校体育课堂教学是育人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体育“课程思政”的核心环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课堂教学:

一是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二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方法,大力推动线上线下相融合,拓宽师生互动、交流渠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创新教学内容,完善“体育+思政”教学模式,在课堂内将思政元素融入竞技比赛,提高课程挑战度,激发学生潜能,不断挑战自我,发挥体育多元育人功能;四是改革教学手段,大力推进启发式、提问式、小组实战演练等多元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健全人格;五是创新体制机制,激活课外训练,满足学生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锻炼需求,推动课内外一体化。

(四)打造与新时代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体育教师队伍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打造与新时代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需完善以下工作:一是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把牢教师准入关。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三是建立评价体系,完善教师聘任和考核机制,强化激励措施,奖罚并举、奖优罚劣。四是重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通过开展培训、交流观摩、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鼓励开展教学研究等方式,提升教师能力。五是大力宣传和表彰教师中的楷模,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政治、社会地位,使广大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和荣誉感。

(五)建立和完善警察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和完善警察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保证,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着力推进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在教师评价机制中引入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标准,是有效推动体育课程思政的关键所在。应结合体育课程特点,将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和教学效果融入教师考核评价内容与标准,不断完善体育教师的评价反馈机制,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提升。在学生评价机制中引入思政教育的标准,是推动课程思政的重要手段。要将学生的思政教育作为课堂内容和评价之一,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出有价值的分析,关注学生情感发展过程。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出发,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作出评价。

(六)优化整合体育教学部门与学管部门教育深度融合

课外锻炼是体育课堂教育的延伸,也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完成体育任务、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重要保证。课外体育锻炼涉及面广,监管难度大,需要优化整合体育教学部门与学管部门教育深度融合,做好三个方面工作:首先,加强制度顶层设计,推动体育成绩与学生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先等制度创新;其次,整体推进体育课程思政教师和学管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培养力度,落实政策保障,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和“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学习好”的学工干部队伍;最后,突出警察体育课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优势,主动激活课程思政的功能,真正形成“大思政”工作格局。

五、结语

体育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总要求在育人本质上有着内在的同一性,是警察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和灵魂,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警察院校教师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等有关思想和论述的精神内涵,抓住课程思政的核心环节,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体育教育体系、始终贯穿体育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体育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将集体主义、遵守纪律、公平公正以及勇于拼搏和吃苦耐劳等精神,渗透影响着学生的心灵。警察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科学优化教学设计,创新课堂教学,提升体育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更好地满足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发展需求和期待。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