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安情报产品语境的构成

2021-10-05 04:16彭知辉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编写者情报语境

彭知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使用的。这一社会环境即语言交际场域——由表达者、接受者及交际时的外部环境构成的语境。语境即语言环境,是指“交际过程中语言表达式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客观环境因素”[1]。语境对于交际双方的语言表达与理解都至关重要。情报编写需要履行情报交流的职能——将情报机构的情报内容传递给情报用户的职责,也具有语言交际的特性——编写者将情报内容以情报产品的形式表达出来供读者/用户阅读、理解。编写者与读者/用户成为“交际主体”,情报产品则是“语言实体”。在这种情况下,语境必然成为情报编写的基本要素。忽视语境的作用,就会影响情报产品的表达与理解,情报编写也就难以开展语言交际活动,无法履行情报交流的职能。

语境是“语言发生发展、存在与变化的条件”。这些条件是指“影响和制约语言的发生发展、存在与变化的一切因素的总和”。[2]它们是语境的构成要素,包括语言交际过程中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因素,如时间、地点、场合,交际内容、交际动机、交际方式,交际者的身份、心理、情绪,交际双方的角色关系,以及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和认知背景,等等。语境因素几乎无所不包。然而,如果语境可以无限扩展,变得宽泛而没有边际,语境研究失去了具体的研究对象,就会遭到解构。事实上,并非社会上的一切要素都能成为语境,具体研究只关注那些显性的、影响力较大的语境因素。

在公安情报编写中,编写者充当表达者的角色,需要依赖特定的语境才能在情报产品中准确表达情报内容;读者/用户充当接收者的角色,只有借助特定的语境才能理解编写者在情报产品中所表达的情报内容;情报产品是交际过程中的语言实体,它将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组合成篇章,这些语言单位上下关联、制约,构成内部语境。据此,与情报编写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相对应,可以将语境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情景语境、背景语境和语言语境。语境的这几种基本类型还可进一步细分各种小类。当然,这些分类不是绝对的。情报编写的构成要素及其语境都存在相互结合、渗透的关系。以下,借鉴学界关于语境构成要素及其分类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具体语例,对公安情报产品语境的构成作较为系统的分析、梳理(见图1)。

图1 情报产品语境的基本类型

一、公安情报产品的语言语境

句子、句群、篇章或话语只是抽象意义上的“文本”。一旦涉及如何陈述文本,形成一种内部的结构关系,必然会“语境化”(contextualization)[3]。语言语境是指排除语言交际因素如交际主体、交际场合、交际背景等方面的影响,而由语言实体自身形成的语境。它是狭义语境概念所研究的对象,即上下文语境。语境指向文本,依赖文本而存在。同时,它为文本赋予意义,“语境生成的过程伴随着意义的生成过程”,“文本的意义由语境决定”[4]。钱锺书《管锥编》曾指出,某些句型“虽格有定式,而意难一准”,“所赖以区断者,上下文以至全篇、全书之指归也”;因此,“观‘辞’(text)必究其‘终始’(context)”[5]。语言的意义生成、语法构成及语用关系等都是由语境决定的。语言语境是语境与语言实体结合的产物。在情报编写中,它所对应的是情报产品这一维度。编写者应该充分利用情报产品自身所形成的语境,来准确表达情报内容。

(一)公安情报产品的语法语境

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来组合的。下级单位组成上级单位,并不是随意拼凑而成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语法就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主要包括词的构词、构形的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它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词法指词类的构成规则,句法指短语和句子的类型和结构规则。语法是对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总结和体系化。语法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广适性,同时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语言单位所表达的意义不仅来自于它们固有的意义,还取决于所形成的特定语法语境。任何语法结构,只有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保证意义的准确表达与理解,从而具有交际价值[6]。因此,语法语境不仅是确定语法规则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语言交际、语言表达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公安情报产品中,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组合及它们所表达的情报内容都是在语法语境中形成的。下文将围绕情报产品中词类的运用,阐述语法语境的具体表现形式。各种词类在情报产品中都承担相应的语法功能,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是常见的、重要的词类。具体的语法语境可以有效彰显、界定或限定它们在情报产品中的用法及意义。

1.名词的语法语境功能

名词用于表示情报产品所涉及的概念、对象等,表达情报事实和情报观点,因而在情报产品中,要通过语法语境来准确使用名词。公安情报产品常涉及的一些特殊术语,如专用术语、新概念、新名词等,应该予以说明。例如,《美国次级按揭抵押贷款危机媒体信息综述》《警惕“虚拟办公室”成为经济犯罪的道具》《对涉税犯罪“中间人”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分别对“次级按揭抵押贷款”“虚拟办公室”“中间人”等名词作出解释或界定,这是完全有必要的。

一些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名词及其短语,既可专指,也可泛指;应留意语境能否对此作出限定。如例1 中的“这部分人”,可能会误以为指的是“新发生的吸毒人员”,故应表述为“吸食传统毒品的人员”。名词可与其他词类直接组合,作修饰语,如定语、状语。如例2,根据语境,句中的“网络杀人”并不是主谓短语,“网络”用于状语,表示“利用网络这种方式”的意思。

例1 目前,吸食传统毒品的人员逐年减少。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新型毒品的出现,新发生的吸毒人员多以吸食新型毒品为主;二是这部分人大多数因吸毒时间长,毒瘾重,毒品对其身心的伤害显现明显。

例2 目前对于与自杀相关的网络杀人行为,我国刑法等法律没有与之直接相关的规定。

2.动词的语法语境功能

动词是句子的核心成分。特别是表示事物存在、变化及表达判断的动词,是用于表达情报观点的核心词语。例如,“加强预警机制建设”“加强对金融中介的监管”“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这三个小标题都用“加强”作为领首词,形成一种使令式语境,起到了突显情报观点的作用。

一些及物动词需要带宾语,以引出动作、行为支配或关涉的对象。在具体语境中,有时宾语空缺或前置为主语。如例3,根据前文,“解决”的对象是“农民工讨薪问题”。这种受事前置(充当主语)的现象在情报产品中比较普遍,一是因为施事不易确定,不便于充当主语;二是受事前置起到了突出、突显的作用。然而,这类句型不宜普遍,它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其实是一种汉语欧化现象)。而且,如果语境设置不当,情报表达就会不准确。如例4,句中的“重视”指的是什么,是毒品的蔓延势头还是毒品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应明确“重视”的宾语,将最后一个小句改为“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毒品的控制”。

例3 农民工讨薪问题最近几年来日益凸显。涉及面广、影响程度深,能否妥善解决,事关一个地区的经济稳定和社会治安形势的好与坏。

例4 当前,毒品的蔓延势头,如果控制措施跟不上,后果将会更加严重,应该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3.形容词的语法语境功能

公安情报产品较少使用形容词。因为形容词多用于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等,并不完全是事实描述,这与情报编写的要求不符。例如,“周密部署、快速出击,非法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犯罪嫌疑人梁被顺利批捕”,“周密”“快速”“顺利”等具有较强的主观性,难以将它们认定为事实描述,反而引发读者/用户对所报道情报事实的客观性、准确性的疑虑。因此,情报产品要避免滥用形容词。一般来说,与情报内容表达无直接关联的形容词要少用,甚至不用。在表达无法精确、原本具有模糊性的情报内容时,当然需要运用形容词。例如,“行业协会作用有限”“执业素质较低”“执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等语句,“有限”“低”“高”等用于表示陈述和判断,与情报表达相吻合。

在特定语境中,形容词可以词类活用。如例5 中的“异常”是形容词用于名词,指的是“异常情况”。例6 中的“萎缩”是形容词用于谓语,充当动词。不过,一般情况下,情报产品应该少用这类用法。这与情报产品的文体特征不符,也不利于情报内容的表达与理解。

例5 通过与银行、电力、信息产业、工商等政府部门的协作交流与资源共享,增强打击合力,及时发现异常,提高打击犯罪的社会效益。

例6 从源头上进行治理,萎缩毒品的消费市场,有效地遏制新型毒品的发展蔓延。

(二)公安情报产品的语义语境

语义指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即语言所包含的意义内容。它主要指词语的意义。词语表达固定的意义,但有时因为有多个义项,语义具有游离性、不确定性。然而,它一旦进入交际活动,与特定语境结合起来,就能表达具体的、明确的意义。如例7 中“死角”,有多重含义:火器射程之内而射击不到的地方;视力范围内而观察不到的地方;比喻运动、潮流、风气等尚未影响到的地方[7]。在句中,使用的是第二个义项。

例7 加大对重点地段部位的治安巡逻力度,消除治安防控的死角和盲区。

在语言交际中,语义是词语意义与语境结合的产物。前者为“语言”意义,后者为“言语”意义。语境赋予词语新的、动态变化的意义。不同的语境可以形成不同的语义。有时,“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存在较大差异。当然,“言语”意义并不是随意生成的。它不但依附于“语言”意义,也受语境的制约。因此,在语言交际中,可以利用语境来生成意义、确定意义,有时还可以实现增义、减义、转义和反义。如例8 中的“挣大钱”“理想”,属于正话反说,所表达的意义与词语原义相反。当然,在情报编写中,为避免情报产品被曲解、误读,应该避免“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的这种反差。“挣大钱”“理想”不如改为“牟取利益”“欲望”。

例8 为了能更快地“挣大钱”,这些因打工结识的人,基于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和共同的“理想”而互相影响,逐渐形成了犯罪团伙。

利用语义语境可以确立语义关系和语义指向,达到彰显语义的目的。语义关系是指隐藏在语言单位组织的语法关系背后由其语义范畴所建立的语义属性关系。例如,词汇之间的等级关系、属性关系、等同关系、方式关系,句子(句群)之间的因果关系、目的关系、并列关系、比较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蕴含关系等[8]。在情报产品中,语义关系是否明确,直接关系到情报内容的表达。如果语义关系交代不清,就会导致情报表达不准确。如例9,“及时发现”的施事没有确定,既可以理解为“公安机关”,也可以是“群众”,这样情报内容就出现了多种理解。

例9 积极宣传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使群众警惕一些诱惑性极强的虚假宣传攻势,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及时发现违法犯罪的不良苗头,不因贪图“暴富”而上当受骗或遭受不法侵害,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在语义上匹配的可能性[9]。“语义指向反映的是句法成分在语义平面的动态指归性”[10]。语义指向与句法结构存在不平衡性,对两者关系的不同理解可能会影响到语义表达,造成歧义。例如,“张××因盗窃两次被拘留”,句中的“两次”既可指向“盗窃”,也可指向“被拘留”,存在歧义。在情报产品中,应该确保语义指向的可确定性。如例10,“经济来源”在句法结构上是主语,但与“维持”并不构成语义指向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明确它的语义指向,如“维持吸毒的开支”。例11 中的“追求”“提供”都没有主语,语义指向无法确定。这句话宜改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这是‘中间人’生存、发展的原动力”。

例10 由于毒品价格昂贵,正常的经济来源难以维持,吸毒者为了不断满足毒瘾,往往铤而走险,贩卖毒品,以贩养吸。

例11 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中间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三)公安情报产品的语用语境

语用语境是指结合语用主体的因素,如语气、语调以及修辞手法、虚词的运用及句式安排等,来分析句子而形成的语境[11]。由于情报产品是用书面语言来表达,且一般不使用修辞手法,语用语境主要体现在句式和虚词的运用等方面。

公安情报产品以陈述句为主,用以陈述事实,说明情况或阐述事理。如例12,采用陈述句说明情况、陈述事实,以一种客观、平实的语境来表达情报内容,便于读者/用户接受情报产品。在情报产品的对策建议部分,有时采用祈使句。如例13,使用“应”“应该”“要”“必须”等能愿动词,表达指令、要求,形成一种强制性的语境。一般情况下,情报产品不能使用疑问句、感叹句。

例12 全市共查处贩、吸毒人员3607 人次,其中:公诉480 人,劳动教养387 人次,强制戒毒1931人次,治安处罚809 人次。

例13 要不断拓宽思路,及时捕捉各类可疑情况,遏制宾馆、酒店涉毒治安问题蔓延态势。要加强信息研判,提高主动进攻意识,加强对涉毒人员、外来人口、网上逃犯等人员入住宾馆、商务酒店的分析研判,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派员上门进行检查、核对和查处打击。要加大依法打击力度,依法对吸毒人员以及涉毒宾馆、酒店予以严厉查处。

变式句是指出于语用上的需要,有意减省句法成分或调换成分的位置,如倒置句、省略句。在情报产品中,有时为了强调、突出某一内容,可以有意颠倒原有语序,形成倒置句。一般来说,非有必要,则不宜使用倒置句,因为倒置句有时会造成表达的多义性、模糊性。如例14,“关注”原本需要带宾语,根据语境,似乎是宾语(“农民工群体”)前置,同时承前省略。然而,根据下文,“关注”的对象并不是“农民工群体”,而是“农民工讨薪引发群体性上访的可能性”。又如,“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有待进一步落实”“工作规范有待进一步加强”之类句式,表达别扭,不如采用常规句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落实风险评估”“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规范”。

例14 农民工群体稳定,但仍需密切关注。农民工讨薪问题最近几年来日益凸显……欠薪问题依然存在,随时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

在不会引起误解的语用语境下,情报产品有时可使用省略句,省略一些不言自明的成分,以避免内容重复。由于情报编写属于代言体,编写者是代表公安机关或情报机构来编写情报产品,当这一机构为施事的情况下,通常可以省略。如例15,四个小句的主语都是“公安机关”,可以省略。无论是承前省还是蒙后省,所省略成分如在句法结构的同一位置(如主语),应该前后保持不变。如果所省略成分前后不一致,就会影响阅读与理解。如例16,第一个小句省略的主语是“公安机关”,但第二个小句“认真履行登记手续”省略的主语变成了“宾馆、商务酒店”,这种省略方式是不妥的。一般来说,情报产品要避免大量使用无主语的句式。如例17,四个小句都省略了主语,但主语各不相同,读来语气不连贯,且不好理解。应调整句式,使表达前后一致:“这些人难以收押收戒,更加肆无忌惮。他们流向社会,会造成隐患”。

例15 加大对各景点的巡逻力度,加大对游客的盘查频率,及时发现扰乱秩序的流浪、闹事等精神障碍患者。

例16 要通过加强培训、日常教育,提高宾馆、商务酒店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认真履行登记手续。

例17 对这些人难以收押收戒,助长了这部分人肆无忌惮的嚣张气焰,流向社会,造成隐患。

在情报产品中,虚词通常不表达具体情报内容,然而在意义的表达中,其作用不可忽视,是语言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情报编写中,特别要注意准确使用副词。如例18,写的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对有关中国是否介入朝鲜的各方面情报资料的评估与判断。它利用一些虚词,如“尽管”“但是”“都”“也许”,营造了一种特定的语境,表明美国中央情报局对这些情报资料的立场和看法。

例18 尽管自7 月初以来我们收到许多未经证实报告……指出中国的一些军队或军事人员事实上已越过边界线进入朝鲜,但是,近来我们获得大多数信息都表明,中共决定不会公开介入朝鲜……潘尼迦也许在不知不觉中就扮演了中间人的角色,为中共服务,向联合国施加压力。[12]

二、公安情报产品的情景语境

情景语境是语境与交际主体结合的产物。“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任何语言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语言活动实际情景中的一些要素会限定或确定语言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形成情景语境。所谓“情景语境”,是从语言活动的实际场景中抽象出来的,对语言活动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包括参与者双方、场合(时间、地点)、交际媒介、话题或语域等[13]。它属于“言外语境”,区别于语言语境,是由语篇之外影响语言表达的各种因素构成的。言外语境包括情景语境和背景语境。情景语境是由语言交际现场的各种要素构成的语境。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曾提出“六何”说,即“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如”,将它们作为“情境上的分题”[14]。这里所说的“情境”即语境,主要指情景语境。语言交际不能脱离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语言的表达与接收是以人为主体,都是围绕一定交际目的和内容,采用恰当方式来进行。因此,“六何”是情景语境的最基本要素。依托情报编写所开展的情报交流活动是一种书面形式的、间接的语言交际活动,外部环境的影响不如口头交流那么明显,但仍是不可忽略的语境因素。在情报编写中,情景语境可以由编写者主导、控制。为此,编写者要了解情报交流所涉及的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等,选取和配置适合的语境要素,构建有利于情报表达的情景语境,以获得最佳的情报表达效果。

(一)“何时”因素的情景语境

任何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时空因素构成语言交际的场合,是最基本的情景语境因素,它们影响语言的运用与理解。公安情报产品作为一种书面语言表达形式,时空属性特征并不明显,但时空因素仍是具有制约性的语境因素。

“何时”是指时间方面的因素而形成的语境。语言交际“既要顾及当时的具体时间与场合,又要顾及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此时与彼时,交际目的不同,“构建的语境也不一样”[15]。公安情报产品具有明显的时效性,“何时”是一个普遍而重要的语境因素。因为情报产品要反映事实,情报内容往往与特定时间条件相关,经常会涉及“具体时间与场合”。某些情报产品要求定期发布,是根据指定时间段的情报资料编写的,往往标题会标示具体时间,如《2016 年一季度广西经济犯罪形势分析》《全市2018 年第25 周警情综述》《2020 年6 月份某区电信诈骗案件月分析》。“何时”不但决定情报事实的选择,也会影响情报观点的表达。例如,某情报产品分析、预测2009 年下半年北京市某地楼房、平房入室盗窃发案趋势。它运用季节变动预测法,结合历年数据进行同比分析。在情报产品中,特别强调了2008 年奥运会举办期间这一时间段的影响,如“2006、2007 年6-8 月份均出现过集中的高发期,但2008 年同期受奥运会影响未出现高发”,“发案出现明显回落并在2008 年保持平稳低发,但随着2008 年10 月‘后奥运时期’的到来,该类发案又出现回暖迹象”。如果忽视“何时”这一语境因素,这则情报产品的情报观点可能会出现偏差。

动态情报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在情报编写中,应该交代有关时间要素方面的内容。如例19,各个时间点交代清晰,完整地描述了这一群体性事件发展及处置的过程,反映出公安机关对事件的快速、高效处置。

例19 2011 年9 月15 日晚7 时30 分许,某市某镇某村500 余名群众聚集在浙江某公司门前,就环境污染问题讨要说法……经公安等部门迅速果断处置,现场秩序得到控制,晚11 时30 分,围观群众被劝散……16 日晚8 时30 分,浙江某公司门前仍有数百人聚集围观,因劝说无效,公安机关进行清场,少数群众损坏警车4 辆。至晚上10 时,围观人员散去。目前,已抓获该事件中涉嫌盗窃和故意毁坏财物的部分违法犯罪嫌疑人,并开展审查工作。

有些情报产品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可视为情景语境的产物。例如,《从“州界行动”看当前虚开可抵扣税款发票犯罪的成因和打击对策》是根据安徽省亳州、界首开展的一次专项整治行动的数据资料编写的,时效性强,具有明显的现实针对性。特定时代背景有时是情报编写的依据,也是理解情报产品的前提。又如,《美国次级按揭抵押贷款危机媒体信息综述》写于2007 年8 月,介绍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背景及全球影响脉络,分析它对中国的影响及警示、借鉴意义。这则情报产品是在这一特定的时间语境下编写的,目的是让公安机关及其民警了解次贷危机的来龙去脉,及时防范经济危机可能带来的社会治安风险。

(二)“何地”因素的情景语境

“何地”在微观上指语言交际的具体场合,在宏观上指地理位置或空间范畴。情报编写活动由于是一种书面形式的交流,交际场合的特征不鲜明,当然有时也带有场合、地域方面的一些特征。例如,《北京某区异地结伙侵财类犯罪人员调查》揭示了异地结伙犯罪(犯罪团伙成员由三个以上来自不同地域的人员纠结在一起共同实施的故意犯罪行为)这种比较特殊的犯罪现象,这与该地区外来人员数量巨大、来源复杂、长期聚集等地域性特征具有关联性。又如,《5·12 地震以来四川省涉灾经济犯罪形势分析》《湖北省某市信用卡套现犯罪形势分析》《关于某石油炼化项目可能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分析》等涉及具体地区,应结合与“何地”相关的情景语境来编写情报产品。

有时,宏观的地理空间方面的语境特征也会对情报编写产生影响。例如,《广西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形势分析》结合广西与越南毗邻这一特殊的地域环境,来分析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形势。须留意的是,空间地域语境具有特定性、偏狭性,也会给情报产品带来负面影响,如例20,当地方言及流行话语等带地域性语言的运用无助于情报内容的表达,反而会引起误读或难以理解。

例20 无照游商以拦截、追逐行人、车辆等方式兜售商品,妨碍通行,导致秩序混乱。他们包括黑导游、黑马揽客、黑照相、茶托、酒吧托、美容托、画托、医托、饭揽、旅揽、制贩三假等街头呲活揽客,易引发治安问题的人员。

(三)“何人”因素的情景语境

语言交际的主体是人,交际双方当然会直接影响语言活动。“何人”是指有关人这一方面因素形成的语境。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社会属性,如身份、职业、思想、情感、心理、知识、经验等,根据双方的角色关系来开展语言活动,这些都构成语境要素。

在情报编写中,“何人”指的是编写者和读者/用户。他们作为情报编写的主体,当然也是语境的核心要素。有关读者/用户方面的语境要素,下文再具体阐述。在“何人”这一语境要素中,编写者称得上是“主体之主体”,即既是情报编写中的表达主体,也是语境构建的主体。编写者应该着力于构建适合于情报产品阅读与理解的语境。

编写者作为情报编写活动的主体,不可避免会将自身的一些语境要素带入其中。但编写者只是代“名义作者”即情报机构立言的“实际作者”,在情报编写时“必须去主体化”[16]。即编写者不能将个人语境要素全部带入情报编写,应该有所选择,有所规避。编写者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娴熟的语言表达技巧、良好的综合素养等都是有利于情报表达的语境要素,应该充分发挥其所长。对于不利于情报表达的语境要素,编写者应有“自知之明”,予以克制、去除。例如,编写者的学术素养和学者气质有时会导致情报产品充斥复杂繁琐的理论演绎,形成抽象、刻板、艰深的语言风格,就会与读者/用户形成鸿沟,造成情报交流的阻碍。

在语言活动中,交际者总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双方的相互关系及社会角色也是语境的重要构成要素。编写者应在充分了解自身及读者/用户的基础上,明确双方的关系,进而确定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及代表的身份,并据此构建情景语境。例21 和例22 都是面向读者/用户表达情报观点,在构建情景语境方面略有差别。例21 是一种命令式口吻,形成一种居高临下的语境。例22 出自美国中央情报局1948 年5 月编写的《中国调查报告》,在表达情报观点时平和、平易,是一种商谈式的语境。关于情报机构的角色地位,一般认为,它“不是目标的设计者,不是政策的起草者,不是计划的制定者,不是行动的执行者”;“情报发挥的是服务职能”,应该充当情报用户的“辅助者”[17]。情报机构定位为情报咨询与服务,为情报用户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可供选择的行动或决策方案。编写者应该根据与读者/用户的角色关系,构建一种合适的情景语境。

例21 公安机关应通过过去行之有效的办法,强化禁毒责任的鉴定和兑现,定期明查暗防,加强监督,并重点加强对业主和员工的禁毒培训,通过张贴宣传画和播放宣传片,加大毒品危害的宣传教育,使毒品违法犯罪没有立足之地。

例22 目前中国国内的趋势是骚乱进一步发展,以及共产党政治和军事影响力的扩大。这样的发展将会从反面影响美国的安全,因为它们将导致中国政治解体,或者是国民政府和中共达成有利于后者的妥协解决的方案[18]。

(四)“何事”因素的情景语境

“何事”指的是情报编写所涉及内容、事件方面的语境要素。通常,内容对表达具有一定的影响或制约作用,因而具有语境功能。例如,动态情报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要求客观、平实,不能有编写者个人的立场,也不能表达个人的观点。例23 用事实说话,突出事件的本来面貌,形成一种庄重、平实的语境,有利于情报内容的表达。例24 则夹杂编写者的个人立场、情感、观点,形成一种个人化语境,会让读者/用户对情报事实产生怀疑,瓦解对这则情报产品的信任。

例23 2010 年8 月6 日15 时41 分,××县××镇北双流村有人被砍死。经查:刘×利(男,26岁,该县××镇北双流村人)醉酒后与妻子发生争执,与其一同喝酒并将刘送回家的张×风(男,32岁,该县××乡中冯村人)劝架时被刘持菜刀砍伤颈部致死。目前,犯罪嫌疑人刘×利已被刑拘,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例24 2010 年8 月10 日,××派出所民警根据线索,巧妙排查,在××镇白村查获一起组织播放淫秽音像案,违法当事人梁×斗被当场抓获……当进入拘留所大门时,梁×斗泪流满面,追悔莫及。同时,该所办案民警还对现场观看黄碟的青少年在其家长协助下进行了法制教育和训诫,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群众一致好评。

情报产品是用事实说话。一方面,事实具有情报价值,有助于了解、掌握事物的过去及现状;另一方面,对事物的判断及预测都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情报产品具有鲜明的事实属性[19],其内容以反映情报事实为主。如例25,有数据,有案例,言之凿凿,形成了一种具有较强说服力的语境。

例25 今年第一季度共立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案件12 起,同比下降40.00%,涉案总价值16.3万元,同比下降95.21%。此类犯罪中,以假币犯罪案件居多,共立案8 起,占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案件数的66.67%。1 月6 日,广西百色靖西县公安局破获1 起持有假币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 人,缴获假人民币7.94 万元;1 月7 日,广西公安边防北海支队破获1 起出售假币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 人,缴获假人民币29.823 万元。

(五)“何故”因素的情景语境

语言交际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即围绕某一具体目的开展交际活动。语言表达要服从于交际目的。“何故”作为语境要素,可以引导语言交际的接收者顺利进入到语言活动。同样,编写者应该在情报产品中,将情报编写的目的明确表达出来,让读者/用户无须揣摩、研究即能理解这一目的,在这一目的的引领下来阅读、理解情报产品。

为便于读者/用户接收情报内容,情报产品应该开门见山,简洁明快交代“何故”。它的标题须一目了然,概括主要情报事实或观点。例如,标题“市局确保平安快出击,不懈努力擒逃犯——我局成功抓获一名拒捕在逃人员”过于繁复,宜改为“市公安局抓获一名拒捕在逃人员”。

篇幅较长的情报产品,通常应将第一段设置为引言,交代情报编写的背景、意义、方法及所涉及的对象、内容或观点等。如例26,这是情报产品《部分专家学者对近日股市暴跌的分析研判》的引言。它结合当时的社会热点问题,设置了一种可以激发读者/用户阅读期待的语境。

例26 股市大幅下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日,我们邀请部分专家学者进行座谈,走访了有关行政监管部门,并对媒体上有关评论进行收集整理,经初步分析研判,综合形成了以下观点。

(六)“何如”因素的情景语境

“何如”指的是语言交际方式方面所形成的语境。在日常交际活动中,采用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直接交流还是间接交流,是纯粹的语言形式交流还是辅以非语言形式,都会产生不同的语境效果。在情报编写中,语言交际方式基本上是固定的,没有多大选择余地。“何如”这一语境要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情报产品类型选择、结构安排、表达形式及语言组织等方面。情报产品类型多样,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语境效果。例如,综述性情报要求严格遵循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形成一种客观、公允的语境;述评性情报则可以在描述事实的基础上加以评析,有述有评,是一种具有个体倾向性的语境。情报产品的结构框架基本上是固定的,有时也有变通之处。例如,动态情报可以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按情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来排序,为事件报道营造一种紧迫性及现场感的语境。在表达形式上,情报产品有时加入大量图示、表格,直观而简洁,且能产生一种事实胜于雄辩的效果。在语言组织方面,一般采用线性的方式展开。如例27,从金融危机蔓延到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到出现民间非法集资,分析三者之间的演进关系,形成了一种条理清晰、严谨有序的表达语境。

例27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扩散蔓延,一些中小企业关闭破产,大量公司包括一些大型企业资金流出现困难,在金融业扶持力度不足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和个人在生产经营或资金周转过程中,为解决融资困难、流动性资金紧张局面,以高息为诱饵,利用群众有闲散资金需要投资理财的需求非法集资,且案值越来越大。

三、公安情报产品的背景语境

背景语境一般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经济生活、道德观念、文化教育等因素所形成的语境”。它属于语言交际中一些超语言要素而形成的一种宏观语境,是“隐藏在言语背后的语境”[20]。背景语境是由交际活动的主体而形成的语境,它涉及面广,所包含的要素极多。在情报编写中,编写者不宜带入那些只具有自身特性的语境要素,而应该基于与读者/用户共有的背景语境来编写情报产品。从这个角度而言,背景语境是与交际主体——接收者结合的产物,在情报编写中,主要对应读者/用户这一维度,即所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例如,“司法解释忽视了不同种野生动物之间的差异,二十只蝎子仅是一盘菜,而二十只果子狸远非如此”[21],这段话可用于学术论文,但不可用于情报产品。编写者应该贴近读者/用户的背景语境特征,编写适合于他们阅读、理解与应用的情报产品。因此,背景语境可限定在读者/用户关于情报产品的接受状况、接受能力和接受心理等方面,划分为身份特征语境、社会文化语境、认知心理语境等类型。

(一)公安情报产品的身份特征语境

情报产品只有经由读者/用户阅读、理解并实施、应用,才能产生现实效用。因此,编写者应该重视情报产品“谁来读”“谁来用”的问题,将“谁”——读者/用户,真正研究透,研究准[22]。具体来说,编写者应该掌握读者/用户身份、地位、职业、岗位、年龄、性别和学历等方面的情况,将它们作为必要的背景语境,贴近这一背景语境来编写情报产品。读者/用户身份特征不同,情报编写方式也有区别。如例28 面向基层民警,例29 面向政府部门,它们都符合读者/用户各自的身份特征语境。

例28 深入辖区向群众通报有关案情,提醒广大市民如有类似电话呼入,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咨询、核实。及时向金融单位通报最新的诈骗手法,建议银行在ATM 机等醒目位置张贴警示标语,提醒事主在汇款和转账过程中能及时识破骗局。

例29 建议由我市维稳办牵头,建立市、区、街道三级征地拆迁维稳工作联席会制度,定期通报情况信息,围绕重要时间节点、重点突出情况和苗头预警信息,研究采取针对性工作措施,统筹协调督办。

(二)公安情报产品的社会文化语境

文化是指“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23]人类创造了文化,反过来,文化也塑造了人类。因此,任何人,无论是接受过系统教育的知识分子还是文化修养不高甚至一字不识的底层民众,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文化的载体,语言交际自然深受文化语境的制约和影响。

编写者除置于宏观的文化语境来编写情报产品外,也应该充分考虑读者/用户微观层面的文化语境特征。例如,读者/用户的知识文化背景是阅读、理解情报产品的前提和基础,如忽视这一点,情报产品有可能误读、误用。例30 和例31 使用了缩略语“四小票”(海关完税凭证、运输发票、废旧物资发票、农产品收购凭证)、“两不”(不漏管,不失控)、“三个坚决”(坚决稳控在单位,坚决稳控在当地,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进京),须考虑读者/用户是否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如不具备,则需要作出具体说明。

例30 建议税务部门加强对“四小票”印制、使用、抵扣等环节上的管理。

例31 逐一落实稳控措施,切实做到“两不”、“三个坚决”。

(三)公安情报产品的认知心理语境

人作为认知的主体,总是基于个体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及心理情绪等来认识外部世界的。认知主要以语言为手段,语言的认知过程就是一个由人的大脑来完成的信息处理的过程,神经网络起调节、控制作用。认知心理背景为语言的生成和理解提供解释的可能[24]。人们在认知心理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往往因人而异,甚至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在语言交际中,表达者应该了解交际对象的心理状况、心理背景等,据此采取相应的交际策略。

在情报编写中,应该准确把握读者/用户的认知心理语境,分析他们理解、接受情报产品时的心理活动过程,这样就能加强情报产品的针对性、指向性。例如,1941 年12 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前夕,中国情报机构破译了日本空军的一些密码。从监听得出的情报表明,日本正在积极准备偷袭珍珠港。中国将这一情报迅速传递给美国,但美国人“对此信息未加理睬”,“把它看作是个奇怪的念头而感到可笑”,因为他们不相信中国“具有获得这种重要情报的能力”[25]。从情报编写的角度分析,中国情报机构所提供的情报产品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美方的认知心理语境,没有据此有针对性地打消他们的疑虑,从而导致该情报产品不被采纳。

在公安情报编写中,语境问题几乎无人关注,这是因为人们忽视了情报编写所具有的情报交流职能和语言交际特性。本文通过大量语例说明,在情报产品中处处可见语境的制约和影响。如果忽视语境的作用,情报编写就无法履行情报交流的职能,也会影响情报产品的质量及效用。文中梳理分析了情报编写中一些主要的语境构成要素,初步构建了情报产品语境体系。本文引入语言学特别是语境研究的理论方法,拓展了情报编写研究的领域,也深化了对情报编写中一些现象的认识。当然,由于所搜集的语例还不够全面,数量也有限,尚难以据此归纳、总结出较为深刻的规律性认识;所提出的情报产品语境构成体系,有待进一步细化和系统化。

猜你喜欢
编写者情报语境
情报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情报
情报
潜心“三读” 精准发力
论情报编写中的情报观点表达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交接情报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