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企业家群像及企业家精神

2021-10-05 08:07张志学
人民论坛 2021年26期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经济发展创新

张志学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 创新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企业家精神”“企业家作用”“企业家才能”等关键词,反映出对企业家群体的高度重视。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反全球化趋势持续等多重因素叠加,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巨大挑战。在新形势下,特别需要激活企业家精神。因此,笔者尝试探讨企业家精神的来源以及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机制。

从企业运营和个人特性两个视角分析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一词源自法语的entrepreneur,原意是具有冒险精神的组织经营者或管理者;“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一词因而也强调承担经营风险的精神。本质上,企业家精神是“将变化转化为机遇”的一种胆识,其最大内核就是创新与开放型思维。那么,企业家精神的根源在哪里?可以从企业运营和个人特性两个角度加以分析。

从企业运营视角看,如何对待外部环境和怎样处理内部组织,是企业家精神的基本体现。企业家运营企业需要完成对外和对内两大任务。对外任务即外部适应,就是关注外部的环境,分析市场、技术、政策的变化,从而进行战略调整。对内任务即内部整合,就是将企业的关键任务、组织结构、控制系统、企业文化等进行协调和搭配,支持战略的落地和目标的达成。一个具备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其面对外部环境的基本假设是:变化是常态的。这个基本假设决定了一家企业及其管理者的基本世界观。有学者认为,企业高管团队通过感知、捕捉和配置三个过程,建构了企业的动态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在机会变得明显之前能够充分感知到机会的存在,在感知到机会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聚焦特定业务并制定商业模式,并重新配置组织资源,打破企业已有的惯例、规则,最终完成从战略到组织的创新变革。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的任务包括“感知与抓取”和“重构与编排”两个方面,与前面提及的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是一致的。正如熊彼特所说,“他们不断地寻找新的财富机遇,无所畏惧地向着‘无人区奋力挺近,他们敢试天下所不敢,面对新的事物,总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无畏变化、拥抱变化可以说是企业家精神的基本前提。

从个人特性视角看,“成就动机”可以说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要素。所谓“成就动机”,就是个人选定进入某一领域后,为自己设立卓越的目标,并为达到该目标而不断努力;而一旦达成目标,个人又自发自觉地设立更高的目标,持续奋斗。“成就动机”在企业家身上表现为经过事先评估,确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之后调动个人心力和各种资源,为之奋斗,永不停歇。那么,“成就动机”来源于何处呢?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启示我们,“成就动机”与个人的身份认同高度相关。企业家群体普遍追求卓越,其背后是将身份认同上升到社会责任层次。每个人在社会中都会承担多个角色,而其中总有一个是最核心和最关键的角色。一旦确立了身份认同,人们便会建立一套与社会角色密切相关的认知和行为准则,并在行动中积极践行这套准则。真正的企业家一定是在自己选定的行业中进行了初始的身份认同,并且逐渐坚定地认同该身份角色的社会责任,从而持续达成对行业有显著改进和突破的目标。因此,具备企业家身份认同的人,能够心无旁骛地经营企业。他们因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满足了社会的需求而体会到事业的意义,并从中感受到使命与责任。

中国的企业家群像:“技术导向型”“国际运营型”“消费洞察型”

改革开放初期,诸多政策法规不健全或不清晰。在这个制度空白期,形成了一波独特的“空白期红利”,不少企业家准确理解和把握尺度,开展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业务。1990年代中期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确立,改革开放全面提速,政策法规越来越完善,互联网时代宣告来临。诸多企业家纷纷加入互联网产业的开拓,他们关注市场、客户、商业模式、组织运营,体现了“技术导向型”企业家精神。进入21世纪,在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的基础上,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开始走向世界舞台。这个时期涌现出的企业家,带领企业锐意创新、了解并适应国际规则、尊重所在国家的文化,体现了“国际运营型”企业家精神。大约从2010年开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也开始发生变化。一批出生于1980年左右的企业家,基于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建立起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体现了“消费洞察型”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与一般人的差别在于,他们不仅倾向于在约束条件下追求最好的结果,而且倾向于改进约束条件,追求改进后约束条件下的最好结果。企业家精神表达的是个人主观能动性与环境困难之间的互动。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所收获,人们坚信自己可以战胜命运、克服困难。正如一些西方的企业家自认为是征服者和创造者那般,这种能动論构成西方企业家精神的基础。然而,如果个人长期受困于外部环境,即使付出极大努力也无法改善状况,最终只能接受失败的命运,由此便会形成宿命论的人生观。

中国企业家在认知和接受外部困难和约束的同时,坚定地改变现状、克服困难,这种“认命变运”的信念构成了当代中国特殊的企业家精神。可以说,企业家对认命变运的认可程度远远高于能动论和宿命论。企业高管越是相信认命变运,就越是注重企业的创新、前瞻以及冒险。在企业外部环境处于高度动态时,上述的积极关系更加显著。也就是说,相信认命变运的企业家会以坚韧的领导力带领企业前行,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改变所有可以改变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少企业家看到机会之后,在努力探索业务的同时,也力图改变曾经阻碍企业甚至整个市场发展的机制。他们在运营实践中体会到政策和制度的不契合,为政策制定部门提供了宝贵的意见,最终推动了制度建设和政策完善,营造了越来越好的市场环境;他们对于制度缺失环境中潜藏的盈利机会高度敏感,并敢于突破制度壁垒获得可观收益,促进了社会环境的改善。这些企业家在赢得市场的同时,也推动了所在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也被称为“制度企业家”。

猜你喜欢
企业家精神经济发展创新
时代赋予企业家应有慈善情怀
基于企业家精神视角的农民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企业家精神和创始人关系文献综述
技术哲学语境下德鲁克制度创新思想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