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清幽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胃热证)合并口疮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21-10-09 07:03刘畅邱新萍马万千
中医药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口疮脾虚糖尿病

刘畅,邱新萍,马万千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北京 101300)

2型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疾病,常引发多种并发症,危害患者健康[1-2]。口疮是2型糖尿病较为常见并发症,多发于患者舌体、牙龈口唇黏膜、颊黏膜、硬腭等,表现为口舌黏膜表面浅表性溃烂,疼痛、烧灼感,伴有水肿、渗出等[3]。口疮可自愈,病程15~30 d,但容易反复发作[4-5]。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口疮多采取药物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并改善患者溃疡情况,取得一定疗效,但临床疗效并不十分显著[6-8]。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胃热证)合并口疮具有一定经验,疗效显著[9]。三黄清幽汤可较好改善2型糖尿病(脾虚胃热证)合并口疮患者病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深入研究。故笔者纳入135例脾虚胃热证2型糖尿病合并口疮患者分组探究三黄清幽汤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合计纳入135例脾虚胃热证2型糖尿病合并口疮患者,均由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7例,男40例,女27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2.34±3.44)岁;病程3个月~10个月,平均病程(5.12±0.56)个月。观察组患者:68例,男41例,女27例,年龄47~77岁,平均年龄(62.29±3.41)岁;病程2个月~10个月,平均病程(5.18±0.53)个月。比较患者病程、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0]中脾虚胃热证2型糖尿病合并口疮:口干口渴、倦怠乏力、心下痞满、胀闷呕恶、食后饱满、口疮、痰多、舌暗红、舌下脉络瘀阻、苔薄黄腻、脉沉细等。

1.3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2型糖尿病(脾虚胃热证)合并口疮诊断标准;②患者可接受本次治疗方案;③患者自愿加入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脏疾病患者;②妊娠、过敏患者;③年龄80岁以上患者;④不合作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案:患者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二甲双胍缓释片(北京万辉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41986)0.5 g,每日2次;磷酸西格列汀片(Merck Sharp&Dohme Ltd,国药准字 J20140095,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40153)100 mg,每日1次,联合控制血糖。同时以无菌棉签蘸取康复新液(昆明赛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3020054)涂抹口疮,30 min内不能漱口,禁止饮食饮水,两餐间服用维生素B2(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2020169),疗程7 d。观察组治疗方案: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三黄清幽汤治疗,三黄清幽汤:茵陈15 g,川芎12 g,党参、黄芩、知母、丹参、桃仁各10 g,法半夏9 g,黄连、吴茱萸、炙甘草各3 g,水煎煮,每日1剂,取汁450 mL,分早中晚服药,连续服药1个月。

1.5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标准[11]:显效:患者症状及体征消失,口腔黏膜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口腔黏膜一定程度恢复;无效:患者症状、体征、口腔黏膜未见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中医症状积分标准[12]:口干口渴、倦怠乏力、心下痞满、胀闷呕恶、食后饱满、口疮等症状,各项积分0~3分,积分越高患者症状越严重。③糖代谢因子水平及血脂水平[13]: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白蛋白(GA)、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总胆固醇(TC)水平。④记录患者口疮愈合时间。⑤记录患者不良反应。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2型糖尿病(脾虚胃热证)合并口疮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例(%)]

2.2 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口干口渴、倦怠乏力、心下痞满、胀闷呕恶、食后饱满、口疮等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口干口渴、倦怠乏力、心下痞满、胀闷呕恶、食后饱满、口疮等中医症状积分均下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2型糖尿病(脾虚胃热证)合并口疮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2.3 患者治疗前后FPG、GA、FINS、HbAlc水平变化分析

治疗前,两组患者FPG、GA、FINS、HbAlc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FPG、GA、FINS均改善,观察组治疗后FPG、GA、FINS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较治疗前,两组患者HbAlc水平无变化,且治疗后两组HbAlc水平无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2型糖尿病(脾虚胃热证)合并口疮患者治疗前后FPG、GA、FINS、HbAlc水平比较

2.4 患者血脂水平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LDL-C、TC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LDL-C水平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DL-C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较治疗前,两组治疗后TC水平无变化,且两组治疗后无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2型糖尿病(脾虚胃热证)合并口疮患者治疗前后LDL-C、TC水平比较

2.5 患者口疮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口疮愈合平均时间为(3.45±0.45)d,对照组患者口疮愈合平均时间为(5.23±0.56)d,观察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t=20.372 3(P=0.000 0),P<0.05。

2.6 治疗安全性分析

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例腹泻(1.49%),观察组无不良反应(0.00%),不良反应比较χ2=1.022 5(P=0.311 9),P>0.05。

3 讨论

中医将2型糖尿病合并口疮患者归属于“消渴病”“口疮”等范畴[14-19]。《素问·奇病论》[20]中有关于消渴记载,其中黄帝问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歧伯对曰:“此为五气之溢也,名为脾瘅。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其行之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素食甘美,且多肥也。甘者令人中满,肥者令人内热,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素问·气交变大论》[21]记载:“岁金不及,炎火上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2型糖尿病本虚标实,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患者脾气亏虚、胃热中满、阴阳失调、气机不通致使患者血糖上升[22-23]。脾虚胃热证2型糖尿病合并口疮是较为常见证型,患者素体脾气不足、后天饮食不节、运动不足而中满内热、脾虚胃热,故而可以健脾清热、补中降逆之法治疗[24-25]。

马万千主任医师为马万千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在临床治疗中针药并用、内外同治;针药与拔罐相结合以助活血化瘀通达病所;善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辨证论治通常达变;同时马万千主任医师临床诊疗中审证求因,善从七情入手调整情志。三黄清幽汤是马万千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经典方,该汤剂主要包括茵陈蒿、川芎、党参、黄芩、知母、丹参、桃仁、法半夏、黄连、吴茱萸、炙甘草等中药,方中茵陈蒿可清热利湿、退黄、利胆护肝;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党参健脾益肺、益气生血;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法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吴茱萸散寒止痛、温经通脉、降逆止呕、燥湿止泻;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调和诸药共行清热解毒、燥湿、泻火、活血祛瘀等功效[26]。三黄清幽汤可较好改善2型糖尿病(脾虚胃热证)合并口疮临床病证,患者恢复良好。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53%)高于对照组(89.55%),P<0.05,提示三黄清幽汤可显著提升2型糖尿病(脾虚胃热证)合并口疮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口干口渴、倦怠乏力、心下痞满、胀闷呕恶、食后饱满、口疮等中医症状积分、FPG、GA、FINS、HbAlc、LDL-C、TC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口干口渴、倦怠乏力、心下痞满、胀闷呕恶、食后饱满、口疮等中医症状积分、FPG、GA、FINS、LDL-C水平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积分、FPG、GA、FINS、L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Alc及TC水平均无明显改变(P>0.05);三黄清幽汤可较好改善2型糖尿病(脾虚胃热证)合并口疮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糖代谢因子水平,一定程度改善患者血脂情况。观察组患者口疮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三黄清幽汤可较好促进糖尿病合并口疮患者口疮愈合。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例腹泻,P>0.05,提示三黄清幽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胃热证)合并口疮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示三黄清幽汤可显著提升2型糖尿病(脾虚胃热证)合并口疮疗效佳,患者症状改善,口疮愈合良好,安全可靠,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口疮脾虚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治口疮验方
口疮试试中药含漱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