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发生心房纤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1-10-10 12:10叶碧玲徐湛曾丽林文基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9期
关键词:降钙素危重症房颤

叶碧玲,徐湛,曾丽,林文基

(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 重症监护室,广东 深圳 518067)

新发房颤是指既往无明确的心房纤颤(以下简称房颤)病史及房颤的相关临床症状,本文分析危重症患者在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期间记录观察到且由心电图确诊的房颤[1]是指心脏的传导系统出了故障的结果,其是出现的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占比约为52%[2]。

ICU 的危重症患者往往病情变化快且复杂,救治过程中出现新发房颤并发的栓塞性疾病,特别是脑卒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3];并且还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危重症患者临床结局不佳、病死率增加[4],同时也会严重增加临床医护人员救治工作的难度。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通过分析ICU 危重症患者房颤流行病学特征,比较新发房颤患者、既往房颤患者的临床差异,分析其血生物化学指标指标及诱发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ICU 收治的507 例危重症患者,根据房颤诊断纳入房颤患者52 例,约占同期ICU收治患者9.12%。其中,新发房颤组12 例,发生率约为1.98%(12/507),既往房颤组40 例,发生率约为7.82%(40/507)。房颤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其心电图表现为:①P 波消失出现f 波,频率约为350~600 次/min;②心室率极不规则;③QRS 波形态通常正常[5]。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岁;②研究期间多次入住ICU 仅收集首次入住符合条件者。排除标准:①年龄<18 岁;②临终抢救出现心律失常;③数据不完善。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观察指标

①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患者来源、基础疾病种类;住ICU 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种类剂量及时间。②临床观察指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序惯器官衰竭评分(SOFA)、心功能评分、体重指数(BMI);③两组房颤发生前48 h 内和发生后48 h 内实验室指标,如脑利钠肽、肌钙蛋白、电解质、血乳酸、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影响因素的分析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患者来源、基础疾病种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血管活性药物(西地兰、多巴胺、硝酸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房颤组入住ICU 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较既往房颤组延长,且房颤发生后24 h 胺碘酮、去甲肾上腺素、硝普纳使用累计用量较既往房颤组使用累计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续表1

2.2 两组APACHEⅡ评分、SOFA 评分、BMI、心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BMI、心功能评分(Ⅱ级)、无心衰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房颤组APACHEⅡ评分、SOFA 评分、心功能评分(Ⅰ级、Ⅲ级、Ⅳ级)较既往房颤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APACHEⅡ评分、SOFA 评分、BMI、心功能评分比较

2.3 两组发生前48 h 内和发生后48 h 内实验室指标比较

两组脑利钠肽前体、镁、钙、D-二聚体、血乳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房颤组肌钙蛋白、钾、降钙素原较既往房颤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发生前48 h 内和发生后48 h 内实验室指标比较()

表3 两组发生前48 h 内和发生后48 h 内实验室指标比较()

2.4 ICU 危重患者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分析

ICU 危重患者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分析经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钾、降钙素原为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ICU 危重患者新发房颤的Logistic 回归分析参数

3 讨论

房颤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负担,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其患病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据调查研究显示,欧洲2010 年>55 岁房颤数达到880 万例,预计到2060 年将增长到1 800 万例[6]。房颤患者以老年人居多[7],截至2010 年,全球房颤患者约有3 350 万例[8]。国外有研究显示,房颤是一种等待中的心律失常,新发房颤是ICU 危重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房颤发生率约为19%,新发房颤发生率约为8%[9]。本文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对入住ICU 危重症患者进行房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发现新发房颤患者平均年龄较既往房颤患者年龄小,并且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较非老年人高[10],同时年龄≥65 岁是重症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11],说明年龄是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之一。

重症患者多因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急性缺氧、重型颅脑损伤、严重电解质紊乱、大手术后创伤等疾病入住ICU,这些疾病本就容易导致机体代谢功能出现异常,如新发房颤可能会造成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危及患者脏器功能甚至生命安全。本研究发现,新发房颤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较既往房颤患者延长,且心房纤颤发生后24 h 胺碘酮、去甲肾上腺素、硝普纳药物使用累计量更多,比较有差异;同时新发房颤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 评分、心功能评分较既往房颤患者增多,比较亦有差异,因此临床医护人员需要对房颤患者,尤其新发房颤患者引起足够重视。另外新发房颤患者发生房颤前48 h 较既往房颤患者肌钙蛋白、钾、降钙素原偏高,比较有差异。ICU 危重患者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分析经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钾、降钙素原为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肌钙蛋白水平可以反映心肌受损情况,其是心肌损伤的标志物[12],在危重症患者中,因各种因素引起的心肌病变不容忽视;同时降钙素原是反映炎症程度的标志物之一,有研究显示,炎症程度与房颤的发生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13]。由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后负荷减少、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左心室舒张期和收缩期障碍,儿茶酚胺神经递质激增,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这些机制均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房颤的发生可能受炎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由于目前国内外研究报道ICU 危重症患者房颤发生率尚有差异、危险因素还不明确,并且由于护士人力不足、对心电图的识别能力不够等[14],时常无法第一时间观察及预测到房颤的发生,进而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产生改变才进行干预治疗,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危重症患者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科学、准确地评估疾病的风险状态,尽早甄别新发房颤、提供优质护理[15],从而有益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猜你喜欢
降钙素危重症房颤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正常血清降钙素和大肿块甲状腺髓样癌的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指导使用抗生素的效果分析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预防房颤有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