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替格瑞洛对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冠脉血流的影响

2021-10-10 12:10魏林林刘东亮董艳彩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9期
关键词:格瑞洛冠脉炎性

魏林林,刘东亮,董艳彩

(漯河市中心医院 心内二科,河南 漯河 462000)

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遗传因素都可能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当血管内斑块出现不稳定破裂或出血就会导致血小板聚集粘附,造成动脉血栓堵塞血管,严重者会出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近年来,该病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针对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临床多用抗血小板、抗血凝、溶栓、调血脂、扩血管等药物治疗进行辅助治疗[2]。PCI 治疗冠心病由于改变了血小板的聚集性和凝血功能,加重血管炎症反应,给后续治疗增加难度,通常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3]。文献报道,替格瑞洛的疗效优于氯吡格雷,被国内外诊疗指南列为一线用药。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替格瑞洛对冠心病PCI 术后老年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冠脉血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漯河市中心医院心内二科在2018 年至2019 年间122 例冠心病PCI 术后老年患者作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 例。

观察组男31 例,女30 例,年龄(54.87±4.15)岁,病程(5.17±4.35)年,合并高血压50例,高血脂30 例。对照组男31 例,女30 例,年龄(58.64±6.89)岁,病程(6.16±4.10)年,合并高血压45 例,2 型糖尿病30 例。两组冠心病PCI 术后老年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获得漯河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PCI 治疗指南诊断标准[4];②患儿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它器官功能障碍或非首次冠心病老年患者;②处于外伤手术恢复期;③对研究中所用药物过敏不耐受;④依从性差或精神意识异常。

1.3 治疗方案

对照组患者入院即刻给予替格瑞洛(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J20171077)90 mg/次,口服。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300 mg/次,口服。随后进行PCI治疗,并给予降脂、降血压、扩张血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即刻给予替格瑞洛(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J20171077)180 mg/次,口服。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300 mg/次,口服。

两组均进行PCI 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状况。

1.4 观察指标和指标检测方法

1.4.1 临床疗效 于入院第1 天及PCI 术后第1 天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心电图(T 波、ST 段)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心电图(T 波、ST 段)接近正常值;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2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分别于入院第1 天及PCI 术后第1 天早晨抽取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4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超敏C 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并进行比较。

1.4.3 冠脉血流水平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XF3800)于入院第1 天及PCI 术后第1天早晨检测两组患者的冠脉血流指标左前降支收缩期血流峰值(systolic peak velocity,SPV)、左前降支舒张期血流峰值(diastolic peak velocity,DPV)及冠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velocity reserve,CFVR)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采用SPSS 23.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PCI 术后24 h,观察组临床总效率91.80%高于对照组68.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6,P=0.003)。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61,n(%)]

2.2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两组各项血清炎性因子(PCT、IL-6、hs-CRP)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各项指标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比较(n=61,)

表2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比较(n=6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冠脉血流水平比较

冠心病PCI 术后24 h,两组冠脉血流指标(SPV、DPV、CFVR)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观察组各项冠脉血流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冠脉血流水平比较(n=61,)

表3 两组冠脉血流水平比较(n=6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通常会引起血管管壁狭窄或闭塞,从而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严重者会导致细胞坏死,引发患者胸痛、胸闷等临床症状。冠状动脉主要向心脏提供血液,当血管中的胆固醇或其他沉积物在血管中形成斑块时,就会造成动脉狭窄,阻塞血液流动,当心肌细胞无法获得充足的血液氧气时,就会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引发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5]。通常情况下,这两种因素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年龄在40 岁以上的成年男性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女性,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发病趋势日益年轻化。城市15 岁以上的人口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2013 年以来,农村死亡率逐年上升,死亡率达到了1.1‰[6]。

冠心病的治疗手段有两种,一种是手术治疗,包括PCI 和冠脉旁路移植术。另一种是基础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抗心肌缺血治疗等。文献研究表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7]。但是据临床统计结果,即使通过PCI 治疗,仍有25%左右的患者成功重建血管之后无法实现心肌再灌注,主要原因就是冠状动脉血管在PCI 治疗之后存在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因此探寻PCI 手术之后药物辅助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替格瑞洛为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可逆性地与血小板膜内的P2Y12 受体结合,阻断血小板活化途径,减少血凝斑块的形成。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替格瑞洛进行药物治疗,PCI 术后24 h,观察组总效率为91.80% 高于对照组68.8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欣[8]研究负荷剂量替格瑞洛对于急性心梗PCI 后血清炎性因子、心肌酶与冠脉血流的影响,发现负荷剂量的替格瑞洛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与本研究一致。P2Y12 是存在与多种细胞膜表面的跨膜蛋白,其受体多分布于血小板内膜上,少部分也可在炎症细胞上表达,对炎症细胞的的迁移和刺激起到重要作用。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可逆的P2Y12 受体抑制剂,阻断血小板活化通道,减少血小板异常聚集。大剂量的运用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起效迅速且作用完全,停药后也可迅速恢复血小板常态。

本研究中,两组冠心病患者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替格瑞洛进行治疗,PCI 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PCT、IL-6、hs-CRP)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大剂量的替格瑞洛可以显著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冠状动脉硬化形成的斑块会阻塞血管造成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心肌细胞缺血,同时细胞会释放炎性因子。替格瑞洛的抗炎机制与抑制炎症信号转导途径有关,首先抑制血小板炎症介质的释放,如5-羟色胺和组胺。其次抑制CD40L 的表达,阻断CD40L 同炎症细胞和内皮细胞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表面的CD40 结合,抑制核因子(NF)-κB 信号通路的激活,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最后抑制腺苷途径ENT-1 对腺苷的再摄取加强局部腺苷反应,保护心肌细胞。

IMR 的数值等于心肌灌注压除以心肌血流量。用来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而不受心外膜动脉狭窄的影响,可以真实反映微循环阻力值,且两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本研究中,两组冠心病患者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替格瑞洛进行治疗,PCI术后24 h,两组PV、DPV 及CFVR 水平均有上升,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王珂等[9]研究替格瑞洛、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 术后血小板聚集率、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基本相似。替格瑞洛可逆性地与血小板膜内的P2Y12 受体结合,阻断血小板活化途径,改善血小板功能,减少血凝斑块的形成,从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提高PCI 术后冠脉血流的充足性,恢复心肌细胞血液供给,保护患者心肌细胞正常功能。大剂量的替格瑞洛能够更好的发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恢复PCI 术后心肌再灌注功能,显著改善冠脉血流指标。

综上所述,相比于常规剂量,大剂量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PCI 术后老年患者,疗效确切,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出血概率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格瑞洛冠脉炎性
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