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无标牌方箱式木制相机和前苏联、日本两款6英寸木制折叠式干版相机

2021-10-11 17:42雨晨倩
照相机 2021年7期
关键词:座机木制底片

雨晨倩

在相机收藏中,早期的银版、湿版古董相机和经典相机时代生产的各种大画幅木制折叠式相机是具有很好的收藏、研究、观赏价值的机种之一,这些老相机不但有悠久的历史感,而且也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

法国在1839年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英国在1851年发明了湿版照相机;美国在1888年发明了胶片干版和使用胶卷的照相机。因此,法、英、美曾成为古董相机研制和生产的中心。过去,曾广泛地认为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相机可界定为古董相机,也有的把1900年以前生产的老相机界定为古董相机。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关古董相机的概念和界定,也会有所改变。

近年来可以看到,对古董相机和大画幅相机的收藏方兴未艾,价格也一路走高。这些老相机除了有很高收藏和研究的价值外,由于相机的体积大,外观造型别具一格,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而更重要的是它所呈现出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所使然。

有一次笔者逛二手相机店时,看到一台机身很新的木制5×7折叠式相机,镜头是早期的黄铜老镜头,并不新,看起来与很新的机身并不匹配。老板说这是有人从国外带来寄卖的,要价6000多元。机身很新,专业制作,挑不出任何毛病。不难看出这是一台新制作的木制折叠式“老相机”。机身上的标牌也是新做的,与原机的标牌明显不同。黄铜镜头上有标识,为美国生产,没有快门,有年代感,与很新的机身搭配,看起来也不够协调。相机的要价略偏高,但还算合理,因此很快被卖掉。

在前苏联解体的前后,国内的相机市场也曾出现过全新的冒牌徕卡相机,这种假徕卡使用弗特或卓尔基的机身,重新制作模具,按徕卡Ⅱ型上盖的标识冲压制作,全机被镀成了金黄色,冒充金徕卡,没有外包装,只有油纸简单的包装,要价4000元左右。

近年来,这种专业制作的木制“老相机”,在二手相机市场时有出现,而且销售得还不错。这种老机新作和假冒名机是否也有收藏和研究的价值?关于这一点可谓见仁见智。有人认为这是骗人的假货,是垃圾,没有收藏价值;也有人认为这是假货无疑,但不是垃圾,是真材实料、专业制作,而且照相机造假的假货还极为少见。因此,只要不是价格虚高,同样具有一定的收藏和研究价值;也有人认为,照相机的假货并不是伪劣产品,而是真材实料专业制作,知假买假的收藏者是明智之举,而受骗、上当者权当作交了学费。现如今,这种全新的假徕卡身价大概已经超过4000元,要想获得也不太容易。

对于相机收藏爱好者来说,识别这种老机新作、做旧和冒牌相机并不困难。早期的木制大画幅相机,有的有标牌,有的没有标牌,有的机身没有标牌而原机的镜头有标识,可以判断相机出自何处;而无标牌、无标识的早期相机则难以判断它的出身。

过去,在二手相机市场和相机店经常可以看到国内外生产的各种大画幅木制相机,以6英寸、8英寸、10英寸的规格居多,有的只有机身没有镜头;有的比較完整,机身、镜头、木制三脚架等齐备,价格也不高。

现如今,由于这些经典木制老相机所显现出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和观赏效果早已被人们所认知,因此价格一路走高,在二手相机市场已很少见到,被广泛地用来收藏、研究和展示。

本文所介绍的三款木制相机,一台为早期湿板相机时代生产的木制方箱式古董相机;另外两台相机分别为前苏联和日本在经典相机时代生产的不同类型的木制折叠式经典相机。这三台木制老相机的结构不同、特点各异。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仅供参考。

无标牌方箱式湿版古董相机

1839年,法国人L·达盖尔(图1)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能实用拍照的银版照相机,开启了真实纪录现实社会各种影像的新时代,使照相机开始进入了人类社会,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银版相机的结构并不复杂,由木制的方箱、镜头和底片后背组合而成,复杂的是拍照的过程、感光版的加工制作和底片(照片)的冲洗过程。拍一张照片一般需要曝光的时间为15~30分钟,照片的尺寸一般为7cm×9.5cm,而且不能复制。

1851年,英国人F·S·阿切尔发明了火棉胶湿版照相机的摄影法。利用火棉胶作为粘合剂,把感光化学药品的混合液涂布在玻璃版上。然后立即装入相机进行拍照,拍照后立即进行底片的冲洗,整个过程必须在十几分钟内完成。因此,湿版相机时代的主要特点是拍照离不开暗房,外出拍片必须携带临时的暗房和底片冲洗有关的各种物品(图2)。

湿版相机时代经历了二十年的时间,到1871年,英国人R·L·马多克斯又宣布了一项革命性的重大发明,就是用明胶干版摄影法取代了湿版摄影法,从而结束了拍照离不开暗房的时代,摄影师可以携带相机和干版底片到各处去拍照,使摄影的普及成为可能。

这是一台无标牌早期木制方箱式湿版相机(图3),外观看起来有明显的年代感,相机整体已产生了厚厚的氧化层。历经百余年,相机的外形仍十分规整,没有一点走形。相机用优质木料制作,外形尺寸为232mm×232mm×195mm,体积较大,重量较重。机身没有标牌和任何标识,铜镜头上也没有任何标识,表明这台相机不是批量生产,可能是摄影师根据自己需要而设计和专门定制的相机,相机的结构比较简单。在银版湿板相机时代,这种无标牌、无标识的相机普遍存在。

该机机身的四个角都有黄铜包角,十分坚固。相机的镜头用黄铜制作(图4),尺寸很大,与镜头面板连成一体,面板的四角用螺钉固定在箱体上。镜头前面形成一个大遮光罩,直径为104mm,对镜片可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镜片的直径为75mm左右,镜头没有光圈和调焦机构。镜头的制作十分规整,镜片十分洁净,镜头没有任何标识。

在机身右侧前部的下角位置,设有相机的手控推拉剪刀式的快门旋钮(图5)。向外拉旋钮,可使快门开启。把旋钮推回原位,快门关闭,快门为上下两叶片结构(图6)。

机身的上部有黄铜制作的手提梁(图7),制作规整、精致、美观。手提部位已被磨得十分光亮。

相机的后部有活动盖板(图8),装好底片后,关好盖板以防止底部跑光。

图9為相机的内部。该机采取后背调焦的方式。打开快门,把后背和毛玻璃屏移至前面∞的位置,在毛玻璃屏上可以看到远处清晰的影像,实测的镜头焦距为100mm。把后背毛玻璃屏后移,可看到的最清晰影像,距离相机的最近距离为2.5米左右。实测的相机画幅尺寸为72mm×72mm。

以上介绍的这台早期无标牌木制方箱式相机制作精美、保存完整。镜头无标识、无光圈、简单的手控推拉剪刀式快门等完全具备了银版、湿版时代相机的主要特征。但是,该机的身世却难以确定。因此,该机具备了很好的收藏和研究、观赏价值。

前苏联6英寸经典折叠式木制照相机

众所周知,前苏联曾经是世界照相机生产的大国之一,生产的照相机种类、品牌、数量众多,有着庞大、规范的摄影工业体系,在照相机、摄影器材、感光材料等方面曾有过光辉的业绩。但是,在全民所有、计划经济体制下,也走了不少的弯路和经验教训。因此,在照相机的研发和设计上,重普及、轻提高。设计思想陈旧、保守、因循守旧、多年一贯制,在照相机的产品上有充分的体现。

尽管如此,前苏联还是有一些设计新颖、制作精良的精品相机,特别是前苏联生产的各种高素质镜头,至今还是令广大的摄影爱好者所津津乐道,成为收藏和研究的佳品,也说明苏联并不缺乏优秀的相机设计人材。

这台前苏联生产的6英寸经典折叠式木制相机可作为一例以供参考。该机用料讲究,制作精良,安装有高素质大画幅镜头和特别设计的镜后快门(图11、图12)。

该机为前苏联列宁格勒光机厂生产,相机很新、品相很好、功能正常,图12为相机的标牌。相机用优质木料制作,规整、规范,折叠后的外形尺寸为高250mm、宽215mm,不算镜头的厚为 115mm。体积较大,重量较重,机顶有手提带,相机编号为No.595。

相机前部的灰色盒体为相机的镜后机械快门,盒体较大,外形尺寸为140mm×140mm×30mm。相机的做工精细、精致,四周都有以电镀处理的包角,机身十分坚固。相机上的大小旋钮都有加工精细的直丝滚花,十分美观。

这种早期经典大画幅木制相机,最常见的有两种不同结构的机型。一种是英国折叠式的机型,另一种为欧洲大陆折叠式的机型。两种木制折叠式相机的结构和形式完全不同,都有各自的特点。大型木制折叠式相机与早期的方箱式木制相机相比,其最大的优点是相机的体积明显地缩小,携带方便。

这台前苏联生产的6英寸经典折叠式相机,属于欧洲大陆式的机型,特点是相机的前板为固定方式,采用机身后背调焦。

打开机身两侧上部的锁定挂钩,机身的后盖板可被打开,把后盖板放平与机身呈90°,用后盖板中间长155mm、宽70mm的滑板推向机身的底部,后盖板可被锁定。

图13为被打开的机身后盖板。可看到,后盖板中间的滑板上有9mm的三脚架螺丝孔和推拉滑板的大圆孔。在后盖板的两侧各有一条铜条齿轨,齿轨的长度为230mm,贯穿机身底部和后盖板,并与机身底部的齿轨相连接。

旋转机身右侧底部的调焦大旋钮,通过旋钮上的齿轮和齿轨的咬合,可使机身向后移动,进行调焦。

图14为相机后背最大的后移状态。实测最大后移的距离为300mm,镜头的画幅可涵盖12英寸画面。相机的皮腔展开后可看到,皮腔很新,保存完好,调焦顺畅。调焦取景后,可用后盖板的螺丝把皮腔和后背固定,防止跑焦。

图15为机身后背的毛玻璃取景对焦屏。打开T门,把光圈调至最大,对焦∞,在毛玻璃上可看到远处清晰的影像。向后移动毛玻璃屏,可看到清晰的近距和微距图像。因此,该机也可以进行近距、微距和大于1:1的微距拍摄。

把毛玻璃屏翻到机身上部,可看到相机的内部结构(图16)。实测的相机画幅尺寸为178mm×128mm。画框的底部有沟槽,画框上部的两个角有锁定木制底片盒的金属挡板。把底片盒的一端先入沟槽,再把另一端向右错开约50mm推向片框,然后再把片盒移至画框的正中,底片盒可被锁定,进行拍摄。

片框和毛玻璃屏后背可以整体卸下,更换其它规格的画框后背(图17)。

这台前苏联6英寸木制干版折叠式的机型很常见,其优点是相机的外观设计简洁、规整。折叠式的后盖板对毛玻璃屏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携带方便。木制的底片盒,两面可各装一张底片,通用性很好。

该机安装的是比较少见的大型金属镜后机械快门(图18)。快门为6叶片,快门速度的调节在快门盒体的底部(图19)。快门速度范围T、B、1/30s、1/15s、1/2s、1s,共6档。各档定位明确,由小拨钮指针指示,各档快门均工作正常。快门盒右侧的上部有上弦扳手,顺时针向上扳可给快门上弦。快门盒右侧的下面有快门释放扳手,顺时针向上扳可释放快门,快门释放时声音较大。与众不同的是,给快门上弦时,快门先是全开,上弦后完全关闭。因此,使用该机拍照时,取景、对焦后,需要先上好快门,然后再把底片盒插入后背。

快门盒的接口为M59螺纹接口。快门盒的前面有一个大圆盘,圆盘上在不同方位有三个弧形长孔,每个长孔都有一个固定螺丝。镜头拧上后,镜头光圈的位置可以通过这三个弧形的长孔做适当的调整,便于观看操作。

相机安装有高素质长焦距的加膜镜头(图20),镜头很新,有原装镜头盖。镜头做工精细、精致、精良。外形尺寸为直径65mm、长53mm,M59螺纹接口。镜头的中间设有光圈调节环,光圈的调节范围由F4.5~F32,共7档。多叶片的光圈收缩后呈圆形,镜头的镀膜为棕黄色,非常漂亮,镜片洁净。镜头内圈的标识为N51 4.5/210 No.732832,镜头可以更换。镜头可以向上、向下移动一定的距离。由于相机的体积较大、较重,因此拍照时需要使用大型的三脚架。

为了解这台前苏联6英寸干版座机镜头的素质,在室内进行了实拍,效果很好。国产的6英寸黑白干版底片有两种:一种是上海感光材料公司生产的上海牌6英寸全色散页片ISO 100/21°;另一种是汕头感光材料工业总公司生产的公元牌6英寸全色散页片ISO 21°,每包都是24张,质量都很好(图21)。

把前苏联木制座机放在桌子上,面对窗户,用F22和F32两档光圈,快门速度1/30s,距离约2.5m,分别各拍一张6英寸的黑白底片,底片在黑色的显影盘内冲洗。

图22为F22、1/30s拍摄的底片样片效果。用放大镜进行观察,所拍样片的清晰度和反差都很好,窗户上窗纱的小方格线条十分锐利,清晰可见。表明前苏联生产的这支210mm F4.5座机镜头的成像质量十分优异,素质很好。

纵观这台前苏联生产的经典6英寸木制折叠式座机,做工精细、精良,镜头素质一流,完全具备了经典精品相机的特质。因此,该机具有很好的收藏、研究和观赏价值。

日本木制6英寸经典折叠式干版座机

该机属于英国折叠式木制相机的机型,结构上与上述前苏联座机的结构完全不同,也是最常见的木制折叠式的机型。相机的机身没有标牌,据二手相机店的老板说,相机是日本生产的樱花牌座机。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我国也曾经大量地生产这类相机,规格以6英寸、8英寸、10英寸的木制座机最多,品牌也不少,结构上大同小异,主要是供照相馆、一些科研单位使用,与其配套的国产大画幅镜头也很多。过去,在二手相机市场和相机店可经常见到。

这台日本生产的经典6英寸木制折叠式座机同样做工精细、精致、精良,体积较小。折叠后的外形尺寸为高200mm、宽200mm、厚50mm,不包括镜头(图23、图24)。相机用优质木料制作,规整、规范。相机的四角都有铜制的包角,十分坚固。除了铜件外,相机上所有的金属部件都做了质量上乘的电镀加工处理,光亮如新。相机上所有的大小旋钮都有加工精细的滚花,很美观。

相机的底板有金属大圆盘,可以安装木制的三脚架。打开机顶的锁扣,底板可以翻下,并可扳成与机身呈90°,此时,底板可被机身两侧的金属支撑杆锁定,旋紧支撑杆两侧的螺丝,可把机身与底板固牢(图25、图26)。

相机底板右侧的前部和后部各设一个调焦大旋钮。旋转前部的调焦旋钮,通过齿轮和齿条的咬合,可使底板的上层连同镜头向前移动,并可用左侧的小旋钮随时锁定。旋转底板右侧后部的大旋钮,可使机身毛玻璃向后移动,底板左侧的小旋钮可以随时锁定。

该机向前移动的最大距离可达到300mm,皮腔也达到最大的伸长状态(图27)。机身后背毛玻璃屏向后移动的最大距离为145mm(图28)。镜头前移,同时毛玻璃屏后移,此时皮腔的最大伸长可达到430mm左右。因此,这台干版相机不但可以进行近距拍摄,而且也可以实现微距和大于1:1的微距拍摄。

此外,该机的后背毛玻璃屏向前移动,可安装广角镜头进行拍摄。松开机身左侧的螺丝,可把毛玻璃后背前移并加以固定。图29为机身后背最大前移的状态。此时,镜头与毛玻璃屏的最近距离为90mm。

该机的镜头可以向上和向下移动一定的距离(图30),也可以俯仰,有效地校正画面的视觉变形。松开镜头板两侧的螺丝,镜头可以上仰和下俯(图31)。

该机的镜头为富士胶片公司制造(图32),镜头外圈的标识为FUJI Q-ART 2000 WAC150 1:9 LENS MADE IN JAPAN No.2195072。镜头做工精细、精致、精良、美观。镜头有浅绿色的镀膜,镜片洁净。与众不同的是,镜头后部光圈调节为一个大圆盘,圆盘的直径达80mm。镜头的光圈范围由F9~F45,共6档。各档光圈之间还有刻线,可供精确的调整光圈值。

把光圈开至最大,距离调至∞,在机身后背的毛玻璃屏上可以看到远处清晰的影像。旋转调焦钮,使镜头前移,可以看到近距、微距和大于1:1的微距图像。该机可以更换各种不同焦距的镜头,镜头板的尺寸为95mm×88mm。

相機的后部主要是6英寸的取景、对焦的毛玻璃屏(图33)。毛玻璃屏一般都没有保护的盖板,因此需要特别的加以保护,以防破损。毛玻璃屏上有锁定的插销,打开插销可把毛玻璃屏翻下看到片框和相机的内部(图34)。实测的片框画幅尺寸为160mm×120mm。片框上下都有凹槽,可安放木制的底片盒。打开机顶两端金属锁定的插片,机身后背可以整体卸下,更换其它规格的后背(图35)。

在经典相机时代,这类木制大画幅座机,大都做工精良和安装有高素质的座机镜头。主要用于照相馆和一些科研单位在室内进行拍照,使用摄影灯具来照明,因此拍照曝光的时间较长。照相机大多使用镜头盖或手控气动快门,凭经验进行底片的曝光。曝光的时间一般可控制在1/25秒以下,或者说最短的曝光时间不会超过1/25秒。

随着胶片感光度和质量的提高,在大画幅相机上很早就安装有镜后布帘快门,准确可靠的快门速度调节,大大提高了相机的拍摄功能和拍摄的成功率。根据早期镜后布帘快门的工作原理,在经典相机时代又设计出可镜前使用的各种布帘快门。在拍摄前把布帘快门套在镜头上,可实现不同快门速度的调节,使用灵活、方便,可获得曝光正确的底片,这种镜前布帘快门也有多个国家生产。

图36为日本生产的镜前布帘快门,快门的金属标牌上有MADE IN JAPAN标识。快门的盒体用金属薄板制作,外形尺寸为105mm×74mm×27mm,可加接在直径为φ50mm左右的座机镜头上。上述这台日产木制折叠式相机安装的富士150mm F9座机头的直径为φ49mm,因此可以使用这支布帘快门进行拍摄。

图38为日本6英寸木制座机加接镜前布帘快门的外观。使用这种镜前布帘快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把布帘快门套在镜头上,用盒体侧面的顶丝加以固定,然后可打开布帘快门进行取景和对焦,最后关闭快门,调节快门速度进行拍摄。另一种方法是取景、对焦后,调整好快门速度,再套在镜头上进行拍摄。

布帘快门盒的右侧面上部有快门速度调节齿轮的圆盘(图39)。圆盘上压印有1/15s、1/30s、1/45s、1/60s、1/75s、1/90s,共6档的快门速度,调速盘的下面有紧固的顶丝。

快门盒的左侧面的上部为快门速度调节的旋钮,下部的手柄和齿轮圆盘为布帘快门的上弦手柄。顺时针旋转手柄,可使布帘快门常开,呈T门状态,继续旋转手柄,布帘快门关闭,给快门上弦。盒体的中间为快门的释放机构。快门可手动释放,也可以加接专用的快门线进行释放。

顺时针旋转上弦手柄,可使布帘快门常开,呈T门状态,听到响声后,停止旋转手柄。此时,可以取景、对焦,或进行长时间的曝光。拨动快门释放杆,可使布帘快门返回,形成B门。

旋转快门上弦手柄,快门打开取景、对焦后,继续旋转手柄,可给快门上弦。拨动快门释放杆,布帘快门可按设定的快门速度,迅速的返回原位,完成底片的曝光。

由此可见,这种独立的快门盒体携带方便、使用灵活、曝光准确,大大拓展了木制座机的使用功能,给相机在室外的拍摄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在经典相机时代,这台日本生产的6英寸木制折叠式相机和镜外布帘快门,做工精细、精良,功能完善、结实耐用、用途广泛,其经典的机型在国外有过大量的生产。我国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也曾有过大量的生产,主要用于照相馆拍各种证件照、全家福和企事业单位学校的团体合影等。一些科研单位用来拍摄大尺寸的精细地图、翻拍图纸、文件、矿物标本等。

图41为上海照相机四厂生产的6英寸木制折叠式外拍机的包装皮箱外观。该机为全新一套,外包装上的标识为WM6外拍机field camera和海鸥标识。

图42为海鸥牌6英寸木制折叠式相机的外观。这种6英寸的木制座机国内生产的品牌很多,笔者所见就有十几种,结构上也大同小异,有的没有快门,有的安装有手控气动快门。

此外,国内大量生产的木制座机,以8英寸和10英寸的规格较多。为此,天津照相器材厂为国产8×10英寸的座机镜头还生产过镜前布帘快门的木盒,其结构原理与上述日本生产的镜前金属布帘快门盒的结构、原理大同小异。

图43为天津照相器材厂生产的67-1型木制布帘快门盒的外观和包装盒。产品合格证上印有生产的日期为1969年5月,包装盒上印有最高指示,表明是文革期间的产品。木制布帘快门盒的外形尺寸为128mm×103mm×28mm,全新未使用,有产品合格证。这支木制布帘快门盒主要是为8×10英寸的座机镜头使用。布帘快门盒的规格为φ68mm,国产10英寸座机镜头的焦距大多为210mm和240mm,镜头前部的直径一般为φ66mm左右。因此,可把这个布帘快门盒套在座机头上使用,效果很好。

图44为国产木制布帘快门盒套接在国产8×10英寸座机镜头上的外观,可实现1/15s、1/35s、1/45s、1/75s,共4档的快门速度,也可以实现B、T门长时间曝光的功能。

这种国内外生产的经典大画幅折叠式木制相机,除了可以更换各种不同焦距的镜头外,也还有多种不同的标准化摄影附件可以更换,通用性很好。

图45为木制座机使用的国产的木制120胶卷卷片盒的外观。通过更换木制座机的专用机身后背,也可以使用120胶卷进行拍摄,专用的120木制机身后背有毛玻璃屏和木制120卷片盒的插口。用毛玻璃屏取景对焦后,把木制120卷片盒移至毛玻璃屏的位置就可以进行拍摄,有定位设置,可保证拍摄的画面完全一致。

木制底片盒的外形尺寸为142mm×120mm×61mm,实测的画幅尺寸为72mm×58mm。6×7的画幅,一个120胶卷可拍10張画面。

木制120卷片盒分机芯和卷片盒体两部分(图46),图47为木制120卷片盒的上部。卷片后背盒上部的左侧设有手动归0的自动计数圆盘,装好胶卷后,可开始卷片,当后背观察窗口内出现①时,停止卷片,调整计数器圆盘上的指针指向0后,即可拍摄第1张底片,计数器圆盘上有0~9的刻度。

过去,在二手相机市场和相机店,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国外和国内生产的大画幅木制座机,还可以看到一些大画幅的座机镜头,价格不高,其中也不乏著名的品牌。这些座机镜头一般都没有快门,做工精细、精良,成像质量优异。时至今日,这些老镜头除了可供收藏研究外,为了获取高品质的照片和特殊的用途,仍被一些职业摄影师和摄影发烧友用来拍片和研究,乐此不疲。

图48为国外生产的三支大画幅座机镜头的外观。图中左为英国生产的ROSS镜头,金属镜头盖上有ROSS LONDON标识。镜头很新、品相很好、镜片洁净,镜头有浅蓝色镀膜。镜头的外形尺寸为直径φ71mm,长49mm,螺纹接口M66mm。镜头内圈的标识为ROSS LONDON PATENT 81/2 IN XPRES 1:4.5 No.90116。镜头的光圈范围F4.5~F47,多叶片的光圈收缩后呈圆形。

图48中为法国生产的BOYER座机镜头和原机的镜头板。镜头的外形尺寸为直径φ53mm,长42mm。镜头内圈的标识为BOYER PARIS SAPHIR 1:6.3 F180 No.629519。镜头有紫色镀膜,镜片洁净。镜头的光圈范围F6.3~F32,共6档,多叶片的光圈收缩后呈圆形。

图48右为日本东京光学公司(尼康公司的前身)生产的一支比较少见的ConGo座机镜头。镜头的外形尺寸为直径φ72mm、长57mm、螺纹接口M49mm。镜头内圈的标识为ConGo 1:4.5 f=210mm K·yamasakI TOKYO No.36006。镜头有紫色和棕色镀膜,非常漂亮,镜片洁净。镜头的光圈范围F4.5~F50,共8档,多叶片的光圈收缩后呈圆形。

此外,我国生产的各种木制座机使用的大画幅镜头品牌、数量也很多,有相机厂生产的镜头,也有一些军工代号厂和光学厂生产的镜头。这些镜头大都做工精细、精良,成像质量优异,使用可靠。

图49为三支军工代号光学生产的大画幅座机镜头的外观。图中左为华光牌柔焦镜头,镜头的做工精细、精致、精良,比较少见。镜头的外形尺寸为直径φ71mm,长43mm,镜头和镜头座连成一体。镜头的外圈标识为华光1:4.5 f=150 No79023。镜头有蓝色和棕色加膜,镜片洁净。镜头的特点是没有光圈,前组镜片较小,后镜组的镜片很大,呈球形。旋转镜头,可获得不同效果的柔化程度。镜头可安装在6英寸的座机上使用,主要用来拍摄人像,镜头全新。

图49中为太山牌ZX-1、8x10英寸座机镜头,镜头全新、有金属镜头盖。镜头做工精细、精良,有很好的装饰性效果。镜头的外形尺寸为直径78mm,长65mm。镜头内圈的标识为TAI SHAN F240 1:4.5 No.810803。镜头有紫色加膜,镜片洁净。镜头的光圈范围F4.5~F45共8檔,多叶片的光圈收缩后呈圆形。

图49右为华江牌LP-1、8×10英寸座机镜头。镜头全新、镜头做工精细、精良,镜头的外形尺寸为直径φ72mm、长68mm。镜头内圈的标识为华江LP-1 1:4.5 f=240mm No.0104884。镜头有蓝、紫、棕色多层镀膜,非常漂亮,镜片洁净。镜头的光圈范围F4.5~F45,共8档,多叶片的光圈收缩后呈圆形。

上述的太山牌和华江牌这两支镜头的外径分别为φ64和φ65,因此可以使用上述的国产67-1型木质布帘快门进行拍摄。换上8×10可拍摄120胶卷的专用后背,就可以使用120胶卷拍6×7画面10张。

图50为国产8×10英寸木制座机镜头前套接国产木制布帘快门的外观,图51为国产8×10英寸座机可使用的120胶卷专用木制后背。

从以上所述的情况可以看到,不管是国外生产的座机镜头,还是国内生产的座机镜头,大都做工精细、精良、体积不大。因此,为了解镜头的素质如何,可以临时制作一个100mm×100mm的镜头板,把镜头安装在美国格拉菲克4×5的相机上,使用相机的24档布帘快门速度进行实拍,效果很好。

图52为日本座机镜头所拍摄的4×5底片样片的效果,图53为用国产座机镜头所拍摄的4×5底片样片的效果。可看到,在逆光条件下拍摄的两张4×5底片的清晰度和反差很好,线条十分锐利,细节清晰可见,特别是暗面的层次非常丰富。国外和国产的两支大画幅座机镜头的素质表现看不出有明显的差别,成像的效果都很好。

综上所述,从照相机的发明到干版感光材料时代,走过漫长的三十年时间,才使照相机的普及成为可能。早期的银版、湿版相机时代,相机的结构简单,大多为木制方箱式相机,底片曝光时间长,因此相机大多都没有快门或仅有手控快门。底片的制作和冲洗过程复杂,因此,相机还无法真正地普及。以上所介绍的这台早期无标牌方箱式相机可视为一例,仅供参考。

照相机进入经典相机时代,虽然中、小画幅已成为主流的机种,但是大画幅经典木制相机并没有消失,在某些领域仍然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经典大画幅木制相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大量的生产。这些相机大都做工精细、精致、精良,功能完善,使用可靠,大画幅座机镜头素质优异。现如今,这些体积较大、做工精良的木制座机不但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而且它所展现出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也被广泛的认知。因此,仍具有很好的收藏、研究和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座机木制底片
木制餐具清洗及保养妙招
保护光明的“底片”
打电话
“木地铁”谢幕
父母在,不换号
社会底片
“扫描”珍贵记忆
木制玩具受宠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