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mm WERRA 1a旁轴相机

2021-10-11 17:42蒋放
照相机 2021年7期
关键词:调焦底板小提琴

蒋放

王金林今年75岁,爱好音乐,他最大的乐趣是收藏、整修和演奏小提琴。王金林上小学时,看到同学在拉小提琴,弓弦发出的声音竟然如此美妙,深深打动了他的心。父亲有个朋友姓朱,住在长乐路,家有钢琴和小提琴,他见王金林如此喜欢小提琴,便邀他去学琴。王金林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琴技提高不少,就想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琴。小提琴很贵,那买把二手琴吧,他就常去旧货店淘琴。时间久了,王金林结识了二手琴柜台上的徐师傅。徐师傅向他推荐聂耳牌小提琴,花了19.5元,那可是20世纪70年代的价格啊。王金林带着淘来的旧琴,正式报名参加小提琴培训班。

“文革”时期,王金林被学校分配到安徽农场务农,每天收工后练琴,成了文艺小分队骨干,并被派往上海采购了10多把小提琴。

王金林每年回沪探亲,旧货店成了“娘家”。他几乎跑遍上海所有的旧货店,有幸认识了上海音乐学院的谭抒真教授。谭抒真除了教琴,还自己制作小提琴。从此,王金林的琴艺上了一个台阶。

上世纪80年代末,王金林回城,进上海力申铸钢厂工作。一天厂休,他在福佑路旧货市场淘到一把仙乐牌小提琴,如获至宝。这把花60元淘来的小提琴,音质还真不错。王金林经常向旧货店老师傅请教有关小提琴的知识和修琴技艺,加深和增强对各国小提琴的理解和认识。

王金林住在东台路上的一间弄堂小屋里。东台路是闻名沪上的古玩旧物一条街,老外常来这里觅宝。功夫不负有心人,王金林在东台路上淘到一把用帕格尼尼头像做琴头的意大利克莱蒙娜小提琴,那是1779年由斯特拉迪瓦里的学生拷贝制作的名琴。淘购二手小提琴,已成为王金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德国霍夫纳、日本铃木和上海小提琴厂出品的小提琴都被他收入囊中,成为永久的伴侣。

王金林总共收藏了29把小提琴,每把琴都有感人的故事。在所有藏品中,最为珍贵的是1721年由意大利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亲手制作的小提琴。琴的原主人是位犹太商人,二战期间在上海避难。一次因患腹泻到外国人开的私人诊所求医,服药一周,钱花了不少,病情未见好转反而愈加严重,生命垂危。有位老中医闻讯,让他服用自己配制的中药汤剂,方使病人转危为安。犹太人为了报恩,遂将自己珍藏的这把名琴赠送给救他一命的老中医。老中医知道这把小提琴价值不菲,硬塞给犹太人两根金条,方才收下厚礼。据说,二战期间共有5把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被犹太人带到上海。上世纪90年代,老中医离世,几年后妻子病重等着用钱,这把名琴方才流散到旧货市场。王金林见到这把琴时,琴头已掉下,他决定买下整修。店主开出天价,王金林只拿得出3000元,向母亲求助无果,最后在弟弟、舅舅和表姐的支助下,方才凑足钱款买下这把稀世名琴。

经过多年的钻研和实践,王金林练就一手修琴绝技。他仍然喜欢跑旧货店淘琴,为损坏的旧琴配上琴弦、修实琴头、整好琴身。经他整修的小提琴,都能奏出美妙音色。

王金林收琴修琴,名声在外。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制作专业的老师,请他参与评鉴学生制作的小提琴,要他对制琴工藝和音质作出评判。上音的师生经常到王家求教并欣赏他收藏的各个年代的中外小提琴。

王金林十分钟爱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收来的小提琴,别人出高价求购屡遭婉拒。有位日本商人愿意出资100万日元,想收购一把捷克小提琴,同样被拒绝。王金林生活算不上富裕,但每把琴能够给他带来精神满足和心灵愉悦,他把小提琴看作自己的儿女。

王金林购藏小提琴仅仅出于喜欢,不带升值保值的商业色彩。人们生活在充满各种诱惑的世上,对自己的爱物能保持一份持久恬静的心态并不容易。喜玩老式胶片照相机的朋友或许有着类似于王金林的经历和体会。胶片机确实好玩,我有一台东德生产的35mm WERRA 1a 旁轴相机,拍出来的银盐照片很精彩。当然不能与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相提并论,那可是文物级别的遗世宝物啊!

卡尔·蔡司(CARL ZEISS)是德国著名的光学仪器公司。二战结束后,公司部分员工迁往西德小镇奥伯科亨(OBERKOCHEN),并在那里建立奥伯科亨卡尔·蔡司公司,因为原公司所在地耶拿(JENA)已被苏军占领,划归东德。柏林墙推倒后,作为东德耶拿卡尔·蔡司公司的法定继承人,约诺珀梯克(JENOPTIK)接盘,成立约诺珀梯克公司,现在该公司已成为一个技术集团,分销购入的35mm数码相机。早期卡尔·蔡司公司出品的照相机上都刻着CARL ZEISS JENA标记。

东德耶拿卡尔·蔡司公司从1954年开始生产35mm WERRA(威勒)旁轴相机系列。相机外观精巧,快门钮埋入机顶,与机顶面保持齐平,顶部呈流线形,镜头后端装有可以旋转的卷片/上弦环。实际拍摄时,顺时针旋转卷片/上弦环至极限位置,同时完成卷片和上弦动作,然后再按下机顶上的快门钮。作为相机不可分割的部分,镜头后面的卷片/上弦环上装着圆锥形护镜罩,护镜罩前端装有前盖,护镜罩兼具遮光罩的功能。实际拍摄时,先卸下前盖,再从卷片/上弦环上卸下护镜罩,然后将护镜罩反向装到前镜上,此时护镜罩立刻变身为一枚圆锥形遮光罩(图2)。护镜罩前后两孔都有外螺纹,大孔螺纹外径56mm,小孔螺纹外径30mm。拍摄完毕,将大孔螺纹拧入卷片/上弦环内螺纹,并在护镜罩前端小孔外螺纹上装好前盖,整个镜头即被封闭在护镜罩内。

1960年以前出品的WERRA机身、卷片/上弦环、护镜罩和前盖表面,都贴着橄榄绿橡胶饰皮。从1960年开始,换用黑色橡胶饰皮,最后年代出品的机型改用海力蒙 (HERRINGBONE) 饰皮。1961年以前生产的WERRA相机均为平顶,从1962年开始生产圆顶WERRA相机,WERRA 5型始终是圆顶相机。从1964年开始,所有机型,包括WERRA 1型、2型、3型、WERRAMAT、WERRAMATIC相机,均配置新式圆顶,并在机顶上加装附件插座。最为廉价的WERRA 1型和2型相机配置VEBUR镜间快门,早期较昂贵机型配置PRESTOR、COMPUR-RAPID或SYNCHROCOMPUR快门。从1957年开始,WERRA 2型及以后生产的机型上,开始配置硒光电测光表。在1960年生产的WERRA 5型上,还可换用5支不同焦距的定焦镜头。在1961年出品的WERRAMATIC机型上,同样可以换用多种镜头。1954~1964年,耶拿卡尔·蔡司公司至少生产了16种不同类型的35mm WERRA旁轴相机。

我的这台35mm WERRA 1a旁轴相机购于2009年。还记得那天去环龙摄影器材城闲逛,一不留神闯进吴氏二手相机铺。老吴同我面熟陌生(沪语:有点认识),马上拿出WERRA 1a相机:“刚来的,900元吧。”我一直在留意早期生产的WERRA相机,市面上不同型号机子倒是很多,但成色功能理想的没有碰上。老吴向我推荐的WERRA 1a很完美,机身上装着固定式3组4片TESSAR 50mm F2.8镀膜标头,镜片明亮通透,还附有用于裸机的原配牛皮吊带、原配包装盒、原发票和出厂合格证。经仔细检查,机械功能良好,决定买下这台机子。老吴行走江湖多年,顾客心思难逃法眼,我从口袋里掏钱时,他笑眯眯地说:“再加50吧,否则就算了。”算了?意思就是不卖了。我乖乖地掏出950元,银货两讫。老吴的“临门一脚”已经小有名气,常被圈内玩家诟病。这一次我尚能接受他的经营之道,是因为成色功能俱佳的机子实在可遇不可求,到末了追加50元,算是幽我一默,挺好玩的。

正面看相机(图4),护镜罩和前盖已被卸下,裸露的镜头从机身上朝前伸出41mm(置于无限远距离),前镜内环的内螺纹规格为30mm,可用于连接和安装遮光罩(护镜罩反向安装到镜头上,即变为遮光罩)。前镜内环斜面上刻着一圈黑底白字:Carl Zeiss Jena Tessar 2.8/50 4597896。前镜内环外面套着可左右旋转的外径35.8mm的光圈设置环,环周上饰有镀铬直丝滚花。光圈设置环后面是外径41.5mm的调焦筒,调焦筒前端镀铬倾斜圆弧面上,刻着6档光圈值:2.8、4、5.6、8、11、16。设置光圈时,左右旋转光圈设置环,将设置环圆周上的红点对准调焦筒圆弧面上的相应光圈值。实际拍摄时,机内未装自动测距器,需要目测估焦。先左右旋转调焦筒,将调焦筒后端圆周面上的相应距离值对准后面刻度环上的红色棱形尖端即可。

调焦筒后面是外径41mm的刻度环,刻度环是固定不动的,底端圆弧面上刻着黑色标记:MADE IN GERMANY(德国制造)。刻度环外面套着可旋转的调速环,调速环外径 52.5mm,内径41.2mm。调速环圆弧立面上镀有典丽夺目的亮铬,上端弧面上刻着11档快门速度值:B、1、2、4、8、15、30、60、125、250、500。下端立面凸显快门品牌标识:SYNCHROCOMPUR,银底黑字,显得挺秀古雅。调速环圆弧立面上,一左一右固定着2枚位置相对的调焦手柄。手柄表面镀铬,外径3mm、长4mm。实际调速时,用两指捏住手柄并左右旋转调速环,将所需设置的快门速度值对准前面刻度环上的红色棱形尖端。调速时档位分明,入档时发出铿锵有力的金属声,让人领略到机械之美。

调速环外面套着外径58.5mm、内径56mm的卷片/上弦环,卷片/上弦环圆周上贴着橄榄绿饰皮。实际拍摄时,可以先在前镜上装好遮光罩(即护镜罩),然后将卷片/上弦环顺时针旋转到底,同时完成卷片和上弦动作,再摁下机顶上的快门钮。拍摄完毕,可以从前镜上卸下遮光罩,将它反向装到卷片/上弦环上,即变为护镜罩,最后将前盖装到护镜罩上,镜头即被完全封闭在护镜罩内。

护镜罩大孔内径28.1mm,小孔内径54mm,长34.4mm(未装前盖),重50g(装前盖)。前盖外径36mm、厚4.5mm,护镜罩圆锥形表面置有镀铬装饰条并贴着橄榄绿饰皮。WERRA 1a相机的护镜罩为金属件,甚为难得。WERRA系列相机上的护镜罩不少是用塑料制成的,经过60多年沧桑岁月,罩子两孔螺纹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化开裂现象。因此在淘购早期WERRA相机时,首先应注意护镜罩是否为金属材质。

機身左旁侧装着同步闪光连线插座。机壳左右两侧镀铬面上固定着金属吊带环。

镜头朝上,观察机顶(图5)。机顶平坦无奇,表面镀有漂亮的铬层。顶面右上端装着“埋入式”快门钮,快门钮外径12mm,其端面镀有炫目的亮铬。它被埋入机顶,与机顶保持齐平。

镜头朝前,看机背(图6)。后盖左上方,机壳镀铬金属面上置有亮框取景窗。 1954年生产的WERRA和1955年生产的WERRA 1机型,均配置早期的暗框取景器。WERRA 1a生产于1958年,是第一台配置亮框取景器的机型。后盖表面贴着橄榄绿饰皮,饰皮右下侧凸印WERRA标识。

镜头朝上,看相机底板(图7)。底板与后盖结合成一个整体组件,底板左端是外径24.6mm、厚2.5mm的倒片轮,中央是开启和锁紧后盖/底板组件的锁轮。锁轮外径23.3mm,端面周边饰有一圈朴拙的直丝滚花。将锁轮逆时针旋转180°,后盖/底板组件即被解锁,可被拉出并脱离机身。把后盖/底板组件装到机身上,并将锁轮顺时针旋转180°,该组件即被锁定(图8)。

锁轮中央置有三脚架安装螺孔。锁轮右侧置有退片功能钮。拍摄完毕,摁下退片功能钮以使机内走片齿轮处于脱开状态,并同时旋转倒片轮,可将胶片倒入暗盒。

底板右端是走片计数盘。计数盘外径25mm、厚3mm,它被固定在底板上,端面刻着一圈36个走片计数值。计数盘中央有一个内径9.6mm的圆孔,机内卷片轴穿进圆孔,轴端与计数盘面保持齐平。拍摄前,先在机内装好胶卷,然后顺时针旋转卷片/上弦环,卷片轴端将同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轴端圆周上红点所对准的相应走片计数值,就是已拍胶片的张数。实际操作时,可以先手动设置计数值。步骤如下,先空拍3张新装入的胶片,放过片头,再手动旋转卷片轴端,将轴端红点对准计数值0,这样每次旋转卷片/上弦环,走片计数值将随之进一位,一直进位至36,最后完成拍摄。WERRA 1a相机上的走片计数装置与卷片/上弦环在工作时相互连动,该系统被耶拿卡尔·蔡司公司设计得神趣盎然,珠联璧合。

底板中央的锁轮上方镀铬面上刻着MXV标记。MXV标记上方,卷片/上弦环下端与机身连接部位,有一条长18mm、宽1.8mm的弧形凹槽,从槽内伸出MXV功能切换杆。实际操作时,左右移动槽内的MXV功能切换杆。杆端对准M,单次闪光泡功能生效;对准X,万次闪光灯功能生效;对准V,自拍功能生效。

WERRA 1a附有古色古香的淡褐色原配包装盒(图9)。盒长143mm、高97mm、深84.2mm,重135g。盒内外6面均贴有淡黄色绸布,盒外5面绸布上再贴着淡褐色皱纹饰皮。包装盒由内盒和盒盖组成,顶面凸显金色的相机标识:WERRA。将WERRA 1a裸机置入内盒,盒盖置于一旁,两相盎照,愈显古朴矜贵。

35mm WERRA 1a 旁轴相机是玩家的囊中良品。虽然属于普及型机子,材质单薄,做工纤巧有余坚固不足。机内未设测距器,拍摄全靠目测估焦。但是瑕不掩瑜,护镜罩反转过来竟然就变成了遮光罩!卷片/上弦环的旋转操作方式令人瞠目结舌,走片计数机构超凡脱俗,配置成像素质一流的TESSAR 50mm F2.8“鹰眼”标头和SYNCHRO-COMPUR 8叶片镜间快门。凡此种种,35mm WERRA 1a相机必然走出平庸,闪现奇光异彩。

猜你喜欢
调焦底板小提琴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板上叠球
板上叠球
Pear Concert
独立基础加防水底板的分析
航天508所自研软件用于在轨相机试验
永诺50mm f/1.4镜头上市
奢侈的标准
基于DSP的红外双视场调焦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