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问题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

2021-10-11 00:40郁亚红
文理导航 2021年29期
关键词:核心问题小学数学

郁亚红

【摘 要】在学科领域的学习中,提出具体核心问题,设计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能够有效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本文主要探讨核心问题在数学课堂上的开展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探索性学习

一般来说,数学课堂的开设可以分五步走。第一步,首先创设情境。第二步,提出问题。第三步,学习探索。第四步,交流反思。第五步,总结巩固。五个步骤环环相扣,紧紧相连。但本文认为,提出问题是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得走好这一步。

一、核心问题的设计原则

设计数学课堂的核心问题前,老师要把握三个原则。首先,核心问题必须具备现实意义。核心问题的题干信息应当和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解决问题。不要过远偏离学生的生活情景,并不利于学生思考探索。其次,核心问题要具有探究意义。换句话说,老师不是为了设计问题而设计问题,而是真正提出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火花,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意愿的问题。再次,核心问题应当具有启发意义。有时,一个问题就能让学生领略一种数学思想或者掌握一种数学方法。总而言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效用的问题,才可以被称为有价值的数学核心问题。

二、核心问题的设计策略

(一)通读教材,找准知识关联处

数学教材的内容安排遵循着一定逻辑。数学知识点前后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如今,有一个重任落在了数学老师的身上。数学老师设置一针见血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们找到知识点前后的关联,巩固旧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更全面的完善。

例如,数学老师发现,小学数学三年级、四年级都有《位置与方向》的内容。这两节的内容肯定存在内部关联。老师事先研究了两部分的课程内容。三年级时,我们主要认识四种方位:东、南、西、北,会稍微接触式的理解西北、东北、西南、东南等这八个方位介词。四年级的学习就添加了新的数学元素,如角度、距离等。例如下面两道填空题。三年级的填空题:小林家在学校的(  )面。四年级的习题:小林家在学校的

(  )偏(  )方向(  )度(  )米。这就是两节课堂的区别和联系。老师趁机设置了核心问题,将二者关联起来。老师首先在黑板上展示了某个区域的平面图。这里有学校、邮局、超市、公园和书店。老师问了学生两个问题。超市在学校的什么方向?邮局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基于三年级的学习,同学们回答说,超市和邮局在学校的西北方向。老师提出核心问题,我现在要准确的区分这两个位置有什么办法呢?同学们感到束手无措。随后,老师适当的引进“角度”和“距离”的数学名词。同学们明白了表述的方法。超市在学校的西偏北10度的方向。而邮局在学校的西偏北30度的方向。距离都是200米。如此,我们便可以区别“学校”和“邮局”两个地点。同学们领会得知,我们今天四年级学习的课程是以三年级该课程的知识点为基础。只是增加了一点点小的内容,并没有很大的改变。

(二)回顾教材,聚集知识重难点

数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偏向逻辑培养的学科。它的重难点很多,也很明显。同学们学习重难点时,明显的感到困难。这就是为什么要求老师把核心问题设置在重难点处。首先,核心问题可以强调重难点的重要性,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好好听讲。其次,核心问题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重难点。

例如,小学数学《时、分、秒》这一节的学习。这一节的重难点就是让同学们具备时间观念,了解“时”、“分”、“秒”这三个数学名词,并了解他们实际的数学概念。比如说,在一个钟里,秒钟从数字1走到数字4,总共走过了3个大格,也就是15个小格,所以代表的是15秒。同学们得有这样的数学观念,知道时针、分针和秒针走1格代表怎样的数学含义。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老师也设置了几个核心问题。第1个问题:为了计量更短的时间,我们经常会用比分更小的单位,也就是秒。我们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呢?电子表中变化最快的数字跳动一次就是一秒。机械表中最细,走得最快的针就是秒针,秒针跳动一格也是一秒。第2个问题:现在黑板上有一些电子表和钟表的图片。请同学们读出上面的时间。老师要求学生会认表,这也是基本的生活技能。第3个问题: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时间概念。在生活中怎么感知一分钟呢?知道一分钟大概有多长吗?请同学们估摸,一分钟能够做些什么事情。问题抛出后,老师鉴定很多同学没有时间观念。有的同学甚至说,“一分钟,我可以写完今天的数学作业。”这肯定不可能。老师拿出了电子钟表,给同学们来计。同学们在一分钟内自由活动,感受一分钟的长度。比如,有的小朋友在一分钟之内画出了一个小朋友。有个小朋友在一分钟内从1写到20。有的小朋友在课下用一分钟踢50下毽子。同学们脑海中的时间观念渐渐丰富了起来。老师继续追问,我们已经知道一分钟的长度。现在请同学们估计一秒钟内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如果同学们能够顺利的解决老师刚刚提出的三个问题,也就等于说掌握了本次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很轻松地解决今天布置的数学作业。

(三)回归学生,聚焦思维困惑处

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数学困惑,也会有这样和那样的数学困惑。基于性格不同,有些学生羞于表达自己的疑惑,积少成多,最终导致数学成绩不理想。因此,老师要尽可能做到了解学生,以学生角度学习这门课,知道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困惑。把这些困惑摆在学生们面前,让学生们直击自己的困难,突破困惑,得到提高。

有时,老师问同学们,在学习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惑?有的学生非常懒惰,不愿意回顾,不愿意思考。老师需要“牵”着他们走。例如小学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节课的学习。在此之前,同学们学习了整数和分数。小数是小学数学中的一個新分支。生活经历比较丰富的同学会很快地理解小数的概念。但是那些生活经历不丰富的同学就遇到问题了。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像0.85、2.06、5.98等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中间的这个点就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后面分别是十分位和百分位。我们读的话也很好读,比如4.05就读作四点零五元。我们也可以掌握具体的法则。整数部分仍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点。小数部分按顺序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有的学生有这样的困惑。小数和整数的区别在于它多了一个小数点以及后面的数位。那么小数点后面的小数具体表示什么呢?它可以代指什么呢?例如“4.3”和“4.34”,我们怎么理解小数点后面的“3”和“4”呢?首先来看第1个小数“4.3”。老师建议把4.3分成“4”和“0.3”。“0.3”够不够1呢?显然不够。老师给学生们清楚地表示了“0.3”,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大饼,把它分成10份。随后,老师又给学生们普及了数学概念。3是小数点后的第1位。我们也把它叫做十分位。就是把一分成10份。结合老师画的饼,请同学们标注0.3的部分。同学们经过思考知道,“0.3”就表示占其中的3份。同理推断,0.34中的“4”是百分位。也就是说,把一分成100份,“”占其中的4份,它的计量单位是1/100。同学们的困惑得到了良好的解决。

猜你喜欢
核心问题小学数学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问题的思考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加油站管理核心问题与管理系统建设研究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