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整体推进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建设的行动分析

2021-10-11 02:36刘洪生
关键词:珠海市珠海整体

刘洪生

摘    要:近年来,广东省珠海市立足本地丰富区域文化资源,借助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在区域推进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建设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和尝试。以广东省珠海市的实践为蓝本进行分析可知,区域整体推进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建设可采取强化学术导向、推进校际联动和坚持组织推动等行动。

关键词:区域教育;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建设;行动分析

开发和实施地方历史文化课程,是推动学生全面认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国家认同感、民族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对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1]。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文件强调要“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法治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同时,文件进一步提出了具体做法,即“用好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的育人功能,发挥英雄模范人物、名师大家、学术带头人等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镇村、家庭共同育人的格局”[2]。上述措施和建议,为区域整体推进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方向和指引。近年来,广东省珠海市立足本地丰富区域文化资源,借助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在区域推进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建设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和嘗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强化学术导向

(一)多级互通,打造课程建设专家团队

为保障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区域整体推进的方向性,以及课程建设的科学性,珠海市教育研究院组建了一支多层次、立体化的专家指导团队,其中包括广东省内和珠海市内高校的课程理论专家,并通过“省级专家进市,市级专家到区,区级专家下校”的接力式指导模式,建立了联动推进机制。市局定期召开与课程建设和推进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学术沙龙、学术讲座等,由广东省内的高校课程理论专家定期对珠海市地方历史文化课程的开发者和相关名师团队进行联动培训,再由名师团队组成区一级的专家团队,在各校建立观测点。每个学校至少安排1名驻校专家,对该校的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建设和推进开展指导和答疑,确保各校能在最大程度上学习和贯彻最新的地方历史文化课程理念。同时,定期开展各种阶段性评估,对各校在整体推进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反馈、调整,打破高校和基础教育的封闭边界,充分发挥高校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各自优势,联动多方力量,从区域层面拓宽整体推进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建设的维度。

(二)家国同奏,彰显课程大纲价值观

在国民教育体系内,课程应体现国家意志和国家主流核心价值观念,历史文化课程尤为如此。地方课程面向广大青少年,是开展教育教学的最基本依据,其中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引领会对广大青少年产生终身性的精神层面与思维层面的影响。正如石欧先生所言:“有什么样的教科书,就会有什么样的年轻一代,就会有什么样的国家和未来。”[3]教材的编撰深刻影响着国家人才的培养。因此,教材一定要体现国家意志,要体现国家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基于这一理念,珠海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将爱乡与宣传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将珠海改革开放的历史与国家的“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布局、珠海横琴自贸新区等内容充分结合起来。通过介绍这些内容,一方面,宣传国家的最新方针政策,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政方针的良好习惯和公民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对国家的认同,进一步激发其家国情怀;另一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课程之中,使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与部编教材达到高度统一,形成强大的合力,实现国家意志的“三进”,即进课堂、进教材和进人心。

(三)执简御繁,凸出教材编写主心骨

教材是整体推进珠海历史文化课程建设、确保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要依托。在明晰课程开发思路的基础上,珠海市教育研究院积极探索以突出学科渗透、创新活动平台等为主要形式的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开发了《人文珠海》地方课程系列教材。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基本沿着以下思路展开。

第一,在编写目标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引领。地方历史文化课程教材的编写不只是在弘扬地方文化,也是在帮助学生的情感意识突破狭隘的地域层面,扩展到精神和文化领域,使得地方课程实现其精神和价值引领的目标。以地方课程为“脚手架”,立足于珠海本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从地方文化教育的自觉、自省上升到对国家文化的自信层面,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第二,在课程结构上,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编写结构。以《人文珠海》系列教材为例,该教材以珠海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点”,以珠海的历史发展时序为“线”,将历史事件与历史发展进程相结合,凸显珠海在发展进程中的独特“切面”,让学生既掌握珠海历史的基本事实,又理解珠海历史在中国发展史上的定位和地位。

第三,在内容选取上,注重实践性。例如,《人文珠海》系列教材利用具有实践操作性的栏目设置,将课堂教学与实地考察、走访调查、资料收集训练等相结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对仍然在世的历史亲历者进行口述采访、记录和整理,带领学生重返历史现场进行考察,帮助学生利用珠海历史档案馆馆藏城市建设史料,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珠海发展的脉络,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拍摄影像纪录短片,或者制作相关网页、微信公众号。本教材通过以上形式,创设多元化的学习模式,创新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推进校际联动

(一)聚沙成塔,实现区域资源交流、整合

课程资源是地方历史文化课程的灵魂。这里的课程资源不单指常规的课程文化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和社区资源等。珠海市在区域整体推进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十分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而课程资源的整合路径,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区域内各校的校级整体联动。区域内的各校均有自身优势,而课程资源的整合过程,实际上就是各校自身优势的整合过程。以珠海市为例,珠海斗门区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该区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开发历史文化课程资源难度较大;香洲区为主城区,历史文化资源较少,但师资力量雄厚,且文化单位较多,有健全的专家队伍。在课程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可引入区域课程开发联盟,由香洲区和斗门区的学校互相结对帮扶,开展校际联动,充分发挥区域学校的自身优势,整合与共享所有的课程资源,协力从区域层面整体推进珠海的历史文化课程建设。

(二)搭台唱戏,注重活动平台立体构建

良好的活动平台是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也是整体推进珠海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建设的重要抓手。珠海在开展区域性整体推进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活动平台建设,也累积了相关经验。例如,在市级层面,珠海市教育研究院组建相关名师工作室,加大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打造珠海地方历史文化课程教师队伍成长的摇篮;在区级层面,由珠海市教育研究院牵头,与区一级的教师发展中心和相关学校合作,共建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合作项目,包括校本课程合作项目、课程开发合作项目、课程实践合作项目等。此外,珠海市教育研究院还与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档案馆等文化单位开展深入合作,构建“教育研究院—学校—文化单位”的三方互动平台,整体有效推进珠海历史文化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在活动平台的创建过程中,珠海市教育研究院充分把握了不同学校學情的不平衡,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努力挖掘适合学生整体学习的地方历史课程资源,构建高效科学的区域整体推进珠海历史文化课程建设的模式,为珠海历史文化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运作平台。

(三)以小带大,助力科组交流与学科渗透

除了上文提及的校际整体联动之外,珠海市教育研究院还鼓励校际微观层面的联动,即不同学校科组的迷你联动。这种迷你联动可以在相同学科背景的学科组内进行,也可以在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科组内进行。例如,珠海市紫荆中学历史学科组与珠海市第七中学历史学科组之间的联动,以及珠海市紫荆中学历史学科组与珠海市第九中学地理学科组之间的联动。前者具有相同的学科背景、相同的课程观和行动模式,其联动可以加大区域整体推进珠海历史文化课程建设的深度;后者的学科背景虽不同但却有一定的关联性。学科组之间的迷你联动可以充分发挥不同学科组自身的优势,在课程观、课程建设和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拓宽区域整体推进珠海历史文化课程建设的广度。学科组的迷你联动具有小巧灵活的优势,能精确地捕捉到学生的阶段特征和学习特点,以小带大、以点带面,使整体推进珠海历史文化课程的建设高效而精准。

三、坚持组织推动

教师是课程改革最基层的实施者,根据以往的课程改革经验和启示,教师在课程改革当中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效果。所以,学校课程改革的落实必须依靠教师的广泛参与。为了保障区域层面的整体推进能顺利进行,珠海市教育研究院通过各种路径,整体推进地方历史文化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以研促教,引领课程导向的课题研究

珠海市本着“教研训一体化”整体推进的理念,鼓励课程教师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作为切入点、以课题为导向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通过各校的教研室、名师工作室和研学活动作为基本的研究平台,在区域层面统筹布局,采取宏观课题研究和个人专项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教师发现和解决相关问题。本着“边研究、边实践,在研究中提高实践,在实践中推动研究”的研究思路,提升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建设的质量,并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在这种浓厚教研氛围的带动下,珠海市很多教师以珠海地方历史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作为研究方向,进行了相关专项课题申报。其中,“弘扬传统文化视角下珠海地方历史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题被立项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校本课程建设推进项目第四批课题暨珠海市2019—202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地方历史文化课程方面的研究课题多达10余项,研究内容涵盖了理论研究、课程体系构建、教材开发、课程的实施与推广等各方面。以上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地方历史文化课程与国家历史课程的相互衔接,构建完善了历史文化课程体系。

(二)以赛促教,着力课程导向的教师培养

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区域整体推进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建设的另一重要途径是组织各类教学比赛。从2014年开始,珠海市教育研究院每年定期举办与珠海地方历史文化课程相关的教学比赛,其中包括“珠海乡土历史课件制作大赛”“珠海历史文化微课设计大赛”“《人文珠海》说课比赛”等。比赛内容囊括课件设计、微课制作、活动方案等,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研修平台。结合珠海地方历史文化课程的评价机制,对相关教师队伍的教研能力进行全面有效的考核,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并借此整体推进珠海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建设。

当然,上述关于区域整体推进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方法,仅以珠海的实践作为分析蓝本。虽已取得显著的成效,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我们鼓励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建设从区域的层面整体推进,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在推进过程中,过分追求整体性而忽略了个性,进而导致课程建设行动僵化、停滞不前。总之,区域整体推动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建设没有固定模式,但在区域整体推进的过程中,应综合考量和充分结合各校的具体情况,实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从而通过区域整体推进地方历史文化课程的建设,助力地方课程改革,实现教育的高质化和均衡化。[□][◢]

参考文献:

[1]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EB/OL].(2014-03-26)[2021-07-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s7061/201403/t20140328_166543.html.

[2]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N].新华日报,2017-09-24(001).

[3]樊未晨.教材就是国家事权——香港问题的教材“病根”[N].中国青年报,2019-08-27(001).

猜你喜欢
珠海市珠海整体
珠海开放大学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这条鱼今日在珠海掀起热浪!7.7亿诠释珠海水产业发展新态势
珠海之旅
黄昏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珠海市检察院依法对卢子跃案提起公诉
赚钱
寻找快乐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