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文长诗《斯惹与则普》人物形象分析

2021-10-12 11:04杰觉伊泓黑比阿伍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静态动态

杰觉伊泓,黑比阿伍

(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四川西昌 615000)

一 《斯惹与则普》故事梗概

《斯惹与则普》是彝族诗人吉赫丁古的彝文叙事长诗歌遗作。诗歌主要内容:在尼木地区有人名叫斯惹的英雄,他英勇善战,保护着当地人民。在赫德洛诺地方有人名叫则普的魔王,他作恶多端,涂炭生灵,民不聊生。为了让赫德洛诺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斯惹立志除魔,不畏强魔,练枪击剑,弯弓射箭,练就一身武艺后,到赫德洛诺寻找则普,通过斗智斗勇,武力拼杀,变身擒斗,斯惹与则普首战难分胜负,还险些丢了生命,后脱离魔爪,无奈到滇坡松诺,在海底向署兹莫求学,学会变龙术、引雷术、飞弹术,斯惹加强了本领,再次来到赫德洛诺寻找则普,施展新术,终于制服了魔王则普。

二 斯惹的形象

在《斯惹与则普》中诗人塑造了丰满的斯惹形象。形象分动态形象和静态形象,静态形象塑造表现手法很多,或使用白描的手段来刻画、或使用浓墨手段来刻画,或使用彩墨的手段来刻画。形象塑造的角度也不同,或正面塑造,或则是侧面塑造。其实在一部文学作品中同一人物的形象塑造由于角度、时空、服饰等原因而具有多样性。吉赫丁古的叙事长诗《斯惹与则普》虽用韵文的方式来塑造斯惹的形象,但其细膩程度不亚于自由体。以下分析斯惹的塑造方式:

(一)斯惹的静态形象

在斯惹的静态形象塑造中,主要使用白描手段刻画。长诗开头对斯惹的刻画很简洁,只用了五个字,即一行诗,如:(骑着神骏马)。在这一诗句中,没有描绘出斯惹的肖像,看不到斯惹的外形轮廓,没有头发、没有头饰,没有鼻、耳、眼、嘴,眉毛,也没有服饰着装,马也没有具体的形象,是一副简单的人马组合图,给人的印象就是人骑马影子。这是长诗的起笔,没有必要在开头就把斯惹的形象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主要告诉读者斯惹的“神”性,(斯惹)在现代彝语中译为“神”。从词源角度看,(斯惹)早期彝语中指知识渊博的人,“”就是“”,意为“懂”。“”就是“人”,“神”是语音演变和词义分化的结果。神人骑神马已传递出斯惹的身份地位信息。斯惹经一番细心备战,在出征之前的形象描写为白描,有很多细节,如金盔、铠甲、铠须、背甲、刀剑、箭筒、弓箭,看不见斯惹的五官,是远距离的描写。重点描写上身,下身则是略写,对下身的着装和马的描写,只是重复开头部分的诗句,给人是在进一步刻画人物的感觉。在这段描写中,还有对颜色的描写,头盔是金色的,铠甲和铠须是深褐色的,刀剑是银白色的,箭筒、弓箭也深褐色。诗歌的末尾,斯惹战胜则普后,对斯惹的形象描写又多了笔墨,有了面容和脚,虽然没有突出描写斯惹的鼻、耳、眼、口及眉毛,但通过“英雄容貌显”诗句中的“英雄”二字表现出非凡的容貌,也包括了鼻、耳、眼、口及眉毛等五官。对脚的描写也很简单,只是写了脚的外装,即“护脚”,也写出了颜色。斯惹的形象从诗歌的开头到末尾,是间隔性的刻画而成,不是一气呵成。读完全诗后,从头到脚,从容貌到服饰才完整显露。这正是这首诗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所在。当然在形象中刻画中也少不了色彩的使用,在斯惹这个静态形象中逐渐使用了金黄、深褐、白和红等色,这些色彩的色调也浅谈,用意在于不让鲜艳的色彩去抢占“英雄”这个朴素形象本身的位置,这样表现显得更合理。

(二)变身的静态形象

前述斯惹的形象刻画多用正面描写,在《斯惹与则普》中,还有很多形象刻画手段是侧面描写的,其中变身的形象最为典型。斯惹一共有八次变身,即变成了红雕、黄牛、红马、金锯、水、马、虎、白鹰。诗句中的红雕、金锯、水、虎、白鹰的形象略写,黄牛、红马稍有详写,也描写了颜色。这些形象描写也是静态的,其原形就是斯惹,变身的形象也是斯惹形象的一部分,为作者诗歌人物形象塑造手法之一。

(三)人形的动态形象

在《斯惹与则普》中,斯惹的形象具有鲜明的动态性。这些动态形象是一系列的动作来表现的。诗中斯惹的人性动态形象丰富多彩的。魔军和神军在兵戎混战中,斯惹的一连串厮杀动作。通过用飞、闪、挥、斩、断、破、倒等动词来描写,表现出斯惹用剑技术精湛、速度快、目标准。成功地塑造了斯惹勇猛超人的英雄形象,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斯惹精湛的剑法技能离不开之前学习与苦练。在诗歌开头就有学习各种兵器和打斗技能的描写中使用了不少动词,作为人能动的身体部位不外乎是眼、口、颈、腰、腹、心、脑、手和脚,外在动作是由眼、口、颈、腰、腹、手和脚来完成的。在这段诗中,与手有关的动作就用射、握、挡、挥、压等动词来描述;与颈部和腰部有关的动作就用一个“转”字来描述,与脚有关的动作用跨、退、转、跳、跺、踢等来描述,还配以剑、箭和弓的具体动状,剑在头上转如斗笠,在腰间转如飞盘,动作优美,成功地塑造了学会用剑术的斯惹形象,同时为后面实战中的描写作铺垫。

(四)物形的动态形象

在《斯惹与则普》中,斯惹与则普斗争中,双方施展了各自的变身术,斯惹施展的变身术主要有雕、马、虎、龙、鹰、牛、水和金锯。这些变身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雕的本领就是用翅膀拍打,用嘴啄、用爪抓,捕猎物最关键离不开眼睛,诗中雕精准地拍打黑鹰三十三下,黑鹰支架不住终于落下地来,在空中拍打这一动作简要地描述雕的动态形象。斯惹变成黄花牛,则普变成黑花牛,两牛相互搏斗后,则普黑花牛招架不住,斯惹黄花牛占上风,追着黑花牛猛撞,黑花牛只好夹着尾巴逃跑。用顶、撞、翻、越等动词塑造了两头牛的力斗动态形象。则普不敌斯惹后变成绿马逃跑,斯惹也变成红马紧追不舍,如,(前脚疾如飞),(白路起旋风)诗句中用疾、飞、起动作描述了红马的快,而且持续的时间也长,分别用追、越、到、进、翻等动词塑造了一追一逃的动态形象。用动物变成静物,用锯、烧、灭等动词来塑造,如:变成金锯锯松根,变成水来灭火,塑造神奇的树、锯、水火相克的动态形象。用静物变成动物,由红马变成一只老虎,与黑熊搏斗,用咬、滚、翻、抓、推、揣、麻、痛等动词和形容词来塑造老虎和黑熊激烈搏斗动态。从海龙王那里学成归来的动态形象,用起、伴、随、越、跨、到、呼、来、翻、卷、倒等动词描述了斯惹回来的经过和与黑熊搏斗的精彩动态。

三 则普的形象

则普在《斯惹与则普》中,则普的形象也分静态和动态形象。无论是动态形象,还是静态形象,其描写方法都是白描加淡彩的表现手法。

(一)则普的人形静态形象

从静态来看,《斯惹与则普》中则普的形象兽性味十足,四处捉人为食,好像与人无关,但通过对其形象的分析,则普有头有脸、会使用武器、会说话、会指挥作战,其原型仍然为人性。在诗歌开头细致地描绘蛇头、兽面,利牙、兽眼及鼻、耳和兽眉,还提到专捉人的,描绘出满嘴沾满鲜血的吃人魔形象。斯惹到赫德山上时,则普的形象更进一步地深入描绘了战服、战器、眼神及牙和指甲,表现出则普凶残的魔鬼形象。

(二)则普的物形静态形象

在《斯惹与则普》中,则普的物形静态形象是在与斯惹的变身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则普先后变成黑鹰、黑牛、绿马、黑头松、火焰、火团、黑熊、巨龙。变成黑鹰的诗句中,描写较粗糙,似乎只有一个鹰影。变黑牛时也写得非常简单。变绿马时,描写稍微详写了,诗句中有马颈、尾巴,还有颜色。变黑头松时描写较为详细,写出松树的颜色、树根、松枝、松叶、松节(松眼)和松梢,松形怪异让斯惹产生疑虑。火焰和火团描写也比较简要。黑熊的描写,熊的颜色及熊的头像、前脚、牙齿及尾巴等特征部位以及颜色也描写出来。变龙的描写,诗人详细地对变身龙进行描写了龙头、腰、鬃、鳞、眼、嘴、牙、舌、尾以及龙体的大小。但这些描写不是一次性完成,而是随着情节的变化发展而逐步完善的。特别在最后则普恢复了原形,进一步对头饰、头型、手型和兵器的描写,增强了形象的完整性。

(三)则普的物形动态形象

则普的物形动态形象表现在变身物的动作上,在则普与斯惹开战中,由于敌不过斯惹而变身,先变成了黑鹰逃跑,黑鹰有三个动作,即飞、躲、落。被红雕拍打而落地,变成了黑牛,与斯惹黄花牛猛烈地厮斗,可斗不过黄花牛,变成绿马逃跑,马比牛跑得快,跑到平坝以后,迅速变成一棵黑头松。斯惹红马四处寻找无果,无奈在黑头松下停息,发现黑头松的怪异形状,斯惹红马变金锯锯树根。此时黑头松变成火焰烧金锯。斯惹金锯变水灭火,剩下一火团滚跑,火速变黑熊,反扑斯惹红马。在此之前,斯惹在变身打斗中一直处于上风,则普处于防守或逃跑。其中动态形象主要是追、跑、躲、落、站、转、顶、踢、斗牛、熊虎斗的形象,翻越山坡,越过江河、火焰燃烧、刮旋风、灭火、青烟上升的形象,诗句都是以“简笔画”的方式处理,笔墨较少。后变成龙后,体形巨大,功力无比,斯惹险些被吞食,随着斯惹的逃脱,又变成了黑鹰。这一回合是长诗中则普唯战胜斯惹的一战,描绘出龙腾飞旋的形象。则普再次变成龙,横躺在阿兹坝上显威,这一变身术斯惹已学会,诗中这一条巨龙的形象闪耀在眼前。斯惹剥竹笋般地先用洪水毁掉其住房,然后用雷电击则普龙体,头部、腰部和尾部分别被雷击中后,复原成魔形,站在阿兹坝中间,与从天而降的斯惹拼刀剑,相持一段时间后,则普被剑击中脚、头和腰,想施展变身术时,被斯惹的一弹丸击中头部,则普头昏眼花,斯惹乘机把则普斩成三节,消灭了则普。在这段诗中,有关则普的形象,既有则普大汗淋漓的惊恐形象,也有刀光剑影中魔力强大的鬼怪形象,还有被击中时狼狈不堪的惨败形象,则普的凶残、血腥、狡猾、魔力高强和拥有一身变身术的多面形象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 形象比较

在《斯惹与则普》中,既有很壮观的战争场面描写,也有单打独斗的斯惹和则普之间的厮杀情景的描写。一大一小的场面在诗中融为一体,在大场面中有双方士兵的勇敢和死伤,有射箭场面、冲杀声、击剑声、哭喊声的描写,但只是寥寥几笔了事,没有浪费更多的笔墨,以此来烘托斯惹和则普这两个主人公截然不同的形象。大场面和小场面形成一种比较,大场面有环境描写,还有人物心理描写。诗歌中心理描写,如,斯惹与则普第一回合交锋后,则普想到:(心想胜不了)。斯惹变成老虎,则普变成熊,在相互搏斗相持中,双方都在想:(你希望我绝),(我希望你绝)。当斯惹在黑头松下停息看到树的形状时,(红马感奇怪);当则普变成一头黑熊向斯惹红马反扑时,斯惹红马的心中:(心急蹦蹦跳),斯惹和则普复原成原形后,在拼杀过程中,双方都在想:(你想要我命),(我想要你命)。斯惹向海龙王求学,学成后的心情:(学成心情畅)。则普的钢刀和斯惹的神刀在对击中,坚硬度不相上下,于是双方想:(剑想刀折断),(刀想剑段落)。这里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其实这些心理描写不仅是形象塑造的手法之一,也是采用比较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来。其异同比较:一个得势有信心,另一个得失心急;一个在想如何躲避,另一个在想如何战胜;一个学有所获心情舒畅,另一个原地不动信心十足。但共同性的目的,双方都想对方死。从整体来看,最突出的莫过于斯惹与则普的静动态比较:

(一)原形的比较

从原形来看,静态的斯惹原形在诗歌中通过三个阶段的描写完成。第一阶段,斯惹在习武、练剑和习射时的形象:(骑着神骏马)。第二阶段,斯惹向则普挑战时的形象:(斯惹呀),(头戴着金盔),(胸膛挡盔甲),(肩上套铁甲),,(铠须摇晃晃),(刀剑挂左腰),(箭筒吊右腰),(手握着神弓),(骑在神马上),(要去杀则普)。第三阶段,斯惹战胜则普时的形象:(斯惹呀),(英雄容貌显),(宝剑往左背),(箭筒往右挎),,(头盔金灿灿),(护脚闪红光),(护胸实实戴),(甲须悠悠垂),(骑着一神马)。通过三次对斯惹的描写,使其形象丰满完整,与则普鬼魔不屈不饶的殊死搏斗而获胜,成功地塑造了可敬可爱、英勇无比斯惹形象。

从刻画形象中笔墨的多少来看,对斯惹形象的描绘明显多于对则普的描绘,使斯惹的形象更加突出鲜明。这与其说是随意描写,不是故意安排。诗人在作品中对主人公地位先后顺序作了有意安排,斯惹是作品中的第一主人公,则普却是第二主人公。

从形象的容貌来看,斯惹是人形面容,而则普是兽形面容,一个兽形,一个人形,这是两个主人公的本质区别所在。凶猛野兽是吃人的,魔鬼也是吃人,它们有相似之处,一个涂炭生灵、残害人类的魔鬼配以兽形面容是相称的。斯惹武艺超群、聪慧无比,为民除害的神人,长有一副人形面容也是相称的。兽形和人形其区别在于人性和兽性,在特定的环境里,在生存对抗中,他们成了天生的死对头。除此,斯惹骑在马上的形象高大,而则普没有骑马的形象,这也是两者区别之一。一高一矮在特定的场景里,骑在马上的地位高贵,持杖徒步地位低下。显然,作品流露出诗人鄙视魔鬼的深刻寓意。

(二)变身比较

在《斯惹与则普》中变身战实际上是技能和智慧较量。彝族民间故事中有关变身的故事不胜枚举,如《古候与曲涅》,史诗用彝族传统变身传说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关涉人物技能高超。斯惹和则普在变身战中,变身物是一一对应的。则普变成黑鹰时,斯惹就变成红雕,一黑一红颜色对比鲜明,谁胜谁负分明,雕比鹰高一级,这一环节雕胜。则普变成黑花牛时,斯惹就变成黄花牛,一时难胜难分,这环节基本平局。则普就变成绿马跑,斯惹就变成红马追,红绿色相互排斥,泾渭分明,此环节红马胜。则普就变成黑熊,斯惹就变成红虎,虎熊力量相当,虎爪和虎牙略有优势,此局虎胜。则普又变成绿马时,斯惹也变成红马追,没有输赢。则普变成黑头松,斯惹变成金锯,斯惹赢。则普变成火焰,斯惹变成金锯,真金不拍火,斯惹赢。则普变成火焰,斯惹变成水,喷水灭火焰,斯惹赢。则普又变成黑熊,斯惹又变成虎,则虎赢。则普变成黑龙,斯惹变成白鹰,则普赢。至此则普和斯惹的变身战中,双方有输有赢,也有平局,赢的次数斯惹多,但斯惹没有变龙术而险些丢了生命。斯惹从海龙王那里学会新三招,包括变龙术(即则普的绝招)。斯惹学会变龙术,可以呼风唤雨、引雷闪电,功力已超越则普,则普绝招优势不复存在。所以在龙对龙的变身术,斯惹不费吹灰之力把则普制服。斯惹与则普变身不完全成一一对应,斯惹与则普变身对应关系如下表:

表1 斯惹与则普变身对应表

在变身物中,斯惹的变身物颜色都比较鲜明,如以红、黄、白等为主,而则普的变身物颜色比较深沉,如黑色等。从颜色上已形成鲜明对比。

(三)动态比较

在《斯惹与则普》中,在描写斯惹时,用顶、撞、翻、越、疾、飞、起、追、越、到、进、翻、锯、烧、灭、咬、滚、翻抓、推、揣、起、伴、随、越、跨、到、呼、来、翻、卷、倒等动词。而描写则普时,则用飞、躲、落、追、跑、躲、落、站、转、顶、踢、推等等动词。斗牛、熊虎斗则是双方共同的动作。这些动态描写是在斯惹的习武、习剑和练射以及与则普变身战、刀剑厮杀和追赶过程中表现出来,很多动态描述相当丰富而优美,但由于彝汉语言差异,很难译成精确的汉文,只能会意了。整个动态的描述中斯惹的用剑、射箭及变身进攻性强,所有动作都是主动的。则普的动态描述虽然有一些主动动作,但不是很多,仅在变身时,有所反应,如变熊来咬马,变龙来吃虎,其余大部分动作都是被动防范。一攻一守是实质上势力的大小比较,信心强弱的区别,双方形成鲜明的对比。

五 结语

《斯惹与则普》是诗人唯一的一首彝文长诗遗作,通过对其解读,分析诗中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感触颇深,形象鲜明的斯惹和则普这对名字含义以及博斗中的各个场景让人难忘。在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独特,形象生动,描写繁简得当,表现手法合理。诗歌用对比的手法把斯惹和则普正反人物置于彝族神话故事中,斯惹是彝族区域性神话故事人物,在此之前,在文献中很少有斯惹的记载,以诗歌的形式加以固化,无疑对彝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斯惹立志除魔、习武、习剑和练射及求助求学事迹,对立志高远的人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和教育价值,斯惹和则普形象的塑造意义不仅在于讲故事,而是在于供人们价值取舍,教人从善爱民。彝族民间有很多母语诗人和作家,他们的作品往往因没有传播平台和途径而尚未得到关注,将短暂存在或永远消失。《斯惹与则普》的人物形象分析,对彝语传说文学的保护和传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静态动态
国内动态
它真的变了 静态体验福特福克斯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静态随机存储器在轨自检算法
动得多,还要坐得少——评WHO《身体活动与静态行为指南》
动态
动态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