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仲墓銮铃的修复保护

2021-10-12 19:13张静
理财·收藏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残片器物墓地

张静

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上的虢国墓地,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诸侯国公墓。M2009虢仲墓位于墓地北区东北部,该墓出土的文物数量多、品类全、制作精,可以说是虢国墓地清理发掘中级别最高的一座国君大墓。共出土162件车器,其中銮铃38件。

銮铃,西周早期车马器的一个重要部件,一直流行到战国时期,通常是插在车衡或车轭上端,车行则铃声动听如鸾鸟之音,故名銮铃。其基本形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含有弹丸的铜铃,下部为方形銎座。《大戴礼记·保傅》说:“在衡为鸾,在轼为和,马动而鸾鸣,鸾鸣而和应。声曰和,和则敬,此御之节也。上车以和鸾为节,下车以佩玉为度。”作为周文化的标识性器物之一,銮铃对研究西周时期的车马礼仪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銮铃,标本M2009:338,长10.1厘米,宽6厘米,高17.8厘米,重480克。器上部为铃体,下部为方座。铃体外边缘呈椭圆形,正背两面的中部均为半球形铃腔,正面自中心向外呈辐射状等距分布8个三角形镂孔,铃腔内有一个弹丸。下部銎形座呈上端略细的长方体,其四面的上下端各分别设一个倒三角形和一个圆形穿孔。正背两面各有5条纤细的竖向凸线,并间以两行4个菱形凸饰。由于长时间的挤压破坏和各种病虫害的侵蚀,出土时断为6截,锈蚀严重,有硬结物,部件残缺。为科学保护这件銮铃,防止病害进一步发展,我们在检测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修复路线,对其进行修复保护。

表面锈蚀及硬结物的分析检测:銮铃器物表面有粉状物掉落,颜色以浅绿色为主,局部有绿白色交错。器身有多处黄色或者褐色土质及锈蚀。我们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测、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取样成分进行检测分析。

环境扫描电镜观测:选取銮铃5个不同部位进行电镜观测,检测发现仅有1处扫描结果看起来结构紧密,其余4处多孔洞,颗粒状,粉状结构,文物状态极差。

能譜仪分析:选取銮铃破碎部件进行能谱仪分析,检测出该部件中含有氯离子,即产生腐蚀物的因子。氯离子与铜的结合,加速了銮铃的循环腐蚀。

X射线衍射分析:选取銮铃不同部位有代表性的锈蚀3份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未发现有害物,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与二氧化硅SiO2。

检测分析表明虢仲銮铃铜质较差,无有害锈,在修复时无须大面积除锈,只需对器身表面残土及较大硬结物去除即可。

根据虢仲銮铃存在的病害特征和检测分析结果制定修复保护技术路线,具体修复路线如下:

建档:提取銮铃历史信息,如器物编号、名称、来源、质地、时代、尺寸、重量、病害等,使用数码相机对銮铃各个面以及细节部分进行照相记录,填写文物基本信息表。

清洗:把器物和器物残片放置于容器中,用去离子水浸泡。完全浸泡透后,用软毛刷轻轻刷洗,去除器物表面泥土附着物,力量适度,减少对器物表面划伤,达到把器物表面清洗干净的效果。

除锈:经过 X 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銮铃器物表面不存在有害锈蚀,所以对这些锈蚀不需要全部剔除,只需要对器物表面一些较大的硬结物进行去除即可,其余稳定性能好的锈蚀层可加以保留。使用手术刀轻刮部分铜锈、断口碴儿处使用超声波洁牙机慢慢除锈,除锈过程中注意保留器物上的无害锈。

粘接补配:因为銮铃出土已断为6块,所以对其进行残片拼对、缺口补配是修复工作的重点。步骤为:1.先将器物残片进行拼对,然后粘接残片。由于长期埋藏于地下,受腐蚀严重,部分残片接口处已无铜质,需选用黏接力较强的材料,为此我们选用了修复广泛使用的百得强力环氧胶高分子材料进行粘接,这种胶粘接的优点是渗透快、固化时间短、粘贴牢固。2.对銮铃上部外缘缺失的部分进行翻模补配。用塑型泥固定好銮铃,按照其中的另一半外环,用石膏法翻模,石膏硬化后放烤箱烤干,取出后用焊锡浇筑缺失的一半外环,用打磨机沿45度角打磨耳残边,再打磨出挂锡。采用电焊的方法把缺失的外环焊接到缺失的部位。3.补配部位用原子灰打补平,再用砂纸进行打磨修整,用三氯化铁进行咬旧。

上色做旧:观察补配地方四周颜色层次,用漆片汁和矿物颜料根据銮铃锈蚀颜色来进行作色,使其与周边相邻色彩新旧程度保持一致,整体和谐统一。用毛笔、油画笔、脱脂棉、牙刷做工具,采用抹、弹、拨、画、拓、点、喷、磨、涂等不同方法,一层一层做出锈层,从底层到外层,层层作色,每做一层喷涂泥汁,达到做旧地方与四周颜色协调自然。

表面封护: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有害成分对铜器的侵害,将环境中的氧气、水分与銮铃隔绝,修复后使用1%B72丙酮溶液对青铜文物进行涂刷封护处理,在室外通风处刷涂喷涂2遍。

建立档案:修复保护工作完成后,对器物建立完整的修复档案,包括基本信息表、图片、文字、修复部位、保护修复日志等归档保存。

銮铃作为西周时期高级贵族的重要随葬品,成为一种象征物在两周时期的大型墓葬(如芮国墓地、晋侯墓地、应国墓地、卫国墓地)中多处可见,对其进行保护修复恢复原貌,不仅可以满足陈列展览需求,体现其艺术价值,从其随葬数量也可反映出西周时期完备的等级礼仪制度。虢仲墓銮铃在修复过程中遵循修旧如旧和最小干预原则,进行有针对性的除锈和修复。修复后放在15℃—20℃,相对湿度为50%以下稳定环境中,保持恒温恒湿,防止有害气体入侵,达到既揭示文物信息,又延缓文物寿命的目标。

(责任编辑:屈梦夏)

猜你喜欢
残片器物墓地
身如器物
器物之心
我有一个梦寄存在老火车站
包山底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无天于上2035 第4话 新任务
器物之心
古瓷残片是否有收藏价值?
最大坟场
莫桑比克发现的飞机残片来自马航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