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发展视域下黄山“融杭接沪”分析探究

2021-10-12 07:12曹升
客联 2021年8期

摘 要:黄山市是古徽州的主体部分,老话有言“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今日的黄山正处在一个孕育突破的关键历史时期。如何把握国家战略、综合交通带来政策红利,如何把自身内部资源优势输出成为经济优势,把水墨丹青转化为真金白银,让徽州古韵发展为世界潮流,新形势下,要想取得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进步就必须融入周边,融入区域,战略协调,共同发展。纵观长三角地区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究其根本离不开区域协同战略推动的高质量竞争与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区域协调是所有潜力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区域协同;融城发展;优势转化

一、引言

2019年3月,黄山市政府印发《黄山市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2019年工作要点》,制定了黄杭两市“1+9”战略合作协议,并在规划共绘、交通互连、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共治等15个方面进行任务分配和目标制定。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长三角一体化座谈会上强调“高质量”和“一体化”,要协调区域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发展的一体化,从而缩小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使资源更合理的分配进从减轻区域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问题。如何给欠发达地区带来发展新机遇,注入发展新活力,从而带动其高质量的发展。黄山市抓紧发展机遇,贯彻协同发展理念,认真落实融圈工作。

二、现状分析

(一)发展制约因素

1、地理位置

黄山市,地处三省交界处,是非常典型的省际交汇边缘型城市,由于处于多省边缘、行政边界以及发展基础薄弱,因此,黄山市长期和长三角各个大城市群如合肥城市群,杭州城市群等战略性区域处于隔离状态,经济发展水平长期落后且增势低迷。

2、人口经济

发展落差往往是发展空间。回望近十年的发展历程,黄山市的生产总值增速(2020年增至4.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其经济总量小,在安徽省占比重还是很低的。劳动力流失十分明显,2011年后由于政策调整,人口数量有较小幅度的回流,但常住人口所占比重在省内仍是处在下游。经济发展低迷,所占权重低、产业单一使得劳动力流失,留守老人,老龄化等因素导致其与省内以及周边城市的发展差距逐渐扩大。

(二)发展现状

1、毗邻优势,全面融入

发挥黄山市的毗邻优势,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理念。省际交界通过现代交通网络的链接也可以成为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以黄杭“1+9”战略进行合作为重点,黄山市正全面深化与杭州市各项工作的相关合作,加快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黄山市鼓励其所属区县发挥各自优势,改变单一产业类型,优化产业链分工合作。黄山市也在进一步打造皖南地区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走出地域,走向世界。同时也加强与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的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带入,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开放新格局。

2、融入创新链,转型发展

黄山市的科研发展进程缓慢,长三角地区的科研力量则位于全国前列。黄山市依托长三角城市的庞大科研力量和资源加快建设高科技人才示范区,打造自身科研氛围,同时对接杭州市科创大走廊等科创平台,加强各地人才交流,探索建立新型合作模式,为黄山注入创新发展新活力。

长三角地区同样拥有着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高校林立,城市的交流带动学术交流,借此发展黄山学院旅游管理等专业特色。市政府制定优惠人才政策,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加深科研层次,吸引长三角地区高端人才、专业人才来黄工作生活,创新创业,实现长三角人才深层次交流与合作。

3、联合执法,突破地域

随着黄山市融圈工作的不断落实,速度不断加快,各县市之间的交流越加频繁,各个成员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越加亲密,为使各成员城市的交流更加便捷,有效率,打破地域限制以及突破体制障碍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黄山市成立了首支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并致力于在传媒广播,文化宣传,旅游等领域的行政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跨区域执法合作联动机制。做到了积极主动履行区域义务,公正执法加强区域联动。2021年,黄山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与浙江省执法队就加强区域执法合作进行了多次沟通与磋商,最后就执法、联合案例评估、联合市场调查、联合培训办公室、信息联网、咨询联络等方面达成共识。

4、文化联动,一脉相承

黄山的徽文化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积淀,虽然杭州市、黄山市分隶浙江省、安徽省,但两地自古联系密切,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是两市经贸、人文交流主纽带,一衣带水,相邻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相似的區域文化。黄杭高铁的开通大大缩短了来往两地的时间,也加强了两地的人文交流。黄山拥有雄厚的旅游资源,坐拥名山大川,借杭州转接整个长三角地区,吸引更多的市民来黄旅游。黄山正以将其推广至全球为目标,打造建设一个全新的“黄山模式”,。增加古村落,古城的社会生活体验,做到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建立以非遗为品牌,名城为龙头,名镇、名村、街区、传统村落为核心,历史建筑、非遗单位、传统手艺、红色遗产和农业科学文化思想遗产为基点,文化旅游相结合,真正体验到徽文化魅力。认真贯彻 “梦幻黄山、礼仪徽州”的城市品牌。

5、精准赋能,绿色发展

2020年11月7日黄山市绿色产业主题园区建成,作为长三角首个由政府倡导及推动、跨越省市合作的绿色产业园,两市政府将其定位为产业共兴,人才培养,产教结合的新载体,并同时打造内地生态补偿示范实验点。园区将使用多种合作方式,深化两市的战略合作,将其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的模范产业示范点。

2021年2月黄山市人民政府有印发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落实省政府2021年重点工作协同责任事项的通知,其中提到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完善并延伸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成果。黄山位于杭州市的上游,是杭州市水资源的第一道屏障。黄山市在近年来,扎实推进生态补偿建设,积极推动创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改革。黄山市围绕城镇,工业,农村各个方面的污染问题,累计投入188.6亿元,同时推进辅助工程建设30多亿元,以确保区域水质整体稳定优质。

三、黄山市“融杭接沪”项目的民意满意度调查

(一)问卷背景以及目的

黄山市加快落实“融杭接沪”的同时,更需听取民众意愿,让更多人享受到发展成果。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关于黄山市“融杭接沪”项目的民意调查基础问卷,并采取了线上发放以及街头拦截访问的方式,将调查问卷在黄杭两市民众中发布。

本次问卷共发放450份问卷,共收回问卷406份,有效回收率90.2%。通过分析两市民众对“融杭接沪”政策的知晓情况、期望、年龄和人群特征数据得到黄山市政策落实情况,从民众的满意度情况以及对建议等方面出发探讨黄山市融杭接沪的发展现状。根据问卷所得数据对黄山市“融杭接沪”项目民意状况进行分析,旨在为其资源及发展前景等做出参考意见,从而加强黄山市对“融杭接沪”项目质量的提升。

(二)问卷数据及结论分析

此次调查是依据随机抽取的一部分黄山市以及杭州市市民所得数据,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18至45周岁之间。经过走访,有超过半数(55.17%)受访者并不知晓黄山市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的“融杭接沪”工作。在剩余的45.83%知晓的受访者中,绝大多数对黄山市已开展的融杭接沪相的工作表示满意。

黄山市融杭接沪项目在民众中的知晓度并不高,民众普遍反应该项目宣传力度不够,了解渠道少。关于黄山市“融杭接沪”的发展方向,数据中超60%的人更注重交通互联互通、旅游合作共赢以及人才引智交流方面。除此之外,民众也比较期待惠民政策的进一步开展,如生态环境共治、文化产业交流、医疗资源合作、教育资源合作以及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人数均超50%。

在知晓“融杭接沪”项目的学生群体中,鲜有不满意的人,但是对于是否考虑在黄杭两市发展,该群体有四分之一选择两市都不考虑,同时选择杭州的人数是选择黄山的近九倍,说明黄山市在人才引进以及人才留住政策还有待加强。未选择黄山市的受访者表示黄山目前城市规模偏小,对周边带动力不强,与同类城市及中部地区的一些中心城市相比,这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对其职业发展不利。

受访者中有近七成对于黄杭两市在未来的共同发展上抱有期待。大多数民众在建议中提出,黄山市在抓好黄山旅游资源的同时要注重多方面发展,旅游业是黄山市的发展优势,但也要注重打造黄杭产业合作平台,在智能建设方面看齐杭州,推动融入数字经济产业链。

四、改善建议

(一)政府工作

政府作为项目的实施主体,要牢牢抓住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机遇,更加深入的推进融杭工作。跳出行政界线壁垒,加强区域协同合作,有利于推进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实现区域合作共赢,从而在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实力以及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拓宽链接与长三角地区的交通线路,立足于黄杭高铁,屯溪国际机场打造更加立体的交通网络,便捷的交通会带来更加密切的交流。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加持,黄山市需要制定更加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建设高新人才示范区,提高待遇水平,吸引更多的人才来黄工作。对于抽样调查的多数群众对于黄山融杭接沪工作,并入杭州都市圈还是报以期望的乐观态度,但是整体知晓率并不高,对此黄山市政府应加强宣传普及,提升群众对该政策的认知度。要进一步保证发展的绿色高效,完善建设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延伸黄杭绿色产业园项目成果,并加快建设辅助型生态保护项目。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贯彻科学发展理念,兼顾绿色高效。

(二)企业发展

区域經济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社会的主题,一个企业要跨越式发展,弯道超车,仅仅依靠内生性增长是远远不够的,而要以更开放式的姿态,更积极的合作寻求外延式发展。融城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机会,不能固守传统发展思路,要创新发展方式用以更好的对接市场。对于尚且在校学习的学生,留杭工作的吸引力远大于留黄,由此也暴露出黄山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难以吸引人才常驻。要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优秀企业的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为企业注入新活力。挖掘自身发展潜力,铸造自己的品牌,立足徽州古韵,传承徽文化的精神核心,以此承载企业文化,增加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群众角度

在参与抽样调查的群众中,大多数都较为关心惠民工程的开展以及与杭州市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进程,它反映出黄山市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融杭接沪工作虽有一定起色,但仍处于并长期处于发展阶段,政府目前的工作中心会放在城市整体发展战略上,市民群众要给予政府充分的信任和耐心,政府也会听取民众关心和适当调整工作重心,做到协调发展。黄山市是古徽商的发源地,孕育了内涵丰富,不畏艰难,敢于创新的徽商精神,这是黄山人民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如今更要充分发挥徽商精神,更加积极主动的建设黄山,让黄山人民有希望,有动力,有准备,有自信的融入都市圈,也让杭州和长三角地区也更理解,更包容,更期待,更欢迎黄山市的到来。

参考文献:

[1] 周岚,施嘉泓,崔曙平,等.新时代大国空间治理的构想——刍议中国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路径[J].

[2] 崔功豪.城市问题就是区域问题——中国城市规划区域观的确立和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10(1):24-28.

[3] 曹小曙,徐建斌.中国省际边界区县域经济格局及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J]

[4] 彭荣胜.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机制与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博士论文,2007.

[5] 杨保军. 区域协调发展析论[J].城市规划,2004(05):20-24+42.

[6] 覃成林.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研究[J].经济学家,2011(04):63-70.

作者简介:曹升(1999—),男,安徽阜阳人,本科生,从事国际贸易研究。

基金项目:安徽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S20201037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