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校企合作 提高实训课程教学实效性

2021-10-12 07:12刘建云
客联 2021年8期
关键词:实训教学校企合作

刘建云

摘 要:为了满足市场和企业的需要,借助我院一流的实训基地,本文从就业导向、双师培养方面提出了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实训教学实效性这一问题。

关键词:实训教学;校企合作;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我院拥有较为大型和完善的数控实训基地,同时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实训教师。但前期我们的实训多以考证为目标,实训内容较为单一化、内向化,导致学生思维的灵活度不够,在校掌握的专业技能不能及时跟上企业的需求,学生到岗后也不能马上适应企业的文化制度和管理模式,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前沿性不够。通过暑期实践,对此我有了一点想法:改革目前的实训教学方法,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实训教学实效性,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共具备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大批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较高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必须适应本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我们的教育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与支持,很难做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很难及时适应社会需求,很难实现培养目标,培养的人才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

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专业实训企业化的教学改革

专业实训教学管理企业化,就是在实训教学过程管理中尽可能参照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引入企业生产管理机制,借鉴企业生产管理方式,积极推行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经验,使学生在校的技能实训期间就能体会到企业的生产文化,以便更快的适应今后的职业岗位和企业要求。

1、实训内容产品化

一是实训内容自身的产品化。参照企业的生产模式,将学生需训练的技能,尽量编成各种产品形状、形式的课题,学生完成课题的同时,也完成了某种“产品”的制作,并因此产生“成就感”,既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又能逐步培养学生产品生产意识。

二是零件加工工艺、手段、工时等产品化。既然把加工课题当成产品,则相应的零件加工工艺、手段、工时等均应尽量以产品生产来要求。对于同一产品(工件),其加工方法、手段很多,教师应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并着重指出实际生产中一般选定的加工工艺、方法、手段以及选择的原则,使学生学会选择生产效益高的加工工艺和手段。工时概念也必不可少,特别是对批量加工的产品,应让学生明确,在实际生产中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素,所有产品加工均有工时规定。学生除达到在规定的工时内保质完成“产品”(工件)加工的要求外,还应了解各“产品”(工件)工时的计算方法。

三是工件质量标准检测产品化。要对现行的课题要求及评分标准进行改革,在教学课题训练中引入产品质量观念—“‘产品’必须制成合格品,学生该项课题训练才能过关”。具体实施时,可将定量评分和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将“产品”分为基本合格产品、优质产品和精品等不同等级。用定量打分了解学生对课题所涉及的各项技能掌握情况;用定性等级对学生整个工件加工能力进行评价。这样既减少训练与实际生产相脱节,让学生掌握对一个工件加工生产的关键部分应怎样准确把握,避免学生做出“及格”的次品,又可以从教学角度发现每个学生技能的薄弱点,做到将产品质量意识贯穿于实习训练的整个过程,解决产品化教学与现有课题化教学的矛盾。如我们铣工实训教学,可对某一训练课题,除按原评分标准将所加工的工件进行评分(百分制)外,还要根据生产标准评定等级(次品、合格品、优质品、精品),只有两项均在合格以上,该项课题训练才算合格。

2、建立相应的企业化生产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生产管理组织

每个企业根据其特点和需要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反映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要让学生在生产化的环境中进行实训,必须营造企业化环境,要参照企业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建立相仿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实训教学环境布置也要仿真企业,如实训场所(教室、车间)的设置规格,设备设施的布置摆放,原料、产品、人员流向通道设置等硬环境仿真;车间(教室)相应之处设置操作规范、规章制度、安全警示、目标口号等仿真企业文化的软环境。这些软硬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学生职业情感养成的重要手段之一。

按企业生产管理体制和模式,在实训教学管理部门建立企业管理组织体系(并列),它应兼有工厂、车间、班组三级管理职能,实习管理人员兼任车间主任、生产调度、质检员等工作;实习班级分组参照企业班组管理模式,实习指导教师或学生班干部兼任班组长,从而构建起三级实训教学生产或组织管理体系。

通过实训教学的“企业化”来创设与实际职业岗位近似的仿真环境—“职境”,让学生在“职境”中训练技能、感悟、职业情感—“职情”。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达到毕业后学生能快速适应职业岗位,并在其职业生涯中对新职业岗位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培养目标。

二、深化“校企合作”让“两难”走向“两易”

近年,社会上存在着这样一种“两难”的怪现象:企业招工难,毕业生就业难。生产企业缺少技能人才,但在就业市场上却招不到,而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却不受企业的欢迎。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发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的岗位专业需求和学校的专业培养契合度不够,为改变这种现象,让“两难”变成企业招工容易和学生就业容易的“两易”现象,深化校企合作势在必行。

1、校企联合办学是国际职业教育的基本走向

德国的“双元制”是最典型的一种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以能力培养为主、以技能培训为主、理论教学为技能培训服务;采用模塊式教学,学习内容安排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在企业与职业学校两个地点学习;学生同时具有学徒的身份。

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的新模式是“教学工厂”。它力图把“工厂的需求”和“学校的教学”这两方面尽可能地沟通和整合在一起。它将现代工厂的经营、管理理念引入学校,将现代工厂的生产、经营环境微缩或模拟到学生的教学活动中,甚至将企业的某一个生产、经营环节引入学校,学校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先进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现代化工厂所需要的实践技能,使学校教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2、校企联合办学具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意义

高职教育是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业务知识、技能和培养其实际工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进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教育。

加强校企间的合作,为企业“量体裁衣”式地培养后备力量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校企合作使培养的人才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缩短员工和企业的磨合期,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能有力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充分了解目前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借助企业进行专业性的培养,提高本校学生的竞争力,拥有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从而也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陆续出台。在办学模式上,国家十分提倡走校企合作之路,希望双方达成共识,实现双赢。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落后,必须在具有熟练技能的同时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这有利于他们的后续发展。双师型教师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绝对保证,有效地提高学校的专业教学质量,我们的专业老师要真正达到“双师”的要求: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教师。因此,我们既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社会兼职,还可以定期聘请校外专家,为教师们交流实践体会,互帮互学提供平台。

职业教育有着其很鲜明的特殊性,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适应市场的需要,能够为企业输送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是我们的工作。国家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们应及时改革,巧抓机遇,我们培养的学生才可以在强手如林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实训教学校企合作
探索基于“翻转课堂”的环境监测实训教学模式
高职商品学课程实训教学探讨
分析任务式教学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