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路径探索

2021-10-12 07:12吴晓菲
客联 2021年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改革

吴晓菲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对优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肩负起立德树人、培育一代新人的责任。随着环境复杂性加剧,探索如何培养优质人才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是国家的要求,也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仍有待提高,因此必须深入分析不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新的解决路径,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的质量,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质量

一、前言

高校是培育社会主义青年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培育青年大学生成长、壮大的沃土,肩负着国家历史与未来的责任。在新时期,高校承担着培育新人、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立德树人的历史担当;承担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输送源源不断的新人才的神圣使命。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立德树人,培育优秀人才是国家赋予各大高校的重大任务。因此,高校必须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学习并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确保牢牢把握并深化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必须强化高校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抓好高校的思政教育、立德树人、培育新时代青年。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动,各种价值观随之传入中国,高校青年学生作为中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又处于人生价值观的塑造期,在人格、价值观等人生价值导向上缺乏自我判断的能力,容易成受到不同观念的影响(王石径,2018)。容易使得处在人格与价值观正在塑造时期高校学生迷失自我,与高校建设的初心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相违背。与国家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高、政治站点、道德品质优,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相冲突。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活动。具有长期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既立足于现实,又高于现实。融入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面上似乎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大,实际上在生活实践中无处不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為本,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做好全面育人,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培育具有高思想水平、高政治觉悟、道德品质优秀、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优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优质的人才队伍成为各高校的工作重点。文章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基础,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导学生深入学习新思想、新文化,使得高校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点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以思政理论的深入为指导,融合社会实践,全面塑造时代新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首先,部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机制不加健全,对思政教育的成果缺乏统一的标准,使得在实际工作之中,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降低了实际工作标准。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露出“形式主义”等不良势头,呈现中空泛化、口头化,局限化、违背高校学生教育规律,仅仅在思政教育的课程中,机械的传送知识,给学生灌输思想,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并领会知识,并失去学习思想政治的动力与兴趣。部分思政课任课老师是非思想政治专业的,思政课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在授课方法上,没有具体的教案、“照本宣科”泛泛而谈。课程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是学生学习技能、培育新观念、塑造新人格、立德树人的的重要阵地。然而与其他学科课程不协调,容易让学生认为,思政课程是与其他学科是分开的,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没有认识到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授课内容以思想政治理论为主,没能较好的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利于学生对思想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把握。

最后是,将思政教育建设与实践相脱节,没能较好的融合现实生活的需要、与中华独特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与党史教育相结合;使得理论缺乏实践的场所,而成为空中楼阁,难以达到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需要相结合。课外思想政治教学得不到充分重视,学生实践缺乏适合的平台。教学与实践效果不显著。

以上三个因素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程的主要阻力,要实现高校立德树人,培育新时代青年,必须加快对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因素的探索,分析其内在机制,并寻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新路径。

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路径探索

一、建立和完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体制,加强党委领导核心地位,协调各方,统筹兼顾的作用。切实提高教职工的思想认识、坚持并巩固党委对高校的领导,将意识形态工作提高新的高度,深化教职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提高教职工的政治站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穿插到高校管理、学科管理、高校文化建设等,,从根本上提高教职工的政治觉悟与思想意识。因时而变,根据高校职能部门与工作需要,完善考核制度,多方面全方位的考察教职工价值观的政治标准。将意识形态工作与政治标准纳入干部的选拔程序。加快促进思政教育部门与其他工作机构协调发展,做好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不可各自为战,必须在党委领导下,思政教育部门对各部门合作,共同进步,推动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对教学的管理与监督,将思想政治与其他课程相协调同;形成以思政课程为主,贯穿多种学科课程的新局面。提高培育专业的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加强对思政课程的考察与调研,在党的指导下,结合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将思想政治理论,深入浅出,再深刻刨析,循序渐进的传授给学生,再通过学生学习情况不断反馈与调整,逐渐提高思政教育课的质量。思政课与专业课程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既能保持专业学科特色,同时又能体现思政教育的政治导向。二者相互融合,调动任课老师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与学科融合的创造性。运用新媒体与网络技术,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思想高度,立德树人,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同时也为学生理解理论、深化认识提供机会。

三、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中华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对各种不良文化渗透的挑战,提高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抵抗力。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改造中华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具有促进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价值与哲学价值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冯刚与金国峰,2019)。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更加坚定,更加自觉的学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鼓励高校之间文化交流与沟通,不断探索改造传统文化新路径。加强人文学科建设,大力挖掘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通过师生合作一起在悠久的文明中遨游探索,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路明灯。古为今用,在学习中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极大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四、充分学习把握红色资源,在实践中育时代新人。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党史学习程度,充分利用课外资源,为学生创造实践的大舞台。党史是我们党在成长过程中经验与智慧的总结,是我们实践的宝贵资源。可以课外组织话剧团,通过学生对党史的研读,在思政老师的指导下,将我党在成长过程中的画面,生动的展现出来,让同学们亲身体会到党史学习的乐趣与心得。如植树节开展“植树活动”,让同学们通过植树活动,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艰巨性。将思政教育理论,内化于心,进一步升华,立德树人,塑造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王石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方法论研究——基于“事”“时”“势”的维度[J].教学与研究,2018(02):107-112.

[2]冯刚,金国峰.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动力、经验和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9(10):31-37.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改革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