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蘖与发展

2021-10-12 07:12高利员
客联 2021年8期
关键词:发展

高利员

摘 要:纵观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分析中国儿童文学从传统到现代的演进过程,可以发现中国儿童文学发展过程充满了艰辛,儿童文学每前进一步都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封建思想、执政势力、儿童依附关系、大众心态等都影响了儿童文学的萌蘖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儿童文学;萌蘖;发展

几千年来,中国深受封建统治影响,儿童读物内容也被责任感、节制、忠孝、服从等意识形态所左右。直到“五四”时期,中国儿童读物逐渐实现了从传统蒙学到现代儿童读物的转变,中国儿童读物不再受制于封建思想束缚,有了独立表达的机会,这一转变与现代启蒙精神感召下的儿童观念演进相辅相成,新的儿童观念提倡“发现儿童”、“儿童是人”、“儿童是儿童”的儿童认识观,并倡导在现代儿童认识观念下,重建儿童文化。1对儿童的重新认识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发现儿童”理念,不仅直接引发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而且对现代文学发展的观念、思维、艺术表现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2

一、儿童人格从“依附”到“独立”

历史以来,中国儿童人格受封建伦理束缚,无法健全发展。《五经·礼记·学记》记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意思为建立国家,治理人民,必须把教育放在第一位。要教化老百姓,培养老百姓淳朴的民风,也需要从教育入手。3在封建王权压力下,忠君思想教育成为维护统治阶级权利的基础,臣民只有绝对服从,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盛世太平,因此,推行奴化教育,成为封建国家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封建势力通过奴化教育维护了国家稳定,树立了君臣尊卑礼仪等级观念,同时也抹杀了臣民创造性,儿童作为国家发展的希望,国家发展的栋梁,也被灌以“忠君尊孔”,束缚了儿童个性发展,抹杀了儿童创造力。在“国”,臣民侍奉君主,在“家”儿童侍奉长辈;在“国”臣没有人格,在“家”儿童没有人格。封建伦理统治下,儿童人格被忽视,儿童被“成人”化,儿童价值观念被国家观念,家族观念控制,儿童教育的形式存在,儿童教育的内涵却被不断扭曲,儿童更无人格可谈,因为儿童的天职是服从。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大旗,猛烈抨击陈旧思想,并从国家命运发展角度考虑,把妇女儿童问题作为反对旧思想,提倡新思想的首要任务。一九一八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刊登一则关于征求“妇女问题”和“儿童问题”文章的启事,长期被忽视的妇女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重视。此后,鲁迅、李大钊、胡适、沈伊敏、周作人、刘半农等成为关注儿童问题的推动者,他们开办杂志,发表文章,讨论儿童问题,并最终使教育界与文学界开始探讨儿童教育新途径。在新思潮影响下、社会各界关注下、教育界认真对待下、出版界鼎力支持下等,儿童具有独立人格逐渐被社会认可,儿童文学顺理成章应运而生。因此,說五四以前很多因素影响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但最根本的因素是中国人“儿童观”的普遍缺失和错误。

二、中国儿童文学在西方儿童文学影响下嬗变

西方殖民主义者用武力敲开了中国的大门,给中国带来了鸦片、战火,同时也带来了高度发达的西方文化;4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输入,中国文化正常进程被打乱,这虽然给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但却冲击了旧的封建体制,为新鲜文化因素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例如,加速了童话作品的自觉。由此看,西方儿童文学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影响,不仅仅在文体上,还体现在寓言、童话及教育等多个方面。

晚清中国作家译介西方儿童小说,促进了中国儿童小说发展转型,但比较中西作家翻译儿童小说特点,西方翻译家更多使用白话文,在白话文翻译方面获得了成绩,这也正符合了新文化运动中提倡使用白话文创作的呼声;中国作家翻译却仍然不能摆脱文言文的束缚,仍然带有浓厚的国家意志,翻译不能完全释放儿童个体发展需求。同时西方翻译家白话创作体裁比较丰富,既有经典寓言童话,又有儿童文学翻译,并注意儿童个体的适应性,无疑影响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未来发展方向。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在儿童读物出版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上,都有了长足发展,例如,童话、故事、游记、小说、儿歌、新诗、歌剧及话剧等屡有出版,其他如笑话、谜语、儿童工艺、生活读物、百科读物、科普读物等也有涉及。从少儿出版选题看,这一时期除了将以前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重新翻译外,儿童创作者更加尊重儿童个性发展,开始分析儿童需要和儿童情趣,例如,安徒生童话《阿丽丝漫游奇境记》、《鹅妈妈的故事》、《木偶奇遇记》等作品,深得孩子们喜爱。同时出现了民间神话、童谣、故事等的插图本,成为儿童喜欢的乡土插图读本。从儿童读物原创角度看,纯粹由作家创作的原创作品还不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有影响力的儿童著作有叶圣陶的《稻草人》、冰心的《寄小读者》以及黎锦晖的歌舞剧等。5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儿童读物发展有上千年历史,但由于受封建专制思想影响,一直未能实现由传统蒙学到现代儿童文学的自觉,反而中西文化不断碰撞,推动了中国儿童文学自觉进程,而这一自觉过程却经历艰难。首先中国儿童文学扎根中国传统蒙学,有牢固历史根基;其次,西方儿童小说进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蒙学发展基础;再次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奠定了培植土壤。

参考文献:

1. 宋莉华. 从晚清到“五四”:传教士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蘖[J] .文学遗产,2009:(88).

2. 钱理群.文体与风格的多种实验——四十年代小说研读札记[J].新华文摘,1997,(8): 49-60。

3. 金涛.四书五经全注全译[M]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752.

4. 胡从经.晚清儿童文学钩沉[M].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7.

5. 张树年,张人凤.张元济蔡元培来往书信集[M]  .香港: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1992. 1247.

猜你喜欢
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领导的嘱咐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