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

2021-10-13 17:15叶其宏
考试周刊 2021年71期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

叶其宏

摘 要:在初中教学当中,各种学科教育都需要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文章基于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当中的发展现状和原则,来进行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措施研究。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

一、 引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处于叛逆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当中,其学习方式与人生价值观的形成都十分的重要。因此在教学模式当中加入生活化的思维对于初中学生的培养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目前的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将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思维模式的包装,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树立起有关道德与法治的正确观念与人生认知,以此来实现学生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方式未及时追随时代的发展步伐。部分教師仍旧坚持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因此导致出现较为严重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现实生活相脱节的问题。其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单纯将此门课程作为只需背诵的课程,并且也不了解此课程对自身认知与未来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甚至导致课堂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学生听课不认真与思考不够等问题,由此也表明学生学习此课程的兴致不高。

三、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中纳入生活化思维的意义

开展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令学生逐渐形成对法治教育知识进行正确认知,对社会生活实践形成一定的正确观念,以此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法制观念。因此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设置中,应当更多地渗透有关生活化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实践基础的层次上进行相应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将知识准确地运用到学习过程当中,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得到的理论能够对生活实践产生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中,由于教学大纲的内容比较偏重理论性和教学性。长期的教学内容实践基础上,让学生会逐渐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失去兴趣,因此应在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当中,充分发挥生活化思维的作用,这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当教师利用生活化的思维对学生的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教学的时候,还能引发学生对于相关教学课程类的案件或者是事件进行的相应思考,利用学生的思考结果与思考方式来深入开发相应教学模式。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的第4单元《生命的思考》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生活化思维的方式,在提问和设置相应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利用社会现实基础进行考量。针对第8课当中“探问生命”的内容,“生命可以永恒吗?”这是一个能够让学生有效进行思考的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相关话题,并且进行小组讨论的方式,逐渐衍生出其后续对于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意义。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已经进入了对于学生的考核阶段,因此取得一个不错的或者优异的成绩早已成为学生主要追求的方向。但这种单纯以追求不错和优质成绩为重点导向的学习方向,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大阻碍。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学生,往往只能对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中的知识框架形成了相对初步的印象和记忆,但却没有深刻认识到其中所蕴含的内核,同时也难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现实当中。因此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升级之时,应积极纳入生活化的思维,让生活化的思维对教学模式产生积极效果。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课堂上利用生活化思维,给学生形成一定的引导方向,让学生在学习到教材内容的同时,将其使用到具体生活中去,令学生逐步生成一个良好的思考模式,继而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譬如在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的教学中,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时期,因此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需积极引导学生将教材上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意识到青春期的重要意义,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有效记忆的生成。

(三)有利于有效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现实基础作为切入点,深入考量有关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作为与现实结合最为紧密的一个学科,其中的所有板块与知识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此背景条件下,如果单纯运用比较传统的思维去进行学生相应道德与法治能力的培养,往往过于片面,因此应当运用生活化的思维,以此积极培养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当中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在生活的实践当中去开展和发掘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道德法治方向。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的教材内容学习当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生活化的思维,让学生在生活当中去进行各种情绪与情感的合理分类。由此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记忆认知,了解不同的情感情绪分类,也可以在更深层次上去激发学生对于不同情感分类的应对能力的挖掘。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作业,令学生将自己认为有效的情绪管理方式方法总结分享出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分享与交流,令所有学生都逐渐形成有效的情绪管理能力,真正作自己的情绪主人。

四、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基础原则分析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当中,践行生活化思维,其实就是将教学活动的出发点立足于现实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教师需以生活的角度和生活的情景去进行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引导学生更有积极性、主动、科学的学习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目前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开展,都有一定的原则与基础,其原则主要集中表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贴近原则

教师在进行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的设置之时,应当将原有的教材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是存在于教学模式探讨当中的基础性原则,也是能够促进教学模式顺利开展的原则之一。对于学生而言,他对课本上大部分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程内容都是不熟悉的,在此情况下对他们进行相应法治理念的灌输和相应法律观念的渗透,是不足以让他们形成完整的印象和有效理解的,因此在此过程当中,教师需将课程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贴近,让学生利用生活当中的各种情景深入了解与掌握教材上面的道德与法治建设的内容,由此能够省去教师很多不必要的解释,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学习道德与法治内容的意义与魅力。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的教材内容学习当中,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学习集体生活与共同成长。在集体生活中,学生之间会有合作、竞争与矛盾,各种类型的相处方式会令学生形成不一样的发展模式,教学效果也不同。教师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可以把班级上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划分到不同的队伍,令不同队伍之间进行本单元内容的教学方案设计与活动设计。然后以合作与竞争的方式来共同探讨出更为优质化的方案,例如让学生投票,选择出最适合、最好的教学方案设计方式。这种将教材上的内容与生活相贴近,与活动相贴近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并且逐渐形成一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猜你喜欢
生活化思维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探讨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思维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