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地区特色食用农产品中污染物风险管控及溯源管理体系探析

2021-10-14 02:25张新军孙艳潇朱彩云
现代食品 2021年15期
关键词:食用农药农产品

◎ 张新军,孙艳潇,朱彩云

(1.敦煌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甘肃 敦煌 736200;2.敦煌市七里镇人民政府,甘肃 敦煌 736200)

广义上说,食用农产品指的是来自于农业活动过程中的初级食品,包括在农业活动当中获得的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产品[1]。食用农产品的销售和消费的周期较短,同时市场销售的主体也丰富多样,导致农产品的检验和风险控制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同时也是农产品领域当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难点。有效进行农产品的产品风险控制以及问题溯源是实现农产品安全有效监管的重要问题之一。

1 特色农产品风险因素和风险控制、溯源存在的困难

1.1 食用农产品的污染物和污染途径

食用农产品中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属以及各类非法添加物。在种植过程中,种植者不能严格按照使用规范定量使用农药。相关调研显示,种植者用药次数和用药剂量上出现问题的频率较高。此外,用药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可以作为农作物二次污染的重要来源。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农作物的根部吸收土壤中残留的农药[2],导致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积累的药剂量不断增大。药剂残留不仅包括人为的直接投放,同时还包括环境的净化、植保以及代谢残留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随着现代化工业以及农业技术的发展,其他相关的养殖业和种植业中所使用的违规产物也会随着环境迁徙逐步间接的迁移至土壤以及地下水当中,因此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通过接触被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也有可能被间接污染。

1.2 食用农产品风险控制和溯源存在的困难

1.2.1 食用农产品风险控制的难点

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农产品检验结果不合格后,应立即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召回并作销毁处理,对农作物的生产进程以及销售进程进行排查和整改。但是农产品具有加工和销售周期较短的特征,检验结果出来时,往往农产品已经被终端销售,农产品的保存周期较短,这为农产品的溯源过程带来了极大挑战,无法发挥抽检对于监督管理的作用。

1.2.2 食用农产品溯源存在的困难

相较于传统的农产品加工溯源过程,农用产品的销售和消费周期较短,我国农产品市场当中产品类型较为丰富,因此在销售过程中呈现出收益小、货源散、环境乱的基本特征。市场内销售主体的类型也较为多样,进货的途径也不尽相同,因此使得传统的农业生态上无法进行标准化的检验,同时采用分布式的批零销售的模式也增加了问题产品的追溯难度。

2 调研结果

敦煌地区属于内陆型干旱气候,地理位置上与库姆塔格沙漠相毗邻,降雨量少,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特有的沙质土壤和气候特点为生产优质食用农产品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特色食用农产品链条。为掌握敦煌地区特色食用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及重金属等污染物情况,笔者随机抽样,并进行检验,样品包括李广杏(15批)、紫胭桃(15批)、葡萄(15批)、杏干(15批)、桃干(15批)、葡萄干(15批)和黑枸杞(15批)。在对70种常见农药的检测中发现,个别产品中农药残留超出GB 2763—2019规定的最大限量;部分达到GB 23200.113—2018检验标准的定量限(0.01 mg·kg-1);超出最大限量的样本数值结果如图1、图2所示。

图1 紫胭桃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图

图2 早酥梨、葡萄、黑枸杞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图

样本中铅(Pb)、砷(As)、镉(Cd)、铬(Cr)和汞(Hg)元素的检测结果均为未检出。在这样的数值结果背景下,本文结合敦煌地区特色食用农产品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对污染物的防控措施和应对策略进行相关的探讨。

3 食用农产品风险控制措施和溯源体系建设

3.1 食用农产品风险控制措施

3.1.1 强化种植环节当中的用药监管和环境风险控制

研究敦煌地区特色农产品的数据调研结果和管理措施能够发现,农产品问题主要集中在农药残留超标方面。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安全风险,强化源头监管。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农药使用的监督体系建设,从种植到餐桌的各个环节建立完整的监督链,培养和形成科学有效的规范理念,保证监管工作的严谨性和合理性。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种植户树立安全使用农药的意识,从源头上严格管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1.2 普及和完善快检技术,提高入市前问题发现率

快速检测技术是综合考察农用产品市场的有效监管手段之一,并逐渐成为食品安全监管进程的重要工具。其特征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到较为准确的检测结果。在实践过程中对试验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低,批量化的实践进程也有效降低了现场环境和使用条件的限制,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监管成本。

3.1.3 优化抽样和检验过程,提升检测效率

目前食用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主要以实验室分析为主,其优点是定性定量准确,缺点是效率较低,与食用农产品快速流动的特点不相符合。因此在检验层面上可尝试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案及流程,在满足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缩短检验的时间。检验机构要积极尝试改进工艺和工作方案流程,在检验数据结果无误的基础上及时对产品进行风险控制。同时在标准层面上对检测流程和检测方法上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积极探索高质量的检测技术,在保证检验数据过程准确性的基础上同时又能提升检测效率。

3.1.4 建立部门间协作机制,加强风险交流

①农产品污染物检测与监管的过程与环保部门的交叉环节较多,因此需要强化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实现农产品质量监管的完整监督流程,把控好农产品的准出与市场准入关,将监管责任逐步落实到个人当中。②建立起完整的农产品信息公开和信息反馈制度,结合风险监测技术指导手段和农产品监管手段实现完整的风险预警和部门协作。适时召开地区之间以及部门之间的协作工作会议,强化数据信息交流的模式和方法,各个部门在数据信息交流以及数据资源的共享上实现完整的信息交互,促进种植业的安全发展。

3.1.5 构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平台

基于食品安全的大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潜在风险。建立起政府、企业、媒体和消费者之间的协调化、规范化的风险管理机制,对农产品安全风险预警数据进行整合,实现农作物生产、流通和食用各环节信息收集,提升发现潜在食品安全隐患的能力。

3.2 食用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探讨

3.2.1 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针对农产品溯源较难的问题,需要在战略层面上建立起与农产品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强化追溯制度的立法和行政监管的力度[3]。引导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建立起从农田到餐桌的可追溯链条。强化基层食品安全执法能力,消除食用农产品安全隐患。要督促销售企业严格落实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制度,鼓励大型超市采用扫描拍照和二维码监测技术实现全过程和全流程的信息交互流程[4]。鼓励批发市场采用电子销售凭证等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建立起完整的农产品信息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建立起权威、职责分明的联动机制,保证好监管环节的无缝衔接,实现农产品的来源可控和可查。

3.2.2 建立和完善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行政管理部门需要根据相关的技术标准制定和完善的市场准入规则和制度,包括种植户和经营户的市场准入以及食用农产品的市场准入。要持续加强种植户和经营户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为提升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提供保障。

3.2.3 推进溯源标准体系建设

随着互联网+体系平台的不断深化和建设,农产品也可以在互联网信息化建设中实现自身价值。建设并完善高度开放并且覆盖全国和共享共用的智能化追溯平台,实现稳定的数据信息采集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建设和完善农产品数据的交互和交换标准,实现信息交流和互通,保证好溯源过程的有效性。

3.2.4 推广电子化可追溯系统

随着国内农产品溯源过程的不断完善,各类溯源方法和进程也不尽相同,基本为政府部门主导的公益性追溯系统和第三方的商业化信息系统。市面上民营企业为打造自身的品牌特色相继推出了符合资深农产品特色的物流体系和信息建设体系。我国也于2013年开展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系统建设,已经开始逐渐应用在肉类、蔬菜、水果、粮食等农产品监管进程当中。

同时“区块链”技术也在农产品的溯源方面上展开了相应的应用。结合着区块链技术的数据挖掘功能,任何数据都能沿着区块链链条进行精准的追踪[5]。在起源点数据链条当中,数据不会遭到恶意的删改,最大限度保证了数据链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鉴于目前的食品安全体系的缺乏真实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新型的软硬件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大大地促进了智慧农产品的进步和发展,开创了食品供应链溯源新的发展模式和情境。

4 结语

食品安全关乎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强化食品市场监督监管措施是食品安全监督的一个工作重点,是从源头上保证食用农产品安全的有效措施。同时结合快速检测技术和数据挖掘平台管理技术,能够有效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实现完整的全过程溯源活动,以及完整的互联互通和互惠互利的特色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新格局。

猜你喜欢
食用农药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辣椒食用也有禁忌
冷冻食品,如何选购和食用?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