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心理健康课的实践与反思

2021-10-14 09:46郭正娇
速读·下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课程设计

◆摘  要:开展心理健康课,是接近学生最普遍、影响力最广的途径。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要求,结合教育教学中了解的学生需求,初一年级心理健康课教学内容包括环境适应、自我认识、人际沟通、情绪管理等七个专题的内容,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其中,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从经验来看,教学设计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教师课程设计更得心应手,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心理健康课是一门关乎师生幸福的学科,教师践行“知情意行”展示自身与学科魅力,学生践行“动静结合”,体验实践有生成;心理健康课要在学校教育中立足,需在实践中形成一套独有的、规范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初一学生;心理健康课;课程内容;课程设计

初中阶段,同学们身体外形急剧变化,体内机能增强,随之,性激素增多,性器官发育,性机能发育。生理的急剧变化对其心理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感矛盾显著,加之学业、家庭双重压力,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

近年来,初中生抑郁症的概率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出现自伤行为。李柴全等人2014年在北京市16个区县抽取14769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北京市初中生的自伤行为检出率为15.9%。胡旺等人在江西省内3所中学对7500名初、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初中生自伤行为发生率为33.8%。工作中也发现,学生自伤行为较多,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令教师、家长头疼。心理健康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比较多,比如讲座、团体辅导、个体辅导等。有研究表明,开展心理健康课,是接近学生最普遍、影响力最广的途径。心理健康课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发挥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心理健康课与语数外等课堂不同,不重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同学们的参与、合作与体验,其课堂组织形式多样,课堂的氛围也更活跃。将体验式互动教学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利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同学们在活动中感悟、体验、认知、改变、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课也不同于团体心理辅导,在时间长短上,心理健康课时间可长可短,一般每堂课40到45分钟,不像团体辅导课所需时间较长。在场地要求上,心理健康课不像团体辅导场地需要足够宽敞,常规的教室即可。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有关“幸福”的学科。初一年级是一个特殊的阶段,下承小学,上启初二,是充满变化的阶段,心理健康课可以帮助同学们积极的应对挑战。三年来,开展初一年级心理健康课实践与反思如下:

一、积极心理贯始终,课程内容要全面

疾病模式下(消极心理健康)关注的是精神疾病、愤怒、焦虑、抑郁、变态心理。关注人的弱点,克服不足,避免疼痛,逃避不愉悦。健康模式(积极心理健康)关注人的幸福、满足、愉悦、兴奋、快乐、心理健康。关注人的优势,接受自我,寻求快乐,追求幸福。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把重点放在“诊断和消除痛苦”等问题上,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人向善性为价值取向,应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积极的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是从心理问题干预模式转向积极品质培育模式。模式改变,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评估工具等都发生了改变。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方法融入到心理健康课中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关注学生的积极品质开发,激发学生的潜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要求,结合教育教学中了解的学生需求,初一年级心理课教学内容包括环境适应、自我认识、人际沟通、情绪管理等七个专题的内容,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其中,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具体的课程安排如下:

二、课程设计有思路,围绕“三问”来展开

设计一堂好的心理健康课是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关键和基础,是心理健康老师的必修课,特别是对于新入职的心理健康教师来说,更为迫切。目前,适合参考的专业书籍较少,一部分书籍相对来说内容简单,一部分书籍相对来说理论性太强,实践性不强。要设计一堂“适合学生发展的”、“优质的”心理健康课,需要老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三年初一年级心理健康课的设计中发现,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设计心理健康课,教师课程设计更得心应手,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首先是什么?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一定要充分理解所设计的内容是什么。从学生的角度,明白自己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为什么?教师需要明白为什么学生要学习这个内容,知道每个设计背后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学生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内容,它的重要意义在哪里。

怎么做?对于教师来讲,要明白如何让学生能够体验所学内容,如何让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实现。心理健康教師也要成为一名“学生”,自己去“践行”怎么做。学生需要将所学应用于学习生活中。

例如《成为时间的主人》一课,利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设计思路。猜谜语活动引入“时间”主题,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含义。接着“撕纸条”活动,在实践分享中,学生体会到时间易流逝,感悟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通过“时间四象限法”、“番茄工作法”“一分钟可以做什么”等活动,学习珍惜时间的方法,结合学习、生活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成为自己时间的主人。

比如《巧用情绪ABC》一课,通过同学扮演情景剧,引出情绪ABC理论,同学们分析情境中的A、B、C分别代表什么。接着,分享“泥土与星星”的故事,明白情绪ABC理论的重要性,感悟生活、学习中多角度及积极思考的重要性。最后通过案例和同学们生活中的事例,学会巧用情绪ABC理论运用于实践中。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设计心理健康课,从实践来看,符合逻辑也是确实可行的。

三、“知情意行”展魅力,“动静结合”有生成

(一)教师——“知情意行”展魅力

学校心理健康课,是一门独特的学科,也是一门容易被边缘化的学科。相对于参加考试的科目来说,受到领导、家长、同学们的重视不足。许多心理健康教师们在学校没有存在感,感到自己的工作不重要,没有信心和底气面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面对这样的局面,心理健康教师们,需要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来提升自己,展示自己和学科的魅力。

“知”,即认知。是心理健康教师对心理健康课的理解与看法,是对这门学科知识和结构的掌握。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

“情”即情感。是心理健康教师对心理健康课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在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引发的内心体验,它是伴随着认知而产生、发展,并对认识和行为起到激励和调节作用。心理健康教师若是对这门课程感到羞愧,不喜爱这门课程,是很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只要发自内心的认同这门课程,对这门学科带有积极的情绪情感,才能发掘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若是教师懂的知识很多,但心灵就像一滩死水,学生也很难心灵获得成长。只有教师相信自己的工作有价值,心理是积极的、流动的、有力量的才能带给学生活力与自信,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

“意”即意志。是为了实现自己目标,克服内心的矛盾,找到支配自己行为的力量。表现为用坚持战胜动摇,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的目标坚持自己的行为到底。心理健康教师为了能够上好心理健康课,为了帮助学生的成长所做的努力,需要排除一切的压力与阻碍,朝着这个方向坚持到底。心中要有坚定的信念,才能上好心理健康课。

“行”即行为。在认识和情感的支配下采取行动。心理健康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行”,自己也要将所教的内容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比如《乐观,每个人都可以培养的心态》一课,同学们每天记录三件开心的事情,写感恩日记。作为教师,我们自己也需要每天记录三件开心的事情,每天记录感恩日记。只有教师能够发现自己和生活的美好,热爱生活,才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很难想象,一个不懂乐观的人,不懂得感恩的人,如何教会别人乐观和感恩。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起作用的。例如《成为情绪的主人》一课,作为一名教师,自己也要成为情绪的主人,长期的坚持实践,教师也会越来越健康快乐和幸福。

知情意行是逐步上升逐步整合的过程,从了解到触动,再到思考与行动的过程。心理健康教师对待心理健康课要做到“知理、动情、持恒、践行”,方能守住初心,寻得方向,寓教于乐,展示风采,影响学生。

(二)学生——“动静结合”有生成

一方面,中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最迅速的阶段,要注重发挥学生身心各方面发展的可能性,充分调动个体与环境的积极作用,对学生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对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利用好心理健康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学们“动”与“静”相结合,即能“动”起来参与体验,也能“静”下心来思考实践,有利于学习效果的生成。

“热”是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讨论、游戏中,体验互动带来的欢乐。在心理健康课中,会有许多相互合作的活动。一方面,通过相互的交流,增进同学们的感情,练习与人相处,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另一方面,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好的平台,相互学习,聚思广义。

“静”是同学们静下心来思考所学,体会感悟,静下心来完成学业作品。比如《思维导图》一课,思维导图是一种训练学生思维,锻炼左右脑的方式,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后,给同学们充足的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绘制思维导图。

《彩绘曼陀罗》一课,引领同學们完成冥想练习,然后彩绘曼陀罗,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静下心灵,感受当下,调整情绪状态。

“动静结合”的课堂,活动成为了学习的载体,同学既有体验,也有思考和实践,既能感受到参与的快乐,也能从“思考实践”中感受成就感。从学生的实践作品中,也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心理健康课,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门关乎自身幸福的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三年来,开展初一年级心理健康课,更加喜爱这门学科,更加热爱学生。但也发现,想要上好心理健康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课题,需要不断地学习反思。当然,心理健康课,目前没有一个规范的评价体系,这是教育部门、学校、心理教师需要不断去探索的,这影响着心理健康课在学校教育中如何走,走多远。

参考文献

[1]李柴全,张京舒,吕若然,等.北京市初中生自伤行为现状及其与受欺凌行为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20(6):884-888.

[2]胡旺,殷映群,邹仪瑄,等.江西省初中生与高中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2019,046(002):305-309,331.

[3]姜海燕.多方位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05):39-40.

[4]顾明远.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基础教育参考,2008(08).

[5]李苏燕,黄道平.心理健康课"关键点·项目制·体验式"教学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11):51-53.

[6]张涛.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7):42-43.

作者简介

郭正娇(1994.04.18-),女,汉族,职称:二级教师,学历: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籍贯:云南昆明市寻甸县河口镇,昆明市第一中学官渡学校心理老师,云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课程设计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